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 B A
北京冬季天亮得很晚,到了清晨七點半;
幾縷陽光雲絮裡暈開,穿透靜謐的校園。
正式開門時間還未到,校門處已熱鬧非凡,
學生們都想擠到前面,稚嫩的聲音夾雜在一起,
「我早上六點就起床了,我今天要做第一個進教室的人!」他挺著小胸膛,自豪感滿滿。
門衛笑著打開校門,孩子們迎著朝陽,
奔向家一樣溫暖的校園,奔向十幾年如一日的守候。
——在海嘉,這樣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
01
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
海嘉的氛圍是熨帖的,教育場景是溫暖的——這是每一位來訪者對這所學校的第一印象。比起學校,這裡更像是一個被愛浸潤的家。
海嘉如同家一般溫馨的校園氛圍,在家長圈中廣受好評。建校以來,無數觸動心靈的故事和場景在這裡上演,給海嘉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2020年疫情期間,海嘉更展示出了一個大家庭的團結和擔當:
「聚一幫好人,做一樁好事」,海嘉用一條「愛的紐帶」將學生、家長、老師連接起來,讓一股股力在這裡匯聚,凝成一片溫暖的海洋。
海嘉如家一般和煦的教育環境,是從兩個問題中誕生的:教育是什麼?教育的意義又是什麼?
師從中國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海嘉國際雙語學校創始人王偉博士始終在思考這個問題。
擁有比較教育的專業背景,基於對英美優質私立學校的深入研究,「創辦一所基於中華文化,融合中西方菁萃的國際學校」的想法在王偉博士的腦海中成型。
有了立足於中華文化、培養世界人才的國際視野,王偉博士再次對生命的本質上下求索,對教育的意義反覆詰問,並漸漸領悟了答案:教育的本質是提升生命的質量和價值,而生命的本質是追求愛與幸福。
王偉博士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
『讓教育讚美生命』。」
愛是一切的答案,有了愛,教育方得長遠。愛是美德的種子,有愛的地方,生命便欣欣向榮。教育不僅是知識的灌輸,而是用愛作為支撐,讓底蘊與價值觀化為雙翼,學生才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愛與幸福」的教育理念,就這樣成為了海嘉如水一般延綿不絕精神的源頭,自建校以來,川無停流地為每一個海嘉人注入力量。
02
海嘉,孩子的另一個家
衡量一所學校是否成功的標準是什麼?
學校的硬體設施、老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升學成果……
在海嘉,這些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被愛。成為一所能夠讓孩子真正喜歡的學校,才是海嘉溫暖、長久,如細雨般潤澤人心的答案。
一日生活皆教育,走進海嘉,每一個觸目所見的細節都精心灌注了愛與幸福。
在海嘉校門口,人們總能見到慈祥和藹的總校長彭博士,他笑著對走進校園的每一位孩子打招呼、向留在校門外的家長揮手致意。傍晚時分,他又微笑著送別每一位學生、老師。
風雨無阻,而這一堅持便是六年。
每天早晨,孩子們上學的時候,彭校長都會準時在校門口目送學生們進入教室,他說:「每天站在校門口,我可以看到學生們是開心的、喜歡上學的,這樣我就放心了。」
為了讓孩子們喜歡上學,海嘉懷揣學者的研究精神和教育者的大愛之心,精益求精,不斷創新,只為尋找讓孩子愛上學習的秘密。十幾年來的堅持,讓海嘉「愛與幸福」的教育深入人心,讓學生因海嘉而幸福。
所謂江河合水而為大,海嘉的課程並不是只採一家之言,而是集眾家所長,以學融東西菁萃的理念,在深入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特點的基礎上,由淺入深地打造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
幼兒園階段
遊戲化主題探究課程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奠定未來學習的基礎。中華文化和外教雙語教學的浸潤式課程,則讓孩子們更加適應根植於中華文化的雙語環境;
小學階段
海嘉採用美國核心標準英文課程與中國國家課程標準的中文課程。中西合璧的課程體系,讓學生的「根」深植中華土壤,以中華文化之美潤澤心靈;
初中階段
海嘉的MYP課程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慾,引領他們深入學術殿堂。WELLBEING幸福教育課程、STEAM設計課程和社區服務課程則引導孩子在精神、社交和情感上健康成長;
高中階段
海嘉踐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IGCSE課程為學生提供跨學科視角,並採用全球最為成熟、最具挑戰性的IB DP課程,培養學生嚴謹的學術思維、專業的學術態度與全球視角的國際情懷……
以「全人」教育為基礎,以IB課程理念為支撐,以接軌國際的中文課程為特色,海嘉擁有一套科學設計的獨有課程體系,在學術方面經得起嚴格的檢驗:
海嘉是國際文憑組織(IBO)授權的IB世界學校,並於今年9月通過了IB項目「五年評估」(IB Five-Year Programme Evaluation);
海嘉還獲得了美國西部院校聯盟 (WASC)國際性權威機構認證,這是對海嘉雙語教學質量的高度肯定;
同時,海嘉還是中蒙國際學校聯合會(ACAMIS)以及國際學校體育協會(ISAC)的成員學校;並引入了國際領先的青年成就獎——愛丁堡公爵國際獎計劃;
在經歷了嚴苛的學習、培訓、考核和評估後,劍橋國際教師職業發展中心(Cambridg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entre,簡稱PDQ中心)落戶海嘉,海嘉學術再攀高峰。
同時,海嘉還成立了自己的教育研究院,為海嘉教師搭建一個共同學習、共同研究的平臺,通過實踐研究,促進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實現教學相長。
想要讓水流得更遠、更長久,必先得浚其泉源;想要讓學生走得更遠、攀得更高,則要讓其在一點一滴的努力中,逐漸拾得對學科本身澄源正本的熱愛。
海納百川的課程體系是知識的源頭,與之對應的則是充滿自由空氣的學術課堂。
在海嘉,學生交作業的方式永遠超乎你想像:可能是一張卷子、一篇論文;也可能是一幅畫、一首詩、一段視頻;甚至可能是一段演講、一場辯論……
例如,在海嘉中學部數學韓老師的課堂作業中,他會讓學生錄一段視頻,複述一遍當日課上講過的知識。「我發現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孩子更喜歡交作業。」
海嘉中學部韓老師
「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麼給我講這節課?」
顯然,這樣的交作業方式讓學生很喜歡,更重要的是,學生確實在創新性的作業中得到了進步。
「從一開始她的視頻只有十幾秒,現在每次作業都會錄長達十幾二十分鐘的視頻,而且講得特別好。」韓老師說,「總結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孩子們鍛鍊反思的能力,而且能夠調動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愛,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海嘉初中部一名學生在六年級時數學成績一般,但自從到了韓老師班上,家長發現她越來越愛學數學了。在家校溝通會上,家長這樣說到。
學生發自內心的求知慾和對學習的熱愛,是長期堅持,努力奮鬥的根基,也是讓孩子離開校園之後繼續學習的動力。這種能夠持續數十年之久的影響,是海嘉給學生的終身幸福密碼。
創新性的學術氛圍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多元化評估體系則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勝任感。
海嘉恪守「讓孩子因為我們而幸福,讓教育因為我們而美好」的信念,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在這種氛圍中篤定地過一生,不期盼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而是以自己的美好品格和生命中的每一個光輝為世界添彩。
參照先進的芬蘭教育設計的低評價、低管控、低競爭為特色的形成性評估,以「弱考評、弱分數化」著稱,以反饋為基礎,讓學生能夠清晰、及時地看到自己縱向的進步和成長。
「我們希望學生不是拿到我們的『A』,而是拿到他們自己眼中的『A』。正因如此,海嘉對畢業生的要求從不以成績來衡量,而是用「4R」準則表達對學子的勸勉——
努力(Rigor):成為嚴謹、均衡、自立的終身學習者
尊重(Respect):尊重和感恩他們所生活的世界
責任(Responsibility):理解他們在全球共同體中所擔當的角色和肩負的責任
友情(Relationships):發展關愛他人、積極的人際關係
在海嘉,學生從2歲起就按照4R準則要求自己,直到達成十五年後的蛻變。
「我們希望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些態度,樹立他們的價值觀,有雙語能力,有國家情懷,這是我們希望每一位海嘉畢業生具備的。」
教育是對人生的縱向影響,十五年一貫制的教學體系在這裡告一段落。
而對於沉浸在海嘉學習氛圍中日復一日浸潤的學子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紮實的學科基礎和完善的品格塑造,將在長達一生的奔流之中,不斷為每一個海嘉人注入活源。
03
是「嘉」人,更是家人
海嘉的「嘉」,亦是家庭的「家」。
海嘉創始人王偉博士說:「我希望一個一個的生命在校園裡更加的溫暖,更加的飽滿,更加的舒展。」
學校是一個由人組成的空間,海嘉在人與人之間搭起橋梁,讓海嘉人在每一個與彼此相知的日子,都閃耀著溫暖的光芒。
為了幫助學生發展人際關係、培養團結精神,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國際學校都採用HOUSE(學院)體系,而海嘉更是首創以HOUSE體系結合中西方文化的精粹,將儒家五常理論融入學院制度中。
以儒家仁、義、禮、智、信命名的五個學院的建立,打破了高低年級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壁壘,讓孩子們不再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更不再與老師有身份隔閡,而是像一條條小溪注入大海一樣,成為海「家」的一員。
每周五下午,孩子們都會參與「學院制活動課」,在不同主題的活動中與跨年級的兄弟姐妹、身著同樣顏色衣服的老師們一起,為自己的HOUSE爭光添彩,在活動中盡享快樂。
感受到溫暖的不止學生,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家長也都沐浴在海嘉愛與幸福的春光之中——海嘉的「家」,是以由學生、家長、老師一同凝聚成的完整集體。
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在海嘉,除了孩子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之外,父母同樣也可以有機會在校內參與到大學研究生層次的家長專業教育。
不僅如此,在海嘉,每一個家長都可以參與到家長PTA社區中。這不僅僅是一個學生與一所學校的相遇,而是一群有著相同信念的人的相聚。
閒暇時間,家長可以進入校園,在PTA咖啡廳為大家製作咖啡;
在家長工作坊中,他們以全身心的熱情投入學習之中,成就更好的孩子和自己;
在學校活動中,家長們忙碌的身影也是一道道風景線……
海嘉不僅是屬於學生的集體,家長在參與到家校共建及志願服務的過程中,同樣能夠尋得踏實與幸福,在彼此的相知和陪伴中歲月靜好。
所謂「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用愛與幸福灌注的小溪,最終也必定淵澄取映。在愛的氛圍中成長,每一個學生都將學校當作自己的家一般,為之驕傲和自豪,而他們也的確是這樣做的:
海嘉學子們不僅將校服當作引以為豪的標誌穿出校園,還自發積極地參加學校的開放日與擇校展。由學生擔任解說、在開放日上向家長宣講的學校,除海嘉之外恐怕不多。
當問到為什麼想要參加這類活動時,海嘉學子這樣回答:「因為想要親自向別人展示海嘉的好。」
於是,在海嘉社區,愛與被愛的傳統在每一代學生中延續,生生不息。
04
讓「愛」走向世界
羅素有一句話與「海納百川」有異曲同工之妙:「人生的童年時期,就像是江河源頭那一條條小溪;他享受著那生活的平和、甜美和溫存,最後他唱著歡樂的歌,無憂無慮地匯入滔滔大海。」
海嘉學子正如小溪匯入江海。由內,汲取中華文化的養分,至外,從這裡揚帆起航,叩響世界名校的大門,駛向更廣闊的天地。
2019年,2020屆海嘉的畢業生交出了一份相當優秀的答卷:
IB大考的平均成績為35分,遠遠高於全球平均分29.63分,在民辦校中位居前列;
所有畢業生均被各大世界名校錄取。
同時,在今年藝術類院校的申請中,海嘉IB藝術考生更是幾乎囊括全美最頂尖的藝術院校:帕森斯設計學院(世界排名第3)、芝加哥藝術學院(世界排名第9)、馬裡蘭藝術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加州藝術學院等多個大院校的offer。
亮眼的成績卻在宣傳上頗為低調,符合海嘉名譽校長顧明遠老先生「像細雨一樣做事,潤物無聲」的人生箴言。
但進入頂尖大學,並不是海嘉學子求索的終點。
以「做雙語教育的典範,根深中華,心懷天下」為願景,海嘉培養的是有中國情、中國魂,亦有國際視野和全球競爭力的領軍人才。
進入海外頂尖大學,只是海嘉人邁出校門的第一步,而讓學生真正成為從中華文明的土壤中走出去的世界公民,將大愛精神傳遞給世界,才是海嘉的格局和胸襟。
正如王偉博士所說:「我們講『中華』而不是『中國』,中國是一種地理概念,而『中華』則是文化概念,是精神概念。」
在提到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概念時,為世界文明做出極大貢獻的中華文化就是中國學生獨有的背景與底氣。
無論走到哪裡,海嘉學生始終能找到中華民族的身份認同感,始終能為精神找到一個可以紮根下去的土壤;
在國際化教育形勢並不明朗的今天,海嘉學生能夠以雙軌並行的能力和卓越的全球視野無懼未來的風雨;
——這就是海嘉賦予學生的自信。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海嘉,那會是:「海嘉的品格是內斂的,他們從不張揚,但把力量都用在刀刃上。」那刀刃,便是腳踏實地的做教育。
在變換的格局中找到一個平衡的支點,沉澱下來方得澄清,這是海嘉十幾年來固執守候愛與幸福的靈魂。
12月12日(本周六)上午9:30
【京領家長圈】家長的圈子影響孩子的人生高度!和10萬+家長一起,學習現代化國際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參與海內外專家學者的講座。
【入群權益】同時您將免費獲得定製化科研、升學方案,與藤校專家一對一交流的寶貴機會!
本文為京領原創出品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電話:010-56269331
微信:Kinglead-edu
京領排名
京領傳媒
京領說
京領專訪
京領報告
京領數據
京領研究
京領論壇
京領資源
專家學者資源庫
海外大學資源庫
海外中學資源庫
行業人才資源庫
國際學校資源庫
國內大學資源庫
京領服務
京領會員
藤校計劃
高端實習
戰略諮詢
藤校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