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名字叫朱耷(da),他的骨子裡流的是明朝皇族血脈,他畫的鳥的眼神很有特色,給人一種怪誕的感覺(見第三張圖)
學習書法的初期,我接觸到的是歐陽詢,大歐的字以瘦硬著名,字形較長,字的轉折處如斬釘截鐵,比較乾脆。 那時偶然接觸到了八大山人的字,其實沒有什麼感覺,反而有一些厭惡感,因為他過於圓轉。
隨著看到的古帖越來越多,見識越來越廣,心胸越來越開闊,再看八大山人的字時,看法有了不小的改變,越看越愛,我想大概有以下三點原因吧!
1.字本身是很好的,圓轉居多,篆籀氣十足,這是書家的個人偏好。
2.行書字與字之間沒有牽絲引帶,給人一種乾淨利索的感覺,加上所用紙張明淨(我對紙不太了解),兩者結合看起來很舒服。
3.章法極好,作者深諳「設計」之道,行距較大,造成的結果就是字間的留白較多,給人疏朗放鬆的感覺。
如果將八大山人的字與歐陽詢的《行書千字文》比較的話,前者給人的感覺就是放鬆、隨意,後者難免刻意(並非不好,只是感覺不同罷了)
如果將八大山人與我最愛的董其昌對比的話,董的字更柔一些,字間引帶更多,董給人的字是「仙氣十足」,八大山人下筆的力道更重些,又多了些刻意。 總之,經常看看八大山人的字,還是很不錯的。如果能經常將古人的字對比起來研究、臨摹,相信將會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