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現場教學!@普陀爸媽,親子手繪彩蛋名額提前開搶→

2020-12-15 上海普陀發布

手繪彩蛋多以國畫手法在鴨蛋殼上描繪民俗傳說、花鳥人物。小小的蛋殼畫好似濃縮的世界,寸間千裡、咫尺萬變。顧正紅紀念館(蘇州河工業文明展示館)聯合劉海粟美術館分館(普陀區美術館)舉辦非遺進場館體驗課程——「手繪彩蛋」。活動將邀請普陀區遺項目「手繪彩蛋」代表性傳承人英自海老師為大家講述彩蛋的歷史與製作工藝,並帶領大家學習國畫基礎,DIY繪製彩蛋,零距離感知非遺魅力。

看了這些色彩鮮豔、造型可愛的彩蛋

是不是也躍躍欲試呢?

趕緊報名來體驗一下吧!

參與方式

活動時間:2020年6月27日9:30-11:30

活動地點:劉海粟美術館分館(普陀區美術館)銅川路1869號

項目主題:親子製作

活動人數:限定10組家庭(一大一小),約滿即止

活動年齡:7周歲以上

報名方法:撥打電話:62126899進行報名

活動須知

1、活動需提前預約,每場活動人數限定,約滿即止;因活動名額緊張,如屆時無法參加,請提前與場館確認,以便安排後續人員;

2、預約成功的觀眾,請於當天活動開始前15分鐘前往活動地點;

3、工作人員將與您核對預約信息,無誤後即可參與活動;

4、所有活動所需道具或材料均由場館免費提供。

資料:顧正紅紀念館

編輯:劉雪芬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疫情防控警鐘再次敲響時,他們這樣做……

普陀這項競賽的初賽TOP100產生

「紅色議事廳」送來金點子→

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如何防止被雷劈?

普陀這幾家冷麵店你都「切」過嗎?

相關焦點

  • 普陀這位非遺傳承人成就「掌心中的奇蹟」!
    普陀這位非遺傳承人成就「掌心中的奇蹟」!活動現場宣布了第三批普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曹楊新村街道「手繪彩蛋」獲得區級保護名錄的非遺項目,英自海作為代表性傳承人、曹楊社區學校作為傳承基地獲得授牌。
  • 非遺美食水菱角如何「瀨」出老廣味道?非遺技藝傳承人現場教學
    12月6日,一場西關水菱角非遺美食體驗活動在廣州市青年文化宮粵菜文化印象館舉行,「非遺」技藝傳承人現場講述「非遺」美食發展歷史,十多名信息時報小記者聆聽西關故事、了解非遺美食文化、並體驗非遺美食製作過程。
  • 非遺動態 「非遺」項目傳承人向學生傳授茶山泥公仔製作技藝
    本次活動以市非遺展示廳為平臺,以學生走進非遺展廳為活動形式,學生結合展廳參觀、知識問答、代表性傳承人授課等三部分內容進行學習。擔任現場教導的「非遺」傳承人林暖欽今年已過古稀之年,他從8歲開始便跟隨父親製作泥公仔,至今已從業近60年。他表示,希望通過向下一代授課,讓孩子們能了解東莞的傳統文化,同時讓更多人關注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喜歡上東莞這座城市。
  • 非遺傳承人化身「塔可青年」 抗疫故事傳遞城市正能量
    6月10日下午,南京肯德基攜手秦淮區委宣傳部和秦淮區文旅局,將數位新生代非遺文化傳承人請到了坐落於南京文化地標秦淮區夫子廟景區內這家肯德基「雲錦非遺文化」主題餐廳,開展了一場
  • 12點開搶!這兩場親子DIY免費又好玩~
    12點開搶!10:40-11:40 親子製作輕黏土作品「招財貓一家」報名方式掃描下方「二維碼」,正確填寫個人信息,即可報名。活動開搶時間:1月9日中午12:00(提前報名無效哦~)。由於活動名額有限,我們將根據報名的先後順序抽取10個親子家庭參加活動。每期活動前工作人員會打電話直接跟幸運的您落實哦!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10月28日,蓬江區2020年「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棠下鎮沙富小學,上百名小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江門東藝宮燈製作技藝,體驗非遺魅力。表演粵劇、製作東藝宮燈、習蔡李佛拳、製作白沙茅龍筆、學習新會葵藝……為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市非遺保護工作循序漸進,從豐富多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到開展「非遺在校園」特色教育,讓學生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成為非遺文化的小小傳承人。
  • 彩帶龍 | 抗擊疫情 非遺傳承人在行動
    彩帶龍 | 抗擊疫情 非遺傳承人在行動 2020-03-17 15: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直播看廣西館藏大師畫作、非遺傳承人教學馬尾繡……這個國際博物...
    線上直播庫藏大師畫作、非遺傳承人現場教學、400餘幅祝福海報接力展出……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廣西各大文博場所紛紛開展線上、線下文化活動,和觀眾積極互動,推廣和普及文博知識。書畫修復師李程飛現場演示「揭背紙」技術。廣西博物館供圖除了文物展示和解讀,該館的書畫修復師李程飛還在直播中為大家演示了書畫修復中一項非常考驗工匠手藝的技術——「揭背紙」。觀眾可以從中了解到,書畫修復過程繁瑣,要把一幅書畫修復好往往需要至少一個月或長達數個月的時間,著實不易。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他們中,既有脫胎漆器、建盞和藥香製作等福建非遺傳承人,也有臺灣文物修復、手繪燈籠、刺繡等工藝行業的佼佼者。匠人大會為大家提供了一座開館收徒、讓技藝跨海傳承的橋梁。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科普工作,營造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工匠精神」「非遺」「創新」等熱詞,組成了閩臺匠人大會的高頻話題。  「工藝傳承,重在一個『傳』字。
  • 記錄23位非遺傳承人,濰坊醫學院這門美育課程火了
    新學期伊始,由濰坊醫學院製作的在線課程《走進非遺——山東民間美術》作為專業教學資源出現在了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淄博陶瓷學院的課堂上。作為濰坊醫學院在線通識教育的試點課,人文藝術教育中心的建課團隊用了一年半時間來打磨課程,期間輾轉省內多地,邀請了23位非遺傳承人參與課程錄製。
  • 將廣彩與親子教育相結合,多寶社工多種方式推動文化傳承與家庭教育
    「不用蘸太多水,如果畫錯了可以用紙巾將顏料擦掉重新畫……」剛剛過去的周末,多寶街這群孩子跟隨著國家級傳承人、廣彩非遺大師譚廣輝親手繪製了屬於自己的廣彩作品~現場有多熱鬧?活動邀請了國家級傳承人、廣彩非遺大師譚廣輝到場指導青少年繪製廣彩作品,讓親子家庭親身感受非遺,了解非遺,傳承非遺。此外,在感悟非遺文化的同時,多寶街社工站還通過簡單的親子互動任務,指導家長科學教子的家庭教育觀。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非遺」項目傳承人向學生傳授茶山泥公仔製作技藝
    省級「非遺」項目傳承人林暖欽指導學生製作茶山泥公仔,向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茶山泥公仔的代表性傳承人林暖欽學習、掌握這一民間文化的「活化石」。  據悉,「非遺」傳承人林暖欽已經70多歲高齡,從8歲開始便跟隨父親製作泥公仔,至今已近60年。談起泥公仔製作,他更是眉飛色舞。在指導學生進行填彩時,一筆一划格外仔細。他表示,希望通過向學生授課,讓孩子們能了解東莞的傳統文化,同時讓更多人關注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喜歡上東莞這座城市。
  • 濰坊醫學院這門美育課歷時1年半,23位非遺傳承人參與錄製
    新學期伊始,由濰坊醫學院製作的在線課程《走進非遺——山東民間美術》作為專業教學資源出現在了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淄博陶瓷學院的課堂上。作為學校在線通識教育的試點課,人文藝術教育中心的建課團隊用了一年半時間來打磨課程,期間輾轉省內多地,邀請了23位非遺傳承人參與課程錄製。上線以來,不僅吸引了全國數十所高校的一萬餘名大學生在線學習該課程,還陸續進入一些中小學課堂,並成為藝術專業院校學生的學習資源。
  • 吹糖人 糖畫 這場非遺美食200人競技 誰是最強傳承人
    12月20日,溫州市飲食類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評估活動舉行,共有114個非遺飲食類項目、93位傳承人以及項目保護單位人員共計200多人參加評估。根據項目屬性及特點,分別以酒類、茶類、豆類、餅類、糕點類等進行現場展示、現場製作。
  • 戰疫·秀洲 | 巧手繪彩蛋 傳遞抗疫力量
    近日,在嘉興市秀洲區,嘉興市非遺傳承人許歡歡在居家防疫期間,特別創作了系列彩蛋繪畫作品,將抗擊疫情的感人場面,轉化成鮮活生動的文藝作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加油打氣。記者一連欣賞了多個彩蛋畫作品,這些作品畫出了全社會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的力量,也繪出了新塍鎮上下戰勝病毒的信心。通過彩蛋繪畫這種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許歡歡很好地表達了對抗疫人員的敬意,也讓更多人了解了疫情防控的科學知識。今年78歲的許歡歡出生在新塍的一戶書香門第,父輩的精通書畫,她從小就對畫畫著迷。退休後,她有了更多空餘時間,便專注於研究彩蛋畫的繪製,這一畫就是20多年。
  • 「這可是個精細活兒」非遺傳承人現場搓藥丸,講述安宮牛黃丸的故事
    在服貿會公共衛生防疫專題展區同仁堂展位上,同仁堂安宮牛黃丸傳統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郭鳳華邊搓著藥丸,邊給觀眾講著安宮牛黃丸的故事。同仁堂展區,工作人員現場製作藥丸。 本報記者 武亦彬 攝小小一丸安宮牛黃丸的製作包含研配、合坨、打條、制丸、蘸蠟、打戳等許多工序。「打條」,即把合好的藥條左右粗細打均勻了,這可見功夫。
  • 非遺進校園|南京非遺周周學系列創新課:傳承有高招 創新無極限
    南京市民俗(非遺)博物館副館長劉媛之介紹。為做好傳承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讓廣大青少年深度了解、體驗非遺的獨特魅力,該館從2016年開始,創新開展了「非遺周周學」系列創新課程,開發各種成效顯著的非遺定製課,諸多非遺傳承人在該館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在館內外進行非遺技藝展演和教學。
  • 保亭「非遺」黎錦傳承人黃桂瓊:飛梭傳薪火 巧手繪幸福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加茂村,56歲的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傳統棉紡工藝代表性傳承人黃桂瓊,通過多種形式,培養保亭黎錦技藝傳承人,希望能夠將保亭黎錦推向世界。據了解,2009年10月,中國有2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海南省申報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第三屆非遺精品展暨第二屆非遺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
    樹葉吹奏非遺傳承人卓忠明副教授,「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中華美德」,用樹葉、金葉、花瓣交叉吹奏《我和我的祖國》,現場氣氛熱烈溫馨,為非遺的展示贏得了現場陣陣掌聲。論壇現場相關非遺專家和導師參加舉行粵港澳大灣區非遺文化創新研究所第三屆非遺精品展,為推動大灣區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凝聚力量。蔣波致辭表示今天精品展的各位專家、非遺傳承人、企業家代表及校內外各界朋友,參加此次粵港澳大灣區非遺文化創新研究所第三屆非遺精品展開幕式。今後研究所的方向還是以6個中心開展,依託灣區聯盟,夯實傳習基礎,拍攝人物專訪,開展系列活動,挖掘項目內涵,打造灣區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