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隔夜菜,我們總能在日常生活中聽到不同的聲音:
隔夜菜會形成亞硝酸鹽,有致癌風險,不能吃!
隔夜菜會滋生細菌,很容易導致細菌性食物中毒。
你們也太講究了吧?老一輩的都是上頓吃了下頓接著吃,還都挺健康,隔夜菜咋就不能吃了?
那麼,這隔夜菜究竟能不能吃?會不會致癌?
30道菜450個檢測數據
告訴你隔夜菜能不能吃
首先,我們要知道:隔夜菜並不單指放了一夜的菜,如果放置時間超過8至10個小時,就應該算「隔夜」了。
隔夜菜中有毒成分增加,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為食物中的化學物質產生了致癌物,如亞硝酸鹽,即使加熱也不能去除;
二是在放置時受到了外來細菌的二次汙染。
寧波市食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就做了一項關於隔夜菜的科學實驗,通過檢測隔夜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和菌落總數,告訴你隔夜菜究竟能不能吃!
寧波市食品檢驗檢測研究院選取了市售常見的蔬菜、肉類、蛋類等32種原材料,按照居民飲食和烹飪習慣烹調成30種家常菜。
模擬隔夜菜的放置時間(0小時、6小時後、12小時後、24小時)和放置環境(4℃、25℃),對其中的亞硝酸鹽的含量和菌落總數進行了檢測。
亞硝酸鹽的實驗結果為:
備註:1、本次實驗所用的32類新鮮原料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都低於1 mg/kg;2、本方法亞硝酸鹽檢出限為1 mg/kg。
從以上實驗結果可以看出:4℃條件下冷藏儲存24小時內的隔夜菜中亞硝酸含量基本不變,不存在隔夜菜亞硝酸鹽超標、有毒的風險。
25℃環境下保存的隔夜菜,12小時後含有葉菜類的菜餚的亞硝酸鹽明顯上升,有的甚至超過了GB2762-2017中規定的醃漬蔬菜的20mg/kg的限量指標。
放置24小時後的菜餚中,肉製品的亞硝酸鹽含量變化不大,但含蔬菜的菜餚中亞硝酸鹽含量都明顯增高。
菌落總數檢測的實驗結果為:
從以上實驗結果中可以看出:涼拌菜因未經過熱加工處理,本身菌落總數較高,相對於燒熟煮透的其他菜品更容易導致微生物增殖。
4℃冰箱保存的隔夜菜微生物增殖較少,25℃保存的隔夜菜微生物在6h後大量增殖。
總的看來,隔夜菜、剩菜能不能吃,跟儲存條件和儲存時間有關。
中午燒的菜,放進冰箱,晚上是可以拿出來吃;
中午燒的菜放常溫下,晚上就最好別吃了;
中午或晚上燒的菜,第二天可以吃。但前提是,一定要放冰箱;
無論剩菜是不是隔夜,在室溫下的放置時間最好不超過12小時,特別是蔬菜類。
6種菜不要隔夜吃
綠葉菜隔夜最危險,別吃!
通常,莖葉類蔬菜硝酸鹽含量最高,瓜類蔬菜稍低,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因此,如果同時購買了大量蔬菜,應該先吃葉菜類的,比如大白菜、菠菜等。
建議:綠色蔬菜加工後最好在4小時內吃完,特別是夏天,如果綠葉菜實在沒吃完,就不要隔夜了。尤其是菠菜和芹菜,硝酸鹽含量都比較高。再次加熱後,很容易轉化為亞硝酸鹽。
隔夜海鮮損肝腎,別吃!
螃蟹、魚類、蝦類等海鮮,隔夜後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損傷肝、腎功能。
建議:如果實在買多了,可以把生海鮮用保鮮袋或保鮮盒裝好,放入冰箱冷凍,下次再烹調。
久放半熟雞蛋很危險,別吃!
很多人都愛吃半熟蛋,可是這種蛋殺菌不徹底,再加上雞蛋營養豐富,格外容易滋生細菌。久放後食用,易發生危險。所以蛋最好也不要隔夜,即煮即吃最好。
但是,如果第一次雞蛋煮熟了,而且在低溫、密封情況下儲藏,一般保存48個小時都沒有問題。
隔夜散裝滷味和隔夜涼拌菜,別吃!
預防食物中毒,夏秋季節吃滷味不要隔夜。即使放在冰箱裡,也並非絕對「保險」。冰箱裡易滋生黴菌,還有嗜冷菌等。滷味最好當天吃完,不要久放。
涼拌菜在加工的時候就已經受到了較多汙染,若將它隔夜保存,即使冷藏也很有可能已經變質。
隔夜銀耳、木耳,別吃!
涼水低溫狀態下泡發,可放入冰箱。建議泡發時間為8~12小時,不宜泡發時間過長。如果泡發時間過長,忘了換水,出現渾濁、發黏和異味等情況,要果斷扔掉。如果是煮熟後放得比較久,也建議丟掉為好。
隔夜茶水,別喝!
隔夜茶因時間過久,維生素大多已喪失,且茶湯中的蛋白質、糖類等會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料。甚至茶水中的鞣酸還可能成為刺激性很強的氧化物,易傷脾胃,引起胃腸炎症。
如今
國家都在提倡節約
做菜也應該量少份多
儘量一次吃完
如果有剩飯剩菜
只要保存得當、烹飪合理
還是可以食用的
不必太過擔心
文字素材來源:生命時報等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
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