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即將來臨,作文在高考語文乃至於整個高考中有突出的地位,其分值佔到了語文成績的五分之二,不容小覷。寫好作文,讓考生如虎添翼。根據我們多年來的觀察,高考作文往往比較注重考查學生審題分析能力,角度寬泛,考查學生對於材料的解讀、觀點的提煉,並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化討論,分析明辨。因此,高考網圍繞歷年作文主題與時下熱點為考生精心挑選相應的預測作文題,希望能為大家有所幫助。同時預祝同學們金榜題名,考取心儀的院校!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某新聞爆料,一女生深夜吃炸雞配啤酒,胃病住院;某超市促銷,買炸雞送啤酒......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在中國颳起了新潮流。有專家提出,大家都喜歡大眾而遠離小眾。
可有人卻偏愛小眾。在同一檔期,《白日焰火》在柏林電影節出盡了風頭,最佳導演,最佳影片都收入囊中。有影評人認為,如何讓小眾被大眾接受,是國產優秀電影突圍的關鍵。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我們愛說「那些都是極好的,可我偏不喜歡」,可你一轉頭,會發現你偏偏喜歡的自認為的小眾,其實很大眾。比如納蘭性德的詞,比如先鋒派的詩。如今微信朋友圈、微博,也成為將小眾變成大眾的「神器」。
又或者,有人一邊愛大眾,一邊堅守自己的小眾。鄉裡巴人和陽春白雪就像炸雞啤酒和高檔法國菜一樣,可以同時附身在一個人身上。
你認為的小眾是什麼樣的?音樂,圖書,電影,範疇不限。你有沒有過類小眾與大眾互相參透的困惑?請根據以上材料,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得套作與抄襲。
名師.閱卷詳解
近幾年高考作文題,越來越注重考查考生觀察和思考生活能力。本題中的「小眾」,既是少數人喜歡的;而「大眾」,則是多數人喜歡的。本題實際考查考生如何看待「小眾」與「大眾」的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打開思路,首先,具體到個人,要麼喜「小眾」而厭「大眾」,要麼喜「大眾」而厭「小眾」要麼即喜「小眾」且喜「大眾」。無論是喜「小眾」,還是喜「大眾」,都是一種生活態度。寫作時,務必要明確「大眾」和「小眾」的具體內容,才能言之有物。還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才能蕩人心魄,引人共鳴。其次,從「小眾」與「大眾」的辯證關係切入。「小眾」與「大眾」並不是相互對立的,有時「小眾」也可成為「大眾」,「大眾」也可成為「小眾」。從這個角度行文,重在揭示兩者轉化的原因和心裡。
素材.論據方向
選材標準:可以選取一些喜愛「小眾」或喜愛「大眾」從而活得精彩的人物,或是結合社會現象,列舉一些小眾與大眾相互轉換的例子。小眾可以走向大眾,而大眾也會隨著形勢的轉變成小眾。
故宮推出「活」雍正
2014年8月1日,故宮博物院在網上發不了一組《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動態圖片,以《雍正行樂圖》為基礎,加以技術化改造,製作成動態圖片,並配以「朕就是朕不一樣的煙火」「感覺自己萌萌噠」等解說詞,讓雍正「活」了起來
在這些「行樂圖」中,雍正帝以各種面貌出現,簡直如同花樣迭出的模仿秀。故宮挑選了「行樂圖」中的九張,予以小小的設計,為大家呈現了一個萌萌的四爺。很多人為故宮此舉點讚,認為這樣有利於更多的民眾了解雍正。
素材點撥:讓歷史人物顯得更為生動形象,有利於消除時代隔膜,讓歷史人物走進百姓,不再沉寂在歷史長河之中
標杆範本.必備佳作
莫讓經典萎縮成小眾文化
袁甜甜
莫讓經典萎縮成小眾文化,有此感慨與憂慮,是因為近年來語文教材的改革。(開篇點題,由社會現象切入話題,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近些年來,不少地方語文教材改革的幅度較大,其中焦點之一就是很多經典篇目消失了,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魯迅作品。比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魯迅的作品明顯減少,初一的教材僅存的一篇魯迅作品《風箏》也被刪了。其餘多個版本的教材中魯迅的作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為何要刪除魯迅的文章?很多人解釋為魯迅文章晦澀難懂,不適合中學生的閱讀口味。 謬矣!誠然,因為時代因素和語言差異,魯迅的文章確定顯得深奧。但是,不要忘了,魯迅的文章曾是時代的標杆,激勵和鼓舞了好幾代人。如果到了今天,因為其深奧難懂,就粗暴地將其剔除,無異於因壹廢食。(分析現象的危害性,富有警策性意義)假以時日,曾經的經典勢必會萎縮成小眾文化,甚至於漸漸死亡。(從假設角度出發,繼續分析危害性,回扣標題)
其實,魯迅作品的遭遇只是我們經典文化的寒冬的一個縮影罷了。(巧妙過渡,繼續分析危害性,回扣標題)2013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在網上搞了個名為「死活讀不下去排行榜」的調差活動,在對近3000名讀者的意見進行統計之後,得出了一個令人膛目結舌的結論:《紅樓夢》高居榜首!不僅如此,在這份榜單前10名中,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盡數在列,此外還有《百年孤獨》《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瓦爾登湖》等國外名著,也「不幸」躋身前10名之列。這個活動雖然有惡搞之嫌,但其反映出一個冷酷的現實,那就是一向被奉為經典的作品,真的是曲高和寡。(先敘後議,層層深入。)
再看看身邊的人,還有幾個能靜下心來讀讀經典呢?就算讀書,也就是看看那些時尚雜誌、言情小說、穿越小說。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經典文化備受冷落,已是不爭的事實。最可悲就是我們的中小學生也漸漸遠離了經典,幼小的心靈也開始受到低俗文學的茶毒,我們又該怎麼樣來拯救他們呢?(結合生活實際來談,冷靜分析現實。)
固然,經典文學難懂,這絕不是我們疏遠他的原因。它們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價值觀多元的時代,我們一定要摒棄浮躁的思想,自覺抵制低俗文化。靜下心來,耐住性子,親近經典,才能經典淪為小眾文化的尷尬。(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震耳發聵。)
佳作點評:本文從近幾年的中學語文教材刪減魯迅的作品這一熱點話題切入,上升到經典文學遭受冷落這一高度,可謂以小見大。文章重在分析說理,指出經典遭受冷落的嚴重後果,頗具警示意義,批判力度極強,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