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揭秘生物鐘的諾獎得主羅斯巴什:夏令時損害人類健康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新冠疫情下,虛擬會議成為跨國交流的主要形式。因此,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每次在和海外頂尖科學家們進行網絡連線專訪時,小編們總是時不時地思考一件事:歐美人的夏令時是不是要結束了?和他們的時差是不是又要變了?

被繁複多時區時差焦慮到的小編。圖|GIPHY

科學家則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夏令時。例如,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生物鐘揭秘者麥可·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就在WLF的獨家專訪中直截了當地說:「生物鐘破壞了人體的晝夜節律,有害健康,應該取消!」

01

夏令時是怎麼產生的

美國啟蒙時代和物理學史上重要人物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創造出了「夏令時」這個想法。

是的。就是這個100美元上的男子!圖|Gwloans

它的對應英文是「Daylight saving time」,很容易看出它的最初的創意來源:充分利用日照時間。具體來說,夏天的白天更長,而通過將時鐘前移一個小時,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尚好的日光進行活動,而不是直接開燈,將能源浪費在照明上。到了秋季,再把時鐘調回。

2020年3月8日星期日凌晨2點整,幾乎美國所有的州的時鐘都會失去一個小時,自動轉為凌晨3點。圖|nypost

當時,富蘭克林是美國駐巴黎的大使,因此在1784年給《巴黎日報》寫了一封詼諧的信,快樂地為自己的「大發現」而鼓掌:太陽一升起就能提供光亮,所以切勿浪費它的好光亮。

那我豈不是很棒棒!圖|Tenor

即便如此,夏令時(DST)這種形式直到一個多世紀後才正式開始實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為了節約燃料,在1916年5月制定了夏令時;在1918年,美國採用了夏令時。

以2020為例,今年美國的夏令時開始於3月8日凌晨2點,將結束於11月1日凌晨2點。

全體在美人士注意!11月1日,如果你是電子表,哦,那繼續睡吧!但是如果你是模擬時鐘使用者!記得爬起來調回一小時哦!圖|fishersisland

02

關於夏令時的大爭論

但是關於夏令時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猶他州立大學經濟學家威廉·舒格哈特二世(William F. Shughart II)博士指出,如果按照平均每小時的工資計算,簡單的來來回回扭動時鐘的行為,讓美國人損失了17億美元的機會成本。

嚶嚶。17億美元的機會成本的大損失。圖|Tenor

因為這些用來扭轉時鐘、手錶和其他所有時間相關設備的十來分鐘本來可以花在更有成效的事情上。

但也有一些人認為,拉長白天的時間就意味著更多的人能夠在下班後購物,這就增加了零售業的銷售額。而根據《國家地理》在2013年的統計,經濟為王的時代,經濟一直在實施夏令時的政治策略中起到了主導作用。

零售業:了不起的夏令時。圖|Giphy

在美國把夏令時制度標準化以後的50多年間,夏令時經歷了一次延長。因為許多的行業都是夏令時的支持者。比方說,在20世紀80年代,根據數據報告,在高爾夫行業,多實施一個月夏令時就增加了2至4億美元的產值。

03

羅斯巴什:夏令時根本沒有存在必要

儘管經濟亂糟糟吵成一團,然而人生在世,健康總是第一位的。因此,WLF在與主麥可·羅斯巴什的專訪中提問:「從健康角度考慮,人類是否需要夏令時?」

保持健康,保持快樂。圖|Giphy

羅斯巴什教授斬釘截鐵地回答:「不需要。夏令時並不是一個好主意。我認為應該取消這個規定。」

WLF與羅斯巴什教授專訪截圖。

隨後,羅斯巴什教授展開解釋說:「首先,一年兩次調整本身對人類的晝夜節律就有破壞性。其次,採用夏令時這種模式,會讓夜間的光照過於充足,但是早上的光照卻不足。這樣也有違自然規律。」

而當小編問起「取消夏令時」這個想法在現實中可行性大不大時,羅斯巴什教授哈哈大笑說:「當然可以做到。因為你只說服社會大眾,這件事對他們的健康是有益的,就可以取消了。」

羅斯巴什教授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發言。圖|WLF獨家

04

吃吃睡睡中也有大科學

每天,你起床、吃飯、工作、社交、娛樂,接著你開始犯困,躺床上準備著第二天起床,日復一日地重複著這個操作。

犯困也要堅持工作!耶!圖|Pinterest

事實上,每一個你所見過的動物、植物都在做著完全相同的事情。所有的生物都遵循著這種以24小時為周期的生理變化,即晝夜節律。

植物也有晝夜節律哦!植物的晝夜節律是指有規律的、大約二十四小時循環出現的生長和活動階段。圖|lifeofplant

令人吃驚的是,即使在完全的黑夜中,我們的身體也遵守著這種節律。這種神奇的生物鐘機制是怎麼形成的呢?

一種無法打破的24小時制身體節奏! 圖|Giphy

羅斯巴什教授教授與傑弗裡·霍爾(Jeffrey C. Hall)、麥可·楊(Michael Young),通過對果蠅的研究揭示了這個看似普通,但是存在於每個生物體的時鐘機制的奧秘,因此共同獲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重磅預告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即將在10月底召開,屆時將重磅推出「大腦的律動 —— 世界頂尖科學家腦科學峰會」。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麥可·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麥可·楊(Michael Young)和楊雄裡院士均已確認參加。

 排版|Kai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直擊諾獎|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價格的發現》>著20世紀末令人矚目的非凡成就——人類組測序,到底可以為人類的未來帶來什麼?當有競爭者提出挑戰,並將這個科學的訴求變成一場「競賽」時,人類將何去何從?人類組是我們不可割讓的遺產,它是我們全人類共同的生命線。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為什麼窮人逃不出「貧窮陷阱」?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
  • 未來大猜想2020丨專訪新晉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 不會講段子的科學家...
    「諾獎電話是我聽到的最棒的鬧鐘!」「我想和你們分享我的獎金啊……但我得先去問問我愛人同不同意。」「你問我諾獎如何改變我的生活?它讓我意識到我曾經是有生活的。」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評獎委員會說,此前對甲型和B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已有不少發現,但大多數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無法解釋。
  •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2020-10-22 0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特寫|在上海的這十張桌布上,諾獎得主們為人類未來打下草稿
    10月31日下午,數十名諾獎得主,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分組討論環節,以「科學與人類的現在與未來」為主題,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中國各地的青年科學家們,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分組討論環節將在場的科學家們一共分為十組,每組由1-2位頂尖科學家和8-10位青年科學家組成。
  • 諾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新書《衣櫃》上架
    央廣網上海9月7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易肖奇)近日,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了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小說集《衣櫃》。諾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新書《衣櫃》上架(央廣網發 浙江文藝出版社供圖)作為波蘭家喻戶曉的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因大膽且極具獨創性的寫作風格而備受讚譽;她曾獲得尼刻獎、布克國際獎等多項重量級文學大獎,擁有「最具代表性的歐洲小說家之一」的美譽。
  • 這是一份來自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價值740萬的建議?
    網傳消息截圖近年來,網上傳播著這類文章《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告訴你一份價值740萬元的健康》《2019年諾貝爾醫學獎:這4個字的健康建議,價值740萬!》,文章稱:三位科學家通過精密的實驗得出幾個結論: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匍匐而來。
  • 獨家|沃爾夫獎主席、諾獎得主謝赫特曼談基因編輯為何能拿獎
    在諾貝爾獎之前,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Marie Charpentier)和珍妮弗·道德納( Jennifer Doudna)還獲得了今年的沃爾夫獎,但不是化學獎,而是醫學獎。CRISPR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左)和沙爾龐捷(右)獲得了今年的沃爾夫獎和諾貝爾獎。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咋舌的家族
    在諾獎之前,羅傑·彭羅斯教授還跟霍金教授有過多次同臺獲獎的經歷,比如倫敦皇家天文學會艾丁頓獎、沃爾夫物理學獎,二人也有合著:《時空的本質》。但是,羅傑·彭羅斯教授可不是一個名字離不開「霍金」的人,除了物理學,他在數學、科學哲學等領域都頗有建樹。而且西洋棋也下得很好——準確地說,他們全家都下得很好。
  • 丨搞笑諾獎
    丨搞笑諾獎 2020-09-19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獎
    血源性肝炎是全球重大的健康問題,導致全世界人們患上肝硬化和肝癌。C型肝炎病毒是導致肝癌的兩大元兇之一。由於B肝在中國的「表現」過於出色,讓多數中國公眾忽略了「肝癌三步曲」中的「第一步」包含了C型肝炎;但在世界範圍內,對於C肝病毒的鎖定和認識則挽救了無數人的健康和生命。
  • 【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預計要到明年】今日...
    【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預計要到明年】今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行。新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表示,新冠疫苗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預計要到明年。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
    ◆共同分享和獨享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為什麼諾獎可以共享呢?而在這 12 人中,只有巴巴拉·麥克林託克(如下圖)是獨享諾獎,其餘均和他人分享當年的諾獎。
  • 獨家丨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華人科學家餘金權獲百萬美金捐助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2016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則被任名為首任冠名化學講座教授。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總裁兼執行長彼得·舒爾茨(Peter Schultz)博士在回應對餘教授的任命時,對餘教授做出了高度評價:「餘金權教授的創造性見解和非常規的有機合成方法,已經改變了用於開發新藥和許多其他產品的化學工藝,這些產品可能會影響全球人們的生活。而學術研究就是醫學進步的源泉。」
  • 【諾獎得主自稱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73歲的麥可·萊維特是...
    2020-11-01 22:52:59來源:FX168 【諾獎得主自稱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73歲的麥可·萊維特是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原標題: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 差點忘了:今晚凌晨2點,夏令時開始,少睡1小時!
    圖片來自 Pinterest ,版權屬 於原作者需要注意的是,美國並未在全境內統一推行夏令時/冬令時制,在本土的亞利桑那州以及夏威夷州的絕大部分地區不使用夏令時,海外領地的波多黎各和維京群島,美屬薩摩亞、關島和北馬裡亞納群島也都沒有夏令時/冬令時,如果你在這些地區,則無需調表。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 前面的話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
  • 10位諾獎得主30位院士參與 「科學素質與全球挑戰」電視論壇在京舉行
    此次電視論壇的主題為「科學素質與全球挑戰」,研討會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辦,10位諾貝爾獎得主、30位世界科學院及中國兩院院士、300位社會科學組織代表及青年科學家參加了論壇。此次活動與同期舉辦的2020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共同搭建起一個全球國際組織及科技交流平臺。慎海雄在致辭中指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 南極臭氧洞發現者、諾獎得主莫裡納:基礎教育投資需要持久的投入
    南極臭氧洞發現者、諾獎得主莫裡納:基礎教育投資需要持久的投入 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裡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