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裡看匠心匠藝如何貫穿教學育人全過程 | 第六屆「融+」時尚周...

2021-01-09 澎湃新聞
從這裡看匠心匠藝如何貫穿教學育人全過程 | 第六屆「融+」時尚周開幕

2021-01-07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時尚周開幕式精彩內容回顧

「從這裡我們真正能夠看到高職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的價值和魅力!匠心匠藝,如何在教學全過程、育人全過程中得以體現!」

第六屆「融+」時尚周1月6日下午盛大啟幕。學校黨委書記勵如孟宣布第六屆「融+」時尚周開幕,校長鄭衛東在開幕式上介紹學校特色和時尚周看點。

中國服裝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原寧波市政府副秘書長陳國強等學校理事會成員,寧波市服務業發展局副局長趙駿、鎮海區副區長馮凱、江北區婦女聯合會副主席張盈等嘉賓,中國美發美容協會、浙江省美發美容行業協會、寧波博洋服飾集團、寧波華羽金頂有限公司、寧波廣源紡織品有限公司等39家行業協會和企業代表及兄弟院校來賓參加了開幕式。

從2016年第一屆到今年第六屆,學校一直把時尚周定義為「融+」。

何為「融+」?鄭衛東校長介紹說:「『融+』,是浙紡服院開放辦學的態度,也是社會對學校開放辦學的期待,它寓意著產業與教育相融、地方與學校相融、行業與學校相融、企業與學校相融、技術與藝術相融、時尚與生活相融、專業與專業相融。浙紡服院與寧波這座紡織服裝名城共同成長,城市成就一所學校,學校唯有更加努力來回饋這座城市給我們的支持和幫扶,浙紡服院要努力成長為服務時尚紡織服裝行業最深入、最精準的行業特色高職院校。」鄭衛東期待與會嘉賓為紡服學子加油喝彩,「因為從這裡可以真正看到高職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的價值和魅力。」

據了解,本屆時尚周有5個二級學院,6000餘件作品,2000多名學生參與,包括靜態展和動態展,五場大秀有人物形象設計、服裝表演秀,有華羽金頂現代學徒制畢業設計作品動態展,還有中英時尚設計學院畢業秀和2021屆表演藝術(音樂舞蹈)畢業匯演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引入「雲」概念,通過「時尚雲秀場」「優品雲評選」「尚美雲競拍」等主題化、特色化系列活動,以網絡直播形式實現優秀畢業作品線上線下同步發布、網絡評選、公益拍賣,多維度、深層次、寬領域的展現學校人才培養成果。

「看完開幕式和家紡展,發現學生的設計作品接地氣有創意,校企合作的空間很大,比如說我們提供面料讓學生來設計,比如畢業生到我們單位實習就業等等。學校提出的匠心匠藝,也是我們企業一直倡導的。」寧波廣源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傅紅平說。

開幕式後,藝術與設計學院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服裝表演專業、舞蹈專業聯合匯演的彩妝秀畢業設計作品展示,拉開了時尚周的首場大秀。彩妝秀分為上篇《華服雅韻》和下篇《壁合珠聯》,是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及中韓人物形象設計專業56位同學研創呈現的視覺盛宴。

圖片 | 王國海

文字 | 王國海

排版 | 林雅

原標題:《從這裡看匠心匠藝如何貫穿教學育人全過程 | 第六屆「融+」時尚周開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依託融媒體教學診改平臺 提升課程思政育人實效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掀起了各行各業主動融媒的浪潮,為了打造各類各門課程與思政課協同育人格局,讓課程思政真正落地生根活起來,提升其育人實效,我院依託融媒體建立的網絡化教學診改平臺,以期通過對課程思政實施情況的動態量化和實時監控,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
  • 我校舉辦「時尚周」 2900多名畢業生原創設計作品大放異彩
    近日,我校中英時尚設計學院(國際學院)的準畢業生們,用自己創意滿滿的時裝設計作品,在T臺上向大眾展現新生代年輕人的時尚設計力量。據悉,這是我校舉辦第五屆「融+」時尚周系列活動之一。在為期7天的時尚周裡,融匯潮流、摩登、品味、藝術四大核心元素,將以動態和靜態展示形式,相繼舉行時裝秀、彩妝秀、動漫秀、家紡展、多媒體作品展、時尚面料展、軟裝作品展、表演藝術匯演等系列活動,集中立體呈現2020屆時裝、家紡、飾品、美術、彩妝、動漫、空間設計、智能交互、平面設計等專業的畢業生設計成果。學校副校長楊威介紹說,時尚無地域、潮流無極限。
  • 【學習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專題】把思想政治公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學習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專題】把思想政治公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2021-01-09 1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濰坊醫學院德醫相融,課程思政打造新...
    實驗課老師將醫學專業課蘊涵的德育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之中,提升課程思政育人實效。這是濰坊醫學院的一堂「德醫相融」教學課。學校堅持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知識傳授有機融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打造了凸顯「德醫相融、雙向貫通」特色、入情入味的課程思政教學。
  • 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一等獎成果簡介
    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一等獎成果簡介   首都農村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與農村醫學人才培規劃和建設了覆蓋軌道交通規劃設計、製造建設和運營管理全過程,與軌道交通關鍵技術相適應的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1個校級特色專業、5個特色鮮明的專業主幹課程群,創建了4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編寫了80餘種反映軌道交通前沿理論和技術的教材。該成果在軌道交通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高水平行業大學的人才培養起到了示範和輻射作用。
  • 堅持系統觀念 推進「三全育人」——青島理工大學「三全育人」綜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把「堅持系統觀念」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近年來,青島理工大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立足整體視域把握教育發展規律,通過系統思維分析育人內在機理,運用系統方法處理矛盾問題,將系統觀念、系統方法貫穿融入育人全過程全領域,在構建「三全育人」格局、實現立德樹人使命方面作出了有益嘗試和探索。
  • ...智慧互動課堂增效 重慶濱江實驗學校第四屆教育教學開放周正式...
    從「策略增效」到「提問思辨」,從「課堂提質」到「沁德潤智」,今年,重慶濱江實驗學校又將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目光放在了「五育並舉」與「智慧互動」。11月10日,重慶濱江實驗學校三期課改階段性實踐成果展暨第四屆教育教學開放周正式啟幕,再次展示學校教育教學成果,實現研精緻思、合作共享。
  • 密蘇裡教學周 | 媒體融合新聞編輯的藝術和技術
    基於此,本次教學周設計為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和我校文化傳媒學院的聯合教學項目,為畢業設計融媒體傳播方向帶來跨越半個地球的講解和培訓。作為首次在畢業設計環節亮相的密蘇裡教學周而言,為期一周的課程與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的本學期課程進行同步教學。
  • 讓潛力競相迸發的「特色化」育人實踐——聚焦黃岡師範學院外國語...
    原標題:讓潛力競相迸發的「特色化」育人實踐——聚焦黃岡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專業實踐課程與教學改革「特色化」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之一,也是衡量一所學校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2018年,《英語類專業教學質量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頒布,為當下高校英語專業面臨的人才同質化、學生實踐能力較弱等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
  • 第六屆全國中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學術研討會線上召開 探討促進學生讀...
    「第六屆全國中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學術研討會」於2020年11月13-14日在線上成功舉辦。本屆會議由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以下簡稱「北師大外文學院」)、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以下簡稱「外研社」)、中國英語閱讀教育研究院(以下簡稱「中閱院」)聯合舉辦。
  • 棗莊學院:實踐育人譜新篇
    近年來,棗莊學院不斷加大改革和建設力度,逐漸形成了立足棗莊本地特色文化資源開展觀感類實踐教學、積極探索基於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的勞動類實踐教學、利用援疆實習支教拓展實踐教學的運行機制和模式,大大提升了實踐育人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 探索實踐「四化」教學模式 切實提升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
    ,紮實推進以「教師團隊結構化、授課內容融合化、教學環節模塊化、教學實踐體驗化」為主的「四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磨思政「金課」,取得良好育人成效。實施「百千萬」工程(百分之百教師,服務萬名在校生,三年約一千天),組織「五三慘案」「建國70周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等專題教學,根據課程內容設置,將不同身份、崗位、專業教師優化組合,打造「思政教師+專業教師+黨政幹部+輔導員+職業班導師」的課程團隊,構建「三全育人」體系。三是優化校外兼職思政課教師結構。
  •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關於舉辦第六屆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的通知
    各高校:  為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精神,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進一步提升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果,推動「雙一流」和「雙高」建設,市教委決定舉辦第六屆高校微課教學比賽。
  • 樹高鐵特色文化品牌,構立體文化育人體系
    2.主要做法湖南高鐵職院立足新起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結合融入到辦學治校、文化育人全過程,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以「高鐵國風」校園文化品牌為切入口,構築全方位文化育人體系、文化育人宣傳體系、文化育人環境體系。
  • 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明確提出「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習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也強調:「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 西電3名教授獲評陝西省第十二屆教學名師
    號),學校夏永林教授、蘇濤教授、李團結教授獲評「第十二屆陝西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承擔省部級、校級課題十餘項,在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六十餘篇,出版專著、教材十餘部,先後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陝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影響力提名人物獎、陝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校級教學名師、校級師德標兵,教育部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優秀創新創業教師。
  • 「育人」「育才」如何統一:全體總動員
    對高校而言,構建「大思政」格局,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基本原則,把思想價值引領貫徹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整合運用一切可能的力量,搭建教學、科研、實踐、管理、服務、文化和組織等工作矩陣,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 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精心打造高校「黨建+」育人新模式
    銘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高校應勇於探索新時代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結合點,精心打造「黨建+引領、黨建+課程、黨建+創新、黨建+實踐」育人模式,構建新時代三全育人良好格局,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一是推進「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教工黨支部、學生黨支部作用,切實發揮黨員教師和學生黨員模範帶頭作用。
  • 華師大教授李政濤:「五育融合」究竟如何融合?
    當下,在育什麼人和為誰育人等已然明晰的情況下,怎樣育人以及如何提升育人質量成為未來中國教育改革亟須回答的重大問題。 通往育人質量提升的路徑多種多樣,其中「五育融合」是當前及未來基礎教育改革最重要的發展方向和路徑之一。 如何理解「五育融合」的價值及內涵?
  • 融「德」於教 潤物無聲
    當前,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正在開展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主題的優秀線上「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徵集和評選活動,以此深化雲端「課程思政」,確保線上教學實效性,充分發掘課程育人功能,打造抗疫金課,構建「線上」「線下」並駕齊驅的雙軌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