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護照上的5個漢字,源於秦始皇的一聲令下,至今依然受尊崇

2020-12-24 騰訊網

眾所周知,日本是存有大量漢字的,最大的日文漢字字典——《諸橋大漢和辭典》中,就記載了差不多5萬個漢字。二戰之後,日本針對斑駁繁雜的漢字,又進行了一系列的簡化與合併。所以到了現在,日本人在生活中常用的漢字,僅有2136個。不過,這卻並不影響漢字在日本的社會地位,畢竟在日本護照上,就有明晃晃的5個漢字。

1878年2月20日,日本發布了第一代護照,名為「大日本帝國海外旅券」。當然,這只是官方稱謂,平常的時候,日本國民都喜歡叫它「日本國旅劵」。一般來說,世界各國的護照顏色各不相同,分別有藍、綠、紅、棕、黑等多種顏色,每個國家只取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可是,日本的護照卻不僅僅只有一種顏色,而是有4種。

最初,日本護照的顏色是深綠色,上面印有「大日本帝國海外旅券」的字樣和菊花圖案。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個字卻不是用日文書寫的,而是中國的小篆。不過,儘管現在的日本,將「大日本帝國海外旅券」幾個字縮減為「日本國旅劵」,但他們依然沒有用日文替代小篆,反而將這一「傳統」保留、沿用了下來。日本之所以會如此「懷舊」,其實與當初的那段歷史,尤其是與秦始皇之間,有著脫不開的干係。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各國的文字不統一,交流起來經常會產生歧義,而當時的秦國,使用的文字則是大篆。大篆,也稱籀(zhòu)文,是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從甲骨文演化而來。《漢書·藝文志》記載:「《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西周的大篆發展至戰國時期,少說也有幾百年的歷史,鑑於天下分裂的局面,大篆會衍生出多種文字形式,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為了能更好地頒布政令與進行統治,他提出「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因此,他將統一文字、書體的任務交給了丞相李斯,命他在原來的大篆基礎上,再次對文字進行簡化。最後,李斯從輪廓、筆劃、結構定型入手,改變了大篆那種彎彎曲曲的線條,開創出了一種筆劃勻整,便於書寫的新字體,這便是小篆。

從此之後,秦始皇便大力推行小篆,將原本那種「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書體統統廢除,極大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並影響了周圍的國家和地區,其中就包括日本。當年,秦始皇派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出海東渡,尋找長生不老藥,而那個時期,正是日本的彌生時代早期,沒有農耕文明,沒有文字傳播,也沒有醫藥出現。

所以,徐福的到來,恰好為日本解決了這個問題,引導他們突破瓶頸,走向文明社會。《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記載:(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穀種種百工而行。可見,日本之所以堅持留有護照上的小篆文字,正是對徐福的緬懷,如果沒有他,沒有秦始皇當初的一聲令下,就不會有如今的日本。

相關焦點

  • 日本護照上有5個古漢字,在歷史上地位極高,認識的人卻寥寥無幾
    公元9世紀時,日本的一些學者提出主張:在漢字傳入日本之前,日本是沒有文字的。隨後也有人提出「神代文字說」。但,不管何種說法,作為中國的鄰國,或多或少還是會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現如今,在日本的護照上,就有5個漢字,在我們整個的中國歷史上都有著很高的地位。
  • 日本護照上有5個漢字,在我國古代地位首屈一指,現在依舊受歡迎
    《諸橋大漢和辭典》是日本最大的日文漢字字典,前前後後一共記載了5萬個漢字,二戰結束之後,日本也進行了文字簡化,現代日文當中常用的漢字為2136個,由於日文漢字與中文使用的漢字在寫法上大同小異,但有一部分為自創漢字,因此就稱為「和製漢字」。
  • 日本護照上這5個漢字,在中國古代地位極高,現在卻沒幾個人認識
    不過,這種文字只有一種音調,使用過程中特別容易產生歧義,導致了韓國複雜的法律條文還是不得不採用漢文書寫,直到今天,在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都會有用漢文標註的名字,這就是韓國廢漢字而採用並不完善的諺文所帶來的「後遺症」。日本亦是如此,公元645年,日本進行大化改新,開始全盤學習中國唐朝,使得該國由一個奴隸制國家一躍成為了封建制國家,在當時看來,這是極為先進的社會制度。
  • 日本的護照上出現小篆,他們為什麼要使用此字體?為你揭秘
    文/遨遊世界日本的護照上出現小篆,他們為什麼要使用此字體?為你揭秘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崇尚出國旅遊,現在人們出國的過程中,就需要使用護照這種東西。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通用的護照,這和國家通用的人民幣和語言是一個道理。你們知道嗎?
  • 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又爭起來了,日本網友也呆了
    支持使用漢字的韓國國會議員金睿智這個新聞還傳到了日本。有日本網友就留言:能讀懂漢字,才能知道真實的歷史。所以,像日本、越南等區域,有自己本民族的語言,但起初卻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順理成章地就借用漢字。韓國也不例外。漢字很早就傳播到朝鮮半島,並且成為書寫文字。而且,那時他們也十分仰慕中華文化,在外交上也堅持「事大主義」(小國侍奉大國以保存自身),說白了就是尊崇中國。
  • 財富秒殺馬雲的女子,秦始皇為何對她那麼尊崇,特地給她建紀念臺
    巴寡婦清是《史記》中唯一一位女企業家,也是秦始皇一生中唯一大肆表彰的女性。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獲得巴清這種殊榮的普通女性,還沒有第二個。 秦始皇為何對一個寡婦給予如此高的榮譽,《史記》說「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臺。」表彰的是巴清的「貞」。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下)
    在上一個故事中,我們了解了漢字結構的六種條例(六書),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呢?沒有印象的小可愛,可以再回顧一下哦。這一期的故事,我們將繼續漢字之旅,了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三千多年歷史,了解它們成體系後,從一個個像畫一樣的甲骨文,演變到現在各類書寫的七個階段。現在一起來聽它們的故事吧。
  • 日本:漢字是日本最高級的文字,完了,祖宗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以前的日本流行民族論,而現在的日本,隨著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對漢字的尊崇,開始逐漸流行起漢字論了,拋開逐漸弱化的民族概念和國家概念,那麼能夠剩下的對自我身份的認同,顯然就只剩下文字和語言了。當我們自己的國人越來越淡漠漢字和語言的時候,當我們自己的國人在將中國5000年的傳統文化慢慢的摒棄甚至忘記的時候。
  • 中日同宗、大和民族源於中國可信嗎?現代科學也不能給出答案
    眾所周知,秦始皇窮其一生都在尋找長生不老的秘密,在這一塊,他耗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不過可惜的是,直至其暴斃而亡,也沒有得到傳說中的長生不老藥。而當初徐福東渡就是為了給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他告訴秦始皇自己從《山海經》上找到了仙人的住處,可以為之尋藥。秦始皇大喜,遂派他前往找藥,但是很快徐福便回來了。
  • 世界上最具特色的護照:日本發放「浮世繪」藝術護照
    日本正在向2月4日後申請護照的日本公民發放以浮世繪葛飾北齋藝術為特色的護照!「浮世繪」是一種大量生產的日本木刻版畫風格,展示從劇院通告和風景到相撲選手,甚至色情色情作品的一切。" 新版護照將展示由葛飾北齋在19世紀創作的「冨嶽三十六景」系列,其中包括日本最著名的浮世繪版畫「神奈川沖浪裡」。「浮世繪」是日本最著名的浮世繪神奈川沖浪裡之一。新護照上的印刷品作為出入境籤證頁的背景。 首頁設計保持不變。
  • HL日本護照、日本、日本旅遊、最新日本移民手續和流程、日本永居
    HL日本護照、日本、日本旅遊、最新日本移民手續和流程、日本永居、快速辦理賽普勒斯護照、居留,保加利亞護照、居留,馬爾他護照、居留,萬那杜護照、居留,土耳其護照、格瑞那達護照,聖基茨護照,黑山護照、多米尼克護照,安地卡護照,聖露西亞護照,葡萄牙居留,希臘居留,西班牙居留,德國居留,法國居留,美國永居,加拿大永居,澳大利亞永居,紐西蘭永居,新加坡永居,香港永居,
  • 日本欲花百萬贖回一軍刀,中國堅決不賣,只因刀上刻有9個漢字
    導語:日本欲花百萬贖回一軍刀,中國堅決不賣,只因刀上刻有9個漢字眾所周知,文物具有巨大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同時,還具備極大的經濟價值,廣受各路收藏家的追捧。日本曾經想花上百萬贖回一把軍刀,中國卻堅決不賣,只因為軍刀上刻有九個漢字,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日本的軍隊等級森嚴,軍刀一般不是普通的士兵可以擁有的,只有日本的軍官才有資格佩戴,抗日時期中國繳獲的軍刀不在少數,這件軍刀其中代表的故事更是讓無數國人咬牙切齒。
  • 人類文明史上最有特色的兩種文字,漢字沿用千年,拉丁文卻消亡?
    羅馬是個迷人的城市,古典熱情、充滿浪漫的氛圍,是西方文明的殿堂。為了尋找這座城市的文明密碼,我們每天都要行走3萬多步。什麼是文明密碼?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文字。長安與羅馬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最有特色的兩種文字,但是為什麼一個已經進入了博物館,而另一個卻依然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歷史中我們找到了答案。拉丁文的命運是與羅馬帝國的興衰緊密相連的。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在東羅馬,希臘文很快就取代了拉丁文。而在西羅馬,在被日耳曼文攻陷之後,拉丁文也很快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用中國漢字?新加坡和日本至今還在用?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漢字,是世界上表達能力最強的文字之一,漢字也是現存最古老的文字。數千年來對我國的文明傳承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由於在不同的時期,國土的變化和人員的遷移,要把我國的漢字帶到了海外的很多國家。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在國外有哪些國家曾經使用,或者是現在還在使用漢字的。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5月19日下午,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北京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孫建軍在京舉辦講座,講解漢字在日本的發展歷程,探尋中日文化的異同。活動現場從漢字看日本文字是窺探不同文化體系的線索。而日本仍在本民族文字體系中保留著漢字。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東亞漢字圈的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共享著漢字書寫系統。而現在仍在國家層面上使用漢字的,只剩下中國和日本。「從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 2021全球護照排名出爐!日本護照連續4年蟬聯第一
    1月5日,亨利護照指數(Henley Passport Index)出爐2021年最新排名,該指數基於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獨家數據,它分析了護照持有者可以免籤或落地籤進入的國家數量。今年的排名未將新冠疫情大流行可能帶來的任何臨時旅行限制考慮在內。
  • 市民質疑護照上英文翻譯出錯-內蒙古 護照 Nei Mongolia...
    圖為護照顯示籤發地為內蒙古/Nei Mongol。 尚虹波 攝  Inner Mongolia還是Nei Mongol 市民質疑護照籤發地英文翻譯出錯  「內蒙古的英文翻譯不是Inner Mongolia嗎,為什麼我護照上簽發地內蒙古的英文是Nei Mongol,這個不會是錯的吧?」20日上午,剛剛拿到護照的李瑞(化名)向記者說道。
  • 臺灣網民持「臺灣國護照」通關,被日本海關要求撕掉貼紙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中國臺灣地區一網民在PTT論壇發文稱,自己持所謂「臺灣國貼紙護照」從日本關西機場返回臺灣,被日本海關要求撕掉貼紙才允許通關。 這位網民爆料稱,自己故意持貼有「臺灣國貼紙護照」赴日旅遊,返臺時被日本海關要求撕掉貼紙,看來日前被島內「臺獨」分子熱炒的「臺灣國護照」在他們的「友邦」日本也不好用。
  • 日本就算再怎麼囂張,也終究無法捨棄的漢字
    紙條上是一個字。據說是一國的社會訊息,國民的心靈圖像。森清範看罷,拿起毛筆,蘸取墨汁,在1.5米高、1.3米寬的巨大和紙上,抄下了這個字:「令」。並把它供奉在千手觀音菩薩尊前。但是,只要遇上莊重、正式的場合,比如年度字的評選、年號的頒布、護照甚至貨幣的設計等等,漢字永遠是不二之選。日本人對漢字為什麼執著?日文為何總也離不開漢字?這事兒說來話長。
  • 韓國人又想恢復漢字?不會要宣布漢字也是韓國的吧
    其實關於漢字,韓國人扯皮好久了,「恢復使用漢字」早在二十多年前金大中時期就有過動議,但至今也沒有任何實施落地的跡象。(現代韓國年輕人多數書寫不出「大韓民國」的漢字名)早些年頭韓國境內還是許多習慣使用漢字的中老年人,所以在1970 、80年代的韓國出版物上,漢諺混寫依然存在,隨著這批人的逐漸離去,韓國境內漢字比例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