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龍(雨龍)書法真跡欣賞

2020-12-24 新熱門生活

趙雨龍(雨龍),又名趙升義,1965年生人,祖籍山東膠南。當代書法家,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曲阜蔭璽齋特聘畫師,山東國畫院院士,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學書幾十載,筆墨勤耕,在長期的書法創作實踐中,不斷努力探索,追求具有自己個性,其特色的書法藝術風格,在當代書壇獨樹一幟。

趙雨龍長卷《千字文》

文字的出現標誌著一種文明的發源。文字代表一個民族的氣質及文化精髓。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不僅很好地再現民族文化的精髓,更能體現一個時代的氣息及書法家的個人情感。1965年生於吉林白山的趙雨龍先生就是一個能將書法的氣、韻跟個人的思想情節融會貫通的人。

趙雨龍小楷《心經》

幼喜書畫,趙雨龍少年啟蒙隨父學習書法。喜閱唐楷宋畫,好研秦篆漢隸,繼而探尋魏晉風韻,幾十年來筆耕不輟,潛心研習古今書帖、碑刻。中年後足跡遍涉大江南北,有機緣參閱各地古蹟人文。溯秦漢諸器之高古,溶魏晉風流於法內,筆摹心畫,感悟先賢,法古今,師造化,書法遍涉真、草、隸、篆。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經過不懈的努力,汲眾家之長,書法業藝不斷提升,日臻成熟,其特色的書法藝術風格,在當代書壇獨樹一幟。大量作品在《中國書畫報》、《杭州日報》、《羲之美術報》、《江陰民生雜誌》等多家書刊發表。

趙雨龍書法《蘭亭集序》

趙雨龍的書法繼承傳統的書法風格,不趨附當代書壇流行風格。在中國書壇他個性鮮明,其作品充分展現了傳統書法的韻味,並融合了現代書法審美的情趣,使書法作品更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在長期的書法創作實踐中,不斷努力探索,追求具有自己個性,特色的書法藝術風格,作品受到業內的一致讚賞。

趙雨龍書法《沁園春·長沙》

趙雨龍書法-鳶飛魚躍

趙雨龍書法-天行健

趙雨龍書法-上善若水

趙雨龍書法-室雅人和

趙雨龍書法-《福》

相關焦點

  • 米芾經典書法真跡:《濃墨秋山詩帖》、《道林詩帖》欣賞
    米芾的性格方面比較怪異,而且有潔癖,擅長書法,尤其是行書方面的造詣很高,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尚意」書法風格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當時有名的收藏家。米芾書法初學唐代的書法風格,以歐陽詢、顏真卿等人為主,後來聽從老師蘇軾的建議,學習魏晉書法,此時以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為主,在他存世的行書書法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二王」的影子。
  • 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書法作品真跡欣賞,湛結遒勁,珠圓玉潤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書法已經從實用藝術發展成為了精神藝術,已經不再是信息交流的主體,而是精神交流的介質。簡單的說就是郵件和微信取締了書信,書法的實用價值也就隨之而隱居。轉而成為了精神藝術作為書法家或者書法愛好者之間溝通的橋梁。
  • 著名男演員李成儒,10幅精品書法真跡欣賞,網友:一手江湖書法
    李成儒李成儒的書法,字體遒勁有力,揮灑自如,功力不凡!從他的書法看,可以說天生麗質下的李成儒,掩藏著一顆不羈剛毅與狂野的心。今天我們不說李成儒的演技和外貌,單說字體。寫出的字才受看,更能體會出一「妙」李成儒的書法從美學來說缺了點,但不上美!但筆是有法,風格是統一的,與畫可以是協調的!在開拓風格時有些偏離了,求美不足入怪誕了。一個學者理論過多論據不足,社交過頻,肯定會跑偏,對美的積累沒有時間的積累反覆的否定之否定,是摸索不到藝術的規律的!
  • 唐伯虎書法真跡,問世美國休斯頓,能換北京10套四合院!
    大家會想到書聖王羲之,還有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楷書鼻祖鍾繇,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正是在這些書法名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近日在美國的休斯頓出現了一幅明朝著名畫家唐伯虎的書法真跡。
  • 唐伯虎書法真跡,臨摹王羲之《蘭亭序》,筆法行雲流水真好看!
    因為唐伯虎的畫非常的有名,但是唐伯虎在書法方面的造詣也是非常的高。如果你是一名書法愛好者,你也知道唐伯虎非常的喜歡書聖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吧,唐伯虎也經常臨摹王學習王羲之的字跡,而且還臨摹過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今天小七也為大家找到了唐伯虎臨摹《蘭亭序》的真跡,看到這裡以後我想很多的書法愛好者都已經想迫不及待的欣賞一下吧?
  • 懷素浪漫大草王珣傳與珣晉真跡一併欣賞
    可惜二王書法真跡難見,原貌難觀,所幸王珣為我們後世留下代表作《伯遠帖》真跡,這是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跡,也是現世公認唯一傳世的東晉名家法書真跡,並進入「天下十大行書」之列,堪為稀世瑰寶,一直被歷代書法家、收藏家、鑑賞家及愛好者重視研究。
  • 老舍先生傳世書法真跡展,18幅立軸書法作品欣賞,賽過書協大師
    但是老舍先生的書法見過的人就是少之又少了。今天我們就把老舍先生傳世的18幅精品書作分享給大家,希望您能有所收穫。老舍牛的地方在於,我讀的時候覺得,所有祥子的所有行為我都能帶入進去。以前說駱駝祥子,只知道是小學考試的知識點之一,剛看了前三節的內容,只覺得身臨其境,雖然沒有經歷過戰亂之苦,身為90初鄉下長大的孩子,也吃過苦,受過累,經歷過最需要父母在,父母卻不在的時光。特能理解此時祥子的心情。
  • 清代著名書法家趙之謙,精選14幅立軸真跡欣賞,運筆勁媚真書法也
    趙之謙的書法很多的網友都把他排除在欣賞書法之外,其原因是不夠秀麗。這裡我想說的是:懂的人終究會懂,不懂的人終究不懂。趙之謙還是著名的篆刻大師,這裡我想借趙之謙說一說書法和篆刻。書法篆刻也一樣,只是手段含蓄,不如音樂影像來得直接。對於作品了解得越多,越容易透過表面提取出更多的信息,我示範了一個常規流程,至於提取出什麼東西因人而異。
  • 北京大學第14任校長蔡元培,15幅書法真跡欣賞,書法界之泰鬥
    北京大學第14任校長蔡元培,15幅書法真跡欣賞:書者介紹: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漢族,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 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北宋書法真跡,米芾行書《張季明帖》
    米芾的「真趣」論何嘗不是書法藝術領域的「童心」說!米芾主張「真趣」,實際上就是主張書家要表達自已的真性情、真思想、真趣味、真愛好,不必一味模擬前人, 淪為書奴, 更不可矯揉造作, 陷於醜怪。「字有八面」是米芾「真趣」論對藝術實踐的具體要求:結字要靈活多變, 用法要豐富多樣, 總之要把字寫「活」,寫出「性格」。
  • 書法轉化到硬筆書法,我們從米芾行書《離騷經》作品欣賞開篇!
    硬筆書法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廣泛應用,但是人們可能學習到的知識是關於實用性硬筆書法多,還沒有達到藝術性硬筆書法,那麼我們今天從欣賞古人的毛筆書法裡面,吸取古代的書寫特點,運用到藝術性硬筆書法的書寫當中。
  • 梁宏達的7幅書法真跡展,字體瘦硬堅挺,網友:字如其人心直口快
    梁宏達梁宏達的書法如何呢?關於書法,梁宏達曾經也做過幾期有關書法的欄目,他也點評了很多名人的書法,如潘長江、馮小剛的字他都做過點評。那麼梁宏達的書法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梁宏達的字看上去剛勁堅挺,但是從筆法上看的話,他沒有經過系統的書法練習,要是嚴格按照書法的標準來斷定的話,梁宏達的字稱不上書法。但是從書法和人物性格聯繫字一起的話,就可以從梁宏達的書法中,看到此人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
  • 李連杰的13幅書法真跡欣賞,筆法自然,網友:江湖書法中的精品
    李連杰李連杰的書法有一種鬆散的感覺我們可不可以這樣認為,李連杰的書法就好比是在打太極拳,看似無力,卻能把四兩撥千斤給發揮大極致,以柔克剛。我在搜尋了有關李連杰書法的帖子時,發現有網友將李連杰的書法命名為江湖中的武俠體。我很是不解,就和帖主聊了聊,他說:江湖和在哪個的武俠體,要從兩個方面去理解李連杰的書法,其一,江湖書法是說李連杰的書法還沒有入門,也就是說,李連杰的書法是處在沒有臨帖的自我體。
  • 蘇東坡的書法真跡!快來這裡「把酒問青天」
    蘇東坡稀世真跡《蘇軾致正輔提刑大夫書》也在現場亮相。 本次活動由中國文保民族品牌文化委員會、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委員會)主辦,邀請展將一直持續到2021年1月12日。
  • 清代著名書法家費念慈,行書真跡拓本欣賞,筆法精美
    小編自幼鍾愛顏體,生於三代書香世家,受家父薰陶,常習書法十載有餘,年近而立,見識尚淺,敢貿然評論古人作品。常習顏體,練其表易,入其魂難。正所謂字如其人,顏真卿生平事跡更是影響書法造詣,其書法境界歷練,大致有三: 其一,立堅實骨體,求雄媚書風,顏體初成,年僅五十以前,其風格,源於初唐,又脫出初唐之軌轍,自立一家,其境界多循張旭所示為門徑。
  • 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行書真跡《天馬帖》欣賞,筆墨千秋變化無窮
    如果您關心書法歷史或是米芾的事跡,就不得不感嘆一聲:「這他娘的真是個天才」。沒錯米芾在書法藝術上的確是一個天才,而且天賦秉然,但是很多時候這位大神把這個天賦用在了以假亂真、偷梁換柱、瞞天過海、渾水摸魚的事情上。最多的就是把別人家的古帖借過來,進行高仿。最後把高仿的還回去,要是沒有幾下子功夫還真認不出來。
  • 廖承志的10幅書法題字作品欣賞,筆力遒勁自然渾厚,字如其人也
    廖承志廖承志先生的書法作品並不多,但是從他的書法中我們可以看到廖承志先生在書法上的修為。而廖承志先生的「自由書寫」絕對不是對書法內容的胡亂創作,而是更具寫的內容,字體的架構、字與字之間的行距,上下呼應等關係的考量的用筆,而且是對書作內容的整體有法度的行筆。有人說廖承志的字沒有碑帖的底蘊,談不上書法。小編則認為,用毛筆非要寫出碑刻的感覺,必然與傳統的筆法不一樣的。這就等於另起爐灶了不是,要說開宗立派、承前啟後都對,與傳統書法殊途同歸就算了吧。
  • 清代第一狀元石韞玉,行書真跡《顛倒蘭亭》欣賞,筆法可比王羲之
    當代書法的發展,不可否認的是書法被書協某些人帶偏了,現在媒體宣傳的文字經常使用的某些字體實在欣賞不來,比如「武漢加油」那種宣傳字體,起筆輕,行筆線條逐漸變粗,轉折和撇捺使勁地頓,收筆帶出一大撮毛,像掃把一樣,太隨意了。那麼書法到底是學什麼呢?
  •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書法真跡,宋代蘇軾《覆盆子帖》
    蘇軾曾自謂「我書意造本無法, 點畫信手煩推求」,「書無意於佳乃佳」,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作書的狀態極為「隨意」,當然他的這種「隨意」得自於他堅實的基本功和對技巧的熟練掌握以及長期的修養和經驗積累, 同沒有基本功而信手塗抹有著本質的區別, 這是一種從「不自由」到「自由」的超脫, 在這樣心手兩暢的自由之境, 往往能帶給書法自然天成的意韻。
  • 清代大書法家林則徐,行書智慧對聯真跡欣賞,筆勢勁健,結體挺拔
    對於林則徐的書法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在現存的林則徐書法中有以下特點:其一,林則徐書法以楷書和行楷為主,風格多屬剛健一類。除2014年5月廈門博物館發現林則徐有少許書法作品屬於「軟綿綿」的柔美之作外,林則徐大部分作品都是剛健,即剛勁有力一類。其二,林則徐書法作品落款多署名少穆林則徐。因為林則徐字少穆。其三,林則徐書法作品多以對聯的形式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