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文化的流行是一個奇蹟,儘管短暫卻依然阻擋不了人們對這段歷史的熱愛。這是一段誰都可以談論的津津有味的歷史,誰都可以自稱是三國史專家,任何人都有看法卻未必真正懂得歷史。
1.象牙塔
我所謂的象牙塔是指那些個專門坐在桌椅旁,或者大學甚至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們對這段歷史的解讀。就像易中天這樣的專門研究三國歷史的學者。他們對三國這段歷史的研究影響了三國在學術領域的價值與比重。百家講壇上易中天品三國的播出同樣對三國歷史的推廣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我們在浮躁之外更需要一方安靜之地,以供我們判別是與非。如果不是學者們的反覆對比研究,多數時候,我們或許被一些表象的事實所蒙蔽。所以,我認為了解三國歷史的更加正確的方式還是需要閱讀專家學者們的相關研究文獻資料,只是我們大多時候寧可相信自己的判斷。
2.文學渲染
大量的有關三國題材的文學作品的傳世以及被反覆吟誦是三國歷史傳播如此之快,如此之廣的另外一個原因。
(1)本身文學作品推薦
《後漢書》和《三國志》是兩本對三國歷史記載較為權威的著作,比後來的《華陽國志》以及宋朝人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更加具有說服力。
三國當中同樣本身就有大量的文學作品產生,主要有兩條主線,第一是以曹操為首的建安文學代表,幾乎所有的上過初中的人肯定接觸過曹操的兩首詩《龜雖壽》,《觀滄海》,《短歌行》等等。神龜雖壽,猶有竟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至今讀起來依然朗朗上口,令人拍案叫絕。還有曹植的那篇《洛神賦》以及傳唱千百年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曹丕也有《典論》傳世,夫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以孔融,劉楨,徐幹,陳琳,王璨,阮瑀,應瑒為代表的建安七子文學作品的流傳。第二是以劉備孫權兩大集團為中心的文學作品,比較著名的就是蜀漢政權的以諸葛亮為首的《出師表》,《誡子書》等等,還有李密的《陳情表》等至今依然廣為傳頌。這些璀璨奪目的文學作品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傳播作用。
(2)後來之人根據三國歷史寫的作品
我們知道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杜牧等都寫過以三國歷史為題材的偉大詩篇。尤其以杜甫的詩最為突出,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宋朝的大詞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更是流傳甚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南宋抗金名將嶽飛更是手書《出師表》以示忠心。
明朝人羅貫中根據《三國志評話》等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寫出了小說《三國演義》,立地將三國歷史推向了高峰,很多人了解三國基本是從這本小說開始的。後來毛宗崗父子又加入了自己的評註。使得三國歷史一再地受到民眾的喜愛。
3.市井流傳
記得10幾年前,當你走在大街小巷時總會聽見有些人相互之間討論三國歷史,有時候那些個遠遠望去爭得面紅耳赤的也多半是因為在討論三國,而且有人會問你讀過幾遍《三國演義》,如果少於5遍則沒有發言權。
這是三國文化傳播中不花錢的廣告,因為人們都願意去了解這段歷史,自打我記事起,我就聽父母講三國歷史人物故事,就這樣一代代流傳了下來,哪怕講上多少遍聽了無數遍總感覺依然很新鮮。
我想沒有一個朝代有三國這樣吸引人,也沒有一個朝代如此的被廣大群眾所認可,儘管沒有多少知識,或許很多人並不識字,但是什麼也無法撼動三國這段歷史在所有人心中的地位。許多人提起三國的英雄謀士好像如數家珍,而且對有些歷史事件的描述的完全跟自己參加了一樣,所以,我認為三國是所有人的三國。
4.江湖結義
關羽的出現給這個時代增加了人情味,義薄雲天的關羽是忠義的化身,一生行走江湖,始終不忘與劉備張飛當初結義時的誓言,這恰好是我們每一個人所需要的精神品質,即就是孟子所謂的大丈夫本色,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千百年來,或許能夠達到這種高度的只有關羽一人而已。
義結金蘭,本來不同姓的人結為弟兄,是中華名族幾千年來一直都有的事情,但是從詩聖杜甫的一首詩裡我們就可以知道關羽的這種忠義的品質有多重要,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還有一首對聯這樣說,寧決桃園三結義,莫學瓦崗一爐香,同樣讚嘆了義的重要性。了解唐朝歷史的人都知道,瓦崗寨同樣舉行了結義儀式,可是後來結果如何呢?多少人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是仇人。
我認為結拜時,對關羽的祭拜,在呼喚忠義的存在,也渴望至死不渝的誓言,這就是江湖呼喚的道義人心。反過來卻刺激了三國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5.神話傳說
但凡一個偉大的時代總會伴隨著各種各樣詭異的神話傳說,三國同樣也不例外。加之於其上的傳說數不勝數。這或許也是激發人們了解三國的一方面原因。
6.影視衝擊
有關三國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多如牛毛,不勝枚舉。40年來隨著影視業的興起,有關三國題材的影視劇同樣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幾乎是從83年邵氏出品的電影《神通術與小霸王》開始,30多年來大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
85版《諸葛亮》堪稱比較經典,尤其是對諸葛亮的刻畫可以用入木三分形容!87年由李連杰老婆利智主演的《貂蟬》,88年潘迎紫飾演的《貂蟬》,89年的《三國志關公》,89年專門講述華佗與曹操兩個人之間的恩怨《華佗與曹操》,90年《關公》,這版《關公》當時播放很廣,但是到94年《三國演義》播出之後就被淡化了,94年唐國強版的電視劇《三國演義》,最經典傳神《三國演義》無需多言!幾乎絕大多數人看過這版的三國。96年《三國英雄傳之關公》臺灣版三國,裡面有很多明星,比如關詠荷飾演孫尚香,賈靜雯飾演文丑的女兒文秀。
96年電影《諸葛孔明》,99年《一代梟雄曹操》,2001年《呂布與貂蟬》這部電視劇是由陳凱歌指導,陳紅繼《三國演義》之後再次出演貂蟬,2002年《曹操與蔡文姬》,2002年張敏版《貂蟬》,2004年《武聖關公》,2008年由劉德華主演的《見龍卸甲》這部《見龍卸甲》,2009年《赤壁》這部《赤壁》場面宏大,明星陣容更是強大!2010年《新三國》,2012年周潤發,劉亦菲版的《銅雀臺》,這部《銅雀臺》確實可圈可點,讓我眼前一亮!2012年甄子丹版《關雲長》,2013年《回到三國》這雖然是一部穿越劇,但就其中的人物造型而言,我認為已經超越大部分的三國「正統劇」了!2013年三國宮鬥劇《新洛神》,2015年《英雄曹操》,2016年《武神趙子龍》,2017年《軍師聯盟》這部《軍師聯盟》好評如潮,咱就不多說了!2018年《三國機密》,2018年《神鬼八陣圖》等等。
所以,影視對三國文化的衝擊作用也是加速三國歷史傳播的關鍵所在。畢竟,視頻是這個時代的寵兒,比純文字更形象更具體。
7.遊戲帶動
三國這個經久不衰的題材同樣滲入到了遊戲行業。近兩年隨著騰訊手遊的火熱加持,王者榮耀這款遊戲更是加入了更多的三國人物,從7歲小孩到成年人,很多人沉迷於這款遊戲,或許絕大多數人不知道三國歷史,但是他卻知道劉備,關羽等英雄人物誰的回血快,誰的大招厲害,誰的皮膚是什麼樣的。
此外還有一些前些年流行的關於三國題材的遊戲,同樣令許多人瘋狂的程度。由日本公司研發的《三國志》,《三國群英傳》,《全面戰爭:三國》,《傲世三國》,《真三國無雙》,可惜的是多數是由外國公司研發。
所以,我認為遊戲帶動了三國文化的廣泛傳播,同時三國歷史也催生了這些遊戲的研發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