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上所有的一切想要生存下來都必須接受時代的考驗,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能適應新時代的才有更高的機率生存,包括事物以及思想的發展。
幾十年來,我國發展日新月異,很多東西都跟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甚至有些事物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了,娛樂圈就是一個變化很大的地方。
以前的娛樂圈看的是實力和顏值,現在的娛樂圈看的卻是流量和顏值,而且顏值的評判標準跟以前也有所不同,以此為基礎,現在流量演員作假,抗戰片拍神劇,綜藝節目寫劇本是再常見不過的事了。
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流量演員不作假,抗戰片不拍神劇,綜藝節目脫離劇本,到底哪個最難做到呢?
流量演員不做假
流量演員作假的地方基本都是數據,因為數據才是評判他們流量的唯一標準,如果單看口碑的話,很少有流量明星能在娛樂圈生存下去。
數據和口碑不同,是可以人為操控的,只是難度大小以及成本付出的問題,流量明星是絕對離不開流量的,所以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讓表面上的流量看起來很高,基於此,甚至誕生了一條非常完整的賺錢鏈條,水軍、刷粉、衝榜……
讓流量明星不作假的難點就在於要一部分人當出頭鳥,誰願意捨己為人呢?最先斷掉作假流量的人,一定會因為流量下跌受到極大的損失。
如果其他的流量明星沒有停止作假,將會在短時間內跟放棄作假的人拉開距離,成為贏家,有時候不是他們想作假,而是不得不作假,誰不遵循這種規則,誰就要被無情的淘汰。
抗戰片不拍神劇
神劇的標準並不是很統一,很多抗戰劇都把抗日戰爭描寫得太過簡單,甚至可笑,給人的感覺就是日本人用了8年的時間才逃出中國,就算是比較真實的《亮劍》或者《雪豹》,也被人貼上了神劇的標籤。
跟真實的抗日戰爭比起來,電視劇都是經過描繪的,因為真實等同於殘忍,總不能在電視劇裡播抗日時期十打一都打不過日本人的片段,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當時的戰鬥力懸殊太大了,如果說脫離真實就是神劇,那基本上可以抹掉99%的抗戰片,想不拍神劇,必須先過審核這一關。
綜藝節目脫離劇本
綜藝節目的收益全看收視率,保證收視率的就是話題,為了有話題,節目組會刻意製造話題,也就是劇本,節目裡嘉賓吵得臉紅脖子粗,甚至當場離開,其實演的成分佔了大多數。
毋庸置疑的是,觀眾確實喜歡看這種橋段,每次發生這種事情,相關人員和節目都能霸佔幾條熱搜榜,這種話題也是每個綜藝節目必然會出現的,就算嘉賓在節目中一切順利,後期剪輯稍作加工,一番拼接,有些話和動作的意思就被扭曲了,直接將相關人送進輿論中心。
想讓綜藝節目脫離劇本,必須要保證他們的收視率,但這是沒有辦法保證的,所以現階段,很難解決這個問題,是個死循環。
結語
很多人都不願意看到這種風氣流行,但究根結底,導致這種風氣出現的還是觀眾,如果觀眾對這些現象不屑一顧,久而久之,娛樂圈自然就撥亂反正了。
現在的情況恰巧相反,一旦這種情況出現,喜歡的都會依舊支持,不喜歡的則會嗤之以鼻,增加相關話題熱度,無論是哪種結果,都是會助長此類行為的,你有沒有為這種事情「貢獻」過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