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梅梅蔡」成了揚州跑步圈裡的「紅人」。整個6月,她的跑步總量達到1461公裡!6月一共30天,如果平均下來,意味著「梅梅蔡」每天至少要跑一個全程馬拉松,甚至更長。這樣的跑量,也讓「梅梅蔡」成為了揚州跑步圈的新晉「大神」。
蔡紅梅朋友圈的九馬圖
火了!!!
這位揚州女跑友,一個月跑1461公裡!!!
7月7日,是「梅梅蔡」的生日。凌晨3點,「梅梅蔡」就早早地從揚州出發了。她決定從揚州騎自行車去南京的女兒家,和女兒共同慶祝自己的生日。從揚州到南京女兒家,距離超過80公裡,梅梅蔡騎了5個多小時。
不過,騎行80公裡到南京還不是「梅梅蔡」當天運動的全部。中午休息了一個小時之後,她又在自家的廚房裡跑了25.99公裡;然後,晚上又出去騎了8.5公裡的自行車;在和女兒吃完晚飯之後,她再次到室外跑了13.19公裡,「飯後消食跑,本想跑13.14公裡的,結果一下跑過了,多了幾十米。」
很多跑友看到「梅梅蔡」在朋友圈裡曬出的當天跑步數據,都直呼「太瘋狂」。但這還不是「梅梅蔡」最瘋狂的。
最近「梅梅蔡」在揚州的跑步圈很火,原因就是在過去的6月,她的總跑量達到了1461公裡。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如果將跑量平均到6月的每一天的話,意味著「梅梅蔡」每天需要跑48.7公裡,這個距離已超過一個全程馬拉松的距離!
「主要是參加一個全國的跑步活動。」「梅梅蔡」說,之前跑步認識了一幫南京的跑友,在南京的跑友介紹下,她在5月底參加了一個跑步的挑戰。「其實很簡單,活動的發起者在貴州那邊種植了很多的香蕉,他就在全國範圍內搞了這麼一個活動,只要月跑量超過500公裡,就能免費獲得10斤糯米蕉。」
「梅梅蔡」說,500公裡的月跑量對於很多跑友來說,門檻有點高,但對她來說,還是小菜一碟。「所以南京的跑友就推薦我參加了這個活動。」最終,「梅梅蔡」不負眾望,在30天內跑出了1461公裡的成績。這個成績在這次挑戰活動中排名第二。
習慣
她樂在其中,每天至少一個半馬!!
「梅梅蔡」本名叫蔡紅梅,今年已經55歲了。別看她現在是「大神」級別的跑者了,但其實她跑步的時間並不是很長。
「我是從2017年開始跑步的。」蔡紅梅說,自從退休之後,她一直比較清閒,沒有太多煩心的事,但是有一天,在做家務時,扭傷了腰,「當時我女兒就對我說,要服老,同時還要多參加運動,增強體質。」
聽了女兒的建議,蔡紅梅覺得有道理,於是決定開始運動。「第一次跑步是繞著揚大的操場跑了400米。」蔡紅梅說,就這400米也讓她在朋友圈裡「嘚瑟」了半天,「當時覺得自己年齡這麼大了,還能跑個400米,已經很了不起了。」
在2017年的6月30日,蔡紅梅參加了一個長跑活動,「當時是從文昌大橋跑到江陽大橋,跑兩個來回。」蔡紅梅說,那是她第一次正兒八經參加長跑活動,「一開始以為自己壓根就跑不下來,沒想到,跑下來感覺還不錯。從那以後,我就越發開始喜歡跑步了。」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於蔡紅梅來說,既是一種煎熬,更是一次磨鍊。「這次疫情讓我知道了自己的潛力,並且養成了跑長距離的習慣。」蔡紅梅說,疫情期間由於無法出門,只能呆在家裡,「當時看到媒體報導有客廳馬拉松、臥室馬拉松、陽臺馬拉松,我就覺得挺有趣的,所以也在家試了試,自己稱之為『宅馬 』。」
一開始,蔡紅梅是客廳臥室到處跑,後來考慮到會影響樓下鄰居休息,所以最終選擇在鋪有地磚的廚房跑步,「每天就是在廚房方圓不到兩平米的空間裡跑」。
揚州記者問蔡紅梅,這麼小的空間,跑起來不覺得枯燥嗎?蔡紅梅給出了她的跑步秘訣,「我每天就把跑步當成是數字遊戲或拼圖遊戲來玩。」蔡紅梅說,每天她都會想幾個自己覺得不錯的數字,然後按照這些數字的距離去跑,「比如在廚房的南邊跑9公裡,再到廚房西邊去跑9公裡,依此類推,然後每跑一個方向,就從手機的跑步軟體上截個圖,湊夠九張發朋友圈。」
蔡紅梅給自己的這個「跑步秘訣」起名叫「九馬圖」,「反正每天至少要跑一個半程,然後每天在朋友圈曬圖,其他跑友看到了,都紛紛給我點讚。人到了這個歲數了,生活不就要圖個開心嘛!」
提醒
因人而異,一定要量力而行!!
自從養成了每天至少跑一個半程馬拉松的習慣之後,如今的蔡紅梅每天的跑量都超過一個半馬,「先在家裡跑,然後再出去跑,一般路跑至少10公裡起步。」
今年6月30日,市長跑協會組織了一次超馬的接力模擬賽,蔡紅梅也參加了,結果她一個人就跑了接近23公裡。「那天天氣特別熱,長跑協會的領導看到我跑這麼多,最後都不讓我跑了,怕我出意外。但是,我那天給自己定的數字是25.99公裡,所以後來又自己到馬路上跑了3公裡。」蔡紅梅說,跑完25.99公裡後,她依然覺得不過癮,「第二天是7月1日,我又單獨跑了71.99公裡,以示紀念。」
儘管自己跑步很「瘋狂」,但蔡紅梅也提醒其他跑友,跑步一定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盲目地去追求跑量。我的跑量也是通過慢慢積累出來的,有這個能力了,才能去跑這個量。」蔡紅梅說,跑步一定要掌握「度」,「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其次就是強度要自己能夠承受,不能因為追求強度或跑量而受傷甚至是出現意外;第三就是一定要覺得跑步是快樂的。」
專家觀點
結合自身狀態,跑步務必要適量!!
對於平均每天接近50公裡的跑量,揚州市體校副校長、運動專家張友才表示,即使對於專業運動員而言,這樣的跑量也是無法想像的,「通常來說,一名專業的馬拉松運動員每年只會跑3-4場全程馬拉松賽事,因為全程馬拉松的強度非常大,即便是優秀的長跑運動員,一年參加全程馬拉松賽事過多的話,也很容易受傷。」張友才說,即便是強度不大的慢跑或放鬆跑,一天跑接近50公裡,難度也是很大的。「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能力都不相同,『梅梅蔡』或許能夠承受一天近50公裡的跑量,但這不代表其他人也能夠承受。」
張友才提醒所有跑友:跑步鍛鍊需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態,一定要適量,千萬不可盲目追求跑量或配速,「對於大部分普通人健身鍛鍊來說,每天跑量保持在4-8公裡,是最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