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呢?
1
每到一所學校,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去教室看看。
有的教室不僅乾淨整潔,桌椅整齊,而且有個性化的班名,有圖書角,有班級文化,孩子們在這樣的教室裡學習,心情舒暢,幸福感強,我看了之後,也有一種愉悅之感。
而有的教室,則垃圾遍地,牆面汙穢,當然更沒有什麼文化,給人的感覺是髒而雜亂,沒有什麼美感可言。
從某一刻起,幾十個孩子和他們的老師將相聚在一個叫教室的地方,共同放飛夢想,共同演繹人生,共同成就生命的精彩,共同書寫生命的傳奇,共同編織生命的故事,共同度過生命中一段最重要、最美好的時光。可以這樣講,對於孩子來說,學校裡再沒有什麼地方能夠比教室更為重要。
我們追求教育的幸福,應該從構建一間幸福教室開始。
2
構建一間幸福的教室,首先要給教室命一個幸福的名字。
大家知道,每個人出生時都會被取名,父母在取名時,都很慎重,也很考究,總會絞盡腦汁,用盡心思給孩子取一個有寓意,挺吉祥,很溫馨,朗朗上口的名字,父母認為這既是自己的一件神聖的、幸福的、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孩子生命中的一件大事,都忽視不得,馬虎不得。有的父母甚至孩子還在母親肚子裡,便開始蘊釀名字。
對於幸福教室,師生就應該像給小孩取名一樣,給教室命一個一目了然、與眾不同、意味深長的名字,讓這個名字,賦予教室一種精神內涵和力量。
每一間教室都是獨特的,都是不可複製的,就像這個世界上的每個孩子一樣,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都是獨一無二的,因而為教室命名,應該各具情趣,千名百態,富有個性,具有濃厚的生命印記和氣息,能夠持久地成為教室獨特的符號和形象,能夠表達師生共同的願景和取向,能夠見證師生共同成長的時光和歷程,能夠傳播師生共同的精神密碼和心靈溫度。
一個好的教室命名,所賦予的師生共同的文化基因,既能夠增強孩子的主人公意識,讓孩子更加熱愛班集體,更加喜歡自己這樣的一個學園、樂園和家園,又能夠使師生高度默契,關係和諧,成為一個融合的整體。
儘管每一間教室都是獨特的,命名時應該讓自己的教室個性張揚,與眾不同,但是不要故弄玄虛,去弄一些高深莫測,晦澀難懂,深奧拗口的名字。樸實便是美,越樸實越有魅力。
3
舉國上下一聲「小平」多麼的樸實,卻又多麼的親切,讓一代偉人形象更為高大,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雷夫的「第56號教室」,用數字冠名,簡單明了,在這間普通的教室裡,卻生成了一個個生動美妙的故事,在最小的空間裡創造出了最偉大的奇蹟……
我所知道的,在許多學校裡,一些教室命名用了「小毛蟲」「小螞蟻」「小蝌蚪」「小柏楊」「臘梅花」「蒲公英」之類的小動物或者花草的名字,看起來平淡無奇,卻別有一番味道。
還有一些個性化的教室命名,像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陽光下燦爛綻放,體現了師生的志趣與嚮往,讓人們有耳目一新、熱血沸騰之感。
比如,「未來班」:未來已來,面向未來;「致遠班」:寧靜致遠,志存高遠;「旗艦班」:乘風破浪,同舟共濟,勇往直前;「雪螢班」:車胤囊螢,孫康映雪,艱苦卓絕,堅韌不拔;「闊海班」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不一班」:不一班,不一般,做最好的自己。
教師的名字,也可以巧妙點化成教室名。前些年,在浙江杭州市參加新教育年會,杭州市蕭山區回瀾小學有個女教師叫「董學君」,「學君之家」便是師生共同締造的教室名。
由此研發的「君子課程」,立足「竹蘭梅菊」,一直伴隨著孩子們快樂成長,「今日孜孜學子,明日謙謙君子」成了她和孩子們的共同朝向。其實很多老師的名字都大有文章可做。
構建幸福教室,教室名,只是呈現在人們面前的第一直觀形象,是外在的第一簡單印象,是映射師生的一個自我鏡像,這只是構建幸福教室的第一步。
4
一間教室幸福與否,不僅僅是取決於一個名字,就像一個人一樣,如果缺少奮進,沒有內涵,名字再亮堂,再高大上,或許也只會是一個膚淺的人,一個沒有多少作為的人。
有了共同的教室名,師生還應該通過動手布置教室,裝飾教室,點綴教室,給教室賦予文化的符號,注入文化的基因,烙上文化的印記,讓教室具有濃鬱的文化氛圍和味道。
教室文化是幸福教室的靈魂之所在,是一個班級的精神、使命、願景、凝聚力的高度體現。一間再普通不過的教室,一個再樸實不過的教室名,有了自己的教室文化,就會瀰漫詩意與溫馨,蕩漾快樂和幸福。
我以為,一間幸福的教室裡不僅要有成績,要有分數,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有文化的教室才能無限長大,才能創造出無數個傳奇。如果每間教室剩下的只有分數了,這間教室無論如何是不可能走向崇高的。
怎樣營建教室文化?一方面可以建開放式書架、書櫥,可以設置班級圖書角,讓圖書在班級漂流起來,讓書籍與孩子們能夠不期而遇,讓濃濃的書香時時浸潤著孩子們的生命,滋養著孩子們健康蓬勃成長。
另一方面,就是在教室裡擺放一些綠色植物,讓孩子們聽到生命的滋滋拔節,看到自己生命以外的生命的成長,在四壁呈現孩子們的作品,書畫、攝影、剪紙、習作、手工,還有科技小製作、小創造、小發明,讓孩子們從中發現自己、欣賞自己、認可自己,成為美好的自己。
同時還可以張貼一點有著激勵作用的格言警句,這當然不是「眼睛一睜,開始競爭」「提高一分,幹掉千人」「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之類的,這些只能誤導孩子,把教育引向反面。
另外,還可以設置一些評比臺、光榮榜、紅花欄,使其成為孩子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一個見證。
5
除此之外,班旗、班訓、班徽、班歌、班級制度、班級公約、班級承諾,這都是屬於班級文化的範疇。
這些當然不是一時炮製出來的,也不是僅僅為了教室文化而杜撰出來的,而是師生在這間教室共同生活的歲月中,逐漸積澱起來的,是師生在日常的學習與耳濡目染的點滴中,不斷生成出來的。
除了用文化扮靚教室,還應該通過班級的課堂、班級的閱讀、班級的課程、班級的活動、班級的節日、班級的慶典、班級的共同生活來充盈教室,讓每個孩子成為教室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每個孩子心靈得以呵護,讓每個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大的迸發,讓每個孩子的生命都做到有枝可依。
一個個小小的教室,一個個大大的夢想。有一天,每一個教室,都能夠成為「流淌奶和蜜的地方」,幸福教育也就不請自來、橫空耀世了!
來源 | 湯勇曉語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如何設為星標?點擊公眾號名稱「中國教師報」
【來源:中國教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