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付之一炬,全員據守海上,雅典為抗擊波斯付出了多少代價?

2020-12-25 史實追蹤

前言

雅典是一個民主國家的繁華之都,一直努力追趕著歐洲鄰國的腳步。第一個民主政體時期,雅典衛城建成之前,雅典還必須為保證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而戰。

在公元前490年,雅典是希臘的一座城邦,當時它被強敵環伺,諸如埃伊那島,科林斯灣,以及軍國主義斯巴達。

古雅典海域地圖

然而最大的威脅來自東方,波斯帝國的權利和野心一直在膨脹著,覬覦著雅典城所擁有的一切。公元前480年,得益於雅典人自身明智的投資,雅典海軍擁有了200艘威力強大的戰艦,但古代世界最強大的帝國,對於雅典來說仍是一個致命的威脅。

一支至少20萬人的波斯軍隊入侵了雅典,粉碎了雅典的民主制度。當雅典人均處於危險之中,他們必須做出一個決定,是繼續留在雅典作戰還是乘船撤退。

地米斯託克利知道,雅典人永遠不能指望能夠贏得在陸地上對抗波斯軍隊的戰鬥,所以他說服人們做出了一個非常不尋常的決定,放棄雅典,放棄阿提卡,然後把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船的幕牆上。

就在那一刻,那一個決定,那個民主投票的結果從此改變了歷史。婦女和兒童被送往安全地帶,每個適齡的雅典男子都站在戰艦上,準備在海上迎戰波斯軍隊。

雅典艦隊從城市附近快速撤退,來到一個僻靜的海灣,他們在那裡計劃下一步的行動,而且在那裡他們迎來了希臘各地的盟友。

雅典人撤退的海灣地圖

龐大的三層槳戰船作戰艦隊——抵禦波斯侵略

雅典城邦付諸一炬公元前480年9月下旬,雅典人準備全力對抗波斯人的侵略,接下來就爆發了薩拉米斯戰爭。此時世界上第一個民主國家面臨著最大的威脅,這是西方文明的主要轉折點之一。

直到近些年人們都還認為沒有與之相關的遺蹟存留下來,但在2017年,雅諾斯·洛洛斯教授發現了新的證據,能夠幫助我們了解這個海灣當時的情況。

薩拉米斯戰役前夕,聯合希臘艦隊就駐紮在這個海灣,他們擁有300多艘戰艦。我們已經復刻出第一幅薩拉米斯海灣水下地質圖,它是古雅典城邦的海灣,也是一座強化的防禦海灣。

在海灣口間有一道長牆橫跨水面,末端還連接著一座圓塔,毋庸置疑的是在薩拉米斯戰役前夕,這座海灣擔當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我們可以想像在當時雅典人環繞海灣的高地,看著他們的城邦陷入一片火海,他們所感受到的恐懼、憤怒和絕望,隨之這也同時意味著雅典城將不復存在。

雅典與波斯的海戰示意圖

以家園覆滅為代價,雅典取得了勝利考古學家們利用最新技術,成功修復了這座古蹟的地理坐標,我們繪製出了海灣長牆以及防禦塔的3D模型,它一直向海灣延伸而長達160米。

據史書記載,當時大約有300多艘希臘三層槳戰船就聚集在這裡,對抗著比他們強大三倍的波斯艦隊。為了能夠抵禦強大的敵人,地米斯託克利將軍使用的方法是將波斯艦隊引入狹窄的海峽,這樣他們將失去數量上的優勢。

當龐大的艦隊進入狹窄的水域之後,雅典人和盟友再發起突襲,然後他們猛烈地撞向敵艦,龐大的波斯艦隊便在此分崩離析。

這是一場重大的勝利,而它屬於世界上第一個民主之邦——雅典,但對於雅典人來說,勝利的代價是高昂的。戰爭雖然勝利了,但是他們只能返回已經化為廢墟的家園,就連衛城的神廟也被悉數破壞,都夷為了平地。

雅典人的三層槳戰船模擬圖

米斯特克利安城牆——防禦建築

傾盡所有的防禦牆在雅典人擊敗波斯人後的幾十年裡,他們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或者說是一個非凡的選擇。雅典人並沒有決定立刻重建家園,而是選擇保留它被摧毀的模樣作為戰爭的紀念,用他們的話來講,"致入侵者的惡行"。

就在雅典人毅然決定保留廢墟之後,他們首先儘可能快速地著手建造了一個全新的防禦性建築。這就是有著2500年歷史的古城牆,它就是雅典的米斯特克利安城牆。

據說,當時雅典人為了用最短的時間建造好這座城牆,人民被命令暫停手頭一切工作,全力以赴幫助修建新的城牆。

由於戰爭的破壞,能用來建造的資源有限,於是雅典人就將所能找到的一切物品都用於城牆的奠基。就像石柱底座、雕像、墓碑之類的材料,包括所有能夠讓城牆儘快建立起來的其他材料。

諸多防禦措施的搭建,讓戰後的雅典成為堅不可破的孤島至今,米斯特克利安城牆的每一塊石磚仍然清晰可見,它們整齊地疊落在一起,一層、兩層、三層、四層,直至第五層消失在地面以下。可以肯定的是,如今可以看到的地面距離城牆最初的根基還很遠,它一定在很深很深的下方。

科研人員通過掃描和建模顯示出這段封存於一座現代停車場的古城牆,這只是當時用於實現雅典轉變的一系列項目之一,為了儘快的完成雅典城的防禦工事,還有許多其他形式的防禦措施不斷被實施。

米斯特克利安城牆遺址現貌

雅典人在戰後首先封守住了他們的城市;其次,他們還強化建設了十公裡以外的比雷埃夫斯港口。緊接著又加固建設了一條走廊,用來直接連接該港口與雅典市中心。

這是一個護城長牆網,每個城牆高大約3.5米,每道城牆之間彼此間隔150米。在連接比雷埃夫斯港口與這些護城牆的長牆網建成之後,雅典迅速變成了一座內陸島,令陸地侵略者們望而生畏。因此對於眾多敵人來說雅典是堅不可摧的。

彭特利山的"洞穴採石場"——戰後重建家園

重建家園之路並不容易雅典人最終還是決定重建他們的家園,他們要將雅典建設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更加堅固。他們藉助其周圍的地質環境優勢,因為雅典周圍的山地都是大理石構成的。雅典人的"洞穴採石場"就設置在彭特利山,它一直被保留到了今天。

當你第一次見到它時,一定會被它的一切徹底震撼,垂直的陡峭石牆。在那條開採巖石的長路的起始之處,它與市中心和採石場直接相連接,總長大約有18公裡的距離。

彭特利山的"洞穴採石場"

研究者們能夠大概估測出來,人們在這裡曾經開採出將近40萬噸的大理石,再觀看巖石上面遍布著切割的痕跡,不難想像出當時採石場工人們工作的場景。

工人們沒有瑕疵和裂縫的實體,使用著蹩腳的原始工具,然後開始持續錘擊,直到它與巖壁分離。這份工作相當的危險,也很費時,也很辛苦,工人們必須將開採的大理石送至那一條專門運輸石材的長路上。

時間流逝,遺蹟尚存儘管都過去了2500年,到現在為止這條長路還留有其中一小部分的遺蹟,它就像一條雪橇跑道。據說他們似乎曾用動物脂肪潤滑這些平鋪的扁石,以減少運輸的阻力。但這樣做的壞處是,如果有一塊兒大理石掉了下來,它就會一路滑下山去。

沿著這條長路而下,人們確實能看到一塊兒"逃脫"的大理石,它是一個石柱底座,大約有十噸重,正是這塊偏移的石塊將永遠紀念著當時那不可思議的工程。

從這裡開採出來的大理石都被長途運往市內,用以建設全新的雅典城,一座處於時代尖峰的城市。

那些開採自朋特利山的閃閃發光的大理石被用於在衛城的廢墟之上,建造全新的神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帕特農神廟,始建於公元前447年。

還有雅典衛城山門正對著勝利女神殿,以及伊瑞克提翁神廟,他們都在公園前5世紀下半葉的40年內竣工,那是創造力和文化自信大爆發的40年。

雅典人戰後修建的護城長牆網

評價

當我們見識了眾多隱藏在現代城市之下的雅典遺蹟,我們可以想像著自己走進了這些建築裡,試著讓自己置身其中,從這裡面觀察,去仰望整個雅典的古老文明。那是一段藝術、建築、政治以及哲學和文化的黃金時代,它在歷人類歷史中綻放著永恆的光彩。

因此,無論是它的思想、成就等,永遠都不會被人們遺忘,這部分歸功於雅典人自己,他們在之後的100年極力地讚頌那段黃金時代;也部分歸功於羅馬人,他們於公元前一世紀開始控制雅典。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裡,雅典成為羅馬精英階層研讀精修學院的聖地。

書籍是用文字來記錄歷史上所發生的事件,而早於甚至是能夠超越書籍和文字保存的時間極限的,正是這些依然留存於世界之中的古代文明遺蹟。它們先是創造了不朽的開端,然後不斷經歷了時代的變遷,最終證明了自我曾經存在過的那些偉大。

在這些空間中建立而成的那些恢弘的建築,不僅在那些危急時刻出色地完成了人們所交付給它們的沉重歷史責任。並且在之後漫漫歷史長河中,實現了它們自己的理想和夢想,而這些理念和夢想依然激勵著今天的我們。

參考文獻:《世界歷史》等

相關焦點

  • 希臘史22:從提洛同盟到雅典帝國——雅典是怎樣成為海上帝國的?
    雅典人眼見波斯大軍兵臨城下,但希臘聯軍還沒有集結完畢,於是雅典執政官提米斯託克利(Themistocles,前525~前460)果斷放棄雅典城,將所有人民和財產轉移到船上,自始掀開了雅典人的海上徵途。雖然波斯人攻入雅典,並燒毀了空城,但雅典真正的力量已經在海上積聚了起來。當年秋天,雅典海軍在薩拉米斯(Salamis)海戰中擊敗了波斯海軍,切斷了波斯陸軍的補給,迫使他們退回馬其頓與色雷斯一帶。
  • 福禍相依:「長牆」如何使雅典成為海上霸主但又最終滅亡
    敘拉古(Syracuse)的希摩克拉底(Hermocrates)曾評價雅典,他說:「(雅典人)沒有祖先傳來的經驗,也並非一直生活在海上,他們比敘拉古人更以陸地為生,只是被波斯人(希波戰爭)逼迫,才成為了海洋民族。」
  • 馬拉松之戰:希臘人是如何以付出192人的代價,殲敵6400人的?
    這樣的懲罰性遠徵的目的,就是為了試探希臘城邦的兵力,為未來的大規模遠徵做好前期準備和武力試探。對於國力還在上升期的雅典而言,這是決定其能否繼續發展的重大考驗。著名的波斯不死軍公元前492年,大流士就派瑪多尼奧斯從北邊的海陸兩路進軍,但艦隊在埃索斯山遭遇了風暴,這次入侵只能不了了之。所以他在2年後又派海軍,跨越愛琴海上的島嶼直取埃雷特裡亞和雅典。
  • 智墨薦讀:雅典的公共精神是如何敗壞的?
    在雅典公民大會上,阿里斯塔哥拉斯慷慨陳詞,以各種空頭許諾利誘雅典人,最終如願以償,雅典派出20艘艦船援助伊奧尼亞人,波斯陪都薩迪斯被付之一炬。雖然此次反叛最終被波斯軍隊鎮壓,但這一事件從此成為希臘人與波斯人之間積怨的開端,波斯與希臘之間的戰端也由此開啟:在鞏固帝國對伊奧尼亞人統治的同時,遠徵希臘,懲罰雅典人的罪行,進而消除其對波斯帝國邊疆的威脅,被正式提上國王大流士的議事日程。
  • 外敵入侵打響溫泉關戰役,斯巴達奮勇抗擊,譜寫勇士精神讚歌
    希臘的城邦防禦相繼失守,而浩浩蕩蕩的波斯軍隊繼續向希臘邁進,一步步向溫泉關挺進。敵人即將來犯,對於希臘各城邦來說是如臨大敵,面臨著覆滅的危機。情勢十分危急,如果溫泉關一破,那麼波斯軍隊就可以長驅直入雅典城,而雅典失守,希臘就岌岌可危。若要捍衛希臘的領土,就只能集齊所有力量奮力一搏。
  • 古希臘的三國時代——雅典、斯巴達和底比斯,究竟是誰笑到了最後
    3、希波戰爭——雅典以提洛同盟稱霸海上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當希臘城邦臻於極盛時,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歐非的波斯帝國也擴張到了小亞細亞。隨著公元前500年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反抗波斯的統治,希臘和波斯的戰爭遂不可避免。
  •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正是源於這種心理,公元前5世紀,當波斯軍隊遠徵希臘半島之時,馬其頓雖然迫於地理位置的原因而投向波斯一方,卻屢次向希臘聯軍告密。波希戰爭後不久,希臘諸城邦又先後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和科林斯戰爭,持續數十年的內亂嚴重削弱了包括雅典、斯巴達和底比斯三大強邦的實力,喚起了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統一整個希臘的野心。
  • 強大的波斯帝國為何敗在希臘小城邦之手?
    公元前六世紀初發生的一件小事終於給了波斯遠徵希臘的藉口。公元前500年,小亞細亞沿岸的米力都聯合愛奧尼亞的希臘城邦起來推翻波斯人在小亞細亞沿岸希臘城邦的統治。在希臘城邦反抗波斯人統治的起義中,雅典城邦曾經給起義者提供過武力支持。大流士一世以此為理由遠徵希臘本土,但是他卻忽略了遠徵希臘的自然環境。
  • 希臘城邦的時代終結者——大奴隸主,貪心是發展的絆腳石
    最先起身反對斯巴達城邦及其霸主地位的是底比斯城邦,當時的底比斯內部正處於民主派主政時期,城邦的實力不斷增強,隨後底比斯為了城邦的榮譽和安全重新組建了原來被斯巴達解散的以自己城邦為核心的彼奧提亞同盟,並開始向斯巴達進攻。
  • 斯巴達300勇士曾大戰波斯50萬軍隊?歷史真相更加慘烈
    溫泉關戰役是波希戰爭中一次十分著名的戰役,希臘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一世,率領三百名斯巴達精銳士兵,與部分其他希臘城邦聯軍在溫泉關抵抗波斯帝國,並成功拖延了波斯軍隊的進攻,為雅典及其他城邦爭取了準備戰役的寶貴時間,為之後希臘的勝利立下大功。但因寡不敵眾,三百名斯巴達戰士及殿後的志願軍全部陣亡,列奧尼達被斬首。
  • 他與雅典是什麼關係?
    代亞非文明發源於大河流域,古代希臘文明以海洋為中心。以克裡特島和邁錫尼為代表的愛琴文明是希臘文明的先河。此後,斯巴達和雅典等眾多城邦陸續興起。 斯巴達和雅典是古希臘城邦國家中最強大的,但斯巴達和雅典屬於不同類型的城邦:兩者雖都是奴隸主統治的城邦
  • 主要由於雅典和斯巴達不是「一條心」
    因此,強大的提洛聯盟,經不起內部的一點點分離, 最終以解體為主要結局 。雖然之後,雅典又與其他城邦聯合起來了,反底比斯聯盟、反斯巴達聯盟等等,但最終都只是短暫性的,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也沒有給希臘帶來統一的世界。
  • 雅典和斯巴達,要進行伯羅奔尼撒內戰的原因
    雅典和斯巴達,要進行伯羅奔尼撒內戰的原因雅典和斯巴達都是希臘的城邦,而且是最強大的兩個。希波戰爭雙方交戰線路希臘古典歷史中,希臘人的偉大舉措,就是挫敗了波斯帝國,國王薛西斯的入侵。當時,雅典和斯巴達作為領導城邦,先是斯巴達國王,利奧尼達,率三百勇士,在溫泉關,勇敢阻擊波斯百萬大軍。雖然獻出了生命,但是為希臘贏得了備戰的時間。雅典撤出城市,在南海的薩拉米斯灣擊敗了自負的薛西斯。薛西斯本可以憑藉陸軍的優勢兵力和波羅奔尼撒半島的希臘勢力周旋,可是他的剛愎自用,斷送了波斯的前程。戰爭以後,雅典一躍成為愛琴海的霸主,海上的島嶼全部是雅典的同盟。
  • 夾縫中求發展:前有雅典,後有斯巴達,小城邦底比斯為何能崛起?
    底比斯在雅典與斯巴達爭霸戰爭中的特殊地位經過了普拉提亞大決戰之後,波斯帝國的入侵勢力已經江河日下,而由雅典和斯巴達領導的希臘聯軍卻高歌猛進,隨時準備徹底清除入侵者。這個現象為此後雅典在希波戰爭後古希臘半島的霸主地位的實現,奠定了重要基礎。而提洛同盟的建立,則充分表現了雅典想要稱霸的野心,為此斯巴達不甘墮落,利用自己的強大影響力,組建了伯羅奔尼撒同盟與之對抗。我們再來看底比斯此時在幹什麼,波斯帝國戰敗之後,只得灰溜溜地逃回了地中海東岸。
  • 希臘古典城邦阿爾格斯——除雅典與和斯巴達之外的真正民主城邦
    希臘城邦文明是多元多樣的文明組成的集合體!在每一次提到希臘城邦文明的時候,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雅典和斯巴達這兩個最大城邦。但其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古典時代的希臘是多中心的文明組成的集合體。在巴爾幹半島上,雅典和斯巴達僅是具有代表性的最大的兩個城邦。
  • 沒有見過雅典,就是個笨蛋?帶你走進雅典最著名的古建築—衛城
    雅典確立了以海上貿易和手工業為基礎的自由民民主制度之後,平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大大受到激發,從此雅典文化中人文主義因素逐漸增強,為以後的高度繁榮準備了條件。和雅典同時,愛琴海裡的一些島嶼和小亞細亞的希臘移民城邦也都轉向手工業和海上商貿,建成了自由民民主制度。他們的經濟和文化也欣欣向榮。
  • 雅典外邦人:不掌握城邦政治大權,卻決定城邦商業繁榮的命運
    但是他們並不是直接成為雅典公民,而且有些原本並非雅典公民的奴隸在被釋放之後也不會成為雅典公民,所以外邦人就是他們的歸宿。另一方面是雅典城邦以外的民眾,包括蠻族人,具體包括加拉提亞人、呂底亞人和色雷斯人等。實際上,第二種情況轉化而來的雅典外邦人居多,但這種人在轉化為雅典外邦人之前,稱呼為雅典外來人可能更為合適。
  • 波希戰爭後,雅典與斯巴達全面爭霸,梳理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脈絡
    它是以雅典為一方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另一方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之間的對峙和衝突,幾乎涵蓋了整個古希臘語地區,堪稱古代東地中海地區的「全面戰爭」。 然而,當雅典意圖憑藉自己的海上優勢,將自身勢力進一步擴展至賽普勒斯、腓尼基和埃及時,卻被撞的頭破血流。最終以雅典為首的希臘聯軍與波斯人在公元前449年達成和解,雙方籤署《卡裡阿斯和約》並劃分了各自區域,形成了新的地緣平衡。
  • 當半民主遇上奴隸制,雅典與斯巴達誰將稱霸?奴隸經濟戰爭後遺症
    戰爭爆發前雅典與斯巴達各自的現狀首先我們先談一下伯羅奔尼撒同盟,這個以斯巴達為絕對領導的城邦聯盟因伯羅奔尼撒半島而得名。希波戰爭時期,雅典作為抵抗波斯進攻的頭號城邦,並且在希臘半島的眾多城邦中成為精神領袖,率領其他城邦進行了頑強抵抗,最終打退了波斯的進攻,取得了勝利。也就是在希波戰爭的後期,由雅典倡議,各個城邦通過決議建立了完全由雅典領導的提洛同盟,這是為最後的決戰所做的準備。
  • 斯巴達300勇士到底戰勝了多少波斯軍隊?堪稱軍事界的神話!
    斯巴達勇士現在很多人都聽說過,而有個故事想必你們也都聽說過,300斯巴達勇士以少勝多的戰役,並沒有像現在那麼誇張,其實這個戰役是真的,300勇士也是真的,當時作為君主制的波斯帝國,為了擴張領土在公元前490年發動了第一次希波戰爭,以雅典為首的各個希臘城邦國家孤軍奮戰,與波斯軍隊在馬拉松平原進行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