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篆刻家唐建平先生:書法求古意,談感悟融氣息

2020-12-10 騰訊網

藝術簡介

唐建平,又名唐華,1956年生,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和上海師大美術系。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協篆隸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協書畫院特聘畫師,上海市海上蘭亭書法院院士,金山區書法家協會副會長。1985年調入金山少年宮,在少兒書法教學中成績顯著,桃李芬芳,1999年被評為上海市園丁獎。師從劉兆麟、劉一聞、高式熊、王偉平老師。曾多次舉辦書畫個展與聯展。作品十餘次入選由中國書協舉辦的書法展,其中三次獲最高獎。

作品欣賞

學書法求古意,談感悟融氣息

一個藝術家面貌之形成需經歷漫長歲月之積澱,被人認可的稱之為風格,不好的謂之習氣。從小學書有人指點,當然是好事,可以走捷徑。自學的人可能要多走很多彎路,然亦是好事,因為經曆本身就是一筆財富。我從拿毛筆到現在,經歷了四十多年的磨練,我很服膺像星光大道那樣脫穎而出的歌手,沒有一、二十年的功底,絕對不會走出來。

我自己一開始摸索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在徘徊,後來有幸遇到劉兆麟、劉一聞、高式熊、王偉平四位老師,使我逐步走上正途。雖然老師不會明確叫你臨學什麼,但是,老師的治學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兆麟老師一生一直在學習,一直在臨摹,書風一直在變。晚年書風簡潔幹練,線條清厚老辣。一聞老師經常教導我們,寫字不是靠時間、數量,關鍵是你的理念、意識,決定你的定向和發展。

我主要學篆隸,早年取法《曹全》、《乙瑛》,然轉師《衡方》、《張遷》,後目光又投向了秦楚和簡牘、帛書,穿行於古人腳步比較稀疏地帶,置定於古代書法經典之中,力求尋找書風形成與表現方式的突破口,以求與傳統臨寫碑帖與大眾一貫形式拉開距離。同時我又經常關注當今秦楚漢簡大家許雄志、高慶春、鮑賢倫等,觀其發展之軌跡,在他們身上吸取營養、豐富自己。我總覺得能夠入古,就是一種深度,一種對傳統經典的把握。只有深入古人,才知古人的奇妙,古人的境界。只有入得深,才能出得顯。目前,我的簡隸書風初具格式,也入了不少展,獲了很多獎。但是,我依稀感到熟稔之後的某種程式正在侵襲,雖然,書法要追求「熟後生」,這不難理解,但要付之具體的筆墨行為,談何容易!

學書法求古意很重要,古意是對碑、帖的忠實臨寫和悉心體會才能漸漸悟得。如學隸,從漢入手,慢慢地可以逆上。因為相對而言,隸書好入門。稍有成後,千萬不要跟時人走,只有入古,才能有自家面目,只有真正入古,才能開出新路。有些追風者所以失敗,就是沒有從古代書跡中去探索而直接模仿先行者的作品。看似學古,似是而非,接受的是二手古意。先行者從古典中擷取精華,合理巧妙地融合在自己創作中而出彩,然追隨者投機取巧,順手拿來,看似煞有介事,其實則是無意義的山寨版。

我們在取法漢隸過程中,無論怎樣調整取捨,無論怎樣置換改良,一定要保持「漢碑基因」的純正性。如果沒有了「漢味」,就等於丟掉了隸書之根本,這是不能突破的底線。

當然,筆墨也要當隨時代,希翼在書法事業上有所建樹的藝術家,必須具有深厚的古典傳統,鮮明的時代精神,以及強烈的個人風格,三者缺一不可。我很欣賞邱振中先生的一段話:好的書法作品必須同時感受到兩種東西:一種是傳統核心的東西,一種是傳統沒有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宋慧瑩書法雄渾蒼勁、盎然古意,筆力不輸男子
    宋慧瑩是值得一寫的著名書法家,她的書法大氣雄厚,豐筋多力,有人說,宋慧瑩的書法筆力不輸男子,這種書法才是正路子,有一股颯爽之風骨,作品有其深厚的傳統文化的底蘊,欣賞她的書法作品令人賞心悅目。宋慧瑩女士自幼受其家庭的影響開始學習書法,她從楷書練起,早年她師從沈延毅先生,後又得書畫鑑賞大家楊仁愷先生的指導,在諸多書法老師的指導和影響下,使她在書法上走的是一條正宗傳統之路,沒有走彎路,加之她學習書法勤奮刻苦,對書法的悟性又很高,在書法創作中形成了她自己的獨特風格她書寫的楷書寬博雄強,法度嚴謹;她的小楷也頗得鍾、王之妙法,清俊雋永、淡靜而高古。
  • 圓桌|華人德、白謙慎等談隸書取法與「古意」追求
    對於書法創作中「高古」與「古意」的追求,參與座談會的學者認為,一方面這與對書法史發展的序列知識有關,也與內在的元氣與精神力量相關,而當下書法創作中的「古意」,不少還是流於表面與形式。以下為座談會紀要內容。
  • 書法大家言恭達書法集評
    我有一個預感,只要言恭達先生不改初衷,堅持自己的藝術道路,這個時代將有可能挑選他為書法藝術的代表者。—— 熊召政恭達先生書法功力厚實,書路寬闊,數十年來不廢臨池,且數體皆能,為當代實力派書家之翹楚者。其篆書,從小篆入手,上溯三代吉金文字,脫胎於《散氏盤》,形態端莊靜穆,氣息醇厚古雅。
  • 王敬致書法藝術
    王敬致書法近幾十年來,書法界出現很多「著名女書法家」,多少讓人感到有點虛浮。參加所謂展覽,並不能為這「著名」增添什麼,王敬致遠離書法展覽,也許人們識得她作品真正的美質,從而發現她作為書法家的價值。所以,王敬致把米芾書法精髓學到了家,即提按頓挫,點畫鋒勢勁利,結體左右搖曳。米芾書法王敬致的書法洋溢著濃鬱的剛健凝重氣息,看她的書法作品,絕對想像不到是女書法家所作,其字體神氣貫注,筆筆運轉自如,提按有力,結字跌宕多變,既表現了持久不懈的力量,又包孕著銳不可擋的爆發力,令人過目難忘。
  • 全國著名書法評論家傅徳鋒書法專著(四本)出版
    年前,書法評論家傅徳鋒先生的書法評論集《書藝縱論》《書壇論道》《書家評論》《第一陣營》(共約200餘萬字),統由原國家畫院副院長、著名書畫家曾來德先生作序,雲南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其中《書壇論道》和《書家評論》由曾來德先生題寫書名,《書藝縱論》和《第一陣營》由作者好友、著名書法家遆高亮先生題寫書名。
  • 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書法作品真跡欣賞,湛結遒勁,珠圓玉潤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書法已經從實用藝術發展成為了精神藝術,已經不再是信息交流的主體,而是精神交流的介質。簡單的說就是郵件和微信取締了書信,書法的實用價值也就隨之而隱居。轉而成為了精神藝術作為書法家或者書法愛好者之間溝通的橋梁。
  • 《天淨沙·秋思》等三幅古詩詞書法作品欣賞及書法創作之路感悟
    今天,筆者帶來了自己寫的三幅古詩詞行草書法作品,分別是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詞、唐代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詞和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千裡鶯啼綠映紅》七言詩,僅供師友們欣賞,同時筆者還想談談自己30年來書法創作之路的感悟,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
  • 張文錦:在浩瀚無垠的書法天地間辛勤耕耘
    系從「中國書法之鄉」鎮原走出來一代書家。 張文錦深受甘肅慶陽書畫文化薰陶、陝西西安歷史文化影響,歷經數十年潛心凝練,其書法作品形成「情融形神、儒雅老辣」的藝術風格。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改琴評價其書法作品「寬薄渾厚、清秀俊朗」。
  • 他的書法有「神風仙骨」,啟功:我願意用2幅換他1幅
    真正的書法必定是以漢字和傳統書法藝術為底線的,必須是在文化背景下的書法,而不是純西方藝術、純線條藝術的書法,所以當初有人提出來的「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是不全面的,他忽略了書法的文化因素,忽略了漢字和中國文化。那些真真正正寫字的人,必將為我們所記住。
  • 書法人物陳聯合
    近當代著名章草大家沈曾植、王世鏜、王遽常和高二適,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我崇尚章草藝術,喜歡章草之古樸風範。清代沈曾植章草參以北碑筆法,結構奇崛而用筆方峻靈利,痛快活潑;王世鏜章草放鬆自然,情隨筆轉,於不經意中絢爛天真;上海王遽常古風盎然,筆走龍蛇,鐵畫銀鉤,雄偉勁健。
  • 著名演員葛優玩書法並非附庸風雅,他的字更不是「江湖書法」!
    當今社會,明星、名人玩書法的有很多,幾乎佔據了書壇的「半壁江山」,也給書法界增色不少。然而,在一些書法專業人士眼中,不少明星名人寫書法不過是附庸風雅,充其量是「江湖書法」。但對於中國大陸著名影視演員葛優的書法,書法專家們似乎無話可說,甚至還稱葛優書法有才氣,質量不錯,可以欣賞。
  • 為什麼甲骨文書法少有人嘗試?
    甲骨文的基本風格特徵,如鍾明善先生在《中國書法簡史》中所說:「甲骨文字大體可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瘦勁挺拔的細筆道的;一類是渾厚雄壯的粗筆道的。 甲骨文是刀刻的,刀有鈍銳,骨有細、硬、疏鬆之別,所成筆畫有粗有細,有方有圓。由刀刻形成的筆畫多方折,筆畫交叉處剝落粗重,給後世書法,篆刻留下了不少用筆,用刀的方法。
  • 趙雨龍(雨龍)書法真跡欣賞
    學書幾十載,筆墨勤耕,在長期的書法創作實踐中,不斷努力探索,追求具有自己個性,其特色的書法藝術風格,在當代書壇獨樹一幟。趙雨龍長卷《千字文》文字的出現標誌著一種文明的發源。文字代表一個民族的氣質及文化精髓。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不僅很好地再現民族文化的精髓,更能體現一個時代的氣息及書法家的個人情感。
  • 著名書法家愚翁先生,24幅小行書作品欣賞,能做字帖的好書法
    愚翁先生集百家之長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書法體系及規範字行楷!他好像武壇巨星李小龍一樣掌握了一種哲學理論讓自己與眾不同,以高超的技藝做到了推陳出新而且是承襲傳統筆意的書法高水平。有網友評論愚翁先生的書法說:「在當今書協一些以畫字為能的頭領、權威評委、教授眼中,這種體現帖學精神的書法是「俗書」,沒有「創新」,不是「藝術」。其實,這才是接地氣的真書法,好書法,繼承了中華書法的優秀傳統。」
  • 黑死病,十日談,肺炎時期的美人書法
    他以這場瘟疫作為背景,創作了短篇小說集《十日談》。作品辛辣地嘲諷了宗教倫理的虛偽,揭露了教會的腐化,貪婪,墮落,歌頌了世俗生活,為人性和人的欲望辯護。《十日談》因此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一部名著。有評論家把它與但丁的《神曲》並列,稱之為「人曲」。更有論者認為,這場慘烈的大瘟疫,影響了歐洲近代人文思想的覺醒和解放。
  • 張藝謀在豪宅裡認真教女兒書法,客廳的鏤空牆板古意盎然,真美
    張藝謀在豪宅裡認真教女兒書法,客廳的鏤空牆板古意盎然,真美 張藝謀,中國最具硬核實力的導演大咖,其由於獨特的拍攝手法,以及對人物形象和心理的準確拿捏,為大眾輸出了不勝枚舉的優秀電影作品,以《紅高粱》、《金陵十三釵》、《歸來》較為出名。
  • 上海書法篆刻大展:呈現當下創作,獲獎入展者趨年輕化
    優秀獎作品包括任行志(松江區)、杜浩(閔行區)、李曉榮(靜安區)、楊祖柏(嘉定區、篆刻)、陳曉(浦東新區)、胡奇峰(松江區)、徐家來(松江區)、唐建平(金山區)、董漢澤(閔行區、篆刻)。優秀獎作品 陳曉 草書條屏優秀獎作品 唐建平 隸書對聯據主辦方介紹,獲獎者中,80、90後作者共80名,佔總數的43%,比上一屆高11個百分點;非上海書協會員共84名,佔總數的45%,比上一屆高16個百分點,更多新人新作的湧現說明了上海書壇後繼有人,也體現了大展不斷推陳出新,發掘書法人才的理念。
  • 觸摸十堰書法之脈搏
    綜觀當今十堰書法事業的發展,正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十堰眾多書家一幅幅氣勢磅礴、震撼人心、韻味十足、清新靈動、神採飛揚、剛柔相濟,展現著獨特藝術特色的書法作品,正躋身莽莽蒼蒼的中國書法之林。■記者 冰 客書法不斷層 十堰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有書法的傳統,我市書家們秉承這些書法遺風,在藝術之路上不斷探索進取。
  •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榮譽理事丁書良先生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我是20世紀60年代初的化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我愛我的專業,同時也愛好書法藝術.雖書法領域成就甚微,但平生對書法教育的奉獻卻使自己找到了些許平衡和安慰,半個世紀以來,為之苦苦追求,跋涉於藝術道路之上,幾十年中志不渝.
  • 剛健秀挺·神韻雅逸—品讀翟保雪的書法藝術
    翟保雪作品翟保雪先生蜚聲書壇,潛心研學,在書法理論與實踐上成果頗豐。在筆耕墨耘的幾十年中,遍臨古今名帖名碑,集百家之長,悉心汲取傳統精華,培養自己的審美理念,培育了自身的儒雅氣息和人文情懷。因而我們可以從翟保雪先生的線條語言中讀出個性,看出追求,品出新意,顯出學養,對書法線條情意的再現和體悟。觀翟保雪先生的作品,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正氣的感受。這是因為他在時刻追求表現當今時代的氣韻、氣勢,以及用心靈表現在書法藝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