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道就是用雙手重新演繹天地的慈悲,我是自幼學習傳統文化,繼以禪入花道,所以我的生命中,永遠有一朵盛放的花,在歷史的彼岸。
我想用簡單的文字來講一講禪宗與花的淵源。
說起禪與花,緣起自然是拈花微笑的故事:
《思益梵天所問經》上面有提到,釋迦牟尼佛有一次在靈山會上,百萬天人都到齊了,準備聽釋迦牟尼佛說法。釋迦牟尼佛沒有開口,只是拿起一個天人所獻的優缽羅花給大家看。大家都不能夠領悟,不解其意,唯有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陀馬上就給他印可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就把這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宗法門傳下來了。
漸次地傳到二十八祖達摩祖師,他的師父般若多羅尊者就跟他說:「東土有大乘氣象,你要去度化他們。」所以就有了達摩祖師航海到中國來傳法。
首先達摩祖師在廣州登陸,然後見梁武帝機緣不契,又不受待見,就一葦渡江,來到嵩山的少林寺,在山洞裡面壁,參禪入定九年。
有一位神光法師,當時是已經很著名的講經法師,他一切放下來跟達摩祖師學習,做了九年的侍者。
到第九年冬天的時候,天下大雪了,這位神光法師跪在這個洞外求法,他跪在雪地上,大雪都已經把他的腰埋起來了,雪下得已經很深了,他還跪在那裡面,這個求道的信心、毅力和恆心都是不可思議的。
於是,達摩祖師問他:「你跪在這裡幹什麼?」
他說:「我要求法。」
祖師就呵斥他了:「諸佛的妙法都是累劫勤苦而得來的。好像釋迦佛因地一樣,舍全身而求半偈,哪是你這麼受一點點辛苦,跪一下就可以求到的,除非這個天下紅雪。」
神光法師確實很了不起,馬上拿出戒刀來把自己的手砍斷,血噴出來把白雪都染紅了,捧著這個紅雪說:「祖師,天下紅雪了。」因此,祖師才給他傳法,達摩祖師認為這個神光法師智慧還可以,就給他改名慧可,這是我們禪宗二祖慧可。
達摩祖師傳法于慧可:「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並念了一首偈: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此傳法偈因與花有關,也被稱為「花偈」,亦可稱之為一花五葉之偈。
除了文字上的了解,作為一個花道師,自然是在普及知識的同時,也要用花來演繹花偈,普及插花的知識。這樣大家對花,和這段淵源就會感觸更深。這些花偈的插花作品收錄在我的《禪與花道》一書中。
我來到這個國度的本意,就是傳佛心印之法,救度迷惑的眾生;我如一花,將會開出五個花瓣,至於結果,自然而然會成就的。一花便是緣起,世界萬物皆在此,綠掌似心如葉,一花一葉無不是禪。
花偈的故事可不止於此,從達摩一直到六祖是一脈相承的禪宗法脈,然後下面開出五個宗派。此乃初祖達摩之授記,後面,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五位大師也就陸續出世了。
這五個宗派,它們共同的宗旨,都是修頓悟成佛、明心見性的法門,這些法門本質上是一致的。
二祖慧可大師:
「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本來無有種,華亦不曾生。」
地圓而滿,因地而圓。接初祖衣缽,也正是接圓滿而來。慧可大師覓心,而用鋼草打成心形喻示讓心回到心。
三祖僧璨大師:
「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花地盡無生。」
圓滿無始終,因果同時在。向虛空無盡延伸的柳枝,是一種對生活追求嚮往的狀態。
四祖道信大師:
「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信合,當生生不生。」
花的清淨、柔軟、美麗,最能代表虔誠恭敬、蓬勃的心。花也是我們自己本身,生命是美好的,生生不息,又是無生無息。
五祖弘忍大師: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生命寶貴之處不在於它的存在,而在於它能延續,傳承是認識到自己本身所具有的佛性,若一味地心外求法,那是因為心外無法、心外無我、心外沒有世界。要知道,所有的悲歡離合都是憑空捏造的,無性亦無生。
六祖惠能大師: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 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
有花偈,亦有花相,花既然是大自然送給人類最豐富、最美麗的禮物,人類也憑智能將其淋漓盡致、盡情地運用。一花開五葉,禪宗源於初祖,傳慧可,慧可傳衣缽於僧璨。嗣後,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弘忍即傳惠能。從慧可到惠能,更是首尾照應,智慧圓滿。
這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禪與花的淵源,願品者能觀其中深意,願所插的花如詩般瑰麗。
我是胡娉瑋,一個花道師,中國花道·感花印心流派傳承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芸芸眾生之其中一人。
本文文字與圖片皆為原創,喜愛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感恩觀看!
本文由「感花印心」發布,2020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