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述評丨保護中華鱘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2020-12-22 新民晚報

圖片來源:東方IC

姚麗萍/文

一億四千萬年前,地球長什麼樣?中華鱘知道。

一億四千萬年來,地球經歷了什麼?中華鱘知道。

中華鱘,蔚藍星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生物進化、地質地貌、海浸和地球變遷,問誰?研究者最愛對話中華鱘。中華鱘的科研價值、生態和社會價值,自然難以估量。

今天下午,《上海市中華鱘保護與管理條例(草案)》提交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表決。保護中華鱘,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非常措施,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就是這部地方立法的鮮明價值取向。

近年來,伴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中華鱘種群數量急劇下降,2010年中華鱘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級保護物種。中華鱘的生存延續面臨挑戰嚴峻,唯有立法保護,才能從根本上避免中華鱘功能性滅絕。

迄今,中華鱘已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無論是野生動物保護法,還是環境保護法,都向世界宣示了國家立法保護的明確態度。今天,上海地方立法要做的,就是要跑贏中華鱘保護的「最後一公裡」,以科學高效、有的放矢的制度供給,讓中華鱘在長江之中生生不息。

制度創設之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汙染者付費、受益者付費和破壞者付費,是環境保護公認法則。因此,凡影響中華鱘生存的環境汙染、生態環境破壞,依法提起公益訴訟,是社會組織的權利,也是公訴機構的義務。但僅有司法訴訟還不夠。誰汙染,誰付費;誰受益,誰付費;誰破壞,誰付費,立法明確這些環保法則也應在中華鱘保護中充分運用,任何單位和個人,違反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除依法承擔相應行政責任外,造成中華鱘棲息水域生態環境損害的,還將依法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制度創設之二,獎勵保護成績突出者。近年來,保護中華鱘的呼聲日漸深入人心,公民環保意識逐年增強,參與野生動物保護積極性不斷提高。但非法捕撈、受傷、擱淺、受困和誤捕,時有發生。立法懲惡揚善,不但要懲處違法者,也要獎勵保護者。如何獎勵?立法明確,對在中華鱘救助、收容等保護活動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給予獎勵。

制度創設之三,中華鱘保護年報制度。每年,中華鱘過得怎麼樣,資源狀況、環境狀況、人工繁育、增殖流放、收容救護,都要有年度報告向社會發布,發布者就是上海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想像,一旦立法通過,未來,中華鱘年度報告,就會成為申城最受關注年度發布,就好像一年一度的老年人口發布那樣。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是家裡的老寶貝。一億四千萬歲的中華鱘就是人類的老寶貝。人類文明史,就應是萬物和諧共生的發展史。法治申城,續寫文明華章,保護中華鱘,一起來吧!

相關焦點

  • 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
    第二條(適用範圍)  在本市從事中華鱘保護以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保護體制與原則)  本市中華鱘保護實行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保護體制,以保護中華鱘為宗旨,堅持生態優先、統籌協調、多元共治、嚴格監管的原則。
  • 上海立法保護古老動物中華鱘
    2020年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舉行,先後放流中華鱘24尾,胭脂魚2000尾等。 王陸傑 攝上海立法保護古老動物中華鱘 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成為綠色生態名片中新網上海6月6日電(記者 陳靜)《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6日起正式實施。
  • 長江鱘、長江江豚、中華鱘,我們拿什麼來保護你
    由於受人類活動的長期影響,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生生物資源呈現急劇衰退趨勢,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珍稀瀕危物種的自然棲息生境遭到破壞,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形勢嚴峻。近年來,為全面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農業農村部先後發布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多個物種的拯救行動計劃,並以這些旗艦物種為抓手,完善保護制度、推進常年禁捕、構建保護網絡、規範經營利用,取得明顯成效。
  • 關於《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有關事項的說明
    制定《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為開展中華鱘的相關保護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是落實國家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政策的必然要求,是保護中華鱘這一珍稀水生生物的客觀需要,也是完善本市野生動物保護制度體系的有益補充。
  • 「特寫」搶救「水中國寶」中華鱘
    「上海通江達海,物產豐富,但很多在上海的人不知道自己身邊有中華鱘這樣的精靈。」劉健說。長江口在中華鱘保護中極其重要。通俗來講,長江口就是中華鱘的「待產房」和「幼兒園」。「長江口是中華鱘洄遊的重要通道和索餌產卵的重要場所。」劉健表示,中華鱘在上海市市管水域區內完成除生殖以外的所有生活史,所以上海對於中華鱘保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劉健在上海中華鱘保護基地。
  • 保護穿山甲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拒絕野味
    在紀錄片中,致力於保護穿山甲的納米比亞科學家以及環保學家瑪利亞·迪克曼多次哽咽,看著穿山甲的遭遇,為自己的有限的力量感到遺憾;看到警方繳獲的穿山甲,崩潰落淚,她說雖然她是個科學家,但首先是個環保學家,很難不情緒化,很難不想起那些死去的穿山甲;在影片的最後,她有些哀傷地說道「如果穿山甲在野外滅絕
  • 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為了有助於年輕一代對中華鱘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中華鱘研究所還聯合觸漫共同打造了《鱘夢環遊記》,以通俗易懂的漫畫形式,讓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注意到中華鱘的生存現狀,共同守護古老的「水中大熊貓」。在《鱘夢環遊記》中,主角小鱘亦是中華鱘子二代的一個縮影,它的使命是回歸大海,承載著繁衍種群的希望。最終,小鱘通過層層「考核」,成功帶領其他小鱘回歸大海母親的懷抱。《鱘夢環遊記》希望通過這種新穎獨特以及多元化的科普方式,加深人們對中華鱘保護的理解與認知,從而號召更多的人為中華鱘繁育接力。
  • 護航中華鱘 拯救活化石
    2016年12月17日上午,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實驗室。上千條中華鱘幼苗在培養皿中遊弋,大的有3釐米,小的約2釐米。姜偉差不多每隔1小時左右就會來看看,他注視這些魚苗的神情,就如同看著自己的孩子。從事中華鱘研究11年,姜偉已經3年沒有看到這樣漂亮的野生中華鱘魚苗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等著這批魚卵長大,明年放流到長江。「我們也會留下少部分,用來優化人工繁育資源。」重新發現中華鱘卵的喜悅過後,是深深的憂慮,姜偉明白,明年能否打撈到野生中華鱘卵,還是個大大的未知數。
  • 保護秦嶺丨保護秦嶺野生動物,我們要牢記這些事~
    保護秦嶺丨保護秦嶺野生動物,我們要牢記這些事~ 2020-12-10 23: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寶中華鱘午餐吃什麼?
    中華鱘是一億四千萬年前留下的中國特有魚類,和恐龍是同時期的夥伴。個體碩大,體長能達到4米,體重超過700公斤,壽命能達到40歲,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由於中華鱘十分珍貴,也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中華鱘生於長江,長於大海,十多年成熟後,洄遊產卵於長江。
  • 遼寧大連甘子井區「中華鱘68元一斤」是真的?
    遼寧大連甘子井區「中華鱘68元一斤」是真的?2014-11-26 08:4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半島晨報        瀏覽量: 3491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nbsp市民程女士一次與朋友吃飯時,發現飯店在賣中華鱘。「中華鱘不是國家保護動物嗎?能隨便賣嗎?」
  • 世界環境日: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未來
    世界環境日的意義在於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要求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每年世界環境日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並提出這一年度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選定在某一國家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大會暨「全球500佳」頒獎儀式。1985年,中國第一次在全國開展「6·5」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此後每年舉行一次。
  • ...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記者專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郝玉江
    長江中下遊地區野生水生物種種群變化記者:從長江源頭到入海口,在長達6300餘公裡的河流上分布著長江鱘、中華鱘、白鱀豚、長江江豚、揚子鱷等珍稀野生水生物種,這些水生物種作為長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的生存現狀如何?郝玉江:白鱀豚、長江江豚等是長江中下遊一帶重要的水生物種。
  • 農業農村部與三峽集團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旗艦物種。20世紀後期,受人類活動的影響,中華鱘自然種群規模急劇縮小,2017年以來已連續3年未發生自然繁殖,野外親本數量僅有20餘尾。此次活動放流的中華鱘將有助於補充恢復中華鱘野外種群資源。
  • 甜酷女孩頭像丨在感覺到疼痛後,都會有了下意識保護自己的本能
    這裡是鹹魚雜序,歡迎來到鹹魚的聚集地,分享一群鹹魚的理想生活,定期推送壁紙、頭像、動漫、和身邊的事,帶飯食用更佳哦~甜酷女孩頭像丨在感覺到疼痛後,都會有了下意識保護自己的本能每個人在感覺到疼痛後,都會有了下意識保護自己的本能。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在行動
    因此保護生物非常重要。在我們經歷了新型冠狀病毒這場戰疫之後,我們應該懂得需要更加珍惜和保護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在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橋西區多所小學開展各項活動,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資源。
  • 27歲「魚爸爸」照料7條中華鱘:就和擼貓差不多
    魚孩子們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守護!」在微博評論區,網友們對嚴御誠表達了滿屏的讚美和敬意,也有網友調侃:「請問需要魚媽媽嗎?」 以「魚爸爸」的暖心稱呼上了熱搜,嚴御誠頗感意外,他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作為『自閉慣了』的90後,個人受關注的感覺並不好,但還是挺開心,因為水生珍稀動物和長江水生生態環境保護得到關注,當自己做的工作能給社會帶來一點改變,這是很有意義的。」
  •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表示,野生動物保護既涉及到野生動物資源保護,也涉及到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安全,依據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有關規定,野生動物保護屬於「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範疇內的細分領域,是檢察公益訴訟法定領域,屬於一項「常態化工作」,而並非「等」外探索。
  • 5尾「常熟籍」中華鱘,今天「回家」!
    長江一度也是中華鱘暢遊之所   體型最大的個體   曾有600多公斤的記錄   而如今   野生中華鱘的數量已不過幾百尾   它已被列為極危物種   堪稱「水中大熊貓」   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我們是WWF科學專家團,關於長江生態修復及水生生物保護,問吧!
    WWF科學專家團,關於長江生態修復及水生生物保護,問吧! 大家好,我是任文偉,WWF中國淡水項目主任,作為淡水生態系統的捍衛者,在過去的20年,我和我的夥伴們在長江流域開展了100多個保護項目,推動建立溼地保護網絡,積極倡導流域綜合管理,恢復河湖生態,確保飲水安全和環境流,以此,守護養育超過三分之一中國人口的長江母親的健康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