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廊橋遺夢》,最美好的感情,是戛然而止的回味

2021-01-08 有才有笑有明天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一起來談談一下電影《廊橋遺夢》。人一生會遇見很多人,真愛到底有多少?結婚後又發現真愛,然後又離婚?周而復始嗎?結婚了,就要有擔當,負責任。外面的世界誘惑很大不要自以為是,迷失了自己。害自己不要緊,不要害他人。結了婚以後都一樣,婚姻問題都是出自自身,不改變自己卻打算換個對手重新開始?那還不如找熟悉的對手玩(當然對方有原則問題的屬於例外)。婚後遇到的。更合適的摯愛。那真不一定就是最合適的。反正不要肉體出軌,已經精神出軌了。

如果真的過不下去了,好好談談,好聚好散,不要太傷另一方的心吧。這事確實是一方有點不太道德了,即使是你遇到真愛,可是另一方完全無辜啊。現任和可能的後任,是兩回事,必須分開考量。喜新厭舊型的移情別戀就太low了,糊裡糊塗,不會有好結果。對於現任,只要不是負分的婚姻(愛情也一樣),就值得堅持。如果是負分得,靠你們倆又解決不了,那就分吧。戀愛分手導致的糾紛甚至情殺更多,還是有法律保障的關係更好。

情投意合的今生摯愛,起碼要先認識,然後要了解還要深入了解,最後還要投入感情,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因為你的配偶不一定和你溝通很流暢啊,比如冷戰或者吵架,這個時候你只能和其他人交流不是嗎?其實很多婚姻不是因為相愛才在一起。現在大齡未婚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多,晚婚現象越來越普遍,年輕人自己著急不說,父母也跟著急白了頭髮。離婚是因為覺得不合適了,而不是發現更合適的。人這一輩子,婚姻這事兒就像烘山芋,瞬間迸發的熱情時時有,溫碳才能讓它熟並且好吃。

很喜歡電影《廊橋遺夢》看一遍哭一遍,男主和女主之間「發乎情止乎於禮」,女主身上責任與自由的衝突。隨著年歲增長,越來越能理解女主的做法。因為各種現實因素不得不放下一個很愛的人的感受。若真的愛到茶飯不思,寢食難安。那也應該與之前的感情做決斷,再接受這段。雙方都要清清白白的開始,也要看對方什麼態度。感情啊,最怕和稀泥,傷人傷己。

電影《廊橋遺夢》快要結束的時候,曾經那個開著車絕塵而去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又一次出現在了弗朗西斯卡所在的小鎮。這種情感正是因為不被主流接受,才有吸引力。我們願意這愛情美麗,它即美麗。真的是不同的階段看有不同的感覺,第一次看覺得好美麗的愛情啊!第二次看覺得這TM不是出軌是什麼,渣!第三次看覺得可能愛真的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吧,女主一定是知道如果自己隨著男主離去的話,最好的結局也不過就是現在這樣的家庭狀態,所以最美好的感情,是戛然而止的回味啊!

看完《廊橋遺夢》我真的好難受啊,在電影裡面久久不能出來,哭的稀裡譁啦,我們是不是也會像這裡面的男女主一樣,遇到自己的真愛時,可能我們已經錯過了可以相守一生的機會—我們已經結婚生子,我們有家庭有責任的牽絆,卻沒有自己的自由;也可能我們窮盡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的最愛在很多事情上,我的同理心已經遠遠超過是非心,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大概能承認我是個道德感很弱的人了。我只是突然想起白蛾舞動時的晚餐和眼波流轉中的少女時代,想起相遇的廊橋和分別的雨天。用全部的我和我全部的愛,奔赴一場遇見和離別。在一份純粹的感情面前,我無法考慮其他。

總之我的理智不斷提醒我,可理解和可寬恕是兩個概念,「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不是一個公允之人應該採取的態度。誠然,極盡渴望而又極盡克制方能凸顯道德的高點,偷嘗過禁果而又甘於恪守戒律方能體現責任的分量。但我仍然不認為選擇留下是她唯一正當的選擇,我也不認為促使她做出選擇的是道德或責任。選擇哪一種離別,都是出於愛,出於她自己的人格,而無任何被綁架的成分。它不拔高愛情,不貶低人格,不煽動慾念和責任的對立,這是這部電影偉大之所在。雨過之後,我把呼吸的每分每秒都獻給了思念與平靜。呼吸停止之後,我把一切都獻給你,獻給那場廊橋的夢境。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電影《廊橋遺夢》?
    《廊橋遺夢》講的是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在情感與家庭之間的割捨,衝破道德束縛,最終沒有過脫家庭的禁錮的一部經典電影。也是一部剖析女性在乏味生活之中尋找自己曾經失落的夢和擁有不變的情感。當年看電影《廊橋遺夢》只覺得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浪漫、唯美的愛情感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再來看這部電影,感覺女主人弗朗西斯卡在生活中並不幸福,枯燥乏味的生活讓弗朗西斯卡有點厭倦,是情感無處適放,就像電影臺詞說的一樣,"當一個女人結了婚,就意味著,生活的起點,也是終點"
  • 《廊橋遺夢》給人們的啟示是什麼
    《廊橋遺夢》用一個表面被人所不齒的「婚外戀」故事,教人思考:一個女人,面對家庭、責任,世俗限制太多,哪怕是一輩子僅有一次的真愛,也只能存於記憶,成為活著的嚮往和死後的歸宿,既無奈又現實。一、《廊橋遺夢》故事梗概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人到中年,有一個丈夫、一雙兒女,在美國愛荷華州的一個農場,相夫教子,過著波瀾不驚的生活。如果不出什麼意外,她也許會一輩子這麼生活下去。
  • 愛情片《廊橋遺夢》,豆瓣8.6分,你看好中年婚外戀嗎?
    愛情片《廊橋遺夢》,豆瓣8.6分,你看好中年婚外戀嗎?我想我也無法做到「遇到美麗的風景就停下來。」 克林特老先生總是可以在電影的尾聲緊緊地握住你的心門,讓你除了流淚什麼都說不出來。其實感動我的並不是這段難得的感情,而是她丈夫對她說的那段樸實的話。
  • 電影《廊橋遺夢》原著作者去世_追光燈_澎湃新聞-The Paper
    電影《廊橋遺夢》原著作者去世 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實習生 何清 剪輯 薛松 暢銷書《廊橋遺夢》作者羅伯特·詹姆斯·沃勒
  • 《廊橋遺夢》觀後感,愛情,一生遇到一次就足夠了
    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一部經典電影《廊橋遺夢》,感觸頗深,據說當年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在美國掀起了離婚潮,有人說這是一部為「婚外戀」搖旗啦喊的電影,說這部電影三觀不正。我期望這些人,或許也可以靜下心來,好好看看這一部《廊橋遺夢》,去體會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心底的美好。
  • 《廊橋遺夢》:那時只關注婚外真情,今天方讀出靈魂甦醒
    我曾經看過的《廊橋遺夢》版本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在本市圖書城瀏覽。不經意看到了這本薄薄的小書《廊橋遺夢》。因為封面上的幾個字——"風靡美國的暢銷書"而對它發生了興趣。當我開始閱讀後,很快就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並深深感動,甚至潸然淚下。電影和電視劇很容易使人落淚,因為視覺的衝擊力非常容易在人的感官引起共鳴。但是,面對一些文字很自然地落淚,這在我卻是極少見的。
  • 諾米·梅蘭特的《珍品》,是法版的《廊橋遺夢》,浪漫主義的終結
    文/馬慶雲法國電影《珍品》,出現在豆瓣的「最近熱門榜單」中。這部電影的漢語翻譯版本,已經可以中國內地觀看。對於一般影迷而言,《珍品》更像是一部噱頭電影,看看該片的女主角諾米·梅蘭特的美好容貌罷了。而對於熟稔法國浪漫主義的影迷而言,《珍品》無疑是一道頗有哲學藝術味道的大餐。
  • 《廊橋遺夢》:其實,不是每個有婚外情的女人,都是壞女人
    作者|儒桐 編輯|欣欣還是在大學的時候看的《廊橋遺夢》,那時候還只會感慨愛情的浪漫與美好,也遺憾為什麼有情人沒有終成眷屬。如今,十年的光陰已經過去,再去看這個最唯美的婚外情影片,又有一些新的體會。或許是因為也已經結婚多年,有些感同身受,我發現了原來婚外情離我們如此之近。
  • 《廊橋遺夢》:安慰了沒遇到愛的人,鼓勵了遇到愛的人
    一部《廊橋遺夢》完美地把遭唾棄的婚外情和美好的愛情結合在一起,看的人各取所需。《廊橋遺夢》是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一部電影。卡洛琳和邁克都被母親的感情故事和對家庭的責任心所感動。他們同情並理解自己的母親。同時,他們也開始珍視目前的家庭,放棄了草率離婚的打算弗朗西斯卡在丈夫和孩子去集市的幾天時間裡,和外地來工作的攝影師羅伯特發生了一段充滿情慾的愛情,這個時候弗朗西斯卡的形象並不美好,至此不過是一個婚內出軌的故事。
  • 閱讀世界|廊橋遺夢的點滴
    小編趁著世界讀書日時,在網上買了許多書,其中包括一本《廊橋遺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這本書。這本書很短,大概一百多頁,基本上兩三個小時就可以讀完。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對兄妹在整理母親的遺物時翻檢出了一段塵封往事。
  • 《廊橋遺夢》:淺析影片成為經典的三個要素
    《廊橋遺夢》的整個故事情節,我覺得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的經典著作裡,解釋的恰如其分,或許人物性別設定不同,但其寓意的婚姻眾生相如出一轍。《廊橋遺夢》採用的是非線性的敘事結構,講述了在麥可與妹妹卡洛林紛紛陷入婚姻的煩惱之際,接到了母親弗朗西斯卡的去世的消息,二人回家整理母親遺物時發現其留下的一封信,從中得知了數年前母親埋藏於心底的一段感情往事。
  • 《廊橋遺夢》:真正的愛情,不是相互佔有而是彼此成全
    1995年上映的電影《廊橋遺夢》,獲得第五十三屆金球獎最佳電影、最佳女演員、第六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等多項大獎。該片以其對婚外戀情的探討和對中年人心理情感的體現受到了觀眾和評論界的廣泛關注。然而,如果你仔細回味作者的意圖,你會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場婚外戀情的表現,更多地揭示出了中年人的倫理價值觀與情感平衡問題。作者羅伯特·詹姆斯·沃勒是美國小說家,攝影家,音樂家,他多部作品曾躋身《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代表作《廊橋遺夢》位居1993年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 《廊橋遺夢》是一部愛情小說嗎?是,同時它也在述說詩與遠方
    《廊橋遺夢》,是一部愛情小說嗎?是,但不僅僅是。羅伯特·金凱德與弗朗西斯卡的愛情故事令人動容,儘管,它描寫的是一段為世俗道德所不容的婚外情。但《廊橋遺夢》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同時,它批判的是小說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作者羅伯特·詹姆斯·沃勒認為,自己所處的時代,科技和經濟飛速發展,但人們自然的活力、情感和野性喪失殆盡。作者通過羅伯特·金凱德這個人物,呼喚人們重視本真的自我,保持心靈的自由與獨立。
  • 《廊橋遺夢》不僅僅是關於愛,還有關於另一個自我
    《廊橋遺夢》是一部關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家庭主婦弗朗西絲卡和《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羅伯特四天時光的經典老電影。弗朗西絲卡死後,她的兒子在她的遺體中發現了一個長信,上面寫著她這四天時光,並讓兒子把骨灰撒在廊橋邊上。
  • 《廊橋遺夢》: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歸屬感與價值感
    題首的這段話,是電影《廊橋遺夢》的經典臺詞。如果用一段話來解釋整個故事的起因,我想沒有比弗朗西斯卡自述的這段話更為貼切的了。《廊橋遺夢》的故事雖然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但它所進行的反思與批判卻適用於任何年代以及任何國家。
  • 《迷失東京》:現代版的廊橋遺夢,寡姐的愛情電影總是如此曖昧
    2003年,斯嘉麗·詹森在女導演索菲亞·科波拉的《迷失東京》中擔當女主角,這部現代版的廊橋遺夢在東京這座繁榮快速的城市中展示了其中的孤獨寂寞與曖昧,一段欲說還休的情意在東京醞釀,也在東京的上空中消散,而留下的則是曖昧的心動。
  • 《廊橋遺夢》:短暫歡愉成為情感永恆,藝術之外才是真實人生
    《廊橋遺夢》是一個關於出軌卻能念念不忘,且能保持餘生忠貞的浪漫故事。它的經典不在於揭穿了婚外戀的真相,而是在殘忍的真相下包裹著以真愛為名的甜美外衣。 有多少女人在弗朗西斯卡身上讀懂了婚姻的真諦,原來生活本就是一場虛無的幻象?有多少婚姻嫁給了適婚的人,卻念念不忘心裡的人?
  • 人到中年不能油膩,想讓女人著迷,學會《廊橋遺夢》裡的妙招就行
    電影《廊橋遺夢》講述了一個婚姻之外的愛情,攝影師羅伯特和家庭主婦佛朗西斯卡中年邂逅,遭遇了一場纏綿悱惻的愛情,佛朗西斯卡出於對家庭的考慮,最後沒能赴約,同羅伯特一起遠走天涯,她把這份意外的愛情深深地埋在心底,而黯然離去的羅伯特繼續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最終客氣他鄉,將自己的手鐲等私人物品寄給了他的所愛。直到佛朗西斯卡去世,她的兒女們才在母親留下的日記和信件中發現了這個秘密。
  • 伊斯特伍德御用配樂師去世 曾合作《廊橋遺夢》
    伊斯特伍德御用配樂師去世 曾合作《廊橋遺夢》 時間:2020.06.0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mia 分享到:
  • 你以為《廊橋遺夢》講的是婚外情故事,女主的內心卻出賣了一切!
    下著細雨的下午,重溫了《廊橋遺夢》這部經典影視作品,看著彈幕裡大家關於這是不是愛情的討論,恍然發現:歷經歲月變遷,經歷並懂得生活的人才能真正看懂這部片子。年少時看《廊橋遺夢》,滿腦子出現的詞語都是浪漫、唯美、動心、沉醉,男女主角之間的互相懂得,郊外夕陽下的長橋,藍色的野花;溫暖燈光下的相擁起舞,深情的親吻,長長久久的擁抱。下雨天的那一場訣別,更是讓人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