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簡字」為何被廢除?專家:外形太像日本字,讓漢字失去了精髓

2020-12-10 江湖談客s

說起文字,因為我國的歷史發展是非常悠久的,所以對於文字的發展和變動也會隨之產生相應的改變。發展至現在,中國的文字已經形成了非常完整的體系,對於文字的運用也有著廣泛的理解。在世界的範圍中各個國家都有著不同的文字體系,我國也不例外,對於文字同樣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體系支撐。

正是因為文字的發展歷史足夠悠久,對於文字如何統一以及普及的問題我國也作出了相應的策略支撐。在1956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響應全國人民普及文字、加強教育水平,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使大部分繁體字簡化,增加文字在生活中的普及效果。

這樣的改變帶來的成就也是顯而易見的,簡體字的學習門檻比起繁體字來說會小很多,學習的進展也會大大加大。所以當時中國的文盲率在簡化前的80%一下就減少至6%.但之前也和大家說過,第一次漢字簡化只是針對大部分生活中常用的繁體字,還有小部分可能生活中鮮少會使用到但依然有著一定使用率的漢字沒有得到簡化。

所以順水推舟的,1977年12月20日提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對於需要簡化的漢字進行了更加詳細的分類,收錄的需要簡化的漢字數量也進行了一定的擴充。雖然制定的計劃和政策是好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漢字,加大漢字的普及率。

但是這第二次簡化卻出現了一個嚴肅的問題,那就是簡化的尺度太過了,很多字使用的都是一個字形導致文字難以區分,使用起來反而更加麻煩了。由於第二次簡化工作導致文字的普及以及發散工作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反而導致使用困難麻煩重重。

以至於學術界專家、學者甚至民眾都對此表示質疑,所以在1978年7月開始,各大傳媒途徑就開始逐漸禁止使用「二簡字」了。到了1986年6月24日正式出臺了《國務院批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於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的通知》,存在了9年的「二簡字」正式廢除。

雖然文字簡化的工作到此為止,不過想必大家也很是好奇,為什麼漢字簡化的工作第一次可以進行的如此順利,第二次分化更加清楚反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呢?其實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簡化太過的原因。「二簡字」是在簡化的基礎上再進行簡化的過程,還將一些繁體字也過度簡化。

這就導致了很多字是非常容易混淆的。特別是每個人的書寫習慣都不一樣,所以很多人在書寫時一旦字跡潦草就更是很難辨析了。這樣的改變不僅看不太懂沒有意義,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是沒有讓人體會到漢字的魅力和獨特之處,也就是說這樣的改變失去了漢字的精髓。

相關焦點

  • 「二簡字」為何被廢除?專家:外形太像日本字,讓漢字失去了靈魂
    他們開始提出,之所以落後,是因為舊的文化在作祟,而舊文化頑固是因為漢字。認為要想拯救中國,就必須掃除舊文化,必須廢除漢字。於是一場長達半個世紀的廢除漢字狂潮就此誕生,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改漢字為拉丁字母。參與者皆是當時聲名赫赫的文化分子,譚嗣同、魯迅、蔡元培、劉半農、錢玄同等等。
  • 「二簡字」為何被廢?專家:外形太像日本字,把漢字的精髓都丟了
    1972年,總理主持恢復制訂,在經過專業的討論和修改之後,「二簡字」終於誕生。「二簡字」誕生後,在教育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推廣下,很快就傳遍了全國。顧名思義,在經過第二次簡化後的漢字,比之已經簡化過一次的「一簡字」更為容易學習和掌握。
  • 「二簡字」為何被廢除?專家:外形很像日本字,還讓很多人改了姓
    而從最早成體系的漢字甲骨文到今天我們所看所學的簡化字,數千年來也進行了不少的演變。 簡化字便是官方所公布的簡體字,通常指《第一批簡體字表》和《簡化字總表》,有時也包括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中的「二簡字」,「二簡字」並沒有獲得成功,1986年6月24日,官方宣布廢除了二簡字。
  • 二簡字為何僅9年就被廢除?學者:外形太像日本字,丟了漢字精髓
    二簡字就是第一個通過實行的字體,在1966年的開始實行,一直到1977年的時候,現實從人民日報開始使用,到了1978年的時候就連所有學生的教科書也開始使用二簡字。這些字體不僅把繁瑣的偏旁還有筆畫結構都簡化了,還有的漢字直接去除掉了偏旁。這樣也就更加有利於大家記憶並處理漢字。
  • 「二簡字」為何只用了9年?專家:形似日本字,漢字的精髓都丟了
    而改革的是名叫「二簡字」的一種文字形態,可是對二簡字的運用為何只用了9年?專家們說,二簡字形似日本字,將漢字的精髓都丟了。在專家組制定方案並進行了諸多的實驗之後,「二簡字」出現了,為了普及基礎教育,二簡字被社會各界以及教育界大力推行。其實在二簡字之前我國就已經出現過一簡字,但是一簡字掌握難度還是有一點高,所以二簡字成為了最佳選擇。
  • 簡體字的進階版「二簡字」!專家:太像日本字了,廢除!
    所謂的「二簡字」是相對於「一簡字」的在再度簡化Lite版。而「一簡字」就是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漢字。 「二簡字」與「一簡字」一樣,都是針對人們最常用字的簡化,它比「一簡字」還要簡化。這是因為建國後的文盲有80%,勞動人民群眾普遍不識字,不利於國家現代化建設。
  • 「二簡字」為何被廢?老教授:外形太像日文,把漢字的精髓都丟了
    至於其他六國的文字則是一一廢除,就形成了現在的「小篆」。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簡化漢字。 而後的隸書就是自小篆演變而來,當時小篆還是沒有那麼方便書寫。當時有一個人就在監獄之中創造出了這種平正方直的筆畫,改變了小篆的圓線條,更加方便書寫。於是這種字體就被稱為「隸書」,也稱作是「古隸」。
  • 「二簡字」為何僅存九年?專家:改動太多像日文,丟了漢字的精髓
    他們在某一天,忽然發現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保守、頑固的舊思想盤踞在各個角落,迫切想改變這一現狀的他們因為太過急功近利而走入了歧途,錯誤地把目標指向了無辜的漢字。他們那時候覺得,為什麼封建文化、封建思想這麼難改變、這麼難革除,其根源就是在文字,於是發起了一場「廢除漢字運動」,很正常,運動失敗了。
  • 「二簡字」改革為何會失敗?與日本文字太過相似,喪失了漢字靈魂
    以譚嗣同、魯迅等為代表,一批曾經留學西方的學者在批判中國傳統文化時,漢字成為一個批判傳統文化腐敗的靶子,魯迅甚至發表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觀點。同時,他們發起拉丁化新文字運動,主張以拉丁化文字代替難學、難認的方塊字,造出「通俗化、大眾化」文字。廢除漢字運動促進了漢語拼音的形成,並在客觀上加速了漢字簡化。只是從其「漢字廢除」這一訴求上來看,這次運動是失敗的。
  • 漢字險些變成這樣!二簡字為何「短命」,面目全非讓人無法接受
    「辺、彐、歺」……這些字你認識嗎?是不是覺得看上去挺彆扭的,是不是覺得有點像日文?但是我告訴你,這些不是日文,是在我們國家曾經被廣泛使用的漢字,這三個字分別是「道」,「雪」,「餐」。我們的漢字險些就變成了這個模樣,這些字是1977年開始推行的 二簡字,到1986年被廢止。
  • 「二簡字」不是二次元簡化字,請不要因三次元的無知讓二次元背鍋
    雖然有被帶跑偏的無知網友,但還是有部分網民指出「二簡字」不是二次元簡化字,是國家第二次漢字簡化字。1986年廢除二簡字,但少量字仍可使用實際上,二簡字只是被廢除,並非禁止。由於當時推廣力度較大,二簡字廢除前在社會上已廣為流行,即便是今天的輸入法中仍可使用少量的二簡字。
  • 二簡字 是漢字簡化過程中一段彎路,差點使漢字變得「六親不認」
    1985年,隨著「文字改革委員會」轉變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文字改革的重心也調整為「已有的簡化成果要穩定下來,規範用字,不準任意簡化,拉丁化拼音只作為語音符號使用」。1986年1月,專家建議廢止「二簡字草案」,同年6月,「二簡字」被正式廢止。
  • 口字旁的「當」為何沒了?曼德拉效應浮現,專家:根本沒那個字
    ,這個字確確實實的存在,並且很多人還表示絕對見過,如今很多人寫「叮噹」兩個字的時候,還時常會寫出來,那麼為何憑空消失了呢? 漢字 對此很多專家表示「根本沒有這個字」,那麼如此說來就是真的出現了「曼德拉效應」?
  • 七十年代的「二簡字」,到底是個啥?很多人的姓氏,因此而改變
    包括魯迅、胡適等在內的一大批專家和學者都認為:欲救中國,必先廢除舊有的方塊文字,使漢字拉丁化。但是,漢字拉丁化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於是,在1920年,錢玄同率先在《新青年》上提出漢字簡化。後來,胡適等人也贊同這樣的觀點。他們甚至認為,「十畫以上的漢字,都應該被簡化掉」。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他用96個同音字寫下一篇奇文來反駁廢除漢字,且這96個字讀音都完全一樣。民國鬼才趙元任趙元任,字:宣仲,宜重。現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一起被稱為清華「四大導師」。趙元任出生於天津,高中因成績優異被康奈爾大學數學專業錄取,並選修物理和音樂。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
    文/阿聞標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這個漢語在我們中國的歷史當中非常的悠久,也是現在全世界以來使用人數最多的一個語言但是就是對於這樣一種特殊的文化,近代的一些專家學者卻認為應該要從根本上將這一組漢字廢除掉,因為根本的原因就是說漢字的音譯拼寫太複雜,根本就不利於國家的教育和推廣普及,甚至還想用簡易的字母來代替漢字。在當時的時候,這個人提出來這些意見的時候,還處於民國時期,當時全國的文盲幾乎已經超過了80%,一個國家只有首先在精神上面富足起來,物質才能跟著有所發展。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在世界字體文化中,漢字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沒有哪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一樣,集字形、 字音、 字義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還衍生出了絕無僅有的書法藝術,試想一下,如果漢字被廢除了,書法藝術還會存在多久?幾十幾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懂書法?
  • 越南「廢除漢字」75年,寫春聯改用拉丁文,唯獨這個字沿用到今天
    現如今中國已經變成世界上唯一使用象形文字作為書面文字的國家了,除了日本還能看到一些漢字的影子,其他的國家都已經向表音文字看齊了。就連漢字也差一點在錢玄同及魯迅的影響下學習西方的拉丁化。然而有這麼一個國家卻不得不被迫廢除漢字,改用拉丁文,它就是越南。
  • 日本想廢除國內全部漢字,但有個字怎麼都廢不掉,日本人都認識
    上面說了日本的文字基本上全都是從中國的漢字演變過來的,所以我們在看一些日劇或者是日本動漫的時候也能發現,日本的很多文字和我們中國的漢字是一模一樣的,只但是在讀音上有些不同,表達的意思也都不一樣,這些應該都是日本人後來自己演變出來的。
  • 日本為何沒有廢除漢字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最近,韓國憲法法院宣布,為迎接「韓文節」,其徽章上的漢字「憲」將換為用韓文「憲法」二字。消息一出,網絡上自不免有論者以為不智。其實,如果將視野從朝鮮半島一隅放大到整個域外「漢字文化圈」的話,真正的問題反而會是:為什麼日本沒有廢除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