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畫家範曾的狂妄之言一直廣受詬病。他曾直言:"三十年後,我能超過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是什麼樣的人?從來沒有人敢說他的藝術成就能與他的成就相媲美,更談不上超越。
此話一出,一時間爭議紛紛,沸沸揚揚。藝術界從來沒有人如此自傲,範曾被奉為第一。
出生於江蘇南通的範曾也是一位學者,從小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他曾拜名師門下,曾受李苦禪、文懷沙等人教誨。因為李苦禪是齊白石的徒弟,範曾的祖先是齊白石先生。
範曾在日本發跡。1979年被日本譽為"中國現代十大畫家之一",1982年獲"中日文化交流紀念碑",隨後在日本成立"範曾美術館",1986年獲"中日藝術交流特殊貢獻金獎"。
範曾在日本可以說是頗有聲望,這樣從日本回國自然就出名了。範曾的書畫作品在市場上暢銷,而範曾自由遊走於官商之間,範曾也名利雙收。
關於範增,他的成功是猖獗的,反咬一口最讓人痛恨。範曾一生被很多人推薦,卻從不記恩,反而經常報復。
沈從文曾給汪曾祺寫過一封信,訴說自己的憤怒。沈從文在信中說,範曾曾多次請他做老師,但他做了十年老師後才出名。
沈從文善意地提醒範曾,他的畫有歷史謬誤,勸他改正。範曾指著沈從文的額頭,大罵沈從文落伍了,沒有發言權了。特殊的十年,沈從文遭遇批鬥,範曾落井下石,一口氣列舉了沈從文上百條"罪狀"向領導申訴,沈從文震驚嘆息,範曾的行為令人難忘。
許遵德也非常痛恨範增。許遵德一直真誠地把範增當作好朋友,熱心幫助他。然而,範增和必順的妻子李桂蘭多次在必順家裡做事情,隨後必順與李桂蘭離婚,範增找來必順家裡的錢後還把兩個兒子一個女人帶到了國外,並更改了範德的名字。
範曾對老師李苦禪同樣溫情脈脈,他對成名後的李苦禪大不敬,呼其名,也曾有過攻擊老師的行為。李苦禪對範增大失所望,臨死前罵範增是"山狼",要把他清出學校。
範曾後來談起李苦禪,大言不慚地談起"孝"之道,讓人無話可說。
範曾一路"順利"與他善於辨別有關,他的座右銘是"外受奸商,內受官僚"。
1962年,範曾24歲,剛剛完成畢業畫作《文姬歸漢》。據說範曾選擇《蔡文姬》作為繪畫題材是別有用心:1962年,郭沫若話劇《蔡文姬》紅遍全國。範增認為,如果選擇蔡文姬作畫,就能獲得郭沫若的青睞。而且,他還是一個無名的年輕人。如果郭沫若能幫助他,對他未來的輝煌自然有好處。
想到這裡,範增畫了一幅《文姬歸漢圖》。畫作完成後,範曾每天守候在郭沫若家門前,希望郭沫若為他的畫作題字。郭沫若和範曾素不相識,看到範曾熱情的問候並沒有太多的回應,之後郭沫若的秘書王廷芳才把畫拿到郭沫若面前。
郭沫若打開看到畫中的內容是蔡文姬,或許是覺得自己的戲是認可的,內心欣慰,再加上郭沫若眼中的年輕人也是有社會責任感的,於是便揮毫為範增畫題名。
範曾將畫呈給學校後,學校認為範曾貪財投機取巧,十分不滿,所以《文姬歸漢》雖有著名題款,範曾雖未得第一,但也賺盡了滿城風頭。
多年後,範曾出現在央視《藝術人生》的舞臺上,稱郭沫若為文姬歸漢而夜不能寐,並告訴範曾,以後不管他有多少畫,都願意為他題字。然而,它是真是假,無法定論,但世人皆知,範曾後來畫了無數幅,卻沒有出現郭沫若的題字。
最轟動的事件是範曾的"叛國事件"。
上世紀90年代,範曾因與臺灣商人非法走私被捕後,不得不逃離法國。在媒體面前,範曾發表"辭國聲明",暗示對國體不滿,並稱自己是民主人士,但辭國是不得已而為之。
然而,範增在外面的生活很快就落魄了。由於範曾在臺灣畫壇和畫廊界被禁畫贗品,他的畫無法在法國出售。對於範曾的晉級,法國人並不買帳。當他們窮困潦倒,看到中國發展向好時,高調宣布"回歸中國",放下之前的言論,表示懺悔。
直到1993年,中國政府才對叛亂分子實行"大赦":只要他們改正過去的錯誤,就可以回國。範曾抓住機會立即回國,風波過後,範曾被"封殺"。然而,範曾憑藉自己的"智慧",在幾年後捲土重來。
"坐在這裡,看看周圍,等待那一天。"
範美忠曾在節目中列舉了九種畫作。當主持人問他認為自己有幾品時,範曾回答說:"我是四品大師,五品大家。"我是四品大師,五品大師。
著名畫家簡凡曾表示,範曾的畫在中國美術界一直被定位為教科書插圖、讀圖,並稱其作品與繪畫、藝術無關。
肖鷹說,在藝術界和學術界,範曾的畫作大多評價很差。
收藏家郭慶祥在《藝術家仍以作品說話》中批評範曾的名聲不真實,只是自我包裝。
季羨林、錢鍾書、楊振寧都對範曾讚譽有加。
關於範曾的畫,沒有確切的定論,但從他的性格中可以看出。儘管他為祖國捐款無數,被稱為"慈善家",但很難不讓人懷疑,他的慷慨解囊不是為了社會安寧而奉獻給社會解憂,而是為了給自己增添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