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戰距今也已經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犧牲了無數的豪傑才換來了如今的幸福生活。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日本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囂張的日本軍隊宣稱,三個月之可以「吞掉」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怎能看著淪為別人的奴隸?團結一心不屈不撓,最終將他們趕出了整個中國。
無數次戰爭中有著這樣一場軍事奇蹟,即衡陽保衛戰,又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指揮這場戰爭的將軍叫方先覺,雖然最後選擇了投降,但依然收穫了鮮花和掌聲。當時上級命令他鎮守根據地七天,因為信號不好他聽成「47天」,打出了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
1944年,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線,開始了自己的「一號作戰計劃」。先後長沙在五月份已經淪陷,當然這個地區的兵家要地當然少不了衡陽。日軍長驅直入,不料遭到了衡陽士兵的猛烈攻擊,衡陽保衛戰也就此拉開序幕。當時負責接令駐守此地的正是方先覺的軍隊,國民電令其必須堅守此地7天,他聽成47天。內心雖有所懷疑,但緊要關頭還是先執行命令。
隨後方先覺開始了自己的戰略部署,另一方面安排士兵對當地市民進行疏散。在接到命令後的當日,日軍就開始了自己第一次的進攻,這次進攻一直持續了五天左右。但這次進攻以失敗告終,日軍也受到了極大的傷亡。在休整之後,很快又發起了第二次進攻。這次先是投放了大量的炮彈和毒氣,這次雙方都損失慘重,還是沒能成功。
緊接著在炮火聲和槍聲中,日軍又發起了第三次進攻。這次他們準備了十足的兵力,準備一鼓作氣拿下衡陽,進行掃蕩式的攻擊。經過了四十多天的日日夜夜,最終彈盡糧絕,沒有任何退路。就在這時,方先覺為重慶政府發出了最後一個電報。其中八個大字「一死為國,來生再見」,更是直接表達了自己隨時獻身國家的氣節和準備。
方先覺做了一個決定選擇投降,不過這次投降是為了保全全軍。作為一個將軍,他不想讓這些無辜的百姓人民死在慘無人道的日軍手裡,同時在投降之時也向日軍提出了三個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兩條都是不可以殺害俘虜,還有一條是要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待自己的受傷士兵,這樣的民族氣節真的深深令所有人折服。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寶貴的生活,這都是他們用鮮血和淚水所換來的。銘記歷史不忘國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