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鼩可用於病毒感染模型建立,如C型肝炎病毒(Zoological Research, 2020)等。樹鼩全基因組的解析(KIZ version 1,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3;KIZ version 2, Zoological Research, 2019),確定了樹鼩是靈長類動物的近親,並解釋了其用於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創建,尤其是病毒感染模型創建的遺傳基礎。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姚永剛團隊研究發現,樹鼩基因組中天然缺失了重要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基因RIG-I(PNAS 2016);位於天然免疫上遊的接頭蛋白STING在樹鼩細胞中存在兩種不同大小的異構體,分別調節抗DNA病毒和抗RNA病毒反應(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20a);位於線粒體的接頭蛋白MAVS可被C型肝炎病毒編碼的絲氨酸蛋白激酶NS3/4A切割,進而抑制下遊IRF3介導的幹擾素β的產生,但不影響NF-κB信號通路的激活狀態,這可能是樹鼩易感C型肝炎病毒,卻難以形成持續性感染的原因(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20b)。這些研究較好地展現了樹鼩抗病毒天然免疫的適應性和功能多樣性。
近日,姚永剛團隊集中對樹鼩的幹擾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ISGs),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家族(2』,5』-Oligoadenylate synthetase,OAS)開展研究。該基因家族是幹擾素誘導產生的一類具有抗病毒效應的ISGs,作為胞內的模式識別受體(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與人類疾病密切相關。研究前期發現,樹鼩OAS家族基因(tOASs)有四種家族成員(tOAS1、tOAS2、tOASL1和tOASL2),在抗DNA病毒和RNA病毒複製中均呈現出廣譜的抗病毒效應,且tOAS1和tOAS2的抗病毒效應依賴於經典的OAS/RNase L信號通路(Cytokine 2019)。研究中,進一步通過雙螢光報告系統篩選發現,tOASL1特異性地正調控RNA病毒誘導的免疫應答反應。過表達tOASL1可以顯著促進RNA病毒引起的天然免疫信號通路激活,而敲低或敲除tOASL1則會抑制RNA病毒介導的免疫應答反應。在機制方面,tOASL1與線粒體共定位,可與細胞中免疫因子tMDA5和tMAVS相互作用,並擔當「橋梁」的作用,促進tMDA5和tMAVS的相互作用,正反饋調節tMDA5-tMAVS介導的幹擾素β的產生。在RNA病毒刺激下,與人OASL與RIG-I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樹鼩中RIG-I缺失,但tOASL1與tMDA5和tMAVS相互作用,進而實現抗病毒效應的傳遞,這種調控作用呈現出tOASL1功能的物種特異性。該研究揭示了樹鼩幹擾素刺激基因OASL1在調節RNA病毒複製中的重要性,拓展了OASL的免疫反應調控功能的認識。
相關研究結果以Tupaia OASL1 Promotes Cellular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s by Recruiting MDA5 to MAVS為題,發表在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姚永剛團隊博士研究生姚玉林為論文第一作者,姚永剛為論文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NSFC-雲南聯合基金項目、中科院和雲南省的資助。
論文連結
樹鼩OASL1正調控RNA病毒介導的天然免疫信號通路
【來源:昆明動物研究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