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謹慎購買「土榨油」和自榨散裝油
□本報記者 王 嘉
散裝花生油因「原生態」和「現榨現賣」而受到一些消費者的青睞,但由於小作坊生產存在質量管控不嚴格和原料黴變等因素,易導致產品被黃麴黴毒素汙染,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隱患。近日,為了幫助消費者科學購買和食用花生油,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發布《花生油安全風險提示》(以下簡稱《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指出,有的小作坊生產「土榨油」或家庭用榨油機自榨花生油,看似「原生態」,但其在加工前僅依靠肉眼挑選原料,無法有效去除可能含有黃麴黴毒素的花生仁。另外,「土榨」設備經常停用,很難徹底清洗乾淨,易造成榨油機內部汙染,進而汙染花生油。同時,因小作坊和家庭用榨油機在生產工藝、檢測等方面的限制,使花生油質量安全無法保證,容易發生因黃麴黴毒素超標帶來的安全風險問題。因此,《風險提示》特別強調,消費者應對購買「土榨油」或自榨的散裝油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散裝花生油。
《風險提示》指出,生產預包裝花生油應獲得相應食品生產許可,嚴格遵守相關法規和標準的規定。首先要嚴把生產原料關。生產者應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原料花生仁的合格證明,對無法提供合格證明的,應按照食品安全標準對黃麴黴毒素B1等指標進行檢驗,確保符合相關要求,不得採購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原料。其次,要嚴控生產加工過程,生產者要嚴格執行《食用植物油及其製品生產衛生規範》(GB8955-2016)等要求。同時,要實施全程可追溯。生產經營者應對花生油生產、加工、貯存、檢驗、銷售等環節進行詳細、真實的記錄,保證從原料採購到產品銷售的所有環節都能有效追溯。
《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在選購花生油時,不要盲目相信自製散裝花生油的宣傳,最好通過正規、可靠渠道購買預包裝花生油,並留存購物憑證。如通過電商平臺等線上途徑購買,應索要清晰的產品資料,保留產品截圖和證據,必要時要求賣家提供資質證明材料、食品來源票證、產品出廠合格證明文件等。
同時,消費者應認真查看產品包裝上的標籤、配料表、油脂等級、執行標準、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標識信息,特別注意封口是否完整、嚴密。建議消費者儘量購買小包裝油,方便短時間內吃完。存放時,儘量做到密封、低溫、避光和乾燥,避免油脂氧化,導致品質降低。
此外,消費者在購買花生油時,要辨清品質優劣。優質花生油應無酸味、哈敗等異味。在常溫、日光和燈光下用肉眼觀察,油體應清亮無霧狀、無雜質。滴少許花生油在掌心揉搓至發熱,香味濃鬱持久。劣質或黴爛花生仁榨出來的花生油色澤較暗,無光澤,聞起來有異味。
黃麴黴毒素(AF)是由黃麴黴(Asper gil l us f l avus)、寄 生 曲 黴(Asper gil l usparasiticus)等黴菌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致癌物質之一。黃麴黴毒素對熱穩定,常規烹調和加熱不能破壞其毒性。黃麴黴毒素在一些初級農產品和加工品中均有檢出,以花生、玉米等最為嚴重。究其原因一是在種植、採收、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受到黃麴黴等黴菌汙染;二是在生產時沒有嚴格挑選原料和進行相關檢測,或相關工藝控制不當。特別是在多雨潮溼季節,花生等貯存不當更易受黃麴黴毒素汙染。
作者:王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