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光曾評價範曾遠走巴黎一事:總的感覺是,範曾屬於性格衝動型,容易感情用事,他的出走出我意外,出國的理由只為爭取婚戀的自由,是「真名士自風流」,愛情至上,無可厚非。我希望這是唯一的理由,切勿扯上政治。
前言
1990年11月4日,時年52歲的畫家範曾在香港同兩位朋友聚餐後,登上了從啟德機場飛往法國巴黎的航班,跟他的祖國不告而別。
範曾突然的告別一時讓身邊的朋友錯愕不已,媒體也一頭霧水。當時香港尚未回歸,一些人士的出國也需要嚴格申請審查,於是有人猜測範曾之所以從香港轉機去往法國,其實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逃離。
楠莉與邊寶華
1990年11月7日,範曾在法國巴黎召開記者招待會,面對中外近百位記者範曾宣布:
「作為一名藝術家,我在此宣布,我從中國遠走巴黎很大層面是基於愛情上的原因,我願與我相戀20多年的楠莉小姐共赴天涯……」
範曾的一些話讓臺下的媒體記者無不感覺驚訝,而此時範曾口中的這位「楠莉」正站在他的身邊,目光平靜,舉止優雅。
楠莉此時已51歲,僅比範曾小1歲,已與前夫須遵德離婚兩年,育有三個子女。
據說楠莉是一對日本夫婦在中國生下的孩子,父親是一名日本侵華日軍軍官,1945年日本投降時,瀋陽發生過一起30餘名日本軍官集體自殺事件,楠莉的父親就在其中。楠莉被一位好心的中國夫婦收養,其時取名張桂雲,後來在北京東四一家棉服廠工作。
文革期間,範曾被下放到湖北鹹寧文化部五七幹校,此時範曾已與邊寶華結婚,楠莉也有自己的家庭並育有子女,一次返京探親的巧遇,範曾與楠莉第一次見面後就傾心難忘,範曾曾當面形容楠莉「宛如春梅綻雪、秋蕙披霜」。從照片可以看出,年輕時的楠莉也確實氣質脫俗、貌美如花。
然而畢竟雙方此時都已有家庭,範曾與邊寶華也是患難真情。邊寶華在中央美術學院時就是當時的高材生,工筆和白描的功力甚至在範曾之上,一度是範曾畫畫時的助手,範曾的很多名作都有邊寶華的心血在其中。
1971年,邊寶華同範曾結婚,婚後更是為範曾傾注所有,甚至放棄了自己在繪畫方面的才華,裁紙、打圖章、接待訪客、料理家務等瑣碎工作都由她來料理。而範曾赴國內外各地的活動邀約也都必須由妻子陪伴,兩人可謂形影不離,珠聯璧合。範曾也甚是感激邊寶華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為妻子所繪的《玉潔圖》上題詩曰:「玉潔冰清美人簪,臨風素縷意飄然。亭亭不作幽蘭怨,日下依稀是謫仙。」
邊寶華比範曾大三歲,與範曾再婚時也是帶著自己和前夫所生女兒一同生活,她雖然蘭心蕙質,卻算不上那種會眉目傳情、講究生活情趣的女人。讓她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的是,和自己共同生活了20多年的範曾,竟然會突然帶著楠莉遠走巴黎,儘管她在之前已經知道範曾同楠莉同居的事實。當很多人打來電話詢問,她也只能表示自己一無所知,並說範曾肯定會為自己的此次行為後悔的。
法國生活
範曾初到法國時,被眾多媒體追隨,熱鬧非凡,這其中固然有他名畫家身份使然,但其中也包含政治原因,文裡就不表了。
1991年底,範曾花費300多萬法郎在巴黎郊區買下一座帶花園的別墅,全部西式布置,很多家具都來自古董市場,他曾更法國記者說,自己雖不能算巨富,但存款即使以後一幅畫也不賣也夠其生活20年足矣,這跟國內媒體盛傳的「出國後範曾生活潦倒不堪」並不符合。
然而生活逐漸穩定下來之後,他的心情卻感到越來越不安。範曾是一個喜歡熱鬧習慣於忙碌的人,法國人的生活方式卻是互不來往各幹各的,生活日趨單調,他每日的生活除了畫畫就是寫詩和逛古董市場,單調的日常生活也在消耗他創作的靈感。
範曾到達法國不久,為打開市場,即以西方畫為題材出版過一批明信片,這些以國畫手法西式表現的明星片在市場反響慘澹。之後在法國三年,沒有一位法國人買過他的畫,在法國,懂得欣賞中國畫的人很少,更別提買畫了。
範曾一手建立的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師生也經常給他來信,信中描繪著曾傾注他心血的藝術系已開學兩年,大樓也已建成,期盼他早日歸國繼續任教。
有一天範曾參觀我國留學生宿舍時,發現床頭掛著自己為教育部所題「月是故鄉明」等字幅的紀念品時,再也難掩思鄉之情,暗下決心回國。
經過幾個月與國內相關部門的溝通,1993年6月27日,範曾在巴黎再次召開記者會,宣布自己已經得到回國批准,將於28日返回中國。臨別之際,他向記者分發了兩份文件,一份為記錄他在巴黎兩年間的生活片段的畫冊《去意徘徊》,一份則為著名的《歸國聲明》,在這份聲明中範曾寫到:
「範曾於巴黎近三年的城外岑寂而孤獨的生活使我知道,一旦遠離幅員無垠的神州大地山河,離開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的土地,我只能寫出如此的嗟嘆:歸程應識天無際,寄寓方知海有涯……藝術家不能囿於一時一際困惑而追求的小自由和小解脫,這就可能重陷另一種心靈的桎梏。……當我看到二十世紀末世界經濟蕭瑟而故國一枝獨秀這不爭事實時,我為偉大的中華民族蘊含的自我調節力而自豪,向前看是一片橫無際涯的浩蕩的景象……」
6月29日,範曾乘坐班機回到祖國,為避免尷尬,女友楠莉並未隨同一起回國。回國後的範曾又恢復了前呼後擁的熱鬧生活。
在法國的三年,範曾與邊寶華沒有任何聯繫,邊寶華卻一直惦念著範曾,從媒體上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然而當她看到範曾在歸國前的記者會上回答記者說:「待我回國辦完離婚手續後,就回巴黎與楠莉舉行婚禮」,邊寶華徹底死了心,1993年9月15日,範曾與邊寶華在北京市民政大廳辦理了離婚手續。
離婚後,邊寶華重拾畫筆,作品參加國內外展覽多次,並被日本、新加坡、泰國和香港等國家、地區收藏。
而範曾在與邊寶華離婚後,很快與楠莉完婚,相愛至今。
吳祖光曾評價範曾遠走巴黎一事:總的感覺是,範曾屬於性格衝動型,容易感情用事,他的出走出我意外,出國的理由只為爭取婚戀的自由,是「真名士自風流」,愛情至上,無可厚非。我希望這是唯一的理由,切勿扯上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