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巨棰:80斤大鐵球將德國坦克砸碎,衛國戰爭中的阿姆斯特朗炮

2021-01-15 科羅廖夫

一般來說,高質量的東西能用的時間就會很長,不像一些便宜貨用幾次就報廢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證明了這一點,比如1941年冬天發生在莫斯科的一場戰役。直到現在我們才從軍事檔案得知,當時的莫斯科正依賴19世紀製造的老式大炮來保護,這些大炮曾在1877至1878年的俄土戰爭中使用。

1941年的寒冬,法西斯分子正步步緊逼首都莫斯科。首都的局勢越來越危險,蘇聯人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保住最後一片陣地。但是能不能保住莫斯科是一個難題,在最關鍵時刻,紅軍幾乎被解除武裝。

首先蘇聯士兵缺乏大炮,朱可夫元帥報告了這一緊迫的問題。但整個紅軍剛剛經歷了基輔戰役的巨大損失,根本沒有沒有炮兵儲備。於是有人建議可以向捷爾任斯基軍事技術學院求助,這個學院擁有全蘇軍最好的炮兵系,曾培養出蘇軍炮兵主帥M.И.涅傑休和炮兵元帥Ю.П.巴扎諾夫。

在戰爭開始的初期,捷爾任斯基軍事技術學院幾乎所有的炮兵訓練工具都被疏散到撒馬爾罕(烏茲別克斯坦城市,州首府)。幸好,在莫斯科附近有一些被遺忘已久的軍械庫,這裡存放著俄土戰爭時期的大炮,這是1877年沙俄帝國生產的大炮。儼然是老炮了!

這門重型火炮的原型是1887式海軍炮,安裝直退式炮架以後,就成了陸軍使用的大口徑野戰炮。由聖彼得堡的大型兵工廠普提洛夫工廠生產。這是一種採用螺式炮閂,使用多級藥包的榴彈炮。利用閂體上的螺紋與炮尾內表面上相應的螺紋相嚙合來閉鎖火炮。是一種後膛的阿姆斯特朗炮,炮管上粗大的套箍,是識別阿姆斯特朗炮的最明顯特徵。

克虜伯後膛炮的裝填原理。

同時發現的,還有早期來自克虜伯技術的大口徑架退式後膛火炮,這些火炮使用楔式炮閂,射速比較快。在18~19世紀,沙俄帝國的軍隊是鐵桿的德粉,不僅照搬德國軍隊的作戰思想,也引進了大量的德國火炮技術。

他們不僅在廢棄的軍械庫發現了大炮,還發現了152毫米口徑英寸的炮彈。武器準備就緒,送到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紅波列前線。沙俄大炮在戰鬥中表現非常優秀,這些老炮可以連續發射10發大炮, 新的炮兵連操作這批武器。大炮很重,幾乎沒有適應現代作戰條件的能力。射擊是直接瞄準目標,因為沒有裝備現代瞄準鏡。

儘管歷史悠久,但是老炮也能贏得新勝利!這些大炮仍然讓紅軍滿意。老式後膛炮可以發射40公斤重的開花彈和實心彈丸,動能和威力十分可怕,可以輕易砸碎德國坦克。但鑑於該炮沒有精密光學瞄準鏡,無法像現代反坦克炮一樣進行直瞄射擊,只能概率炮擊,命中率要靠信仰。所以紅軍訴說的德國法西斯坦克看到這門大炮就紛紛落荒而逃的情景,估計是段子。不過,在二戰初期,德國參戰的三號和四號坦克的裝甲厚度只有十幾毫米,用一個40公斤的大鐵球,完全可以砸碎,蘇軍的說法並不誇張。

在莫斯科戰役期間,蘇聯紅軍利用這些老炮取得了一些炮火支援作戰的勝利,而且保存了幾十年的沙俄帝國大炮,幫助紅軍發動了最後的戰役進攻,最終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相關焦點

  • 幫助英國在戰爭初期抵禦德國坦克的反坦克炮——QF2磅反坦克炮
    自從坦克誕生以來,反坦克作戰就成了人類在戰爭的一個核心,沒有反坦克手段的步兵在面對坦克時,不比他們要用血肉之軀面對機槍好多少。而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早期的處境非常不妙,他們手頭的反坦克炮就只有戰前開發的QF2磅反坦克炮。那麼這種開發於戰前的反坦克炮,要如何在戰爭中應對那些可怕的德國坦克呢?
  • 蘇聯的反坦克炮戰史,撐起蘇聯反坦克火力的45毫米反坦克炮
    可是在整體上的性能並沒有提升,初速也就是發射穿甲彈時為每秒760米,基本上等於沒有提升不過,考慮到當時各國的反坦克炮發展基本都差不多,所以M1937式45毫米反坦克炮還是在蘇軍內部大範圍列裝,原本的M1932式45毫米反坦克炮也做了修改後繼續服役。
  • 火影:鳴人戴的項鍊,是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噴氣式阿姆斯特朗炮
    五代目火影綱手姬給漩渦鳴人的項鍊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噴氣式阿姆斯特朗炮的三次元現實原型,是阿姆斯特朗家族,開發出來的一款大口徑火炮。因為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噴氣式阿姆斯特朗炮外形太過真實,所以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噴氣式阿姆斯特朗炮是銀魂中除了三大神物之外,最具有存在感的物品。
  • 無法對抗T-14坦克?德國最新豹2A7V交付部隊,未來或將換裝130炮
    德國最新豹2A7V交付部隊,未來或將換裝130炮2020年12月6日,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科隆的聯邦國防軍陸軍發展處(AHEntwg)開始對新型豹2A7V主戰坦克進行部隊前驗收測試,以確保新型坦克的性能滿足部隊要求。
  • 二戰德國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的先驅
    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是二戰德國早期開發的大口徑裝備,雖然威力巨大,但本身並不成熟,在試生產了2輛之後就放棄了,它們的一些設計經驗則用於後期的相關設備身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算是開山鼻祖了。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最早的德國坦克殲擊車雖然二戰德國最早服役的坦克殲擊車,是用一號坦克底盤改裝的黃鼠狼1,但是真正從設計上來講
  • 一戰德國A7V坦克的變形車,德國早期的自行防空炮與裝甲運輸車
    一戰德國雖然在坦克研發上慢了一步,不過德國也能有機會吸取對手的經驗,將許多成熟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武器設計中去。 在1917年時,也就是A7V坦克從設計走向成熟的那年,德國設計師還在A7V底盤基礎上研製新的裝甲武器,其中包括全地形運輸車和自行防空炮。
  • 二戰中的德國四號中型坦克,如何從支援坦克變成了德國主力坦克
    按照古德裡安的思路,德國將有兩款中型坦克擔任裝甲部隊的核心力量。一種是戰鬥坦克定位,配備高初速坦克炮,裝甲較為薄弱,機動性較好的中型坦克,也就是三號中型坦克,它的作戰目標是對付敵方坦克。在武器方面則配備了一門75毫米口徑的Kwk-37短倍徑榴彈炮,火炮倍徑僅有24倍,另配有一挺MG-34通用機槍,其可攜帶80枚各類75毫米炮彈和2700發子彈。坦克的正面防禦為30毫米厚的垂直裝甲,其餘三面均為15毫米,放到當年也算優秀的中型坦克。
  • Pak40反坦克炮,德國人難得的理智,將歐洲撿破爛精神發揚到極致
    不過當時德國現役的Pak36和Pak37完全可以從容的應對任何坦克,另外該75毫米坦克炮技術並不成熟而且整體異常的大,並不適合靈活機動,於是這款75毫米的坦克炮就沒有了下文。不過克虜伯的設計並不是很成熟,特殊的設計使得炮膛的磨損極大,壽命極短,而且該炮使用的鎢芯穿甲彈生產工藝非常的複雜,並不適合大批量生產。就在這時候德國陸軍軍械局做出了一個有違德軍以往的理智決定——生產萊茵金屬的設計並將其命名為Pak40型46倍口徑比75毫米反坦克炮。
  • 名副其實的釣魚竿,二戰德國105倍徑的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雖然二戰德國在火炮數量上與盟軍相比差距很大,但是在質量上卻明顯技高一籌,尤其是以克虜伯、萊茵金屬為代表的幾家軍工企業,在相關領域確有不少優秀作品,戰爭中火炮身管倍徑越做越大,彈藥殺傷力越來越高。儘管當時德國研製了身管倍徑達100倍的75毫米炮,不過這並不是德國的極限,德國還有105倍徑的PAW 1000式81毫米反坦克炮。
  • 打虎英雄歸來:俄軍新57毫米戰車炮,戰鬥射速超過95式自動步槍
    例如國產的89式12.7毫米重機槍,理論射速為600發/分鐘,但戰鬥射速則降為80發/分鐘。中口徑火炮的彈丸裝藥量較小,沒有100毫米以上大口徑火炮的威力大,但是中口徑具有初速大、射速較高的優勢,單位時間的彈藥投射量與大口徑火炮不相上下。俄軍認為這門速射炮穿甲如泥,讓敵軍命如紙薄。
  • 二次元玩梗寶典 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噴氣式阿姆斯特朗炮
    二次元玩梗寶典 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噴氣式阿姆斯特朗炮。二次元的用戶們其實都是很有娛樂精神的人,其實大家對於各種事件也都很有關注,但是我們的關注重點有些時候確實和其他的人有那麼一點不同,也很擅長自黑。所以經常會讓一些不懂玩梗的人,或是剛剛加入的新人一臉懵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二次元中流行的梗。
  • 防空炮演變來的反坦克炮,英國早期的反坦克支柱,QF-2磅反坦克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裝甲部隊簡直是所向無敵,尤其是在戰爭初期,德國的坦克幾乎無敵的存在,無論是橫掃波蘭,還是閃擊法國,德國裝甲部隊的那些鋼鐵造物都是無可置疑的強大。面對那些橫衝直撞的坦克,似乎同盟國的士兵能做的,就只有在自己的塹壕裡瑟瑟發抖了。畢竟,血肉之軀要如何對抗一個鋼鐵怪物呢?
  • 第一款專業的反坦克炮,德國3.7cm Pak36的那點故事
    尼採曾經說過: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回以凝視這句話我覺得用在德國人身上挺合適的。一戰時,第一次被坦克攆著走,並且在整個一戰期間被坦克打的最多的是德國人。但在二戰時,將坦克玩的最溜的也是德國人。
  • 火力不夠口徑湊,德國開發新型大口徑坦克炮,2千米擊穿1米裝甲
    《軍武次位面》作者:機甲888▲德國新一代130毫米滑膛炮以及配套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全貌(圖片來源於:網絡)德國的坦克研發和生產技術,一直以來都處於世界的先進水平,如其研發的"豹2"系列主戰坦克就號稱是現代主戰坦克的標杆
  • 日本陸軍的反坦克支柱,仿照蘇聯反坦克炮製造的一式反坦克炮
    因此日本就開始謀求得到一款真正意義的上的反坦克炮,最後的突破口則是在德國身上。 日本通過引進德國的Pak35/36反坦克炮,研發出了自己的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 與德國的Pak35/36反坦克炮相比, 日本的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沒有使用被帽穿甲彈,而是堅持使用了穿甲榴彈,理由是不喜歡無法爆炸的被帽穿甲彈。
  • QF20磅炮,英國L7坦克炮的奠基者,二戰坦克炮技術集大成者
    QF17磅炮但在實戰中,17磅炮也在技術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至少在二戰後期已經有多款足以和它抗衡的火炮;作為對手的德軍,除了黑豹中型坦克安裝的「釣魚竿」似的70倍徑75毫米炮,KwK相較於英國坦克炮/反坦克炮,德國科技的優勢在於炮管的生產加工方面,他們的鎢芯穿甲彈在技術層面上沒有達到英國的水平,但藉助更好的火炮卻能發揮更大的殺傷力。KwK 43型相比於虎式裝備的L/56版本,除了倍徑增加到71倍之外,它的藥筒直徑更大,長度更長。
  • 88炮一夜成名,本是防空炮出身,卻曾以打坦克而出名
    今天的主角是二戰時期的德國88炮,這是著名火炮商克虜伯公司研發的,當時的設計人員認為飛機會成為未來的主站力量,而且會飛得更高,他們大膽的設計出了88毫米的大口徑。據說88炮之所以以打坦克出名還是因為一場意外,在1940年閃擊法國戰役中,由於德國當時並沒有裝備虎式坦克,而德軍的37毫米火炮無法擊穿瑪蒂爾達Ⅱ型坦克正面厚達80毫米的裝甲。眼瞅著閃擊行動要失敗,這時多虧一名88炮手壓低了炮口向英軍坦克平射,幾乎是在瞬間九輛英軍坦克被擊毀,英軍倉皇撤退,德軍閃擊成功,從此88炮一夜成名。
  • 二戰德國獵豹II坦克殲擊車,比獵虎更靠譜的坦克殺手
    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雖然是二戰德國的大殺器,不過它為了提高火力和防護,犧牲了戰車的機動性和可靠性,導致獵虎的戰績與它那門巨炮並不相匹配,不過二戰時的德國其實還有獵豹II的研製計劃,它無論是實用性還是可靠性,整體水平都比獵虎更靠譜。
  • 衛國戰爭中蘇軍用軍犬來對抗德軍坦克
    二戰有很多冷知識,用狗來對抗坦克應該算其中一個。蘇聯方面稱,在整個衛國戰爭中,蘇軍軍犬累計摧毀德軍300多輛坦克。 用狗的血肉之軀來對抗鋼鐵坦克,真是不要狗命了!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軍將「巴巴羅薩計劃」付諸實踐,兵分三路入侵蘇聯。
  • 是時候科普一下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那什麼炮了!
    關於阿姆斯特朗炮這個事情,很多小夥伴可能會說,我還沉浸在銀魂完結的事情中無法自拔,你告訴我是不是真的?!那旁白君就非常認真的告訴你,我也不知道!據說是真的,但從昨天的漫畫更新來看,感覺是套路,傳說中的保衛地球篇結束後或許又來新的日常?所以,萬事屋決定,我們就當什麼事情沒有發生過,繼續微笑著往下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