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如何失去三國文化的

2020-12-17 品質中國

本文來源:青蒜 半佛仙人半佛仙人

1

有一天中午,我在玩《三國志14》,操縱著關羽張飛到處跑,忙著給地圖上色,匡扶漢室。

身後的一個從來不玩遊戲的朋友拿著水杯站在我背後看了一會,問:「三國啊?」

我答應了一聲:「嗯,三國志。」

他接著問:「他們怎麼都說日語?」

我被噎了一下,回頭看著他回答:「因為這是日本做的遊戲啊,就都說日語。」

他瞪著眼睛,大聲喊道:「《三國志》為什麼是個日本遊戲?!」

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自己一統三國的霸業不香了。

是啊,《三國志》怎麼是個日本遊戲?

2

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三國」一定是中國的。

但是對遊戲玩家來說,三國遊戲不一定是中國的,甚至頂級的三國遊戲一定不是中國的。

早些年還有一些《三國群英傳》、《傲世三國》之類的優秀國產三國題材作品,現在,國內的三國題材遊戲大多停留在頁遊和手遊之中,停留在各種除了名字完全看不出和三國有什麼聯繫的氪金通道裡。

遊戲設計者的核心想法已經是如何把三國美女們的衣服設計的更加簡約了。

幾年前,對國內歷史遊戲愛好者來說特別黑色幽默的一個笑話是:如果沒有日本,這個世界上將不會有三國遊戲。

現在,這個笑話有了一個進階版本:如果沒有日本,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三國遊戲將是英國人做的。

就在去年的這個時候,英國的《全面戰爭:三國》上線,瞬間賣爆,全世界都知道了劉關張和曹老闆的恩怨情仇。

但這是英文世界的。

好在《全面戰爭:三國》有中文語音,被人圍觀的時候,應該不會暴露這遊戲來源於一群英國佬。

唯一的問題是,這個大標題旁邊的中文小字,有時會讓人想到:為什麼三國兩個字不能是大的那一邊。

我看著真的不爽。

3

歪果仁對中國有很多的偏見和刻板印象,有些甚至可以說是歧視。

這些印象經常反映在文藝作品中,在歐美就是傅滿洲一樣的辮子頭、八字鬍、清朝官帽,細眼睛,在日本就是包子頭、旗袍、八極拳、麻婆豆腐。

有時候我們都已經習慣了這些外來文藝作品中的奇怪印象,並把這些偏見付之一笑。

像是街霸中的春麗,就是日式刻板印象的集合體,頂著包子頭在九龍城寨穿旗袍打架,要素實在過多,好看,但確實過於賽博。

幾年前美國電影亂蹭中國熱度,搞出來的類似《功夫之王》、《長城》這樣完全就是在耍人玩的大拼盤,更是讓人想去祖安做個培訓。

早些年國外遊戲裡出現的中國字根本就是鬼畫符,最常見的中國場景是香港的夜市和掛著布幡的青山綠水。

後來中國影響力變大,美國人認為自己需要弄一點真正的中國字,於是就弄出了:

《生化危機6》把舞臺放到中國「蘭祥」市,諧音藍翔,結果整個遊戲看不到一個中國人。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都開挖掘機跑了。

現在,中國的地位變高了,美國資本也開始學習討好國內市場。

《高堡奇人》的結局,中國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最後希望,黑人軍人的武器是中國產的寫著漢字的「九乘十九毫米 斯捷齊金手槍」。

《守望先鋒》也推出了小美這樣大眼睛、高智商的科研型中國角色,《全面戰爭》系列也出了三國,還要做八王之亂這個中國人自己都幾乎沒碰過的歷史題材。

文化地位的提高應該是好事,但看著老外越來越了解中國文化,卻更令人嘴裡發苦。

老外開始在做中國文化,在搶佔中國市場。

中國的文化創作者在幹什麼呢?

4

日本人做三國並不是最讓人無奈的,畢竟《三國演義》在日本也是流行讀物,日本的戰國時代還有一些貴族把《三國演義》當兵書來看。

但是當你發現日本遊戲對三國的理解比中國自己還要深的時候,事情就變得微妙起來。

當在最近流行的國產的影視劇裡,劉備被評價為假仁假義,諸葛亮被視為權臣,司馬懿被洗的白白淨淨,甄宓和小她十歲的曹植必有一腿,你可能會漸漸意識到,中國的「三國」已經失去了神魂,最好的三國故事,也許在日本,在光榮公司。

這個公司連名字都那麼三國,淦。

最能體現光榮對三國理解的作品是《真三國無雙6》。

在這個遊戲中,故事被分為魏、蜀、吳、晉四個劇本,每個劇本都體現出自己對三國的另類詮釋:

魏傳中的曹操反對世家門閥,想要建立一個寒門也能出頭的新時代,他認為劉備的仁德只會讓世界重複封建的循環,孫權空談團結卻只是抱殘守缺。

蜀傳中的劉備則認為用暴力席捲天下只會帶來痛苦,他必須復興漢室,建立一個仁德的世界。

諸葛亮繼承了劉備的遺志,姜維又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三代北伐,不曾斷絕。

吳傳中的孫權則一直在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如何追上太優秀的父親和大哥,後來漸漸明白,自己不強不要緊,他可以團結身邊的人,用眾人的力量來彌補自己的短處。

看起來確實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根本就是把日漫的敘事方法套在了三國人物的頭上,但是深入研究後卻會發現,這些看起來腦洞大開的詮釋和歷史上幾個人的底色竟然一脈相承。

反對封建,要打破士族壟斷的設計,是截取了曹操頒布唯才是舉令,重用寒門士子的歷史事實。

仁德之志的三代繼承,是對劉備寬仁形象的肯定和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提煉。

孫權的團結眾人,則是對吳國內部世家大族林立,互相妥協聯合狀況的隱喻。

這些形象看起來誇張,但都是合理的擴展。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果對比一下國內的三國題材電視劇,就會明顯感覺到「擴展」和「扯蛋」之間的區別。

《大裝逼犯司馬懿》,直接把「歷史」變成了「裝逼」的舞臺,用全世界來捧一個角色,硬是降低所有人的智商和道德指數來捧主角。

內部的常識錯誤同樣令人無語,像兩個當官的坐一起聊黃巾「起義」,在三國搞「移送大理寺」,這種錯誤讓人懷疑整個劇組有沒有一個歷史及格的人。

至於《武神趙子龍》之流打著歷史旗號的言情劇,則根本不值一提。

改編歷史不是不行,文化創作當然允許突破。

但你的詮釋要精彩,要讓人感覺到血肉,要抓住文化中最精粹的那個點,最起碼,要讓人覺得你是用了心的。

而這些都需要時間打磨,需要對歷史的理解。

光榮公司一幫日本人,能夠抓住三國的感覺,在一種極度誇張的漫畫式表達方式裡詮釋出令人信服的三國英雄味道,是因為他們已經把三國的相關史料翻爛了,《三國志》出了14代,《三國無雙》出了8代,還有《三國志英傑傳》、《三國志孔明傳》,《三國志曹操傳》,《三國志戰記系列》,可以說,光榮已經做了30年三國,三國時代只要是有個姓的角色,在他們的遊戲中都能漏把臉。

像鮑三娘、步練師這樣的角色,大部分人根本聞所未聞,《三國殺》能夠引入,大概也是因為光榮先翻爛了相關史料。

他們做遊戲是為了賺錢,我們也是為了賺錢,但怎麼就這麼大的差距。

中國創作者做出的詮釋不但沒有抓住自己文化的精髓,反而走向了反面,對人物的理解臉譜化,片面化,庸俗化,像《新三國》中的鐵憨憨曹操、怎麼看都是李逵的張飛,《赤壁》裡的窩囊廢劉備,《大軍師司馬懿》裡兵諫的諸葛亮,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個人喜好,就是為了造劇情而強行陰謀論。

賺錢沒問題,走點心好不好。

5

實事求是地說,光榮對三國的詮釋並不符合歷史,甚至有很多自由發揮的地方。但當對某件事太過了解的時候,自由發揮也能發揮出一些精彩的故事。

《無雙6》作為無雙系列的劇情巔峰,最為點睛之筆的就是晉傳的結局。

大部分三國愛好者都不喜歡三家歸晉的歷史,以諸葛亮的死為分界點,後三國時代,英雄凋落,理想凋零,但就連這樣的時代,光榮也詮釋出了獨特的味道。

晉傳中司馬懿和司馬師是天命論、精英主義者,他們認為世界應該由他們這樣有才能的人來帶領,所以他們有責任掌控天下,而司馬昭卻並不喜歡這種論調,他更想做一條鹹魚。

然而他老爹老哥相繼死去,把一統天下的責任丟到了司馬昭的身上,他不得不背負著死去人的意志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

最後的結局動畫,是著名的「樂不思蜀」,司馬昭在宴會上播放蜀地音樂,在場蜀臣無不流淚,劉禪卻咯咯的笑起來,司馬昭問:「你不難過嗎?」

劉禪回答:「有什麼好難過的呢?這裡不會有人來逼我做各種各樣的事了……是那些已經逝去的人啊。

他接著站起身,大喊了一聲:「此間樂,不思蜀啊!」

在所有的三國作品中,司馬昭和劉禪的形象都是對立的,但在光榮的筆下,劉禪卻成為了司馬昭的開解者。

過去的事,太重,理想,太空,世界不完美,但我們就該這樣不完美的,作為自己活下去。

這一段劇情的發揮和對三國的理解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國內作品。

《三國演義》就是一個理想凋零的故事,不管是曾經熱血刺董的曹操,還是百折不撓的劉備,為知己者死的諸葛亮,都敵不過天命,敵不過時代洪流。

光榮的歷史觀貫徹了英雄主義,認為英雄創造歷史,英雄改變時代。

但他們在用了三個劇本塑造了理想化的三國英雄後,最後卻告訴你,世界是現實的,理想化的時代總會過去,英雄璀璨,但最後都是時代裡的一粒塵土。

你說他三國,過去從沒有人這樣看待「樂不思蜀」。

你說他不三國,一部《三國演義》最悲劇的內核已經被點到即止。

我都不知道該誇還是該尷尬。

6

還原從來不是評判一個文藝作品的第一要素。

對大部分人來說,重要的是看到一個精彩的故事,這也是《軍師聯盟》開頭的時候備受好評的原因。

我們能接受改編,能接受戲說,能接受合理的詮釋。

但可怕的地方就在這裡:你詮釋的東西沒有內核,甚至歪了,而隔壁卻詮釋了一個好故事。

那這個故事還是你的嗎?

光榮的三國系列在中國的影響力其實超乎一般人的預料,百家講壇講三國的時候,會大量使用《三國志》系列的人物立繪,《三國殺》之類和三國擦邊的頁遊、手遊,大量參照光榮的人物形象,甚至對很多人來說,魏蜀吳的默認顏色、劉、關、張的形象都已經「光榮化」。

一百個人都在講自己心中的三國,但講得好的都是日本人,那這裡面會夾帶多少異樣的價值觀?

想想看朋友,我並沒有胡扯。

日本式思考模式,隨著這些個人英雄主義、理想化、極端化的塑造悄無聲息的傳播到全世界,成為了中國文化輸出到歐美的排頭兵,甚至反過來影響了中國這個三國故事的發源地。

而中國的文化創作呢?

正午陽光作為中國歷史劇最頂尖的團隊,在歷史觀上依然存在缺陷。

《知否知否》和《清平樂》兩次打入宋朝這個中國歷史劇的荒漠,以服化道考究、還原歷史著稱,但仔細探究,《清平樂》中看起來嚴謹的禮儀,其中大部分其實來自於日本。

一般的武俠電視劇更是放飛自我,不知道服化道是不是集體喝了假酒。

尤其是誅仙的髮型師,這個造型像是用了太多優惠券,導致創意總監被白嫖一怒之下做出來的。

這個讓我看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的奇妙髮型設計,想必有一套後現代主義的設計思路吧。

影視劇放飛自我,遊戲也好不到哪裡去。

至於市面上大部分的武俠網遊、仙俠網遊,除了新手村有兩件長袍布衣,越往後越像到了古希臘,進了十二宮,除了氪金就是金光閃閃的大寶劍,搞不好還要弄出究極朋克審美的黃金聖衣配五色大翅膀。

肯德基看了兩眼冒光。

反而《魔獸世界》的「熊貓人之謎」版本,以中國為原型虛構了一個熊貓人的國家,這麼一幫美國佬,在一個西式奇幻背景下塑造的東方,卻比很多國產網遊中塑造的仙俠世界更有東方味道。

雖然他們就是忘不掉包子頭。

7

被老外帶著刻板印象看待,看起來是一件小事,被日本人拿走中國題材自由發揮看起來也無傷大雅,但這背後反映的,其實是一種文化話語權的喪失。

當美國人在電影中,對全世界宣告,中國人就該是眯縫眼、雀斑、高顴骨、戴眼鏡、呆滯的學霸,那麼全世界都會以為中國人就是這樣的,除非有更多的中國作品,告訴他們我們不是這樣。

當日本人在作品裡告訴世界,張頜是一個偽娘,那麼世界就會以為,三國的大將裡有這麼一個跳舞的娘娘腔。

文化被外國搶先發揮了是小事,拍出來先入為主了,就是很大的事。

地球上第一版《西遊記》電視劇是日本拍的,這一版電視劇非常魔性,裡面的三藏是個妹子,還和孫悟空有感情戲,在我們看來可能很荒誕,但這直接導致日本後續的幾乎所有西遊題材,三藏都默認是個妹子。

現在再看看鳥山明老師的《七龍珠》開頭的小隊是不是感覺有點怪?

沒錯,布瑪真的就是女版唐僧,唐僧是女的,這就是日本人腦子裡的基本常識。

這個日本《西遊記》引入中國後直接驚呆了樸素的中國群眾,反而促使我們下定決心要拍中國自己的四大名著電視劇。

但是,即使後來六老師已經是文體兩開花的國際巨星,在世界範圍內,提到孫悟空,更多人想到的也首先是那個超級賽亞人了。

輿論的陣地,你不搶,就會有別人去搶。

文化的形象,你不佔住,就會有別人來定義你的文化。

當我們重新回到這個世界的舞臺上的時候,我們還會是春麗嗎?我們還會是被別人定義的「東」方人嗎?

近年來,我國也出了一些比較優秀的文化作品,比如影視劇的《長安十二時辰》,比如遊戲界的《古劍奇譚》、《太吾繪卷》,他們不但質量過硬,還能抓住中國文化的一些內核。

這些文藝作品守住了國內的文化陣地,但都不具備將文化傳播向海外的能力。

當年李小龍在國外拍電影,試圖用功夫教導美國人什麼是太極,什麼是陰陽,什麼是中國哲學。

他最後留下了布魯斯李的大名,也搶下了「功夫」的最終解釋權,讓中國動作片獲得了先天優勢。

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文化上輸出能力,中國依然處於一個弱勢地位。

影視劇出海,遊戲出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更多人,更長時間的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的文化產品。

想向世界宣告我們是誰,恐怕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但在這之前,我們或許可以先守住自己的三國,讓別人不能定義我們的文化。

我認可做文化也要賺錢。

但賺錢的同時,該做的事情,起碼要做好吧。

相關焦點

  • 看手遊《真·三國無雙》,揭秘日本三國文化
    2020騰訊遊戲年度發布會公布了《真·三國無雙》手遊《真·三國無雙:霸》的新預告,據悉,作為目前手遊市場上較為稀缺的無雙類遊戲作品,《真·三國無雙:霸》充分還原了《真·三國無雙》系列產品在主機端的極致戰鬥體驗,賦予了玩家身臨其境體驗獨闖沙場、力敵萬人的戰鬥快感。
  • 三國的宇宙·在成都,滿足你對三國文化的所有想像
    * 在這個「三國宇宙」裡,不同國家、不同行業、不同年齡段的人對三國文化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詮釋,但始終都指向了天府文化內涵的包容與開放,昭示著天府文化的核心精神對現代生活方方面面的浸潤和影響。
  • 「三國」文化資源裡的傳承與發展
    我國擁有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三國故事是歷史文化意蘊豐富、影響深遠的文化資源之一。對三國歷史進行解讀闡釋、重述重構而形成的三國故事,寄託著人民大眾最為樸素的價值追求和道德理想。三國故事是一條奔湧向前的文化長河,攜帶著中國歷史文化的基因;它同時是開放的、沒有疆域的,其影響廣拓海外,是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經典範本。以三國故事發展演變為案例,梳理其中蘊含的「兩創」經驗,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 三國文化為什麼如此的流行?包括遊戲和影視
    三國文化的流行是一個奇蹟,儘管短暫卻依然阻擋不了人們對這段歷史的熱愛。這是一段誰都可以談論的津津有味的歷史,誰都可以自稱是三國史專家,任何人都有看法卻未必真正懂得歷史。就像易中天這樣的專門研究三國歷史的學者。他們對三國這段歷史的研究影響了三國在學術領域的價值與比重。百家講壇上易中天品三國的播出同樣對三國歷史的推廣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我們在浮躁之外更需要一方安靜之地,以供我們判別是與非。如果不是學者們的反覆對比研究,多數時候,我們或許被一些表象的事實所蒙蔽。
  • 國內三國遺址介紹,感受三國文化精粹,你知道嗎?
    國內三國遺址介紹,感受三國文化精粹,最近,小編發現很多孩子對三國遺址感興趣,而且,有興趣的是男性之間,男生似乎對三國志有很大的感情,那麼,小編就告訴你國內的遺蹟。三國遺址公園三國遺蹟公園在合肥庵陽區,是為了表現三國文化的特定主題公園,特別是喜歡三國志的曹魏的孩子們值得一看,園內空氣清新,景色宜人,三國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新城文物展示館、金虎臺、聚賢堂、寵草堂、徵東門、東門遺蹟、練兵指揮臺、兵器鑄造窯遺址、屯兵營遺址、飲馬池、時間隧道等景點,集人文歷史、觀光、休閒娛樂於一體。
  • 「三國」故事廣為流傳,中日文化分別如何解讀關羽這一角色?
    即「三國」的故事,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受到人們的喜愛。而在東方其傳播之廣泛,喜愛程度之深,可以說對東亞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在以中、日、韓這三國中,各家流傳的內容並非完全一致,這除了各國本土的文化特性以及民族屬性以外,關羽這個人物最大程度代表了這種喜愛的差異化。
  • 騰訊旗下手遊《鴻圖之下》攜手武侯祠博物館 共同打造三國文化符號
    騰訊互動娛樂《鴻圖之下》產品發行製作人蘇俊表示:「一部三國,萬千解讀。多元價值觀的包容,正是三國文化的魅力所在。雙方將以諸葛武侯文化為起點,藉助武侯祠豐富的學術研究成果與數位化力量加持,掀起移動時代新一輪三國品鑑風潮,實現文化價值與產業價值的統一。」
  • 三國風格的日本街道,建立於廢墟之上,是二次元文化的起點
    這份增長的背後,既是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亦是一份對不同文化的強烈渴望。但當驢友真正從機場出來的時候,卻往往容易被熱鬧的氛圍所裹挾,沉溺於「買買買」和「網紅街」的繁榮之中。所以這回,筆者就分享一個冷門但是經典的景點,名三國街。
  • 為何日本人痴迷三國文化,其狂熱遠超過中國人
    三國系列遊戲又在1939年吉川英治改編了三國,讓日本國民對三國文化更加通俗易懂了,1971年橫山光輝以吉川英治改編的三國作為腳本,創造了三國題材的漫畫,暢銷7000萬冊,歷經15年之久的創造以漫畫的形式去了解一段歷史文化,想必很多人都容易去接受,特別是孩子們,青少年們。所以三國文化在日本能夠如此狂熱,日本人如此痴迷三國文化,跟日本人對知識文化的熱衷息息相關。
  • 拓展創意空間 打造精品力作 以"三國"文化為例
    我國擁有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三國故事是歷史文化意蘊豐富、影響深遠的文化資源之一。對三國歷史進行解讀闡釋、重述重構而形成的三國故事,寄託著人民大眾最為樸素的價值追求和道德理想。三國故事是一條奔湧向前的文化長河,攜帶著中國歷史文化的基因;它同時是開放的、沒有疆域的,其影響廣拓海外,是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經典範本。以三國故事發展演變為案例,梳理其中蘊含的「兩創」經驗,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 對於《全面戰爭:三國》我們為什麼會這樣
    雖然CA對於中國玩家的熱情程度早有預料,但還是免不了用「有些瘋狂」這樣的形容詞來表達我們中國玩家對於這款遊戲的喜愛。對此,我只能說,CA你們還是太小看「三國」二字在我們心中的分量了!二、我的三國情結來自於哪裡?對於我們國人來說,一人、一劍、一壺酒,這些看起來似乎不連貫的詞彙,卻處處彰顯著我們對於武俠文化的理解與認知。
  • 《夢想三國》的製作情況如何?
    答|百度派 @lyhazh《夢想三國》從前期的策劃、創作均由 廣州易騰品牌策劃有限公司統籌。《夢想三國》中華地區發行及形象授權由 廣州英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夢想三國》是根據亞洲原著《三國志》改編製作的特技電視劇,2016年3月2日在EBS和BTV上放映。EBS先放映後,2016年4月,中國主要頻道播出。EBS和協同媒體共同製作,SK的樂隊,中國聯合製作。歷代國內特技和思想的製作,因此規劃初期階段開始電影製作的電影「百葉窗」,「大叔」武術隊參與。
  • 做正統三國文化傳承者:《三國志·戰略版》獲央視首肯
    12月2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欄目對2020年遊戲產業年會進行了報導,《三國志·戰略版》作為正統三國文化的傳承者獲得了央視的認可,成為傳統文化與遊戲結合的代表案例。 12月2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欄目對2020年遊戲產業年會進行了報導,《三國志·戰略版》作為正統三國文化的傳承者獲得了央視的認可,成為傳統文化與遊戲結合的代表案例。
  • 「三國蜀漢杯」海峽兩岸青年巴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在成都啟動
    匯集兩岸青年創意智慧,聚力打造三國文化精品。9月29日上午,「三國蜀漢杯」海峽兩岸青年巴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啟動儀式在成都天藝∙濃園藝術博覽園舉行。  大賽旨在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心靈契合;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持續擴大兩岸交流合作,積極落實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深入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深度挖掘四川、重慶三國蜀漢文化特色、弘揚巴蜀文明內涵,攜手川渝臺共同打造巴蜀文化創意精品,針對性開展文化創意設計,吸引兩岸文化創意行業人才;繼續拓寬兩岸青年交流渠道,向兩岸同胞系統地展現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蘊和亮麗特色
  • 成都的招牌景點,真正的三國文化,形式全國唯一,碑刻是其中特色
    發現城市和鄉村的美麗,分享有文化的旅行生活。無論是去過還是沒有去過成都的,應該都會知道成都的武侯祠,這個景點可以說算是成都知名度最高的景點之一。成都在三國時期是蜀國,而諸葛亮就是蜀國的丞相,在諸葛亮生前,他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被稱為是武侯。另外如果簡單地把武侯祠看成是諸葛亮的祠廟,那就是對於這個景點的文化不夠了解。我也是逛完武侯祠才知道這些文化點:首先其實武侯祠其實除了是諸葛亮的祠廟還是劉備等一些英雄的紀念地,用在現場我聽導遊的說法,就是這個地方是全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廟。
  • 國匠文化產業集團:如何找回2020年失去的春天?
    我們常常說「時光飛逝」,相信很多人直到2020年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庚子年的春節似乎還在昨日,而翻翻日曆發現,如今已是夏至——不知不覺間,我們丟掉了一整個春天。
  • 「三國熱」引發「三國對聯」文化,關羽、諸葛亮的對聯最有趣
    明清兩朝,又是我國傳統文化「對聯」藝術的普及發展時期,隨著三國文化的深入人心,那些傳奇的三國人物、三國故事, 自然成為人們創作對聯所取材的對象,一些對聯往往將三國史實、《三國演義》與其他三國文化熔為一爐,從而形成一個獨特的「三國對聯」文化。在眾多的「三國對聯」中,以各地的三國人物廟、祠的對聯最有特點。
  • 東漢亂世武將崛起之路,真三國無雙4如何讓「無雙」深入人心
    像是西遊記為藍本衍生出來的夢幻西遊系列遊戲到現在都在大陸市場活躍,紅樓夢跟水滸傳貌似還沒有什麼經典作品出現,但是三國系列的遊戲論起來名氣肯定是真三國無雙系列。儘管這個遊戲並不是國產,而且遊戲內也沒有自帶漢語語音包,但是人氣就是同類型最高,起碼到現在為止沒有哪款三國題材遊戲敢說自己能夠超越真三國無雙。
  • 日本中學生研學團來川玩轉天府 體驗三國文化
    中國網8月8日訊 據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消息,8月1日,由廣島縣、岡山縣、愛媛縣三地中學生組成的「三國故裡·超乎想像的四川」研學考察團一行20人來到天府四川,實地開展為期6天的「三國」主題研學考察交流活動。
  • 四川古建築張桓侯祠——重要的三國文化遺蹟
    張桓侯祠,也稱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位於四川省閬中市保寧鎮西街,是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飛,字翼德,涿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為三國時蜀漢重要開國功臣,於小說《三國演義》中為五虎上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