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房企要來上海,田永盛履新中奧地產執行總裁

2020-12-25 騰訊網

曾服務正榮、龍湖等知名房企

大約兩個月前,上海地產圈開始流傳一個新的名字——中奧地產

大家開始知道這家公司,一方面是因為其與上海的諸多龍頭籤訂了戰略合作。

如中梁、新城、弘陽總部,都出現了中奧管理團隊的身影。

弘陽集團與中奧地產戰略合作儀式

另一方面,獵頭圈也在為這家公司物色各類人才,一些上海知名房企背景的經理人紛紛加入

就在昨天,中奧地產透露,

原正榮產業集團總裁田永盛,已入職中奧地產任執行總裁。

並且濤哥得知,中奧地產已經在虹橋物色好了辦公室,預計下半年就將來到上海。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房企來上海,往往伴隨著發展提速人才引進,今天濤哥就來講講這個即將出現在大虹橋的新面孔。

一、資深總裁加盟

看一家企業,通常先看其高管。

而剛剛到任中奧地產執行總裁的田永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業內老將。

田永盛77年生人,正值當打之年,建築工程科班出身,畢業後先在施工企業及上海本地房企工作。

2007年初,他加入蘇州旭輝,項目結束後受邀加入上海龍湖。

上海龍湖的8年,他從項目總監一路晉升至上海公司常務副總。

負責了龍湖上海第一個住宅項目灩瀾山,也負責了第一個商業項目虹橋天街,這個超40萬方的商業綜合體,如今已是大虹橋核心地標之一。

再後來他作為副總經理分管大運營,也是龍湖最早一批運營總之一,當年市場上各房企爭相挖獵。

2016年,在龍湖8年修煉圓滿後,他加入正榮地產,任蘇州公司總經理

僅僅一年時間,將蘇州區域由4個項目發展至20餘個,快速建立區域影響力,創造突出業績。

很快,他升任正榮地產副總裁,曾分管過運營、營銷、投資、設計、成本、工程、資產、客價等多個業務板塊。

大運營管理體系、多板塊業務管理以及組織文化建設等方面有豐富經驗。

正是在這個階段,正榮完成了從400億到1000億的跨越,田永盛作為正榮千億體系的建設者之一,與企業共同成長與成就。

後來,田永盛任正榮產業集團總裁,積極推動正榮服務IPO工作,於今年7月實現港交所上市,登陸國際資本市場。

可以看到,田永盛有著紮實的專業出身,在龍湖這樣的業界標杆證明了自己,然後在快速發展的正榮走向高管崗位。

事實上這幾年正榮市場關注度越來越高,搬上海、破千億、香港上市、物業上市,穩健發展、年年都有新氣象。

其人才質量在華東首屈一指,有著很好的培養體系和土壤,已經成為同行重點挖獵對象,好在正榮人才梯隊和厚度不錯,高管崗位大多都是內部提拔。

田永盛在龍湖8年,從工程經理、到項目總監、到副總經理;正榮4年,從城市總、地產集團副總裁、到產業集團總裁。

持續的進步和成功,這就是房企老闆最喜歡的高管簡歷。

二、江西龍頭髮力

正榮4年後,田永盛選擇加入中奧,應該是想在新的平臺尋求挑戰,以執行總裁的角色帶領這家房企實現跨越。

中奧地產成立於1995年,目前總部位於江西南昌,是江西較早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企業之一,上半年銷售金額和拿地金額都進入房企百強。

我聽當地的朋友評價,這家公司以前一直是穩紮穩打、務實高效的風格,堅持規模、利潤率及負債率「三角平衡」。

據說他們家以前借債都很少,更多是靠自有資金驅動發展,在以江西為大本營的中西部具備一定的口碑和影響力。

官網顯示,目前中奧進入17個城市,發展50多個項目,除江西南昌、九江之外,在無錫、常州、惠州、海南等優質城市亦有布局。

某位跟中奧有接觸的房企投資總告訴我,今年中奧地產拿地比較猛,上半年已拿了20多塊地,新增貨值超過200億。

在長三角土拍市場上,經常出現中奧地產舉牌的身影:

3月12日,中奧以總價11.63億摘得無錫新吳區商貿區地塊,擊敗華潤、萬科、美的、金科、銀城、海倫堡、綠地等對手。

2月24日,中奧&中梁聯合體以總價11.04億拿下溫州龍灣永強北片區地塊,擊敗大家、融信、眾安、平安、寶龍、時代等。

長三角重金拿地,無疑是這家企業戰略布局華東的前兆,而在中奧對外的公開招聘信息中,已出現「年底搬至上海」的字樣,所以搬上海是實錘。

說實話,這幾年搬上海的企業不少,但是華東競爭激烈,搬來能不能拿到地是個問題,而中奧人還沒來,地已經連續在拿,這點還比較靠譜。

此外,在多元化業務方面,中奧以地產為主,物業為輔,同時發展築達投資、樂盈商業、百臻裝飾等子板塊業務,形成「1+1+3」業務戰略。

在產品方面,據說中奧產品力在江西算領先的,不少項目品質不輸給華東房企,從他們網站找到幾張圖給大家看看。

撫州中奧天悅實景圖

紅星中奧九龍都會實景

三、全國化新徵程

2016年開始,從TOP20房企到百強房企,每年都有七八家搬入上海。

濤哥總結下來,主要有四個原因:

1、上海是金融中心,房企要發展,離不開金融資源的支持,先搬上海,再謀劃香港上市,是諸多房企常見的步驟;

2、上海是戰略高地,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坐擁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等諸多高能級城市,市場空間巨大;

3、上海是合作聖地,大虹橋總部密集,旭輝、中梁、弘陽等前任黑馬,都是依靠合作取得倍數式發展,而本文開頭提到中奧也已與上海多個企業建立戰略合作;

4、上海是人才沃土,這個就不說了,以上海為首的華東是地產人才最高地,高校及房企密集程度,遠超華南和華北。

中奧邀請田永盛加入,算是找對了人。

田永盛在上海25年,經歷正榮、龍湖、旭輝等標杆房企,尤其正榮期間結識了大量華東房企高管,人脈資源充沛,合作開發搞起來那是隨隨便便。

另外,其經歷正榮從400億到千億,到上市的整個過程,在總部參與各項重大決策,有能力帶領中奧跨越臺階,甚至實現上市。

順便說一句,田永盛在正榮分管大量業務條線,見過諸多高級專業人才,還曾經是正榮提名與薪酬委員會成員,在人才管理上頗有經驗。

可以預見,他入職中奧地產後,在戰略合作、業務發展、人才吸引等方面很快將有顯著升級,助力中奧從地方龍頭,轉型為全國化房企。

四、未來合作可期

地產發展到今天,有個特有意思的現象。

職業經理人與企業相互成就,即使離開也還是好朋友。

田永盛服務正榮4年,功勞與能力自不必說,本次跳槽也更多是嘗試一把對自己的挑戰。

之前正榮總裁王本龍加盟三巽後,很快就在拿地上與正榮發生合作,當時海報稱為「合著」,其中含義一目了然。

本次田永盛加入的中奧地產,本來就與正榮有合作關係,在南昌合作開發正榮中奧悅璽臺。

所以,在濤哥看來,這次轉會並非挖角或競爭,而是更好聯誼的開始。

今天這個時代,鐵打的企業,流水的經理人,變動是常態。

但也正是變動促進了行業資源交流,帶來了更多的合作與可能性。

中奧地產兵馬未至,人、財、地的動作卻已先行

作為又一家搬上海的潛力房企,值得華東諸位人才精英關注。

相關焦點

  • 鑑證2020 中奧於志:穩健前行 對2021年市場謹慎樂觀
    《鑑證2020》人物專訪系列之——中奧地產副總裁 於志先生中奧地產始創於1995年,至今已有26年歷史,一貫秉承穩紮穩打、務實高效、追求卓越的企業風格,堅持規模、利潤率及負債率「三角平衡」的經營模式。2020年,中奧地產煥新出發、劍指全國。這一年,中奧地產在土地市場收穫頗豐。
  • 房企戰略合作領域廣,愛心公益冬日暖人心 | 房企熱點追蹤202011期
    目錄廣告-創意,好玩,新穎中奧地產、東原集團保利發展、星河控股集團中奧地產活動富力集團、保利發展、龍光集團、雅居樂、當代置業、朗基地產集團、國鴻新瑞、天瑞金置業美的置業、敏捷集團、俊發集團、東渡國際陽光城、光明集團雅居樂、敏捷集團、華宇集團、中天美好集團
  • 房企戰略合作領域廣,愛心公益冬日暖人心|房企熱點追蹤202011期
    11月,北方迎來寒冬,品牌房企熱情不減,通過戰略合作、平臺建設傳遞品牌成長氣質;通過業績發布、主題活動,展示企業累累碩果;通過品牌活動、公益捐助傳播企業正能量,讓蕭瑟的冬季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品牌房企繽紛色彩!此外,品牌房企的高級管理人員調整和輿情管理成為本月關注點。
  • 2020年一季度,這些房企的人事發生了重大變動
    陳凱算是職業經理人謀求更高發展平臺的個例,履新新力後的陳凱最新頭銜是聯席董事長、行政總裁和執行董事,與新力控股董事長張園林幾乎是「平起平坐」。 職業經理人的走向,與其過去的履歷有很大的關係。身份背後,實際是經驗與資歷的沉澱。
  • 【曝】前協信總裁張澤林,履新南通三建
    張澤林倒算是圈內難得長情、務實的人物,十來年的職業生涯也不過前後服務了3家房企。 在中海的十餘年時間,張澤林曾先後擔任中海地產南京副總、深圳副總、內蒙古總經理。
  • ...22年「老兵」孫煜辭任副行長,調職履新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
    見習記者 | 曾仰琳中行22年「老兵」孫煜調職履新。12月23日,中國銀行(03988.HK)發布公告稱,該行副行長孫煜因工作調動辭去副行長職務,該辭任自2020年12月23日生效。與此同時,中銀香港(02388.HK)發布的董事名單與其角色職能公告顯示,孫煜擔任該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一職。中行官網顯示,孫煜辭任後,該行行長層面變更為「一正三副」的格局,其中王江為副董事長兼行長、王緯為執行董事兼副行長、林景臻為執行董事兼副行長、鄭國雨為副行長。
  • 【曝】陳凱加盟卓越集團,任集團執行董事長|卓越集團|陳凱|王家羲|...
    企查查顯示,上海菩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2月,註冊資本2000萬。在早前在中南的合作中,菩悅資本和中南建設共同出資50%成立了上海中南菩悅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中南菩悅被定位為創新地產金融平臺,專注地產股權投資、資產併購與開發運營。陳凱加入新力控股後,也有媒體報導稱中南菩悅將改名為新力菩悅。因此,與其說陳凱入職卓越,倒不如說是「合夥」更為貼切。
  • 2020 年「餘額不足」 房企十強格局基本已定
    大房企在規模和利潤之間平衡,而中小房企也在處心積慮謀求發展。一位去年將總部搬至上海的房企執行總裁向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表示,在「三道紅線」金融管控的大環境下,中小房企快速發展受限,但同時也應看到,大房企在降槓桿的同時也給中小房企留出了發展空間和機會。
  • 移投行:第二代「福清哥」開始走上舞臺,閔系房企開啟交班
    當時的行業環境,全國性房地產開發商數量並不多,往外走的幾乎都是萬科、中海等大型房企,開啟全國性擴張的中小型房企幾乎只有金輝一家,在閩系房企中亦屬首例。抱著這種敢為人先的態度,金輝2004年成功在重慶落地第一個省外項目,並先後進駐南京、西安、蘇州等地。
  • 2020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年度十大人物-永盛人力集團董事長王傑先生
    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是2020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永盛人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傑先生,同時永盛人力集團也榮登2020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年度十大品牌榜單,正可謂雙喜臨門,永盛人力集團2020年取得一系列驕人榮譽背後,一定離不開企業的卓越掌舵人,正所謂「人生開掛,不過是厚積薄發」,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永盛人力集團和王董的經營理念。
  • 2020最大房股IPO來了,58歲老闆坐擁千億房企,創年內國內房股IPO...
    招股書顯示,在2304萬平方米的總土儲中,有50.2%的土儲位於浙江省內。可以說,一部祥生史,半座諸暨城。在業績貢獻上,浙江省的地位也舉足輕重。招股書披露,自2017年至2019年,祥生地產的銷售收入分別有51.8%、71.4%、62.5%來自於浙江省內。  截至目前,祥生業務業務遍布上海、浙江、江蘇等20餘省50餘城,擁有超16萬戶業主,超2300萬方土儲,在開放項目200餘個。
  • 【速豹原創】山東老鄉尹力,履新福建省委書記 沈曉明履新海南省委...
    尹力表示,要搶抓國家「十四五」規劃編制實施等戰略機遇,建設和儲備一批強基礎、增功能、惠民生、利長遠的重大項目。要深入推進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補短板三年行動,加快實施一批產業項目和重大科技專項、民生項目,積極拓展投資空間。這是他最後一次出現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網的公開報導中。
  • 「三道紅線」壓頂 年底房企股權融資大增
    不過,在地方調控頻頻收緊、「三道紅線」融資新規穿透式監管下,高負債房企面臨較大壓力,以期通過加快銷售回款、出售資產、股權融資等多種手段降槓桿、降負債。據同策研究院監測的房企融資報告顯示,11月份,40家典型上市房企股權融資總額為256.36億元,佔比23.50%,環比大幅上漲331.2%。
  • 內房股上坤地產在港上市 房企增營收降負債的樣本
    2020-11-23 08:15 [摘要] 11月17日,上坤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成為2020年下半年房企融資新政後第二家完成IPO的房企,也是今年上市房企中最年輕的企業。
  • 上半年60家房企「換血」126位高管 李嘉誠等「大腕」接連退休
    財務總監羅俊、上海區域副總經理鄂宇、泰禾集團副總裁丁毓琨先後離職,而原龍湖煙臺總經理李亮、原西安萬科總經理錢嘉、原萬達企業文化中心副總經理伍小峰、原華夏幸福地產集團財務總經理李斌等相繼加盟。   贏商網獨家獲悉,昔日K11 「七年老將」陳健豪再現職務變動,繼寺庫商城CEO後,最新履歷為泰禾集團副總裁,主管商業板塊。這也意味著,陳健豪再度回歸地產圈。
  • 「三道紅線」下房企風險與機遇並存:開發商開啟業務優化 企業間...
    從2014年至今已有30餘家內房企在港上市,今年氣氛依然踴躍暢旺,還出現以物管為代表的房地產關聯輕資產運營類業務上市風潮,頗受青睞追捧,成為市場新風口,為房企境外上市拓出新路。自2014年首家境內物管企業來港IPO至今,港交所境內物管企業上市家數已經超過同期上市房企數量,融資規模相當可觀。此外,今年內房企境外債券市場同樣充滿活力,發行人意願強烈,投資者表現歡迎。
  • 龍頭房企7折賣房,是噱頭還是「降價潮」真的要來?
    而熟悉樓市各種套路的人都清楚,房企的打折促銷等讓利活動,一般是「噱頭」的成分更多,實際上,購房者得不到什麼大的優惠。那麼,此次恆大的大力度讓利舉措究竟是真打折還是玩噱頭?為什麼這麼做?對於購房者來說,今年「金九銀十」會是買房好時機嗎?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一一來探析解讀。 一、全線7折是真優惠還是玩噱頭?
  • 剛剛,首家房企爆雷!100餘房企倒閉,房地產的冬天要到了?
    就連昔日財大氣粗的房地產行業也不例外,就在剛剛,第一顆房企大雷,終於被引爆了!3月6日,上海清算所披露文件顯示,新華聯控股應於當日兌付的201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債券簡稱「15新華聯控MTN001」),截至兌付日終,公司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兌付資金,「15新華聯控MTN001」不能按期足額兌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