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簡字」為何只用了9年?專家:形似日本字,漢字的精髓都丟了

2020-12-10 蒲芯大人leela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題》

中華文化以其歷史悠久和底蘊深厚聞名,中國的先輩們創造了許多供我們後世學習和運用的東西。在他們的智慧創造下,我們才能有如今學習的各種文化與學科。在遠古時代是沒有文字,也沒有語言的,試想如果沒有語言和文字,中國的歷史何以傳承,中華文明何以影響世界,影響整個中華民族。如果沒有語言和文字,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又如何而來?

倉頡石像

我們尊重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要傳承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傳承是進步的根本,而進步又推動我們去傳承。所以不管是中華文化還是其他地方的文化,都離不開文字與語言的傳承。《中華世紀壇賦》中寫:「火熊熊薪傳百代,光燦燦彪炳千秋。」我們又不得不感嘆於人類的智慧與不停拼搏的精神,人類創造了世界上從未存在的一個東西,又讓這種東西永久地留在了這個世界。造出中華文化的是倉頡,倉頡為中華漢字奠定了基礎,經過後代的不斷改進,成為了如今我們通用的中華文字。

對於文字進行改動無疑是一場需要全面規劃,不能漏掉任何一項東西的活動。因為文字算是一種體系,改動一個體系要從全面與細節進行多重分析?我國古代的文字由於其筆畫繁瑣,書寫速度慢,很多人都希望革新中華漢字,讓其能夠便於書寫,提高人們的寫字速度。而改革的是名叫「二簡字」的一種文字形態,可是對二簡字的運用為何只用了9年?專家們說,二簡字形似日本字,將漢字的精髓都丟了。

二簡字的演變

在14年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新中國建立了起來,很多人都希望能將中國建設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很多外國留學回來的學生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對中華文化進行一次革新。而革新的第1步就是要將漢字簡化,這些知識青年認為一切與封建時代相關的東西都具有落後思想和封建殘餘。而漢字在封建時代是處於主要地位的文字,所以他們認為漢字必須改革,甚至是廢除。但是這種廢除漢字的運動,無疑是將中華文化的底抽了出來,所以這項運動並沒有成功進行下去。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這項運動對漢字的改進與革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使用二簡字的餐廳

要知道中國建立初始我國國民的文盲概率是很高的,而建國之後,新中國致力於提高國民文化素質。為了讓教育能夠更好的普及,漢字的簡化無疑是必要的。在專家組制定方案並進行了諸多的實驗之後,「二簡字」出現了,為了普及基礎教育,二簡字被社會各界以及教育界大力推行。其實在二簡字之前我國就已經出現過一簡字,但是一簡字掌握難度還是有一點高,所以二簡字成為了最佳選擇。

二簡字

二簡字在各界的大力推廣下,的確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我國的文盲程度。其實相對來說,這次的文字革新運動是比較成功的,但是二簡字帶來的改變無疑是對漢字的一種重大傷害。它將漢字本身的框架和結構做了極大的改動,讓漢字失去了原本的韻味與美感,而且漢字自身的歷史價值也大大程度地降低了。還有一點就是二簡字簡化的太多,讓很多人無法理解字的內容與思想,更是讓人難以辨認。

中華漢字

還有就是日本的文字,其實就是將我國漢字各種拆分重組。二簡字就像是將中華漢字拆分重組,如同日本文字一般零碎簡單,絲毫沒有了中華漢字的形狀。為了避免中華漢字喪失太多的中華元素以及藝術美感,在很多專家學者的強烈建議下,二簡字的運用被終止了。而二簡字已經投入使用了9年,突然的廢除無疑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也許很多學習二簡字的人難以適應新的文字形式。中華漢字必須要有中華特色以及中華底蘊,不能單純的為了普及文化程度而喪失了本身的特色,一個國家沒有民族特色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所以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要牢記不忘初心。

參考文獻:《中華世紀壇賦》

相關焦點

  • 「二簡字」為何被廢?專家:外形太像日本字,把漢字的精髓都丟了
    1972年,總理主持恢復制訂,在經過專業的討論和修改之後,「二簡字」終於誕生。「二簡字」誕生後,在教育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推廣下,很快就傳遍了全國。顧名思義,在經過第二次簡化後的漢字,比之已經簡化過一次的「一簡字」更為容易學習和掌握。
  • 二簡字為何僅9年就被廢除?學者:外形太像日本字,丟了漢字精髓
    一直演變到現在,漢字是地球上使用時間最長,並且從來都沒有斷過層的文字,漢字在這幾千年的傳承裡面,也得到了不同的演變。在19世紀末一直到1950年前後,中國不僅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入侵,而且還有自身的薄弱,使得很多人都開始思考中國人落後的原因,對此有很多人開始提出,要將歷史上的一些舊的文化去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去除根深蒂固的漢字文化。
  • 「二簡字」為何僅存九年?專家:改動太多像日文,丟了漢字的精髓
    ,「二簡字」誕生了。一誕生,教育部門和當局就馬上開始推廣,眾人努力之下,連最偏遠的山村都看到了這些「二簡字」。這些新字因為筆畫簡單,書寫方便,比之上一版本的簡體字更是脫胎換骨般的蛻變。在當時,「二簡字」的投入和使用是非常成功的。無數目不識丁的百姓很快掌握了這些新的內容,辦事效率有了顯著提高。然而,「二簡字」形勢如此之好的一次革新,為何會失敗呢?
  • 「二簡字」為何被廢除?專家:外形太像日本字,讓漢字失去了精髓
    在世界的範圍中各個國家都有著不同的文字體系,我國也不例外,對於文字同樣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體系支撐。正是因為文字的發展歷史足夠悠久,對於文字如何統一以及普及的問題我國也作出了相應的策略支撐。在1956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響應全國人民普及文字、加強教育水平,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使大部分繁體字簡化,增加文字在生活中的普及效果。
  • 「二簡字」為何被廢?老教授:外形太像日文,把漢字的精髓都丟了
    隨後就是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國時期,歷史上第一次賦予了簡體字的合法地位。當時太平天國所有的公文以及來往信件書籍,用的都是民間所流行的簡體字,當時還創造了一些新的簡體字、這些簡體字也被現在的《漢字簡化方案》收錄。
  • 簡體字的進階版「二簡字」!專家:太像日本字了,廢除!
    所謂的「二簡字」是相對於「一簡字」的在再度簡化Lite版。而「一簡字」就是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漢字。 「二簡字」與「一簡字」一樣,都是針對人們最常用字的簡化,它比「一簡字」還要簡化。這是因為建國後的文盲有80%,勞動人民群眾普遍不識字,不利於國家現代化建設。
  • 「二簡字」為何被廢除?專家:外形太像日本字,讓漢字失去了靈魂
    解放後,開始考慮一步一步來,簡化漢字便就此出現。1964年,改字2274個,開始向全國推廣。接著便是漢語拼音方案,為漢字拼音化做著準備。1966年中斷過,1977年12月20日公布,人民日報是最先使用二簡字的。到了1978年便開始在教科書上使用,它主要選擇的範圍是群眾中流行的簡化字。在簡化漢字形體的同時精簡漢字的數量,淘汰一部分容易讀錯或者是寫錯的字。有不少漢字的偏旁和筆畫結構都成了常用字,並且將一部分漢字的偏旁去掉,這樣有利於識字和機械處理漢字。
  • 「二簡字」為何被廢除?專家:外形很像日本字,還讓很多人改了姓
    而從最早成體系的漢字甲骨文到今天我們所看所學的簡化字,數千年來也進行了不少的演變。 簡化字便是官方所公布的簡體字,通常指《第一批簡體字表》和《簡化字總表》,有時也包括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中的「二簡字」,「二簡字」並沒有獲得成功,1986年6月24日,官方宣布廢除了二簡字。
  • 「二簡字」改革為何會失敗?與日本文字太過相似,喪失了漢字靈魂
    1956年,新中國通過《人民日報》發布《漢字簡化方案》,並於1964年制定出《簡化字總表》,1986年作出調整,收錄簡化字2274個,簡體字法定地位徹底確定下來。在這次漢字簡化中,漢字在形體和數量上都進行了精簡,基本做到形體上精簡有規律,數量上一個字可以代替好幾個字。
  • 漢字險些變成這樣!二簡字為何「短命」,面目全非讓人無法接受
    「辺、彐、歺」……這些字你認識嗎?是不是覺得看上去挺彆扭的,是不是覺得有點像日文?但是我告訴你,這些不是日文,是在我們國家曾經被廣泛使用的漢字,這三個字分別是「道」,「雪」,「餐」。我們的漢字險些就變成了這個模樣,這些字是1977年開始推行的 二簡字,到1986年被廢止。
  • 二簡字 是漢字簡化過程中一段彎路,差點使漢字變得「六親不認」
    同年7月,中宣部通知各大報刊停用新簡化字。隨後「二簡字」被迫進行再次修訂,之後還成立了專門的修訂委員會,經多次審議後,於1981年8月制定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修訂草案)》,並在1985年又出籠了《增訂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但這時漢字改革的大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
  • 口字旁的「當」為何沒了?曼德拉效應浮現,專家:根本沒那個字
    ,這個字確確實實的存在,並且很多人還表示絕對見過,如今很多人寫「叮噹」兩個字的時候,還時常會寫出來,那麼為何憑空消失了呢? 漢字 對此很多專家表示「根本沒有這個字」,那麼如此說來就是真的出現了「曼德拉效應」?
  • 「二簡字」不是二次元簡化字,請不要因三次元的無知讓二次元背鍋
    雖然有被帶跑偏的無知網友,但還是有部分網民指出「二簡字」不是二次元簡化字,是國家第二次漢字簡化字。1986年廢除二簡字,但少量字仍可使用實際上,二簡字只是被廢除,並非禁止。由於當時推廣力度較大,二簡字廢除前在社會上已廣為流行,即便是今天的輸入法中仍可使用少量的二簡字。
  • 七十年代的「二簡字」,到底是個啥?很多人的姓氏,因此而改變
    包括魯迅、胡適等在內的一大批專家和學者都認為:欲救中國,必先廢除舊有的方塊文字,使漢字拉丁化。但是,漢字拉丁化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於是,在1920年,錢玄同率先在《新青年》上提出漢字簡化。後來,胡適等人也贊同這樣的觀點。他們甚至認為,「十畫以上的漢字,都應該被簡化掉」。
  • 今年日本年度漢字為「密」,漢字文化圈今年都有什麼字?
    年的年底,各大機構都會選出當年的「年度漢字「,2020年也不列外。被疫情所影響的2020的年度漢字是什麼呢?昨天日本宣布了代表今年年度的漢字的結果那就是——密。話說儀式感滿滿的日本每年都會評選年度漢字2020年是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自1995年以來公開徵集並公布「今年の漢字」的第26年"密"被選為代表2020年的漢字按照慣例,還是由世界文化遺產清水寺(京都市東山區
  • 日本年度漢字定為「絆」字
    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12日宣布,將最能反映2011年日本情況的漢字定為「絆」字。在日文裡,「絆」字意為紐帶、聯繫,也有「牽掛」的意思。12日下午,日本京都清水寺的住持森清範,在長1.5米、寬1.3米的紙上,用特大號毛筆寫下今年的年度漢字「絆」。
  • 「密」字當選日本2020年年度漢字 理由有這些
    中新網12月14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14日,日本2020年年度漢字出爐,「密」字被選為能夠反映日本2020年世態民情的年度漢字。  12月14日,日本2020年年度漢字出爐,「密」字被選為能夠反映日本2020年世態民情的年度漢字。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
    文/阿聞標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這個漢語在我們中國的歷史當中非常的悠久,也是現在全世界以來使用人數最多的一個語言我們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從最開始的時候,一些其他的文字慢慢的流傳到現在,我們所用的行楷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經歷,其實這種漢字是非常富有生命力的,至今為止也仍然並沒有完全的定型。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他用96個同音字寫下一篇奇文來反駁廢除漢字,且這96個字讀音都完全一樣。民國鬼才趙元任趙元任,字:宣仲,宜重。現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一起被稱為清華「四大導師」。趙元任出生於天津,高中因成績優異被康奈爾大學數學專業錄取,並選修物理和音樂。
  • 2020年日本年度漢字公布!過去26年中,有一個字竟上榜了三次!
    今天,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在京都東山區清水寺公布了最能反映2020年世態民情的年度漢字。 2020年,日本年度漢字為「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