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IC
姚麗萍/文
一億四千萬年前,地球長什麼樣?中華鱘知道。
一億四千萬年來,地球經歷了什麼?中華鱘知道。
中華鱘,蔚藍星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生物進化、地質地貌、海浸和地球變遷,問誰?研究者最愛對話中華鱘。中華鱘的科研價值、生態和社會價值,自然難以估量。
今天下午,《上海市中華鱘保護與管理條例(草案)》提交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表決。保護中華鱘,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非常措施,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就是這部地方立法的鮮明價值取向。
近年來,伴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中華鱘種群數量急劇下降,2010年中華鱘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級保護物種。中華鱘的生存延續面臨挑戰嚴峻,唯有立法保護,才能從根本上避免中華鱘功能性滅絕。
迄今,中華鱘已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無論是野生動物保護法,還是環境保護法,都向世界宣示了國家立法保護的明確態度。今天,上海地方立法要做的,就是要跑贏中華鱘保護的「最後一公裡」,以科學高效、有的放矢的制度供給,讓中華鱘在長江之中生生不息。
制度創設之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汙染者付費、受益者付費和破壞者付費,是環境保護公認法則。因此,凡影響中華鱘生存的環境汙染、生態環境破壞,依法提起公益訴訟,是社會組織的權利,也是公訴機構的義務。但僅有司法訴訟還不夠。誰汙染,誰付費;誰受益,誰付費;誰破壞,誰付費,立法明確這些環保法則也應在中華鱘保護中充分運用,任何單位和個人,違反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除依法承擔相應行政責任外,造成中華鱘棲息水域生態環境損害的,還將依法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制度創設之二,獎勵保護成績突出者。近年來,保護中華鱘的呼聲日漸深入人心,公民環保意識逐年增強,參與野生動物保護積極性不斷提高。但非法捕撈、受傷、擱淺、受困和誤捕,時有發生。立法懲惡揚善,不但要懲處違法者,也要獎勵保護者。如何獎勵?立法明確,對在中華鱘救助、收容等保護活動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給予獎勵。
制度創設之三,中華鱘保護年報制度。每年,中華鱘過得怎麼樣,資源狀況、環境狀況、人工繁育、增殖流放、收容救護,都要有年度報告向社會發布,發布者就是上海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想像,一旦立法通過,未來,中華鱘年度報告,就會成為申城最受關注年度發布,就好像一年一度的老年人口發布那樣。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是家裡的老寶貝。一億四千萬歲的中華鱘就是人類的老寶貝。人類文明史,就應是萬物和諧共生的發展史。法治申城,續寫文明華章,保護中華鱘,一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