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我而言,美食中的精緻,是既能吃得起高級餐廳,也愛那土味十足的舊樓風情,在老香洲的一條幽靜小巷裡,我尋到了一棟80年代建樓。
霸氣老闆聲稱,這棟樓專心做一隻雞,沒有豪華裝修,沒有五星服務,只憑這鍋滿滿煙火氣的炭爐雞煲,就引得我立馬前去探店。
//
老闆說「炭爐雞煲」的三要素:老舊環境、傳統炭爐、美味雞煲,三者缺一不可。包下這棟樓,就為了專注做這一份雞。
三要素之一:老舊環境
共三層的「鳳姐雞煲」,頗有80年代洋房的模樣。樓下的「鳳姐小賣部」正販賣著各式童年回憶。
上樓尋得這處自在的陽臺位落座後,剛拿起菜單,就被這十分接地氣的粵語菜名惹得噗嗤一笑。立馬點上一份,看看到底有多正。
三要素之二:傳統炭爐
一塊塊閃爍著火星的木炭,煙火氣十分到位。再架上最適合雞煲的小砂鍋,便開始靜待炭火的猛烈攻勢使其沸騰。
三要素之三:美味雞煲
剛揭開蓋,與眾不同的醬汁型湯底就散出了濃鬱香味。每一塊雞肉都被濃稠醬汁完全包裹,入味程度與下飯程度達到五顆星。
雞煲的靈魂在於雞,絕不加雞精和味精的鳳姐就用清遠雞。按老闆研究出的最佳吃法,得先裝點醬汁在碗內當作蘸料再吃雞。
當雞肉被解決完畢,便可拿起復古大水壺加湯,開始有滋有味的打邊爐。
有意思的是,加了白開水的湯底,煮開後依然是醬汁湯底的原味,並不會加了水而被衝淡。
在點涮菜時發現,這張菜單過於硬核,只有懂粵語的小夥伴才懂得這份接地氣的幽默。那麼先來科普幾個關鍵字再開吃吧:嘅=的, 賣曬=賣光,索=吸,好嗨=超級。
又靚又貴嘅牛丸
關於這份牛丸,實誠老闆有一說一:手打牛丸量少且貴,這份雖是機器打的,但勝在肉質好口感好。
到了最佳吃法的第三步,牛丸、鵝腸等肉類最應率先下鍋,才能裹上十分夠味的醬汁。不但緊實彈牙,還有肉汁流出,稱得上是每桌必點。
經常好快賣曬嘅新鮮鵝腸
對於最是講究新鮮的鵝腸,老闆同樣有一套要求:就連平日到火鍋店點鵝腸,凡是碰上冷凍的、醃製過的都要退掉。
入鍋10秒左右就足夠的它,將嫩滑爽脆的口感集於一身。每日限量供應的新鮮鵝腸時常缺貨,來晚了可得盼著下次再與脆脆鵝腸約會了。
羅定漁灣肥四魚腐
而羅定的漁灣肥四魚腐,身為魚腐界的佼佼者,當然也逃不過老闆選食材的法眼。排在第四步的豆製品類,最應這時下鍋吸飽湯汁。
長得像極了油豆腐,卻有著獨特的軟綿外表,一口咬下去還帶絲絲韌勁,蘸上些許沙薑汁與辣椒醬,更是令人驚喜。
索飽汁好好食嘅油炸豆腐
只要看到油炸豆腐這個吸汁小能手,我便絕不會放過它。撈起滿滿一勺再瘋狂擠壓,一口一個最享受。
滋滋冒湯汁的油炸豆腐,出場都自帶BGM,好嗨經典嘅華豐面 。
淮山、香芋等瓜類屬於需要漫長等待的第五步。而第六步,是這袋孩童時期直接拿著幹吃的華豐面,要煮到軟爛才最滋味。
收尾的最佳吃法第七步屬於葉菜類。即使湯汁會被菜葉的水分衝淡,也已無傷大雅。清淡地為這一頓炭爐雞煲畫上完美句號。
風油精味嘅傳統沙士 & 緊系要有嘅維他奶
最後壓軸的,是承包了我童年快樂的兩支經典飲品。傳統金典沙士的「風油精」味依然熟悉,玻璃瓶裝的維他奶更是日常必備。
清補涼炭爐雞煲
此次尋味,還嘗到了一份隱藏菜品。未在菜單上出現的清補涼炭爐雞煲,湯底是廣東人的一年四季都需要的「續命湯」:清補涼。
無多餘調料佐味,無論沸騰多久,依然保持著食材最原始的滋味。若是也想擁有這份嘗鮮機會,可以嘗試致電商家提前預訂喔。
在這兒吃雞煲,就像在自家院子裡吃飯一樣自在。室內居家位、室外陽臺位、還有稍微獨立一些的「包房」,皆是任君選擇,先到先得。
每層樓都設有自助區,放置了碗筷湯勺、調料、茶水、加湯用的復古大水壺,因無五星服務,所以都請自便喲。
坐在陽臺位的我,發現一個神秘加單姿勢,可以直接往樓下喊靚仔or靚女加單,來場隔空對話,也是一種別樣趣味。
這間隱於深巷裡的雞煲專門店將傳統炭爐、美味雞煲、老舊環境三合一每日凌晨兩點仍不停飄香在浮躁不已的世界裡,專注尤為難得而這一棟樓,只做一隻雞專注的,正是那份講究而不將就的滋味
//
文案 / 酥肥鴨
攝影 / Devin
設計 / 臭 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