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遇
見
*
非
遺
手繪彩蛋
//
早在2000年前
我國就有在蛋上作畫的習俗
手繪彩蛋作為一項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至今
而在曹楊新村
就有一位傳承人英自海
以蛋殼為一張張拱形畫布
將苦練40餘年的筆墨功力
傾注在掌心中的彩蛋上
曹楊新村成立50年時
英自海還在彩蛋上
畫下了曹楊一村的樣貌
「它還有細活的,這裡還有一個logo,S代表曹楊的意思,小橋這裡有流水,對面有路,遠處還有建築,再往前走就是曹楊電影院了。」
英自海作為代表性傳承人
從事手繪彩蛋的40年間
在保留傳統技藝
精緻性、美觀性的基礎上
融入了當代的審美表現形態
將手繪彩蛋打造成
藝術性更強、價值性更高
影響力更大、受眾面更廣的
精品手工技藝
傳承傳統技藝
以藝養藝很重要
為此
英自海大力開辦
「彩蛋培訓班」
把「非遺」帶入課堂
讓更多市民
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到
「手繪彩蛋」的樂趣
與此同時
被賦予新生命力的「彩蛋」
也將有更穩健、更廣闊的
生長空間
在2013年6月8日,首屆上海市民文化節「美麗家園」2013普陀區群眾文藝月月演「記憶·普陀」——2013普陀區第八個文化遺產日展示活動正式舉辦。
活動現場宣布了第三批普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名單,曹楊新村街道「手繪彩蛋」獲得區級保護名錄的非遺項目,英自海作為代表性傳承人、曹楊社區學校作為傳承基地獲得授牌。
手繪彩蛋多以國畫手法在鴨蛋殼上描繪民俗傳說、花鳥人物。小小的蛋殼畫好似濃縮的世界,寸間千裡、咫尺萬變,小中見大、玩味無窮。加之經處理過的鴨蛋殼質細膩、晶瑩潔白,越發顯得畫面潔淨、清秀俏麗。
極具審美價值的手繪彩蛋作品經過改良創新以適應現代家居裝飾、個人收藏的樣態發展、延續,是值得珍藏的民間手工藝佳品,受到海內外藝術彩蛋愛好者與收藏人士的喜愛。
生於1959年的英自海自幼習畫,高中畢業後接受國畫山水、花鳥等系統培訓,自1977年至今從事手繪彩蛋工藝至今已40餘年。
在此期間,英自海帶教過數名學徒,目前仍在各項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中傳授手繪彩蛋課程,飽受好評,現為上海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上海中外文化交流協會民間藝術表演團團長、世界特藝家協會會員。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手工藝品的品質要求更高於以往,探索切實可能的手繪彩蛋傳承之路,將手繪彩蛋打造成藝術性更強、價值性更高、影響力更大、受眾面更廣的精品手工技藝,是開展保護工作的意義所在。
積極保護和傳承
手繪彩蛋這一非遺項目
曹楊新村街道
一直在行動
01
加強傳承基地建設
將手繪彩蛋技藝的相關資料建檔保存並整理成冊,為傳承發展手繪彩蛋技藝撰寫教材。
02
擴大項目傳承面
在各類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中,對手繪彩蛋技藝進行宣傳與傳播。
在轄區中小學中開設手繪彩蛋課程,在幼兒園中開設幼師培訓課程,讓有興趣、有志向學習手繪彩蛋技藝的民間工藝愛好者得到系統全面的技能訓練機會,擴大技藝傳承面。
03
制定物色傳承人計劃
在針對社區居民、在校學生傳授彩蛋加工製作技藝、開展學習培訓的同時,從現有的學習者中挑選出表現良好且作品優秀的學員,進一步培養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手繪彩蛋的傳承後代。
04
搭建項目傳播渠道
在海內外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中,增強與各地工藝美術大師、藝術界人士研討交流,學習傳統手工技藝的保護思路與經驗。
未來
曹楊新村街道
將繼續探索
手繪彩蛋文化的傳播
在保護傳承非遺的道路上
越走越好
原標題:《苦練40餘年!普陀這位非遺傳承人成就「掌心中的奇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