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拈花微笑到一花開五葉,花與禪宗的歷史淵源

2020-12-11 感花印心

花道就是用雙手重新演繹天地的慈悲,我是自幼學習傳統文化,繼以禪入花道,所以我的生命中,永遠有一朵盛放的花,在歷史的彼岸。

我想用簡單的文字來講一講禪宗與花的淵源。

釋禪雪法師在花展上所繪的油畫

說起禪與花,緣起自然是拈花微笑的故事:

《思益梵天所問經》上面有提到,釋迦牟尼佛有一次在靈山會上,百萬天人都到齊了,準備聽釋迦牟尼佛說法。釋迦牟尼佛沒有開口,只是拿起一個天人所獻的優缽羅花給大家看。大家都不能夠領悟,不解其意,唯有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陀馬上就給他印可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就把這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宗法門傳下來了。

漸次地傳到二十八祖達摩祖師,他的師父般若多羅尊者就跟他說:「東土有大乘氣象,你要去度化他們。」所以就有了達摩祖師航海到中國來傳法。

首先達摩祖師在廣州登陸,然後見梁武帝機緣不契,又不受待見,就一葦渡江,來到嵩山的少林寺,在山洞裡面壁,參禪入定九年。

有一位神光法師,當時是已經很著名的講經法師,他一切放下來跟達摩祖師學習,做了九年的侍者。

到第九年冬天的時候,天下大雪了,這位神光法師跪在這個洞外求法,他跪在雪地上,大雪都已經把他的腰埋起來了,雪下得已經很深了,他還跪在那裡面,這個求道的信心、毅力和恆心都是不可思議的。

於是,達摩祖師問他:「你跪在這裡幹什麼?」

他說:「我要求法。」

祖師就呵斥他了:「諸佛的妙法都是累劫勤苦而得來的。好像釋迦佛因地一樣,舍全身而求半偈,哪是你這麼受一點點辛苦,跪一下就可以求到的,除非這個天下紅雪。」

神光法師確實很了不起,馬上拿出戒刀來把自己的手砍斷,血噴出來把白雪都染紅了,捧著這個紅雪說:「祖師,天下紅雪了。」因此,祖師才給他傳法,達摩祖師認為這個神光法師智慧還可以,就給他改名慧可,這是我們禪宗二祖慧可。

達摩祖師傳法于慧可:「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並念了一首偈: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此傳法偈因與花有關,也被稱為「花偈」,亦可稱之為一花五葉之偈

除了文字上的了解,作為一個花道師,自然是在普及知識的同時,也要用花來演繹花偈,普及插花的知識。這樣大家對花,和這段淵源就會感觸更深。這些花偈的插花作品收錄在我的《禪與花道》一書中。

花道作品《一花開五葉》

我來到這個國度的本意,就是傳佛心印之法,救度迷惑的眾生;我如一花,將會開出五個花瓣,至於結果,自然而然會成就的。一花便是緣起,世界萬物皆在此,綠掌似心如葉,一花一葉無不是禪。

花偈的故事可不止於此,從達摩一直到六祖是一脈相承的禪宗法脈,然後下面開出五個宗派。此乃初祖達摩之授記,後面,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五位大師也就陸續出世了。

這五個宗派,它們共同的宗旨,都是修頓悟成佛、明心見性的法門,這些法門本質上是一致的。

二祖慧可大師:

「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本來無有種,華亦不曾生。」

花道作品《因地種華生》
花道作品《因地種華生》

地圓而滿,因地而圓。接初祖衣缽,也正是接圓滿而來。慧可大師覓心,而用鋼草打成心形喻示讓心回到心。

三祖僧璨大師:

「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花地盡無生。

花道作品《花地盡無生》

圓滿無始終,因果同時在。向虛空無盡延伸的柳枝,是一種對生活追求嚮往的狀態。

四祖道信大師:

「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信合,當生生不生。

花道作品《當生生不生》

花的清淨、柔軟、美麗,最能代表虔誠恭敬、蓬勃的心。花也是我們自己本身,生命是美好的,生生不息,又是無生無息。

五祖弘忍大師: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花道作品《無性亦無生》

生命寶貴之處不在於它的存在,而在於它能延續,傳承是認識到自己本身所具有的佛性,若一味地心外求法,那是因為心外無法、心外無我、心外沒有世界。要知道,所有的悲歡離合都是憑空捏造的,無性亦無生。

六祖惠能大師: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 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

花道作品《菩提果自成》

有花偈,亦有花相,花既然是大自然送給人類最豐富、最美麗的禮物,人類也憑智能將其淋漓盡致、盡情地運用。一花開五葉,禪宗源於初祖,傳慧可,慧可傳衣缽於僧璨。嗣後,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弘忍即傳惠能。從慧可到惠能,更是首尾照應,智慧圓滿。

《禪與花道》上的一花開五葉

這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禪與花的淵源,願品者能觀其中深意,願所插的花如詩般瑰麗。

我是胡娉瑋,一個花道師,中國花道·感花印心流派傳承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芸芸眾生之其中一人。

本文文字與圖片皆為原創,喜愛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感恩觀看!

本文由「感花印心」發布,2020年4月14日

相關焦點

  • 漲知識:佛教禪宗的「一花開五葉」指的是什麼?
    是為禪宗第一公案「拈花微笑」,摩訶迦葉與佛心相印,傳承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的無上心法,成為「西天二十八祖」第一祖。一花開五葉開篇引語的著名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六祖慧能大師所作。
  • 江西小城被稱為禪都,是禪宗一花五葉中三宗的發祥地。
    宜春 市被稱為禪都,是因為 宜春 既是佛教 馬祖 興叢林、百丈立清規的起源處,又是禪宗"一花五葉"中的三宗(即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發祥地。在 宜春 袁州區錦繡大道建有一座禪度文化博覽園,禪博園可以說是一個 中國 禪宗文化匯聚融合的天堂,園內建築呈中軸式仿唐建築,呈現出古樸、深沉、大氣、恢弘的氣勢。整個園區定位為:一條主線、兩大定位、三個理念、四大區域、九度空間,實現文化展示與心靈體驗的功能融合。
  • 禪宗「一花五葉」起源地——南華寺
    南華寺,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中國佛教名寺,中國佛教禪宗發源地,禪宗「一花開五葉」起源地,六祖惠能弘揚「南宗禪法」發源地,嶺南禪林之冠,禪宗祖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南華寺曾經虛雲老和尚重修,其中六祖真身為最珍貴文物,其它文物舉不勝舉,價值連城,對研究古建築風格、歷史文化等具有重大意義。六祖惠能從小居於嶺南,以打柴為生,因聽《金剛經》有所領悟,觸及慧根,遠涉黃梅求法。
  •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是什麼意思?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想必大家都聽過,禪宗的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句話的出處是於《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付囑第十":"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一花」,指的是禪宗,佛陀靈山會上拈花一笑,傳法於摩訶迦葉,也就是禪宗的西方初祖。這「一花」,就是禪宗。這「一花」被達摩帶到中國,傳於二祖慧可,就落定了禪宗在中國的地位。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最開始的說法是,達摩東渡,傳法於二祖至到六祖,這一花代表的是初祖達摩,五葉代表的是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這五位祖師。但對於這個說法,有很多人並不認可。
  • 就是因為這位祖師,才有了一花開五葉,才有了頓悟漸悟相映成趣
    禪宗五祖 弘忍祖師 弘忍脫穎而出 幹了六年的粗活今天是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的聖誕,對於中國佛教和禪宗而言,對這位祖師似乎知之不多,主要原因是他那個歷史就是一個小姑娘,看你如何去裝扮,看誰去裝扮。神秀力倡四祖道信的念佛禪達80年之久,門人甚多,其中「入堂七十,味道三千」形成了「兩京之間,皆宗神秀」,「北宗門下,勢力連天」的局面,他的後人還將念佛禪傳到了日本。
  • 十月初五,中國禪宗初祖達摩聖誕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佛教禪宗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傳法偈2020年11月19日,農曆十月初五,是中國禪宗第一代祖師達摩聖誕日。達摩祖師即菩提達摩,佛教禪宗的第二十八代祖師,中國禪宗的初祖。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與寶志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 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 為什麼說達摩的這首偈語,隱藏著禪宗衣缽傳承的使命與軌跡?
    眾所周知,南北朝的時候,菩提達摩來華,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因為從此,中國佛教多了一個宗派,即中國禪宗。其實在他還沒有到中國之前,他的師傅般若多羅就已經準確的預測到他到中國傳法的經歷,也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那首讖語,即:「路行跨水復逢羊,獨自恓恓暗渡江。
  • 觀五葉花感想頗多
    首先聲明哈,之所以我叫它五葉花,因為它有五片葉子,也有五朵花瓣,所以我給它起名叫五葉花,對與錯,不問究竟。或許錯過花季 ,也或許穀雨過後 ,夏天就悄悄來了,各種各樣的美麗花朵也就悄悄躲起來,不經意間,漫步小區 ,那布滿小區花園路旁的五葉草叢中五片花朵的五葉花葉隨心所欲開起來!
  • 有馬賴底禪文集:禪僧直往-日本當代禪宗第一高僧自傳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 二○一三年七月吉日推薦序二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覺醒法師為有馬賴底禪文集作序 昔日,靈山盛會,佛祖釋迦牟尼手拈香花,默然不語,眾皆不解,唯有大弟子摩訶迦葉會意微笑。迦葉尊者因之而被尊奉為禪宗初祖。此後,代代相傳至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入華弘法,闡揚禪那宗風,秘傳佛祖心印,其「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禪風,為當時的中國佛教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很受時人崇仰,被尊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之後,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的最大宗門。「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 一段歷史:禪宗六祖慧能的傳奇一生
    禪宗六祖慧能的傳奇一生(圖片來源:資料圖) 慧能俗姓盧,原籍河北範陽(今北京大興)。他的父親貶官到了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生下了慧能。慧能年輕時父親去世,家境貧寒,靠打柴賣柴來養活母親。偈子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大家見了這首偈子,驚奇不已。這首偈子說,身心都不是真實的,從緣起性空的立場上來看,沒有菩提樹,沒有明鏡臺,身心如幻影,幹擾我們身心的煩惱更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首偈子把禪學漫長的修行過程,轉化為當下的一念頓悟,說人的本心本性,原本清淨無染。只要覺悟到這一點,就可以立地成佛。
  • 菩提達摩師祖臨走前的一段對話和偈語對於禪宗傳承的意義
    菩提達摩」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據說這是菩提達摩在臨走前交代給慧可的偈語。依我所見,並無一法可得。」大師說:「你得到我的骨了。」最後輪到神光(慧可)報告,他只是作禮叩拜,而後依然站在原位並未說話。大師說:「你得到我的真髓了!」接著達摩又說,自佛以」正法眼「交付給摩訶迦葉至今,到了我這一代,我現在交再付給你,你應當好好的持護它。同時我把我的袈裟(僧衣)一件傳授給你,作為傳法的憑信。
  •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中)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中)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茶馬古道》《禪茶一味》,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陸羽《茶經》,吳覺農《茶經述評》,陳宗懋、楊亞軍《中國茶經》,鄭國建《中國茶事》,周重林、李明《民國茶範:與大師喝茶的日子》,周作人《苦茶隨筆》,岡倉天心《茶之書》,榮西禪師
  • 達摩只是禪宗的祖師
    他是印度禪宗的第28代傳人,也是中國禪宗的開創的。 這兩個人一定不能弄混淆了。一個開創了佛教,另一個則是禪宗的大祖師,禪宗的傳承人。 那麼如來佛祖和菩提達摩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 5個小步驟,讓你的五葉梅變得花繁葉茂
    五葉梅是我們經常見的綠化美化植物,因有五瓣花朵,而被人們稱之為「五葉梅」,被很多家庭種植。如何養植好五葉梅呢?根據我的種植經歷,採取為五個小步驟:修剪、插扦、光照、肥水、防治,讓 五葉梅變成「開花機器」。一、修剪修剪是個技術活,要好好把握。
  • 走進禪宗無錫年華灣小鎮回到唐朝?或者去日本娜拉?
    在無錫太湖旁邊,一個禪宗主題的假日小鎮:念化灣小鎮,叫做「禪藝大觀園」。在這裡,我感覺到靈魂從塵世的煩惱中回歸。一旦你進入小鎮,你會覺得你好像被帶到了另一個空間。他所在的地塊就像是神奇的山水五葉蓮,小鎮一步一步,一磚一磚,花葉招展的場景充滿禪意,他感染著我們放棄快速的工作節奏,輕快地行走,品嘗靜謐,閱讀寧靜。香月華街是念化灣的禪宗主題街,這裡有許多身心休息的地方,如茶道、花道、香道和禪修會館,還有各種各樣的文創產品商店和特殊體驗工坊,各種主題的商店餐飲,創意食品,當地小吃,以及不同風格和主題的禪宗主題酒店。
  • 即身成就的甘露妙法,究竟的善證——禪宗的源流
    禪宗在歷史上又名「般若宗」,宗門所傳,則以靈山會上,拈花微笑一則公案為其開端。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咐囑摩訶迦葉。」又有云: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訶迦葉分座令坐以僧伽黎圍之。
  • 畫家丁玲萍水墨畫作四季花開
    願我們走進女畫家丁玲萍老師的團扇畫作中,拈花微笑,一路向前。向四月揮手,向五月問好!一枝寒梅報春來「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梅花在寒冬中傲然怒放,一朵朵五彩繽紛的小花,白的像雪,粉的如霞,梅花的色,豔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枝,蒼古而清秀,它在寒風中翩翩起舞,散發著淡雅的清新。
  • 從禪坐到禪宗,從「我空法有」到「以心印心」,怎樣的解脫之徑?
    可見坐禪是一種修行的形式,從《梨俱吠陀》到《奧義書》時代,坐禪已流行於各宗派。原始佛教的戒、定、慧三學中的定,就是指坐禪。「同臺吃飯,各自修行」,釋迦所倡的內觀禪,殊異於外道,不單「止」,還要「觀」,即不以住在「定境」為目的,而透過不斷的「觀」,通向體會三法印,趣向解脫。
  • 彼岸花:花開一千年,葉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生生相錯
    彼岸花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彼岸花,花開一千年,葉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生生相錯。很久很久以前,城市的邊緣開滿了大片大片的彼岸花。守護彼岸花的是兩個神界的散仙,男仙叫曼珠,女仙叫沙華。花開的時候由曼珠看守,花落的時候由沙華看守;他們守候了幾千年的彼岸花,可是從來沒有見過面。 他們瘋狂地想念著彼此,並被這種痛苦折磨著。 終於有一天,他們決定違背神的規定偷偷地見一次面。他們相擁長吻,「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他們希望時間永滯,天崩地陷,世間唯有他們二人。那一年的彼岸花開得格外驕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