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溪
來源|商業傳奇
創業是九死一生的事,很多如今相當成功的大佬都曾有過失敗的經歷。與普通人跌倒了失去鬥志不同,他們重新站了起來。
跌倒爬起來,有被逼到絕境不得已的因素,有人也會用獨特的辦法來激勵自己。
1、王興:「飯否,I'll be back」
最近,餐飲行業把矛盾指向美團,認為其外賣收取的佣金太高,自己累死累活是給美團打工,而美團每單最高收取26%的佣金,每年僅外賣佣金就接近500億元。作為老闆的王興是躺著賺錢。
佣金到底是高還是低,是不是應該降,美團從中賺了多少錢,美團作出了回應,外界爭議不休。我們就不去爭議了。
單說王興。
王興屬於典型的連續創業者,其前幾次創業都不算成功。
福建人王興應該屬於學霸,先保送進入清華大學,後出國留學。2004年,他中斷博士學習回國創業。
他的第一個項目叫友多多,第二個項目叫遊子圖,幾乎沒有什麼動靜以失敗告終。
真正開始形成影響力的是校內網,一度在高校相當火,後來由於融不到資而難以為繼,無奈賣給了千橡的陳一舟。陳將其整合,變成後來的人人網,並成功到美國上市,最近可能將退市。
之後,王興發的一位正在留學的學弟發現在國外Twitter很火,把消息告訴王興。王興就幾乎照搬了對方的模式,成立了飯否。到2009年上半年,飯否的用戶已達到了上百萬人。然而,橫禍飛來,當年7月8日,飯否因為內容XX被關停。飯否就是後來的微博,當年11月份,新浪才上線微博。
這時,團購網站已經火熱,為了讓團隊有事幹,年底,他帶著大家一起做直美團。
其實,王興還在想著他的飯否,他在磨砂玻璃門上貼著兩張一尺見方的海報,上面寫著「飯否,I'll be back」。
飯否重新開放時,一方面新浪的微博已經相當強勢;另一方面美團做得有聲有色,王興自己一直在用飯否,但沒再用心做。
不容否認,當年「I'll be back」這句話,顯然對他有著很大的激勵。當然,也有人說,王興能屢敗屢戰,除了聰明、抗擊打能力強,還因為有個好爹。確實,王興是位富二代。
如今王興400億的財富,在胡潤百富榜上排第65,完全是自己掙出來的。
2、梁慶德:把譏諷的話,刻成恥辱牌
類似立一個牌子激勵自己的還有一位老企業家,梁慶德。
很多人可能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很可能用過他的產品,格蘭仕,世界微波爐大王。
1937年出生的他,41歲的時候在河灘邊搭起棚子,每天遊到對岸,從村民那裡收些雞、鴨毛等,做成毛雞毛撣子,然後拿到城裡賣。幾年之後,他們辦起羽絨廠,到1991年時,廠子的年營業收入已經過億。
1992年他去日本東芝考察微波爐後,決定生產這種電器。
剛開始,他們的微波爐賣得很差,一年後才賣了不到1萬臺。各種嘲諷紛至沓來,有人說:「一個做雞毛撣子的,也想做微波爐」;東芝說「就你們這些員工?白花力氣」;美國惠而浦稱「1年內格蘭仕必定玩完」,不需他們出手。
梁慶德聽到了這些話後,顯然受到了不小刺激,他讓人廠區豎起一塊長1米、寬0.7米大牌,把上面的話刻在上面,成為一個恥辱牌。他還和所有員工一起立誓,5年裡做到世界第一。
後來他們確實做到了。
他們還成為價格屠夫,把中國市場上微波爐的價格從3000多元直接打到300元以下,這才使得當時很多家庭用上微波爐。
多年前,梁慶德已要將格蘭仕交給兒子梁昭賢,在2019胡潤百富榜上,他的財富達235 億元。
3、池幼章:請人寫「我將再起」
再來講一位也是很傳奇的老一代企業家,他在外界的知度可能更低,但被稱為台州的企業界教父。吉利的李書福就是台州人。
他叫池幼章。
池幼章也是40多歲才開始創業,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之前他一事無成。1979年,已經43歲的他創辦了一家鞋廠,叫「利民」,到80年代末,年營收過億,他已成為一代鞋王,獲得全國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副總理給他題過字。
不過,2000年前後,公司遭遇滅頂之災,瀕臨破產。他只能把奔馳賣掉,每天走路上下班。這時候,周圍的眼光與以前有了明顯的不同。
之後,他辦過很多廠,包括印染、毛紡、磁化水等,希望東山再起,都失敗了。
為了激勵自己,他請人寫了四個字「我將再起」,掛在辦公樓裡。
隨後,他在李書福的幫助下,開始做起了摩託車、汽車配件。因為早年他曾幫過李書福,當年的因如果有了果。2016年,他的企業成為吉利的核心供應商,池幼章果然「再起」。
如今,已經83歲的池幼章,每天工作時間達12個小時,還經常下車間。
三個真實的例子印證了一句老話: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人都需要一種方式來激勵自己。
如果讓你立一個勵志牌,你會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