財險費用率高 僅7家公司綜合費用率低於30%

2020-12-03 瀟湘晨報

費用支出是保險公司向管理要效益的主戰場。近年來,財險公司倡導的科技賦能、優化流程、減費提效等手段,不少都是在壓縮管理費上做文章。但數據顯示,財險行業整體費用率並不低。

2019年,財險公司綜合費用率為38.31%,同比下降2.43個百分點。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數據顯示,74家財險公司中綜合費用率高於38.31%這一均值的公司達57家。僅有7家公司綜合費用率小於30%,大部分公司位於30%~70%區間。佔據市場七成以上份額的3家大型財險公司綜合費用率位於33%~39%區間。

綜合費用率主要由業務獲取成本(即手續費及佣金支出)和一般管理成本構成。手續費主要包括向保險中介機構和個人代理人(營銷員)支付的所有費用,包括手續費、服務費、推廣費、薪酬等。一般管理成本主要是業務及管理費,涵蓋除手續費及佣金之外的管理成本,包括職工薪酬、職場租金、廣告及業務宣傳費、業務招待費等。

如果進一步聚焦於手續費佣金支出和業務管理成本,可發現,74家財險公司2019年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為1598億元,業務及管理費支出為2557億元,兩者在已賺保費中的佔比分別達到了15.6%和25%。佔據市場七成以上份額的3家大型財險公司業務及管理費佔比位於20%~27%區間,大部分公司為25%~40%區間。

「理論上,保險公司的後線運營管理成本不應該這麼高,除非體量特別小。國際上,特別大的公司一般在10%以下,中小公司可能10%出頭,體量特別小才會超過20%。」一位資深財險精算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也許個別公司特定時間會高一些,但是整個行業如此高的業務管理費的確值得深思。

「這是因為手續費及佣金支出不僅在『手續費及佣金』科目,還可以在其他業務成本、業務及管理費,甚至在賠付支出等類目中,廣告費、推廣費、服務費都可能有手續費及佣金的身影。」一位長期從事財險精算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這些支出往往是通過特別方式處理過。

記者獲得的業內交流數據顯示,2019年財險公司綜合費用率雖然同比下降2.43個百分點,但業務及管理費為2777.44億元,較2018年的2272.83億元增加504.61億元,增長22.20%。

一直以來,關於手續費的監管在業界爭議頗多。有些保險公司人士認為手續費應該嚴格監管,也有不少人士認為應徹底放開市場化定價。當前,監管延續「漸進式+嚴監管」方式推進商業車險改革的態度非常明確,漸進式通過市場這隻無形的手來實現優勝劣汰,或將最終推動市場回歸良性競爭。

【來源:中國小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車險綜合改革出臺:下調附加費用率 三者限額提至千萬 降低保費等...
    ①附加費用率的上限:由35%下調為25%②預期賠付率:由65%提高到75%③附加費用率上限低於25%,適時支持財險公司報批報備網銷、電銷等渠道的商車險產品事實上,這一點「13精」並不感到意外,因為如果我們將時間拉長來看,車險賠付率和費用率走勢的話,我們是由「73開」
  • 吉大正元將在中小板上市:研發費用率低於同業 應收帳款佔比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研發費用率低於同業、應收帳款佔比較高。營收波動明顯 歸母淨利潤增速放緩吉大正元是一家信息安全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電子認證產品、信息安全服務和安全集成,客戶集中於政府、軍隊、軍工、能源、金融、電信等行業和領域。
  • 在港上市25家內地教育企業2019年財報對比:新東方在線營銷費用率最高
    博駿教育的毛利率墊底,僅26.6%,明顯低於其他同行。 02 股東收益對比情況 管理費用率表現 表現優秀的前三甲的企業分別是新高教集團(0.85億元,費用率7.8%)、成實外教育(1.18億元,費用率7.9%)和向中國際(0.08億元,費用率8.6%)。
  • 2019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狀況發布159家保險公司16家有問題...
    財產險公司  綜合費用率四年來最低  在79家參評的財產險公司中,A類18家、B類55家、C類6家,佔比分別為23%、70%、8%,沒有D類公司。  2019年類別出現上升的有12家公司,其中,華安財險、亞太財險、安達保險、永誠財險、國壽財險、紫金財險、中原農業保險7家公司由B類公司升至A類;安華農險、長安責任保險、長江財險、中路財險、久隆財險5家公司由C類公司升至A類。  有進步者就有後退者。
  • 保險公司經營「大考」,15家得C,1家得D
    01財產險公司綜合費用率四年來最低在79家參評的財產險公司中,A類18家、B類55家、C類6家,佔比分別為23%、70%、8%,沒有D類公司。2019年類別出現上升的有12家公司,其中,華安財險、亞太財險、安達保險、永誠財險、國壽財險、紫金財險、中原農業保險7家公司由B類公司升至A類;安華農險、長安責任保險、長江財險、中路財險、久隆財險5家公司由C類公司升至A類。有進步者就有後退者。
  • 以救援服務費名義虛列費用,永誠財險被罰10萬元
    楚天都市報12月7日訊(記者劉閃)因違法編制虛假資料,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以下簡稱「永誠財險湖北分公司」)被罰10萬元。12月7日,湖北銀保監局公布這一行政處罰決定。記者看到,行政處罰書顯示,永誠財險湖北分公司存在以下違法行為:編制虛假資料。2019年8月22日,永誠財險湖北分公司在FY000052號記帳憑證中以救援服務費名義虛列費用向汽車服務公司支付50034元,實際用於向汽車服務公司支付年度創投會贊助費用。
  • 監管本月連開兩場車險座談會:重點關注冒頭新問題,多家保險公司被...
    ■ 多數公司對多數地區的分支機構未明確提出調減保費規模考核指標,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國壽財險等多家頭部公司被點名。■ 部分公司為爭取價格優勢拼湊自主定價係數較高的車型業務。■ 部分公司通過駕意險的高手續費來套取費用補貼車險。
  • 渤海財險第四次延後增資截止日 疫情影響無法盡調新股東仍在洽談中
    今年上半年,渤海財險收到《監管函》,要求管理層制定改善償付能力充足率的工作計劃,渤海財險表示力爭三季度增資到位;7月30日,渤海財險又一次收到《監管函》,提示公司2018年底準備金計提存在不利偏差,業內人士分析稱或源於盈利承壓。財聯社記者發現,渤海財險近年高管變動頻繁、虧損缺口擴大,此後開始收縮業務,控制成本。
  • ...保持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不含研發費用)率相對穩定 提高盈利...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7月7日訊,有投資者向吉林敖東(000623)提問, 請問公司:1.近三年除廣發股權投資,醫藥主業收入增長乏力的原因是什麼?2.針對主業收入增長乏力,期間費用逐年增加的原因是什麼?
  • 聽說多家險企要退出車險市場?
    車險綜改深入,部分地區,尤其是城市型地區面臨尷尬的競爭局面,經營成本、市場費用居高不下;市場集中度高,發展深度和廣度受限,成為一些公司戰略調整、局部退出的第一選項。以北京市場為例,1-11月,經營車險業務的共48家主體,車險保費收入228億元,人保獨得90億元,人保、平安、太平洋和國壽財四家公司分走200億元保費,集中度高達92.6%。留給其餘44家主體的保費只有28億元,保費收入低於1000萬元的有12家主體,不乏老公司的面孔,永誠、安盛天平、國任財險,在北京市場僅錄得百萬量級的車險保費,應該是主動調整方向,戰略性的放棄部分市場的結果。
  • 員工薪酬偏低 財務費用高企 揠苗助長的嘉亨家化闖關IPO
    不過,與營收、淨利潤高增長不匹配的是,嘉亨家化中高層管理人員的人均年薪僅有27.69萬/年,在2017年-2019年間僅增長了17.18%。下遊客戶議價能力弱、財務費用居高不下,或是嘉亨家化高管薪酬增長緩慢的重要原因。
  • 可孚醫療IPO:費用壓縮有術 銷售人員年薪遠遜「近鄰」
    來源:新浪財經可孚醫療不僅重營銷輕研發,還是壓縮費用的「高手」。12月15日,可孚醫療更新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可孚醫療嚴重依賴營銷而輕研發。在高銷售費用率的外衣之下,公司銷售人員的平均年薪顯著偏低,嚴重低於同城同行公司的數據。
  • 佳奇科技:三種情境客戶自提銷量各不同 銷售費用率畸低惹人疑
    報告期內,作為運輸費主要影響因素的客戶自提銷量,在三種不同分析情境下,佳奇科技卻給出了三組完全不同的數據,大幅低於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銷售費用率或有貓膩。已過會的佳奇科技,用這樣不靠譜的數據解釋其運輸費用的波動難以令人信服。
  • 預見2021財險大走向:車險佔比跌破6成,獨大時代一去不返;健康險...
    數據顯示,2020年前10月,財產險公司累計保費收入1.15萬億元,同比增長7.17%,相較去年同期減少3.81個百分點。 而從單月數據來看,2020年10月單月保費收入僅為914億元,同比下滑5.58%,相較2018年、2019年更是大幅下跌。
  • 光大證券:中國財險給予買入評級 目標價為9.09港幣
    來源:新浪港股大證券發布研究報告,首次覆蓋給予中國財險(02328)「買入」評級,目標價為9.09港幣。光大證券表示,中國財險的龍頭效應+高股息率+利潤持續釋放。在商車費改的情況下,公司豐富的網點及直銷渠道能促進綜合成本率維持持續穩定,承保利潤持續釋放,高達7%的股息率及穩健的投資收益吸引力較大。光大預測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別為0.89/1.03/1.17元,當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6.8/5.9/5.2x,對應PB分別為0.70/0.62/0.56x。
  • ...不良貸款逾期率一度達7.7% 維信金科旗下卡卡貸等頻被投訴...
    對於淨虧損增加2.4%,財報解釋稱,主要因為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虧損人民幣10.472億元及有關上市的上市費用人民幣0.499億元。與此同時,《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維信金科2018年不良貸款逾期率總體高於2017年,其中2018年第二季度更是高達7.7%。
  • 148家險企償付能力報告掃描 51家處於虧損狀態
    業績方面,強者恆強的市場邏輯並沒有發生變化,非上市險企的保費收入、利潤分化明顯,華夏人壽、泰康人壽保費收入突破千億,但也有近30家企業年度保費收入尚不足百億;而在大型險企佔據利潤大頭的同時,亦有26家壽險公司和25家財險公司尚在虧損之中。
  • 管理式醫療真的是又好又便宜嗎(上)-費用控制系統化評價研究
    傳統的健康保險全建立在按價補償服務制基礎上的,病人就診後直接付費然後到投保的公司報銷,或由醫生或醫院直接向保險公司要求補償,這樣形成投保人、保險公司及醫療服務提供者三方關係。醫生沒有控制費用的動力,投保人在交納保險金後也沒有限制利用的願望,最終形成了困擾各國政府的醫療費用的持續增長。
  • 可孚醫療IPO:費用壓縮有術 銷售人員年薪遠遜「近鄰「
    可孚醫療不僅重營銷輕研發,還是壓縮費用的「高手」。  12月15日,可孚醫療更新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可孚醫療嚴重依賴營銷而輕研發。在高銷售費用率的外衣之下,公司銷售人員的平均年薪顯著偏低,嚴重低於同城同行公司的數據。
  • 德寶股份創業板獲受理:連續三年研發費用率高於3%
    本次上市擬公開發行不超過5460萬股,擬募資4.7億元,將用於宏基站鐵塔生產建設項目、智慧型微基站生產建設項目、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德寶股份的營收分別為5.5億元、4.7億元、6.1億元,利潤分別為0.46億元、0.32億元、0.4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