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經濟的巔峰。當時眾多廠商都不計成本的製造各種性能車,跑車。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基於日產Skyline打造,底盤代號為BNR32的第三代日產Skyline GT-R。(R35之前的GTR都是基於轎車底盤打造,所以它們都是性能車而不是跑車)從R32開始,GTR確定了高性能,四輪驅動的定位。
1989年,第三代的GT-R橫空出世。除了面向大眾外,這輛車更多的是為了參加Group A賽事而被打造出來。而R32無論在賽道上還是在民用市場或者是在年輕人的夢想中,它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外形上看,由於是基於Skyline轎車打造,所以整體設計與Skyline一樣。
但是仔細看則有非常大的不同,首先是更具侵略性的下進氣口。以及普通Skyline所沒有的中網。而這些並不是裝飾品,而是為了讓GT-R擁有更好的散熱性能而準備。
而車身側面差別則更加明顯。R32自帶寬體包圍。看著要比普通的Skyline胖許多。
16寸的輕量化鋁合金輪轂在當時則是很新穎的配置。
原車自帶的寬體包圍以及一個提供高速穩定性的尾翼,說明了它不是一輛普通的skyline!
大家都知道GTR最具辨識度的地方就是那四盞圓圓的尾燈。而所有的一切,都是起源於它!R32是最早擁有四個圓圓尾燈的GTR。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日產車特有的風格,方正的外表下又不失圓潤。
而後翼子板上那看起來像改裝件的誇張寬體是日本特地為R32準備的。
由於技術的限制,當時的車燈幾乎都使用了玻璃的材質,而R32也不例外。玻璃大燈的好處在於不會變色及老化。但是發生碰撞時對行人極不友好。
那個年代的車尾燈幾乎沒有過多的設計,大部分都是正方形的或長方形的紅色燈罩。所以R32的車尾在當時是非常有辨識度的。
內飾部分,R32也非常有料。首先是面向駕駛者方向的中控臺,能讓駕駛者更好的操作這輛車。並且出於輕量化,全車一個安全氣囊也沒有。
方向盤是一個極其簡單的三幅式方向盤。擁有更好的握持感,並且出於激烈駕駛時容易發生誤觸的情況。R32將雨刮器開關,大燈開關這些原本在方向盤後面的撥杆都做在了儀表臺上。在擁有更好的操作空間的同時,也不會發生在過彎的時候會出現打開雨刮器的尷尬情況了。
輕量化並且包裹性很強的座椅,沒有電動調節或者電子加熱這些功能。舒適絕對談不上,但是極強的包裹性可以將你緊緊的鎖在位置上。
而後排空間也是相當足夠,坐進兩個成年人還是非常輕鬆的。
也是從R32開始,GTR可以直觀的查看車輛信息。從左到右分別是電壓表,油溫表,以及渦輪增壓表。
而儀錶盤內的功能也十分的豐富。除了萬轉的轉速表外,還擁有一個前所未有的前輪扭矩輸出表。這個表的作用主要是讓駕駛者知道當前有多少動力被傳輸到了前輪。
R32在開發之初,就確定了以保時捷959這類性能車為對手,並且完全符合GroupA賽事參賽標準的目標而打造。
所以日產在動力系統上日產使用了一臺全新的發動機。也就是後來的日產神機!RB26DETT,這是一副2.6升雙渦輪渦輪增壓發動機,在一開始這幅引擎就是為了承受650匹馬力為目標而設計的恐怖機器。而在量產後則被限制在了280匹。
日產神機RB26DETT,可以在6600轉時達到280匹的馬力,而最大扭矩在4000轉時可以達到353的扭矩。但這並不是它的極限。發動機則使用了強度很高的鑄鐵缸體,所以RB26可以承受非常大的馬力極限。可以說只要你想改,RB26就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除了強悍的發動機外,R32的底盤也是暗藏玄機,首先擁有日產專門為R32打造的Atesaê -TS(電子控制式主動轉矩分配式全時四驅)和超級HICAS(後輪轉向系統)。這套四驅系統很有意思,在正常駕駛時,它會將所有的動力都集中在後輪。但是激烈駕駛過彎時則會根據情況將動力分配到前輪,搭配後輪轉向系統,可以將動力更好的傳遞到四個輪子上並且提供更高的抓地力及更小的轉向半徑。
而這些黑科技加入得到了什麼?R32得到了日系車中至今都難以達到的傳奇地位,1990年在澳門東望洋大賽上,它憑藉著650匹的巨大馬力以及四驅系統的加持下,將統治了東望洋大獎賽很長時間的歐洲廠商的賽車門斬於馬下!並且領先第二名整整10秒!而在歐洲的GroupA賽事上更是將寶馬M3,這些傳統歐洲列強按在地上摩擦,以至於後來R32被迫加重100KG,但是依舊獲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並且迫使GroupA賽事禁止四驅車參賽。
在這些冠軍的成就下,GTR正式獲得了一個稱號「東瀛戰神」!
而賽道的成功,也讓R32在民用市場受到了極大的歡迎。九十年代初期東京環狀高速上的飆車黨,接近半數的車都是R32。而眾多的改裝廠及改裝愛好者,更是將R32的馬力一路提高,從500匹,到800匹,再到1000匹往上,R32不斷刷新著它的馬力極限。
在影視作品中,R32的出鏡率也非常的高。動漫《灣岸》中作為女主的座駕出鏡。《頭文字D》中除了作為鈑金王中裡毅的戰車,同時也被「死神」當作自己的戰車。而在成龍的《霹靂火》中,R32則成為了反派角色的座駕。
而關於R32的缺點也是客觀存在的。比如1.5噸的車重,以及大部分重量都集中在車頭部分。讓這輛車十分容易推頭。而過度強調運動的設定,R32的駕駛感受並不舒適,它就只是輛純粹的高性能戰車。
到了後期,R32也推出了自己的高性能版,V-spec版,V-spec版擁有更輕量化的並且經過強化的車身,發動機的調教也更為激進。
R32的出現可以說帶動了JDM性能車的發展。而它憑藉著優秀的性能,巨大的改裝潛力和眾多的冠軍榮耀,R32也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至今可以在很多直線加速賽或者賽道日中看到R32的身影。
關注我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