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緣專欄:如何培育「正念」,實踐四無量心– 「慈悲喜舍」!

2021-01-08 重樓逾陀

生活的壓力讓有些人的內心難免會產生無聊、焦慮、沮喪!

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應該清楚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學法就是為了訓練自己的心識,強化自己的內在。佛法不只是知識,不只是學習四聖諦的知識,而是為了內心的覺悟。我們的心有股非常強大的力量,大到可以支配我們的心情和情緒,如果我們不引導自己的心,我們的情緒將會起伏不定,恐懼與焦慮更會隨之而生。因此,培育我們的心。佛陀說,一顆有接受訓練的心,才會帶來快樂。

要如何培育我們的心呢?

在生活中實踐培育正念的4個基礎教義。

第一,覺知自己的身體和肢體動作。清楚了知自己的一舉一動,即是活在當下。

第二,覺知自己的感受。無論是樂受或苦受,都不對其作出反應,只覺察感受是生了又滅,滅了又生的。

第三,覺知自己的心念想法。它和感受同樣是不停地生滅、變遷中。當情緒起伏不定時,顯示我們的內心極度不安,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快樂,不安穩以及無法寧靜的緣故。

第四,覺知我們的心理狀態有正面及負面心理層次。正面心理讓我們有正面的思想。但也不需對它產生反應。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夠看到其無常的性質。這就是培育心的四個基礎教義。像這樣,即使周遭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能安穩地活在當下。

此外,我們也應該學習如何與親友和諧共處。佛陀教導我們要實踐四無量心 – 「慈悲喜舍」。倘若我們缺乏「慈」愛,通常只會看到他人的缺點,之後自己又感到不快樂。當我們有「悲」心,就能包容別人的不足之處。而「喜」就是隨喜並與他人分享自己所有的快樂。此外,對於他人的讚賞或嘲諷,自己都能保持冷靜、轉念,然後放下之,則是屬於「舍」的崇高品德。擁有以上這四種素質的人,肯定能夠與他人相處和諧,融洽生活。

若想要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安穩地生活,我們就必須貫徹安頓心念的四個基礎教義。若要與他人相處愉快,則需要實踐四無量心。四念處與四無量心都必須依靠心識的培育而成就的。

例如:誦念慈經時,內心就得有慈愛;口說祝福語時,內心就得有悲心。佛法就是培育我們的心,沒有培育的心不會自律,它自然而然會導致我們通過身、口、意,一再造業。反之,一旦我們可以守住自己的心,就可免於再去造惡業。總而言之,佛法是我們的皈依處,我們必須將佛法融入生活中。大家也可以反思自己在過去數天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好好地、正確地運用佛法去應對當下的事物,調伏內心的不安。

有人覺得培育心識很難。確實,萬事起頭難,但只要堅持不斷地練習,我們終將會克服所有的難題。與其感嘆在行動限制令下的日子難過,不如將感嘆化為學習保持正念的力量,讓每一天都不白過、不空過。

相關焦點

  • 解讀佛教「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探索佛像微笑背後的秘密!
    慈、悲、喜、舍是菩薩所具有的四種廣大利它心。《大般涅槃經典》卷十五佛解釋說: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於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自舍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舍。這便是四無量心,即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是佛菩薩利益一切眾生的存心,是佛菩薩完滿與高尚的清淨心,如《大般涅槃經》中說「夫修慈者能斷貪慾,修悲心者能斷嗔恚,修喜心者能斷不樂,修舍心者能斷貪恚及眾生相。」正是由於佛所具備的四無量心,因此當表現在佛像上的時候,便化作極美、極善的面貌——佛的微笑。佛陀精神圓滿,所以身形相貌也隨之達到圓融的大和諧,微笑便自然地流露了出來。
  • 佛法開示:從慈悲喜舍開始,我們一起共濟天下悲苦
    佛在這裡說行慈心是指的「慈悲喜舍」四種無量心,四梵住。就是慈悲能生菩提心,依於善道,我們的心能入於祥和安寧。又因為祥和安寧則諸煩惱不侵,終至見道。「諸結漸漸薄「,即是指眾生的十種塵勞。分別是貪慾結、嗔恨結、我慢結、邪見結、戒禁取結、有愛結、嫉結、慳結、無明結。在長養善心的時候,諸結縛漸漸淡薄,從世間塵勞中走出來。
  • 佛教:這三種人,不用燒香拜佛,卻有極深「佛緣」,是你嗎?
    世人能夠蒙佛法接引救度,當然也離不開佛緣。然而,佛門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難度無緣之人」。塵世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親疏之分,每個人的佛緣,也有深淺之別。在許多人眼中,燒香、拜佛似乎就是佛法的全部,那麼燒香最多,拜佛最勤的人,也理所當然就是佛緣最深的人。事實果真如此嗎?
  • 婚姻是一場慈悲喜舍的修行!
    作為生於娑婆世界的我們,如果選擇在家修行,就應該把婚姻看作是一場慈悲喜舍的修行。婚姻有好的因緣有壞的因緣,不是互相報恩的就是互相討債抱怨的,總之無論是何種因緣我們都要學會在環境中修行。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思想行為,能夠在任何因緣中「忍辱」,慈悲,最終去除煩惱。
  • 首愚法師:苦集滅道四聖諦,慈悲喜舍五比丘
    佛陀悟道以後,展現出的那種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個圓滿相,散發出慈悲喜舍。原本這五位比丘眼睛互相對看一眼,講好了不要理會他,等於說有點輕視、輕慢釋迦牟尼佛,哪曉得,佛陀靠近他們身邊的時候,這五個人不約而同都站起來,跪下來頂禮膜拜。各位,釋迦牟尼佛那種威德,那種慈悲喜舍,這樣淳樸的大聖人,已經不需要語言文字了,就已經感動了五比丘。佛陀就為他們開講,於鹿野苑初轉四聖諦法輪度五比丘。
  • 中道禪舞體會活出慈悲喜舍
    在舞蹈中不斷的堅持練習放鬆與專注我們本有的純淨的心就會得以顯現,我們的洞察力就會增強,思維清晰,我們就會做出明智的取捨判斷,同時活出真我,活出慈悲喜舍的愛與光明。中道禪舞曉晴:2020.3.12
  • 佛教:慈悲喜舍功德不可思議!經常這樣做,就能除嫉妒、積福報!
    如何擺脫嫉妒,讓自己的心靈重獲陽光呢?在佛教中,有很多對治嫉妒的方法,其中包括四無量心中的喜無量心修法。通過這些方法,不僅會讓嫉妒的程度大幅下降,甚至能夠將其消滅於無形,還能讓內心抵達非常自由喜樂的境界,快樂著每個眾生的快樂,幸福著每個眾生的幸福。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菩提心的基礎,它包括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和舍無量心。
  • 佛緣專欄:極樂淨土教言·最偉大的建設
    專欄43期:佛緣專欄:極樂淨土教言 最偉大的建設編輯: 寂慧於一切法,了知善惡在惡土中,如何一點一滴地去改善,變為淨土?諸佛已從不同角度去拯救眾生,去除他們的 苦惱,為何仍有那麼多眾生受苦?為何三惡道中仍充斥慘號?為何黑暗仍布滿大地?宇宙間還有 不少暗角,是日光照射不到,於中,眾生何其蒼 白。眾生為何如此短壽,更會突然夭折?縱使發 心向善,亦會因無常到來,前功盡廢。還要忍受 輪迴之苦,流轉六道。
  • 正念定義|正念冥想七日訓練方法控制情緒
    樓挺老師介紹了發起本次活動的初心及後續的各類活動安排,他說「常年奮戰在教育崗位的教師們,默默付出、辛勤耕耘、他們是培育高尚靈魂的園丁,是我們下一代(孩子們)心靈的雕塑師!在後續也發起一系列活動,如基於正念科學和正念訓練,並融合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分享一些實實在在可以提升教師身心健康的方法和舉措,樓老師還介紹了《正念教師之聲:實踐的智慧》徵文活動以及由宋曉蘭老師帶來的給教師們的福利——生活中的正念課(MBCT-L)8周課,而宋老師的課酬將全部捐給麥普正念教師專項基金;樓老師說:我們希望能為教師們的身心健康和幸福做出一點切實的行動,促進教師的內在幸福力建設!
  • 佛緣專欄:一直不明白佛教燒香的意義,明白這一點,才恍然大悟!
    專欄40期:佛緣專欄:佛教為何要點香?編輯: 演繹於一切法,了知善惡,遠離邪見,攝受正法,不厭生死,不樂涅槃,即得名為智波羅蜜。友人算是半個京都人,由她帶路來到一家位於四條區的香爐店,甫入室內,香氣滿溢,店內香爐香燭林林總總,目不暇接。許多佛教徒都有在家燒香的習慣,以前一直不明白燒香的意義,總把它與燒金銀衣紙聯繫起來,以為是一種迷信。後來有人告訴我,佛教裡的香是供養佛菩薩的其中一種物品,為了感念諸佛菩薩的恩德,並表達對他們尊敬之意。又有說香為佛使,「香」是佛弟子把信心通達於佛的媒介之一,直到明了這一點,我才恍然大悟!
  • 判斷一個人佛緣的深淺,就看這7點,看看你佛緣如何
    佛緣,是佛教的專業用語,指人和佛之間某種感性上的默契或親切感。這種親切感佛家解釋為前世的輪迴轉世,或是今生與佛法有很深的默契,一見如故的感覺。佛家有一種說法:「佛是過去的眾生,眾生是未來的佛」,每個人都可能具備佛緣佛性,能否顯現佛緣,受諸天菩薩感召和關照,關鍵在自身與佛的深淺,最終的領悟程度。佛緣深淺決定修行進階速度。佛緣深厚者,學佛悟道很快,在參悟佛法時更容易覺悟;佛緣淺薄者,在修行時坎坷艱難,領悟的慢。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觀音
    有四臂觀音、六臂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以及忿怒相馬頭明王等。在金剛乘中,三怙主的觀音菩薩就是四臂觀音,是修行者必須要進行的修習法門。那麼,四臂觀音的四臂代表什麼?四臂觀音是諸佛菩薩菩提心的化現。四臂觀音造型呈白色身,代表清淨;四臂中前兩臂合十胸前,掌中有如意寶珠,表示能滿足所有眾生的要求。
  • 佛緣專欄:慈心療愈·修慈心觀
    面對生死,眾生平等,無論過往如何顯赫 輝煌、獨當一面,但無常到來之時,也可 能不知所措。只因大多世間事均可以從經 驗中學習並修正,唯獨生命一期一會,對 生死大事的終極考試,沒人逃得過,躲得 開。然而,與其在生命考場上空有緊張不 安,不如學習與不安共處,主動了解及準 備此一人生期末大考。
  • 什麼是正念?為什麼說佩戴佛牌需要正念
    今天要談的是正念。然而什麼是正念呢?正念又如何利益我們的人生呢?為什麼說佩戴佛牌需要正念呢?正念的意思是對於當下的覺知。也就是對於當下正在做什麼(身)、正在說什麼(口)、正在想什麼(意)的覺知。如果是第一種,表示您非常有正念,如果是第二種,這時候您的心已經飄走了,失去正念了。您可能不會因為刷牙沒有正念而流血為您的生活帶來多大的衝擊。但是如果你因為朋友的一句話,感到憤怒,而口出惡言,或甚至大打出手,那可能就不一樣了。
  • 修習八正道 - 正念
    正念是八正道的第七個元素,它被納入「定」的部分。東方人修習正念已有千年之久,而在西方則是近數十年才盛行。西方人不僅把正念運用在心理治療上,還施諸於教育、體育領域,甚至用於訓練狙擊手。但是,西方所流行的正念培訓是有別於佛陀所教導的正念。佛陀所教導的正念在於將正念的出發點和基礎都建立在正見之上。而樹立正見的目標就是為了理解四聖諦,因為了知四聖諦才能達證涅槃,離苦得樂。正念就是活在當下。人們需要正念來了知自己的身心動態,了解自己的身體行為和思潮活動。
  • 正念冥想,您需要正念老師嗎
    您需要正念老師嗎?隨著人們對正念的興趣不斷增長,並且程序和研究項目迅速發展,批評也隨之增長。我們聽到的一個常見批評是正念只是減輕壓力的一種快速解決方案。它並沒有要求我們尋找壓力的根本原因。但是,這種批評(在羅恩· 珀瑟( Ron Purser)的新書《麥克敏迪性》(McMindfulness)中最能聽到)是一個經典的稻草人:它生動地描繪了人們為把磚頭砸向他們而犯錯的錯誤,而沒有確切地說出正在談論誰,何時以及如何冒犯他們。 。大量有關實際正念教師工作的證據並沒有提供支持。
  • 收藏:正念冥想之呼吸正念法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1呼吸正念法 正念冥想的練習之初要掌握呼吸正念法,它能有效地幫助我們進入正念狀態,是幫助平衡身心的最佳方法。呼吸正念法也是其他所有正念方法的基礎。3正念練習頻率正念練習至少每天一次,但練習的頻率因人而異,很多人每天可以不止一次地練習正念。如果想在正念冥想的練習中收穫多種好處,或者你正在努力解決遇到的某個問題(比如焦慮、壓力、強迫等),那可能就需要每天多練習,每次至少5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