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觀後感,愛情,一生遇到一次就足夠了

2020-12-14 憑欄優讀

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入骨。

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一部經典電影《廊橋遺夢》,感觸頗深,據說當年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在美國掀起了離婚潮,有人說這是一部為「婚外戀」搖旗啦喊的電影,說這部電影三觀不正。

電影海報

我卻覺得,你內心擁有怎樣的世界,你的眼中,世界便是怎麼樣的。

故事的開頭,很是俗套,不外乎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她獨守空房,內心早已再無波瀾,他達達的馬蹄響起,從小鎮路過,如飛鳥掠空,如白駒過隙。但時間在短,他們終究是相遇了。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一個笑容,便打敗了一切

這場不經意的邂逅,撥動兩人心弦那一刻,到底是初遇時的那一瞥,一笑,還是一段問答,一個側顏,一束路邊的野花,他們自己或許都不知道答案。我想,終究不過那一句:人若是對了,一眼可抵得萬年,人若不對,到死也是無言。

送花的男子,總是迷人的

於是,一切都那麼的自然,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喝茶,燭光,晚餐,散步,起舞,相擁,男女之間最簡單的情愫,就這樣蕩漾開來,還不夾雜一絲的雜質,一場叫做愛情的美夢,做了四天,忘卻了一切煩惱,這樣的時光,又有誰可能忘記。

這一瞬間的羞澀,或許找回了從前

讓我有所觸動的場景是攝影師給她拍照時,她的羞澀,她用手捂住嘴巴,還有攝影師送花給她時,她的調侃。在那個瞬間,那個時刻,她仿佛不再是忙著處理家庭瑣事,不再是生活枯燥的家庭婦女了,而是回到了從前,那個心懷詩意與遠方的少女,那個傷春悲秋的,情感豐富細膩的女孩。

美好的記憶

但再美的夢,終究有夢醒時分,家庭婦女終究不會變回天真爛漫的少女。就好像是在那個是十字路口,那個路燈早已經變成綠燈的時刻,攝影師的車,就在前面,丈夫的車,就在眼前,她握著門把手,陷入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抉擇時刻,那時的她,似乎每一秒都過得十分煎熬。

那個遊走世界的男人

向前一步,坐上攝影師的車,趁著綠燈一路疾馳,可以拋卻過去的一切,可以去追逐自由,愛情,激情,去瘋狂,去和愛的人私奔,去浪跡天涯。後退一步,坐上丈夫的車,循規蹈矩,餘生再無波瀾,但也幸福安穩,家庭美滿,只是生活會在平淡,寂寞中度過,一眼可以看穿未來。

幸福的家庭,是不可以拋棄的

前面的人在等待,丈夫按響的喇叭在催促。後半生,取決於她在這一瞬的選擇。當然,她選擇了留下來,選擇擔起自己的責任,她不再是從前那個少女了,她是一位妻子,她是一位母親,她在結婚後,遇到了今生摯愛,還一起度過了美好的四天,這四天,對她而言,已經足夠了,人生,有了最美好的回憶,心底,有了最柔暖的溫存,對她而言,夠了。

故事,不一定都有完美結局

攝影師的車,終是走了,就好像那天,他驅車前來一樣,飛鳥從天空掠過,沒有留下一絲痕跡,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看到過那色彩斑斕的美麗飛鳥。多年之後,當攝影師故去,把他自己的骨灰,還有這四天的回憶,還有多年來的相思之情,一起寄到她面前的時候,她知道,自己內心所堅守的美麗回憶,是值得的。

初見的那天,很美好

是的,這是一個婚外戀的故事,而且,或許還是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婚外戀故事,而且,還是一個看起來沒有完美結局的故事。但是我卻以為,這樣的結局,才最是完美。自己應該盡的責任,自己用了一輩子去做好了,自己的人生,在最美好的時候,遇到了最美好的人,不是遇到了感動,還遇到了理解,遇到了愛情,即便最後沒有相守一生,但能遇到,能體驗過最純粹的愛情,就已經比大多數人要幸福許多了。

多年後的一封信

就像電影中說的那樣,愛情並不遵從我們的想像。愛情的神秘之處就在於它的純潔與純粹。也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會了解這份美好吧。現在,很多人不婚,很多人離婚,很多人都對婚姻失去了信心和期望。我期望這些人,或許也可以靜下心來,好好看看這一部《廊橋遺夢》,去體會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心底的美好。

一個故事,一段回憶

在我看來,現代人都太貪心,既想要收穫所謂的愛情,還想要不承擔婚姻生活的瑣碎,自己想要自由自在的時候,就想立刻說走就走,不管自己的身後,是否一地的狼藉。而自己想要安定的時候,就必須有個歸家的港灣,包容自己曾經的一切,天底下,哪會有這樣的好事,我們必須,要在愛情和生活中做出選擇。

而《廊橋遺夢》中,弗朗西絲卡的選擇,或許便是最好的選擇。當然,若是你足夠幸運,足夠幸福,你能遇到一個彩虹般的人,即便是一起生活數十年,兩人依舊伉儷情深,依舊宛如熱戀時一般親密,當然沒必要做這樣的選擇。

廊橋遺夢

但若是你也和大多數人一樣,在相處久了之後,在看到了許多自己曾沒有看到的缺點後,對婚姻的美好期望被現實擊碎之後,對婚姻沒有了激情,也請你務必記住,你對婚姻,還有責任。即便是你遇到了你以為的「今生摯愛」,但也請和《廊橋遺夢》中弗朗西絲卡的選擇一樣,可以把這份內心的喜悅和觸動,留在心底,給自己的生活,一些精神上的慰藉,而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堅定地前行。

雖未成真慶幸我曾擁有。這一生,遇到過愛情,足矣。

相關焦點

  • 《廊橋遺夢》給人們的啟示是什麼
    僅僅4天廝守,她和他,確定遇到一生真愛,但她因為家庭、責任,並沒有隨他離開,而是在死去後,囑咐兒女,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廊橋,她要在那裡,和他相聚。《廊橋遺夢》用一個表面被人所不齒的「婚外戀」故事,教人思考:一個女人,面對家庭、責任,世俗限制太多,哪怕是一輩子僅有一次的真愛,也只能存於記憶,成為活著的嚮往和死後的歸宿,既無奈又現實。
  • 《廊橋遺夢》:生命只有一次,愛與責任,哪個重要?
    《廊橋遺夢》是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據悉,他只花了11天時間就寫完了《廊橋遺夢》,出版後受到追捧,被翻譯成35種語言,銷量超過1200萬本。這本書中講了一段有違常理的愛情故事。攝影家羅伯特金凱德和農夫的妻子弗朗西斯卡,偶然相遇,卻仿佛命定的愛情。
  • 電影《廊橋遺夢》,最美好的感情,是戛然而止的回味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一起來談談一下電影《廊橋遺夢》。人一生會遇見很多人,真愛到底有多少?結婚後又發現真愛,然後又離婚?周而復始嗎?結婚了,就要有擔當,負責任。外面的世界誘惑很大不要自以為是,迷失了自己。害自己不要緊,不要害他人。
  • 《廊橋遺夢》:安慰了沒遇到愛的人,鼓勵了遇到愛的人
    一部《廊橋遺夢》完美地把遭唾棄的婚外情和美好的愛情結合在一起,看的人各取所需。《廊橋遺夢》是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一部電影。她把它們放在木盒中,每年生日翻看一次。1989年弗朗西斯卡過世了,她在遺囑中要求子女們將她的骨灰撒在曼迪遜橋畔。卡洛琳和邁克都被母親的感情故事和對家庭的責任心所感動。他們同情並理解自己的母親。
  • 《廊橋遺夢》:短暫歡愉成為情感永恆,藝術之外才是真實人生
    《廊橋遺夢》是一個關於出軌卻能念念不忘,且能保持餘生忠貞的浪漫故事。它的經典不在於揭穿了婚外戀的真相,而是在殘忍的真相下包裹著以真愛為名的甜美外衣。 有多少女人在弗朗西斯卡身上讀懂了婚姻的真諦,原來生活本就是一場虛無的幻象?有多少婚姻嫁給了適婚的人,卻念念不忘心裡的人?
  • 《廊橋遺夢》:那時只關注婚外真情,今天方讀出靈魂甦醒
    我曾經看過的《廊橋遺夢》版本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在本市圖書城瀏覽。不經意看到了這本薄薄的小書《廊橋遺夢》。因為封面上的幾個字——"風靡美國的暢銷書"而對它發生了興趣。當我開始閱讀後,很快就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並深深感動,甚至潸然淚下。電影和電視劇很容易使人落淚,因為視覺的衝擊力非常容易在人的感官引起共鳴。但是,面對一些文字很自然地落淚,這在我卻是極少見的。
  • 《廊橋遺夢》是一部愛情小說嗎?是,同時它也在述說詩與遠方
    《廊橋遺夢》,是一部愛情小說嗎?是,但不僅僅是。羅伯特·金凱德與弗朗西斯卡的愛情故事令人動容,儘管,它描寫的是一段為世俗道德所不容的婚外情。但《廊橋遺夢》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同時,它批判的是小說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作者羅伯特·詹姆斯·沃勒認為,自己所處的時代,科技和經濟飛速發展,但人們自然的活力、情感和野性喪失殆盡。作者通過羅伯特·金凱德這個人物,呼喚人們重視本真的自我,保持心靈的自由與獨立。
  • 《廊橋遺夢》:愛情只是過客,陪伴我們一生的,是這四種人生經歷
    如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創作的《廊橋遺夢》,講述了攝影師金凱德與鄉村主婦弗朗西絲卡,在一次偶遇中,共度了四天浪漫的時光,卻不得不在道德與責任的克制下,終身不見,痛苦一生的故事。如果單純把這本書定義為愛情故事,那必然會成為一場庸俗的男歡女愛;恰恰是因為作者賦予這本書道德與責任層面的思考,令那段感情有始無終,才能從遺憾中,令千萬人陷入沉思。
  • 《廊橋遺夢》: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歸屬感與價值感
    題首的這段話,是電影《廊橋遺夢》的經典臺詞。如果用一段話來解釋整個故事的起因,我想沒有比弗朗西斯卡自述的這段話更為貼切的了。《廊橋遺夢》的故事雖然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但它所進行的反思與批判卻適用於任何年代以及任何國家。
  • 《廊橋遺夢》:真正的愛情,不是相互佔有而是彼此成全
    1995年上映的電影《廊橋遺夢》,獲得第五十三屆金球獎最佳電影、最佳女演員、第六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等多項大獎。該片以其對婚外戀情的探討和對中年人心理情感的體現受到了觀眾和評論界的廣泛關注。作者羅伯特·詹姆斯·沃勒是美國小說家,攝影家,音樂家,他多部作品曾躋身《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代表作《廊橋遺夢》位居1993年暢銷書排行榜榜首。據悉,這部小說他只花了11天時間就寫完了,出版後受到追捧,被翻譯成35種語言,作者憑藉《廊橋遺夢》躋身全球最暢銷書作家之列。
  • 《廊橋遺夢》:淺析影片成為經典的三個要素
    《廊橋遺夢》的整個故事情節,我覺得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的經典著作裡,解釋的恰如其分,或許人物性別設定不同,但其寓意的婚姻眾生相如出一轍。《廊橋遺夢》採用的是非線性的敘事結構,講述了在麥可與妹妹卡洛林紛紛陷入婚姻的煩惱之際,接到了母親弗朗西斯卡的去世的消息,二人回家整理母親遺物時發現其留下的一封信,從中得知了數年前母親埋藏於心底的一段感情往事。
  • 《廊橋遺夢》:能夠相遇已經很幸運了,多少人終其一生,求而不得
    前面一種總是能被時間很好的治癒,畢竟得不到回應的愛情不見的是一件可以堅持的事情,一段時間之後便能很快地轉移感情;但是第二種卻總是能讓人懷念一生,因為我要多幸運才能在茫茫人海當中遇見你與你相愛,可是又有多少遺憾,讓我最後在茫茫人海中錯過了你。而《廊橋遺夢》屬於後面那一種。
  • 如何評價電影《廊橋遺夢》?
    《廊橋遺夢》講的是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在情感與家庭之間的割捨,衝破道德束縛,最終沒有過脫家庭的禁錮的一部經典電影。也是一部剖析女性在乏味生活之中尋找自己曾經失落的夢和擁有不變的情感。當年看電影《廊橋遺夢》只覺得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浪漫、唯美的愛情感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再來看這部電影,感覺女主人弗朗西斯卡在生活中並不幸福,枯燥乏味的生活讓弗朗西斯卡有點厭倦,是情感無處適放,就像電影臺詞說的一樣,"當一個女人結了婚,就意味著,生活的起點,也是終點"
  • 閱讀世界|廊橋遺夢的點滴
    小編趁著世界讀書日時,在網上買了許多書,其中包括一本《廊橋遺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這本書。這本書很短,大概一百多頁,基本上兩三個小時就可以讀完。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對兄妹在整理母親的遺物時翻檢出了一段塵封往事。
  • 《廊橋遺夢》那麼美的愛,為什麼要開始呢
    《廊橋遺夢》那麼美的愛,為什麼要開始呢 《廊橋遺夢》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是中年以後的西斯卡和羅伯特無意之間的相遇,只有四天愛情引發的終生不忘,死後骨灰都灑在廊橋,以求相依相偎。
  • 愛情片《廊橋遺夢》,豆瓣8.6分,你看好中年婚外戀嗎?
    愛情片《廊橋遺夢》,豆瓣8.6分,你看好中年婚外戀嗎?我想我也無法做到「遇到美麗的風景就停下來。」 克林特老先生總是可以在電影的尾聲緊緊地握住你的心門,讓你除了流淚什麼都說不出來。其實感動我的並不是這段難得的感情,而是她丈夫對她說的那段樸實的話。
  • 《廊橋遺夢》:其實,不是每個有婚外情的女人,都是壞女人
    作者|儒桐 編輯|欣欣還是在大學的時候看的《廊橋遺夢》,那時候還只會感慨愛情的浪漫與美好,也遺憾為什麼有情人沒有終成眷屬。如今,十年的光陰已經過去,再去看這個最唯美的婚外情影片,又有一些新的體會。或許是因為也已經結婚多年,有些感同身受,我發現了原來婚外情離我們如此之近。
  • 《廊橋遺夢》人的一生之中總會遇見一個人
    今天和大家聊一部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婚外情電影—《廊橋遺夢》,聊聊男主角K的把妹套路。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家庭婦女弗在丈夫和孩子外出的四天裡,與一個從遠方而來的攝影師 K墜入愛河後又分離的故事。當K第一次見到家庭婦女弗問路時,他們只是一般的陌生人關係。
  • 《迷失東京》:現代版的廊橋遺夢,寡姐的愛情電影總是如此曖昧
    2003年,斯嘉麗·詹森在女導演索菲亞·科波拉的《迷失東京》中擔當女主角,這部現代版的廊橋遺夢在東京這座繁榮快速的城市中展示了其中的孤獨寂寞與曖昧,一段欲說還休的情意在東京醞釀,也在東京的上空中消散,而留下的則是曖昧的心動。
  • 諾米·梅蘭特的《珍品》,是法版的《廊橋遺夢》,浪漫主義的終結
    以我們最學究的眼光看《珍品》,不過是一部法國版本的《廊橋遺夢》,把老公之外追求更多肉體和精神歡愉的女人「神化」了罷了。好在,羅伯特·詹姆斯·沃勒在1993年出版的這部中篇小說《廊橋遺夢》,在中國的影響力也頗為廣大。我記得這部小說剛剛出版不久,我們國內的不少電臺就把它做成了文學廣播。當時,《廊橋遺夢》的火爆程度基本上可以和同是電臺播出的單田芳、梅蘭芳並駕齊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