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是腫瘤細胞的濾過器官,肺轉移極為常見,是發生轉移性腫瘤最多的部位。肺轉移瘤典型表現為隨機分布的多發邊緣光滑、大小不等的球形結節(血行轉移)和小葉間隔串珠狀增厚(淋巴道轉移)。符合上述表現的轉移瘤一般認為比較典型,多能明確診斷,但臨床常常遇到不典型肺轉移瘤,需與其他病變鑑別。常見的不典型表現有單發肺轉移、空洞性肺轉移瘤、肺轉移瘤並鈣化或骨化、轉移瘤內含氣支氣管徵、慄粒型轉移、肺炎型肺轉移、轉移結節周圍模糊影、轉移瘤並發氣胸、腫瘤性動脈栓塞、支氣管內膜轉移等。
No.1
單發肺轉移
無惡性腫瘤病史的患者單發肺轉移的發生率很低(0.4-9.0%),有惡性腫瘤史的患者發生單發肺結節時 25-46% 為轉移,且原發腫瘤多為腺癌或軟組織肉瘤等。Cahan 總結 800 例肺孤立性腫物提出以下原則:原發腫瘤為鱗癌時肺內腫物多為原發,為腺癌時肺內原發和轉移的概率各半,原發為軟組織或骨肉瘤、黑色素瘤時肺內多為轉移。CT 上單發轉移瘤多數邊緣光整,符合轉移瘤特點,少數邊緣可出現分葉、毛刺等,與原發腫瘤難以鑑別。
直腸癌術後 2 年,發現右肺結節 1 周。雙肺僅見 1 枚結節,穿刺活檢證實為直腸癌轉移。
No.2
空洞性肺轉移瘤
文獻報導空洞型肺轉移主要來自鱗癌和腺癌,鱗癌佔 1/2-2/3,主要來自男性頭頸部與女性生殖器腫瘤,其餘為腺癌,主要來自結腸與乳腺癌。單亦有研究認為空洞性轉移主要來自腺癌。其產生機制可能與鱗癌中心角化物排空、腺癌黏液樣退變後黏液排空、腫瘤血供不足引起壞死、腫瘤繼發膿腫、化療、阻塞性肺氣腫等有關。空洞性肺轉移瘤變化快,短期內可見腫瘤增大、增多。CT 上空洞型轉移結節外形上多保持了轉移瘤的基本特點,即多發、圓形、邊緣光整。洞壁多薄而均勻,內外壁光整,直徑多
乳腺癌空洞性肺轉移。
54 歲男性,腎癌病史。左肺下葉厚壁空洞性轉移(穿刺證實),左肺另見不伴空洞的實性小結節轉移灶。
男,63 歲。食管鱗癌術後 3 年,痰中帶血絲半年。穿刺證實雙肺多發空洞和空泡轉移,周圍磨玻璃密度是轉移瘤引起出血。
No.3
轉移瘤並鈣化或骨化
肺結節鈣化常常提示良性,常見於肉芽腫性病變。但有些惡性腫瘤肺內轉移也可發生鈣化或骨化,轉移瘤內的鈣化或骨化可見於任何分泌黏液蛋白的腺癌,多見於骨肉瘤、軟骨肉瘤、滑膜肉瘤、結腸癌、卵巢癌等。鈣化機制主要包括骨形成不良、營養不良性鈣化和黏液樣鈣化等。CT 上鈣化形態可以為斑片狀、結節狀或瀰漫分布,難與結核球、錯構瘤等鑑別,但鈣化結節常多發且可伴發典型轉移結節。
女性,31 歲。骨肉瘤病史。左肺上葉、右肺下葉轉移瘤並鈣化/骨化。
骨肉瘤並兩肺多發轉移。轉移瘤內可見斑片、結節狀鈣化。
No.4
轉移瘤內含氣支氣管徵
此類肺轉移多見於腺癌,癌細胞沿完整的肺泡壁及間隔生長,不破壞肺支架結構,影像學表現為含氣支氣管徵的結節(單發或多發)、伴含氣支氣管徵的實變、局灶或瀰漫的磨玻璃密度等。
女性,55 歲。乳腺癌雙肺多發轉移。左肺上葉一枚轉移結節內可見支氣管走形。
No.5
粟粒性轉移
粟粒狀病灶多見於甲狀腺癌、肝癌、胰腺癌及絨毛膜上皮癌轉移。常同時伴有縱隔淋巴結腫大及其他臟器轉移。
男性,45 歲。左肺上葉肺癌伴雙肺粟粒性轉移。
No.6
肺炎性肺轉移
肺炎型的轉移病灶邊緣模糊不清,可局限於一肺葉或段並伴「充氣支氣管徵」,頗似肺炎樣浸潤陰影,分布在肺周或肺底等。肺炎型轉移特徵性不大,需與肺炎區別,明確診斷須靠病理或隨訪。抗炎治療無效,化療後病灶可縮小。部分病灶發展為較大的腫塊。肺炎型肺轉移的產生機制可能為癌結節浸潤生長,結節周圍出血或伴癌周阻塞性炎症所致。
男,38 歲。胃腺癌根治術後 4 年。1 年前的胸片顯示右上肺片狀邊緣不清的病灶,懷疑結核,抗結核治療無效。CT 顯示右肺上葉實變應,周圍伴磨玻璃密度,內部可見充氣支氣管徵。穿刺活檢證實。
No.7
轉移結節周圍模糊影
有研究認為血管肉瘤和絨癌的肺轉移最易發生出血,可能因為新生血管壁脆弱而易破裂,表現為結節周圍磨玻璃樣密度或邊緣模糊的暈(暈徵),而病灶周圍片狀影可能代表由於較大支氣管黏膜下轉移而導致的阻塞性炎症。
女性,52 歲。胰腺癌雙肺多發轉移,大部分轉移結節周圍可見磨玻璃密度暈徵。
男,50 歲。腎透明細胞癌伴肉瘤樣癌。雙肺空洞型肺轉移,部分周圍可見「暈徵」。雙肺另有不伴有空洞的轉移結節。
No.8
轉移瘤並發氣胸
肺轉移瘤並發氣胸罕見。多見於肉瘤特別是骨肉瘤或滑膜肉瘤肺轉移,骨肉瘤病人發生氣胸時應高度懷疑轉移,也見於具有侵襲性和壞死特點的肉瘤樣腫瘤。CT 除顯示氣胸外,多可顯示肺內轉移灶,且多在肺外圍。其發生機制可能與原發肺癌引發氣胸相似,即肺表面的轉移瘤液化壞死,發生穿孔,與胸膜腔相通形成氣胸;較大的支氣管黏膜下轉移影響氣道,形成活瓣致管腔不全阻塞,遠端肺泡過度膨脹破裂形成氣胸。
No.9
腫瘤性動脈栓塞
腫瘤性栓塞位於血管內、無血管外增殖。增強主肺動脈或葉段肺動脈充盈缺損、增強後見強化為其特點。小動脈分支突然截斷和扭曲。周圍型肺動脈內瘤栓常位於胸膜下,肺動脈分支局部增粗、扭曲,可見樹芽徵。大量瘤細胞栓塞肺小動脈或毛細血管時可僅顯示肺動脈高壓徵象。
肉瘤樣癌並腫瘤性動脈栓塞、自發性氣胸。
No.10
支氣管內膜轉移
CT 示支氣管內息肉樣腫物,支氣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可形成黏液栓、合併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張。其發生機制可能是腫瘤細胞通過淋巴或血行直接播散轉移至支氣管壁、淋巴結或肺實質內,腫瘤細胞沿支氣管樹生長並突破支氣管壁形成腔內病灶。
兩圖分別為直腸癌支氣管內膜轉移、軟骨肉瘤支氣管內膜轉移。
來源:影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