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轉移瘤 VS 十種不典型 CT 表現

2020-12-10 騰訊網

肺是腫瘤細胞的濾過器官,肺轉移極為常見,是發生轉移性腫瘤最多的部位。肺轉移瘤典型表現為隨機分布的多發邊緣光滑、大小不等的球形結節(血行轉移)和小葉間隔串珠狀增厚(淋巴道轉移)。符合上述表現的轉移瘤一般認為比較典型,多能明確診斷,但臨床常常遇到不典型肺轉移瘤,需與其他病變鑑別。常見的不典型表現有單發肺轉移、空洞性肺轉移瘤、肺轉移瘤並鈣化或骨化、轉移瘤內含氣支氣管徵、慄粒型轉移、肺炎型肺轉移、轉移結節周圍模糊影、轉移瘤並發氣胸、腫瘤性動脈栓塞、支氣管內膜轉移等。

No.1

單發肺轉移

無惡性腫瘤病史的患者單發肺轉移的發生率很低(0.4-9.0%),有惡性腫瘤史的患者發生單發肺結節時 25-46% 為轉移,且原發腫瘤多為腺癌或軟組織肉瘤等。Cahan 總結 800 例肺孤立性腫物提出以下原則:原發腫瘤為鱗癌時肺內腫物多為原發,為腺癌時肺內原發和轉移的概率各半,原發為軟組織或骨肉瘤、黑色素瘤時肺內多為轉移。CT 上單發轉移瘤多數邊緣光整,符合轉移瘤特點,少數邊緣可出現分葉、毛刺等,與原發腫瘤難以鑑別。

直腸癌術後 2 年,發現右肺結節 1 周。雙肺僅見 1 枚結節,穿刺活檢證實為直腸癌轉移。

No.2

空洞性肺轉移瘤

文獻報導空洞型肺轉移主要來自鱗癌和腺癌,鱗癌佔 1/2-2/3,主要來自男性頭頸部與女性生殖器腫瘤,其餘為腺癌,主要來自結腸與乳腺癌。單亦有研究認為空洞性轉移主要來自腺癌。其產生機制可能與鱗癌中心角化物排空、腺癌黏液樣退變後黏液排空、腫瘤血供不足引起壞死、腫瘤繼發膿腫、化療、阻塞性肺氣腫等有關。空洞性肺轉移瘤變化快,短期內可見腫瘤增大、增多。CT 上空洞型轉移結節外形上多保持了轉移瘤的基本特點,即多發、圓形、邊緣光整。洞壁多薄而均勻,內外壁光整,直徑多

乳腺癌空洞性肺轉移。

54 歲男性,腎癌病史。左肺下葉厚壁空洞性轉移(穿刺證實),左肺另見不伴空洞的實性小結節轉移灶。

男,63 歲。食管鱗癌術後 3 年,痰中帶血絲半年。穿刺證實雙肺多發空洞和空泡轉移,周圍磨玻璃密度是轉移瘤引起出血。

No.3

轉移瘤並鈣化或骨化

肺結節鈣化常常提示良性,常見於肉芽腫性病變。但有些惡性腫瘤肺內轉移也可發生鈣化或骨化,轉移瘤內的鈣化或骨化可見於任何分泌黏液蛋白的腺癌,多見於骨肉瘤、軟骨肉瘤、滑膜肉瘤、結腸癌、卵巢癌等。鈣化機制主要包括骨形成不良、營養不良性鈣化和黏液樣鈣化等。CT 上鈣化形態可以為斑片狀、結節狀或瀰漫分布,難與結核球、錯構瘤等鑑別,但鈣化結節常多發且可伴發典型轉移結節。

女性,31 歲。骨肉瘤病史。左肺上葉、右肺下葉轉移瘤並鈣化/骨化。

骨肉瘤並兩肺多發轉移。轉移瘤內可見斑片、結節狀鈣化。

No.4

轉移瘤內含氣支氣管徵

此類肺轉移多見於腺癌,癌細胞沿完整的肺泡壁及間隔生長,不破壞肺支架結構,影像學表現為含氣支氣管徵的結節(單發或多發)、伴含氣支氣管徵的實變、局灶或瀰漫的磨玻璃密度等。

女性,55 歲。乳腺癌雙肺多發轉移。左肺上葉一枚轉移結節內可見支氣管走形。

No.5

粟粒性轉移

粟粒狀病灶多見於甲狀腺癌、肝癌、胰腺癌及絨毛膜上皮癌轉移。常同時伴有縱隔淋巴結腫大及其他臟器轉移。

男性,45 歲。左肺上葉肺癌伴雙肺粟粒性轉移。

No.6

肺炎性肺轉移

肺炎型的轉移病灶邊緣模糊不清,可局限於一肺葉或段並伴「充氣支氣管徵」,頗似肺炎樣浸潤陰影,分布在肺周或肺底等。肺炎型轉移特徵性不大,需與肺炎區別,明確診斷須靠病理或隨訪。抗炎治療無效,化療後病灶可縮小。部分病灶發展為較大的腫塊。肺炎型肺轉移的產生機制可能為癌結節浸潤生長,結節周圍出血或伴癌周阻塞性炎症所致。

男,38 歲。胃腺癌根治術後 4 年。1 年前的胸片顯示右上肺片狀邊緣不清的病灶,懷疑結核,抗結核治療無效。CT 顯示右肺上葉實變應,周圍伴磨玻璃密度,內部可見充氣支氣管徵。穿刺活檢證實。

No.7

轉移結節周圍模糊影

有研究認為血管肉瘤和絨癌的肺轉移最易發生出血,可能因為新生血管壁脆弱而易破裂,表現為結節周圍磨玻璃樣密度或邊緣模糊的暈(暈徵),而病灶周圍片狀影可能代表由於較大支氣管黏膜下轉移而導致的阻塞性炎症。

女性,52 歲。胰腺癌雙肺多發轉移,大部分轉移結節周圍可見磨玻璃密度暈徵。

男,50 歲。腎透明細胞癌伴肉瘤樣癌。雙肺空洞型肺轉移,部分周圍可見「暈徵」。雙肺另有不伴有空洞的轉移結節。

No.8

轉移瘤並發氣胸

肺轉移瘤並發氣胸罕見。多見於肉瘤特別是骨肉瘤或滑膜肉瘤肺轉移,骨肉瘤病人發生氣胸時應高度懷疑轉移,也見於具有侵襲性和壞死特點的肉瘤樣腫瘤。CT 除顯示氣胸外,多可顯示肺內轉移灶,且多在肺外圍。其發生機制可能與原發肺癌引發氣胸相似,即肺表面的轉移瘤液化壞死,發生穿孔,與胸膜腔相通形成氣胸;較大的支氣管黏膜下轉移影響氣道,形成活瓣致管腔不全阻塞,遠端肺泡過度膨脹破裂形成氣胸。

No.9

腫瘤性動脈栓塞

腫瘤性栓塞位於血管內、無血管外增殖。增強主肺動脈或葉段肺動脈充盈缺損、增強後見強化為其特點。小動脈分支突然截斷和扭曲。周圍型肺動脈內瘤栓常位於胸膜下,肺動脈分支局部增粗、扭曲,可見樹芽徵。大量瘤細胞栓塞肺小動脈或毛細血管時可僅顯示肺動脈高壓徵象。

肉瘤樣癌並腫瘤性動脈栓塞、自發性氣胸。

No.10

支氣管內膜轉移

CT 示支氣管內息肉樣腫物,支氣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可形成黏液栓、合併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張。其發生機制可能是腫瘤細胞通過淋巴或血行直接播散轉移至支氣管壁、淋巴結或肺實質內,腫瘤細胞沿支氣管樹生長並突破支氣管壁形成腔內病灶。

兩圖分別為直腸癌支氣管內膜轉移、軟骨肉瘤支氣管內膜轉移。

來源:影像時間

相關焦點

  • 腦轉移瘤鑑別診斷有哪些?
    腦轉移瘤的鑑別診斷有很多,一定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判。首先來講,顱內的腫瘤就是一大類的鑑別診斷。有的需要與腦膜瘤,膠質瘤,神經鞘瘤,顱咽管瘤,脊索瘤。脈絡膜乳頭狀瘤等相互進行鑑別。其次就是顱內的一系列血腫或者是梗死的表現,比如說腦出血,動脈瘤,動靜脈畸形,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梗死,腦缺血灶,腦軟化灶等一系列的表現。再次就是顱內的一系列感染性質的疾病,比如說顱內囊腫,顱內膿腫。
  • 28歲,肺CT查出10幾個結節,醫生說這不是癌症,能自愈
    看兩個有點嚇人的病例:1.一位28歲的年輕人,間斷性咳嗽,於是做了個胸部CT:CT發現他雙肺長了10多個圓形結節,最大的超過2釐米。如果是中老年人,這樣的病灶首先就需要排查轉移瘤。而最近這些年來,癌症有年輕化的趨勢……這小夥子不會是癌症轉移吧?2.一位40多歲的女士,偶爾胸悶、咳嗽,也做了一個CT,發現縱隔多發腫大淋巴結:我們知道,淋巴結腫大常見於癌細胞轉移,很多小細胞肺癌和低分化腺癌病人,腫瘤發展快,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生縱隔多發淋巴結轉移,有些病人在出現症狀時就已經是晚期……這位女士會不會也是肺癌轉移了?
  • 雙肺多發微小結節是什麼原因?醫生:這四種原因最常見
    它在胸部CT上主要表現為:雙肺多發的粟粒樣小結節影,直徑一般在2—4mm左右,典型的患者一般還有「三均勻」的特點,也就是大小均勻、分布均勻、密度均勻。在CT上,塵肺主要表現為:雙肺多發小結節影,結節直徑一般小於10mm;除了小結節之外,還可能出現網格狀影、蜂窩狀影等等。它在肺上的結節常常分布不均勻,最開始主要是雙肺上葉或者下葉背段,雙肺下葉一般相對來說結節要少些,這也有助於它和急性粟粒型肺結核進行鑑別。
  • 避免強光照射預防眼黑色素瘤
    據新華社杭州6月6日電 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罕見病及頭頸內科主任醫師方美玉表示,公眾在關注青少年近視、老年人青光眼等常見眼部問題時,也需要關注惡性程度高、轉移率高的眼黑色素瘤。
  • 胸部CT入門系列: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
    常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腹脹、腹瀉、便秘等。常高熱達39℃以上, 呈稽留熱或弛張熱型,也有患者呈低熱、午後潮熱。由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患者常出現盜汗、出冷汗,出汗多見於頸部、前胸、後背、手心、腳心。患者常常伴 有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進入體循環的結節灶可能會在皮膚或是眼底被發現。
  • 這種方法或可阻斷轉移瘤的形成,讓患者個性化治療更近一步
    【杏和醫訊】外媒援引《醫學快訊》報導,抗衰老治療對轉移瘤有效,通向患者個性化治療。腫瘤研究所(IOR,隸屬於USI Universita dellaSvizzera italiana)進行的一項臨床前研究揭示了老化細胞在轉移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並確定了一種能夠阻斷轉移瘤的藥物。
  • 本以為是腦轉移瘤 原來是罕見遺傳病在作怪
    據王女士敘述,當時醫生說:「囊腫很多人都會有,且囊腫不大,暫時可不做處理,只要定期複查即可。」於是她和家人沒有引起重視。2020年5月,在家休養了一年的王女士重新就業,結果頭痛、頭昏再次發作,且合併左側肢體麻木,四肢乏力,經CT/MRI檢查後,發現左腎上極有一佔位病變,約「荔枝」大小,考慮腎癌;顱內多髮結節灶,考慮腦轉移瘤可能,王女士及家人難以置信,先後輾轉了多家省級醫院就診,得出的結論都是腎癌晚期並腦轉移瘤,在其中一家醫院進行了腎腫瘤穿刺活檢及消融治療,病理結果顯示為腎透明細胞癌。
  • 肺癌腦轉移,癌細胞是怎樣入腦的?會有哪些跡象呢?還能治療嗎?
    肺癌是一個大的家族,有許多品行不一的類型,最主要有肺腺癌、肺鱗癌、大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等,前三者的治療原則基本相同,歸為一類,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小細胞肺癌容易發生遠處轉移,而肺鱗癌常常以局部擴散為主。那麼,癌細胞是如何進入腦部的?
  • 一文了解│肺部疾病常見的CT徵象
    十 馬賽克衰減徵(Mosaic Attenuation) 肺實質的異質性表現導致肺密度出現不同變化當肺包蟲內外囊都破裂後,其內容物部分排出,囊內出現液平,內囊塌 陷漂浮於囊液面上,形成典型浮蓮徵樣改變。
  • 做CT還是磁共振?這裡幫您整理好了!
    2瀰漫性肺疾病瀰漫性肺疾病(懷疑塵肺、間質纖維化/肺炎、結節病、結締組織膠原性疾病、肺轉移等)、活動性肺結核、各種肺炎、支氣管擴張、原因不明咳血者、肺水腫、肺血性轉移或淋巴道轉移瘤,包括需觀察療效者,請首選CT+HRCT。
  • 肺病並不是「悄無聲息」,出現這四種表現,儘量去查一下肺CT
    01肺病並不是悄無聲息,出現這四種表現,儘量去查一下肺CT表現一:久咳不愈表現二:發燒不退當人體出現炎症時,會出現發燒的情況,但治療後退燒之後還會燒起來,反覆無常,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最好去醫院查一下,可能是肺部發生了病變,引起的發燒,此外,支氣管內出現腫瘤後,也會導致阻塞性肺炎,所以引發發熱,別忽視。
  • 【102健康】做CT還是磁共振?這裡幫您整理好了!
    2 瀰漫性肺疾病 瀰漫性肺疾病(懷疑塵肺、間質纖維化/肺炎、結節病、結締組織膠原性疾病、肺轉移等)、活動性肺結核、各種肺炎、支氣管擴張、原因不明咳血者、肺水腫、肺血性轉移或淋巴道轉移瘤,包括需觀察療效者,請首選CT+HRCT
  • MD安德森醫生:免疫治療耐藥後,轉移性黑色素瘤怎麼治?
    隨著免疫治療的出現和進展,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預後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伊匹單抗(ipilimumab)和納武單抗(nivolumab,O藥)的聯合使用,55%-60%的IV期黑色素瘤患者都對這個聯合方案有臨床反應。
  • 全文翻譯---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合併第二惡性實體瘤的結局---一項基於人群的研究
    summary stage歸類為小範圍、局部(直接蔓延到鄰近器官或轉移到區域淋巴結)、遠端(轉移到其他器官)、原位(僅在膀胱癌)變量       研究合併2種惡性腫瘤(骨髓瘤和第二實體瘤)的死亡率時,區分每種原因的風險非常重要,因此除了總生存期OS(診斷腫瘤到任何原因的死亡)之外,作者分析了2種腫瘤特異性死亡率數據:CSS
  • 發物能導致肺腫瘤轉移?復發就是轉移?踩上這些誤區,難怪心裡慌
    最近幾年來,肺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大部分肺腫瘤死亡跟肺腫瘤發生轉移有關。但關於肺腫瘤轉移人們卻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吃發物、活檢穿刺等等都會引起轉移,其實這些恐慌真的沒有必要。關於肺腫瘤發生轉移的誤區有哪些?
  • 三維CT 支氣管血管成像在機器人肺段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120(70~185)min vs. 120(45~225)min,P=0.801]、術中出血量[50(20~300)mL vs. 30(20~400)mL,P=0.778]、圍術期併發症發生率(17.0% vs. 11.6%,P=0.162)、術後住院時間[7(4~19)d vs. 7(3~20)d,P=0.388]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 《Nature Medicine》揭示骨肉瘤肺轉移機制
    研究背景骨肉瘤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通常這些年輕的患者最終死於癌轉移,所有轉移病例中有四分之三轉移到肺部。在這篇發表的文章中,作者比對配對的原發骨肉瘤與其肺部轉移癌細胞增強子的表觀遺傳學狀態,發現某些增強子在癌細胞轉移發生過程受到了正向選擇被激活,使下遊基因轉錄增強,從而使細胞獲得轉移能力。一.
  • 它可能是黑色素瘤!這些症狀請小心
    曹主任說黑素瘤(黑色素瘤)又稱惡性黑素瘤,是來源於黑素細胞,惡性程度較高的惡性腫瘤:多發生於皮膚,亦可見於皮膚黏膜交界、眼脈絡膜和軟腦膜等處。早期外觀可能和痣無法區別,而且轉移性極高,因此,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已經發生了轉移,轉移之後會迅速惡化,威脅到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