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真實的路遙
文 | 尹傳剛
發表於《新民周刊》
1991年3月29日,《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1992年11月17日,42歲的路遙英年早逝。獲得茅獎,榮譽加身後,這個「苦行僧」式的作家有著怎樣的心態?重病住院的前後,這位剛強的陝北漢子,又面臨著怎樣的境況?
近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航宇的著作《路遙的時間》,這部非虛構著作,全景式記錄了這一時間段內,路遙的心理狀態和生活遭遇。於是,我們看到了他獲茅獎之後的高光時刻,更看到了他拮据的經濟狀況、破碎的婚姻,以及遽然病倒後的疲憊、煎熬和兄弟失和的困擾。本書呈現了多面的路遙。
當今許多名人傳記,大都有「為尊者諱」的弊病,對於那些被認為不利於傳主的言行,都被寫作者有意無意地捨棄掉了。航宇則不然,40萬字的書稿,沒有「為尊者諱」,他以樸實的文風,細膩的筆觸,真摯的情感,娓娓講述了作品之外的路遙,人生中平凡的、真實的路遙。可以說,航宇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學史料。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經濟拮据的路遙。在人們的印象中,獲得茅盾文學獎之後,路遙這顆文壇巨星,應該是名利雙收,但《路遙的時間》展現給我們的,卻是極度缺錢用的路遙。《平凡的世界》寫了6年之久,路遙得到3萬多元的稿費,獲得茅獎後,中國作協和陝西省政府一共獎給他1萬元,這些獎金,他「一分錢也不敢亂花」。為了錢,他讓航宇幫忙籌措編輯報告文學集,自己作序以賺生活費;他將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複印成幾份,一稿多投,航宇提醒他違反出版規定,小心人家告你違法亂紀,路遙回答,「我顧不得那些,抓緊時間掙錢,我現在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他直言,「錢那東西太折磨人了。」正所謂「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要養家餬口的路遙經濟上的窘迫狀況,行將中年的我們也可能遇到,看到這些句子,心有戚戚。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為情所困的路遙。他被愛人和親人所困,可以說是困於情、擾於心。他與林達的夫妻情走到了邊緣,在倆人協商離婚的晚上,他向林達提出要求,去延安休息十天時間,回來就結束名存實亡的婚姻。曾經相濡以沫的愛人,一旦走到離婚的地步,對他的打擊不可謂不重。在書中,讓我喟嘆和不解的是兄弟失和。甚至在路遙病重期間,弟弟王天樂都不願意來延安,這讓路遙感覺到心寒。在文中,航宇借王天樂之口,說兄弟二人斷絕了關係,具體原因為何,書中沒有具體展開,我們不得而知。梁啓超有詩句「艱難兄弟自相親」,從艱難困苦中摸爬滾打出來的兄弟們,漸漸變得疏離、冷漠,也讓病中的路遙痛苦不堪。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柔軟脆弱的路遙。1992年8月,路遙住進了延安人民醫院的傳染科。這位剛強的陝北漢子,躺在病床上突然變得脆弱。航宇提到,路遙多次流淚,他「相當脆弱,眼睛裡總是閃著淚花」。當朋友來探望他時,路遙會很開心,對康復出院信心滿滿;而當他一天到晚躺在床上輸液時,他又是那麼的孤獨和消沉。從航宇筆下,可以看到臥病在床的路遙的真實境況,病中的他承擔著沉重的心理壓力,遭受著難堪的精神折磨。
人生如逆旅。42歲,正當文學創作盛年的路遙遽然離去,賈平凹評價路遙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在平凡而又悲壯的人生旅程中,他為我們留下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在航宇的書中,病中的路遙還在想著之後的文學創作,心裡藏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他說,如果哪天我再站起來,一定要把這些故事寫成長篇小說,每一部都可以超過《平凡的世界》。「其實《平凡的世界》對我來說,根本不算什麼,我只是練了下手。」
我悲嘆這人世間少了一位卓越的作家,我們再也等不到他沒有來得及寫出的作品。
*本文作者尹傳剛,為「人文社書評圈」圈友作品精選,已獲得作者授權。點下圖可了解人文社書評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