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分類和命名,一直以來,並沒有統一的分類方法。只能說目前最流行的是按茶葉的初加工工藝方法的不同,以及加工中茶葉發酵程度由淺入深的變化,可分為六大茶類:即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
1.綠茶綠茶屬不發酵茶,發酵程度為0%,基本加工工序為:鮮葉-殺青-揉捻.-乾燥據測定,綠茶中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含量比其他茶類都要高許多。從營養保健功效來看,可以說在六大茶類中,綠茶是最好的。綠茶按照加工過程中乾燥方法的不同,又可分為炒青綠茶和烘青綠茶炒青綠茶:眉茶(長炒青)、珠茶(圓炒青)、龍井、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陽毛尖、廬山雲霧、峨眉竹葉青等。烘青綠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
2.白茶它的作法是所有茶中最天然,最原始的,也最接近鮮葉的口味。白茶屬於微發酵茶,發酵程度約10%-15% ,白茶的加工工序為:鮮葉-萎凋-烘乾或曬乾白茶因採摘原料不同分為芽茶和葉茶芽茶:白毫銀針葉茶:白牡丹、貢眉、壽眉由於白茶的做法基本上是生曬,所以茶性在所有茶中最寒。體質寒涼的人,尤其是女生,不要多喝。因此白茶的寒涼去火功效明顯
3.黃茶
黃茶加工方法與綠茶接近,只是在綠茶加工中多了一道燜黃的工序。這個燜黃工序有的是在殺青後揉捻前,有的是在揉捻後進行,燜黃是形成黃茶品質特徵的關鍵工序。黃茶的發酵程度約20%-30%黃茶最有名的,現在仍產的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
4.青茶(烏龍茶)
烏龍茶屬青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它的製法複雜而特殊,基本工序是:鮮葉-曬青-晾青-做青(搖青)-揉捻.-焙乾。發酵程度約30%-80% 左右。1977年,日本科學家宣布:烏龍茶具有神奇的減肥、美容功效,在有效減輕體重的同時,還可降低膽固醇。烏龍茶分廣東烏龍(主要是潮州鳳凰山產區)、閩南烏龍(主要是安溪及附近產區)、閩北烏龍(主要是武夷山及附近產區)和臺灣烏龍。
5.紅茶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即發酵程度100%,基本製作工藝流程是:鮮葉-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紅茶分類小種紅茶:正山小種、煙小種工夫紅茶:滇紅工夫、祁門工夫、坦洋工夫等
6.黑茶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在所有的茶類中黑茶的原料最為粗老,基本工序:鮮葉-殺青-揉捻-渥堆-乾燥。黑茶主要有:人工渥堆製作的普洱茶、四川邊茶、六堡茶、湖南黑茶等。關於普洱茶是不是黑茶的爭論一直有,也可將其單獨列為一類茶的分類和命名,一直以來,並沒有統一的分類方法。只能說目前最流行的是按茶葉的初加工工藝方法的不同,以及加工中茶葉發酵程度由淺入深的變化,可分為六大茶類:即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