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縱橫歐洲500年,最後咋衰落的?不能全怪蠻族日耳曼人

2020-12-06 騰訊網

偉大屬於羅馬?

羅馬帝國在歐洲的輝煌持續了500年,在這500年間,羅馬人打遍了歐洲大陸上的各個蠻族。但讓羅馬人絕對想不到的是,500年後,曾經的手下敗將們,會聯起手來把自己送入地獄。

一、羅馬帝國衰落的內部原因

羅馬帝國內部的貴族和官僚人數龐大,生活奢靡,為了滿足統治階級的窮奢極欲,帝國就不得不向平民徵收重稅。而長期被剝削的平民,可想而知對統治階級的貴族老爺們有多麼痛恨。可以說,在蠻族入侵之前,羅馬帝國內部早已矛盾重重,階級矛盾已經到了非常尖銳的地步。

羅馬人召開議會

經濟上羅馬帝國實行土地私有制,當帝國停止對外擴張之後,也就意味著沒有了新擴張的土地作為補充,但羅馬境內的土地兼併非常嚴重,這樣一來,無數的自耕農因為債務或者稅務等原因,在失去土地後不得不淪為大地主的佃戶。一方面是失去土地的農民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是少數大地主的土地越來越多,導致羅馬帝國境內的貧富鴻溝越拉越大,難以彌合,羅馬公民對社會和國家的不滿情緒就像癌細胞一樣開始快速滋長擴散。

羅馬貧民

二、歐洲蠻族的入侵

歐洲蠻族日耳曼人對羅馬帝國邊界的騷擾由來已久。但過往的騷擾主要是因為日耳曼人人口膨脹,不得不越界掠奪生活物資,同時也是為了進行小規模的擴張土地。但當時的羅馬帝國國力強盛,兵精糧足,所以日耳曼人的擴張行動往往以失敗而告終。

羅馬騎兵

但是到了公元375年以後,以往的勝負局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以日耳曼人為代表的歐洲蠻族,開始以舉族之力入侵羅馬帝國。情勢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在歐洲各蠻族的東方,出現了一支更為兇悍的遊牧民族——匈人。在匈人的攻擊之下,日耳曼等蠻族不得不放棄原有的土地,轉而向羅馬帝國進行擴張。二是因為此時的羅馬帝國已經衰落,公元378年,蠻族哥特人在亞德裡亞堡大敗羅馬軍團,就連羅馬皇帝瓦倫斯都戰死了。

蠻族軍隊

瓦倫斯之死,給了歐洲各蠻族莫大的鼓舞。他們發現,此時的羅馬帝國早已是強弩之末,根本不足為懼,於是他們一窩蜂地湧向羅馬帝國。

羅馬人的噩夢開始了。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首領阿拉裡克,又率軍攻入了義大利羅馬城,雖然西哥特人未對羅馬城進行大規模的劫掠,但是羅馬人幾百年來在歐洲積累的威望和榮光,已經隨著羅馬城的陷落而蕩然無存。

古羅馬廢墟

三、匈人的入侵

匈人自遙遠的東方踏馬而來,當他們驅逐了日耳曼等蠻族之後,驚喜地發現在更西邊的土地上,還有更加富庶繁華的羅馬帝國。於是他們騎著戰馬揚鞭而至,在繼日耳曼等蠻族之後,又一次發動了針對羅馬帝國的掠奪性戰爭。

匈人騎兵

匈人的首領名叫阿提拉,此人雄才大略,在他的指揮之下,匈人兵鋒強盛,羅馬帝國連戰連敗。戰敗的恐懼就像迷霧籠罩在羅馬城的上空,羅馬人認為阿提拉是上帝派來懲罰自己的,所以又將阿提拉稱為「上帝之鞭」。但是恐懼歸恐懼,帝國還是要繼續生存,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被阿提拉逼急了的羅馬帝國,轉而向日耳曼等蠻族尋求聯合。日耳曼人此前也吃過匈人的苦頭,於是這對戰場上的敵人一拍即合。公元451年,羅馬帝國與日耳曼等各民族的聯軍,與阿提拉的軍隊大戰於沙隆(今法國東北部城市),結果羅馬帝國一方慘勝。

羅馬人慘勝

戰敗之後的阿提拉並不甘心失敗,他率大軍南下義大利,準備再一次繼西哥特人之後攻陷羅馬城。但是很可惜的是,不久之後阿提拉便暴斃而亡。

對於阿提拉的死,有人稱是其患病自然死亡,又有陰謀論者說是被前來和親的羅馬公主毒死的。總之各種說法都有,但是又都不能給人以完美的解釋。在阿提拉死後,匈人便開始走向分裂,最終完全融入歐洲各民族之中。沒想到這個曾經強盛一時的民族,最終在歷史上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阿提拉

四、羅馬帝國分裂

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修由於無法應對日益複雜的國內外政局,乾脆將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並任命自己的兩個兒子分別成為兩個帝國的皇帝。

羅馬帝國分裂之後,西羅馬帝國的歷代統治者皆是昏庸無能之輩,因此在羅馬帝國中任職的蠻族軍官,往往視皇帝為無物。公元476年,在羅馬軍隊中服役的日耳曼軍人,無理地要求皇帝羅慕路·奧古斯都,將義大利1/3的土地賞賜給他們。這一無理舉動遭到了皇帝羅慕路·奧古斯都的斷然拒絕。蠻族軍人們於是憤怒地發動了政變,將西羅馬皇帝驅逐了出去。

日耳曼人的戰爭

至此,西羅馬帝國滅亡,昔日強盛一時的羅馬帝國,只剩下東羅馬帝國在蠻族的包圍下苦苦支撐。

當然東羅馬帝國的日子也不好過,面對蠻族的強勢入侵,東羅馬帝國皇帝只好一邊賞賜蠻族財物,一邊放任蠻族蠶食帝國的土地。至此,羅馬帝國正式全面衰敗,那個曾經縱橫歐洲500年的強大帝國,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文史君說

蠻族對羅馬帝國的入侵,一開始只是迫於匈人的強勢進攻,尋求生存的空間。但發展到後來,蠻族發現老大的羅馬帝國竟然外強中乾,這強烈地激發了歐洲各蠻族對羅馬的侵略戰爭。這才真正是羅馬人噩夢的開始,因為如果只是為了生存,羅馬帝國只需犧牲一部分土地和財富,就可以滿足蠻族的欲望。但如果是因為貪婪和欲望,那麼即使羅馬帝國再富有,也不可能滿足蠻族無底洞一般的欲望。

羅馬帝國之衰敗,表面上看是因為蠻族的大舉入侵,但從根本上來講,蠻族的入侵不過是一個導火索,而真正的火藥桶還是羅馬帝國自己,在蠻族入侵之前,羅馬國內的政局已經是糜爛不堪了,衰亡只是時間問題。

參考文獻

《歐洲全史》何炳松,臺海出版社2019年版。

(日)鹽野七生:《羅馬人的故事》,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闞翔)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苟延殘喘,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地方自治與日耳曼人統治間的平衡
    雄鷹墜地——西羅馬帝國的崩潰和覆滅羅馬帝國的覆滅,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匈人的崛起、日耳曼人的入侵都是摧毀帝國根基的重要原因,但還有一關鍵的因素,是因為西羅馬帝國本身制度就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正如部分史學家所認為的那樣,西羅馬帝國與其說是被日耳曼人滅亡,倒不如說是自身的衰落引起的滅亡,
  • 羅馬帝國的終結者——匈人阿提拉和日耳曼人
    但不管怎樣,匈人這個從東方遷徙過來的遊牧民族,在擊敗阿蘭國這個東歐平原的大國後,開始直面羅馬帝國。2、匈人進入歐洲時的局勢當匈人進入歐洲時,由於日耳曼人不斷南下劫掠,羅馬帝國其實已經日薄西山。3、東羅馬帝國向匈人納貢稱臣公元375年,匈人輕取東哥特王國,之後又大敗西哥特人,進入羅馬帝國的北方。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直面匈人的便是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的北方邊界有多瑙河這一天然屏障,但依然無法阻擋匈人的不斷南下。
  • 縱橫中世紀1 什麼是中世紀,即羅馬,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混戰的時代
    中世紀,歐洲的封建社會時期,時間是從476年羅馬帝國滅亡開始,至1453年拜佔庭帝國滅亡為結束,前後縱橫了近一千年之久。從一個羅馬帝國的滅亡到另一個羅馬帝國的滅亡,這便是歐洲的中世紀。在這麼一大片的蠻夷之地上,主要生存著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以及凱爾特人等被羅馬帝國稱為「蠻族」的野蠻人,然而,正是這些野蠻人卻最終滅亡了羅馬帝國,改寫了歐洲歷史,創造了歐洲的中世紀時期。因此用一句話來總結整個中世紀,即:拉丁羅馬人走向衰弱,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崛起。羅馬人的衰弱:即羅馬帝國崩潰滅亡,而拜佔庭帝國雖然斷斷續續的綿延了千年,但最終還是沒能逃脫衰弱滅亡的命運。
  • 戰鬥民族日耳曼人的遷徙,對歐洲有著怎樣的影響?
    當日耳曼人進入到歐洲大陸內部之後,整個歐洲的社會環境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可以說,在日耳曼人的幫助之下,歐洲的社會形態發生了劇變,而日耳曼人的遷徙也為歐洲社會的未來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日耳曼人最初的生活環境起初,日耳曼人並不是歐洲社會的主導發展者,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居住的地點就是羅馬帝國北部的一些河流沿岸。
  • 摧毀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去哪了?他們現在是哪國人?
    在歐洲歷史上曾有三大著名的蠻族,他們是:日耳曼蠻族(日耳曼人)、斯拉夫蠻族(斯拉夫人)、凱爾特蠻族(凱爾特人)。在這三大蠻族之中,又以日耳曼蠻族最為出名,因為他們一手摧毀了昔日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摧毀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後來又去哪了呢?現在歐洲哪些國家是由日耳曼人所建立的呢?
  • 歐洲三大蠻族中,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分據東西,凱爾特人去了何方
    斯拉夫人繼承了東羅馬帝國與日耳曼人佔據了歐洲西部相對,斯拉夫人佔據了歐洲東部。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所滅,20年後,俄羅斯的伊凡三世迎娶東羅馬帝國末代公主索菲亞,自此俄羅斯號稱「第三羅馬」,也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 「野蠻」的日耳曼人,是如何將「文明」的歐洲徵服?
    跟我們華夏政權將中原以外之地稱為「蠻夷之地」一樣,作為歐洲文明主體的羅馬帝國,也是將自己實際控制疆域之外的土地稱為「蠻荒之地」,上面居住的人叫「野蠻人」。公元2世紀左右,被羅馬人稱為「野蠻人」的種族,大致為今天我們認知中的日耳曼人族群。
  • 羅馬帝國為何衰落?
    羅馬帝國為何衰落?一些人認為,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洗劫羅馬標誌著羅馬帝國的滅亡。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直到中世紀,羅馬帝國才走下歷史舞臺。這樣不同的觀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選擇哪個羅馬作為探討對象。據在線歷史頻道HistoryHit報導,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兩部分,即西羅馬帝國與拜佔庭帝國。西羅馬帝國以羅馬為首都,而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坦堡)為首都。
  • 羅馬帝國隕落的原因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為都城的西羅馬帝國,實力大損。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人民起義和蠻族入侵中走向了滅亡。公元476年,日耳曼僱傭軍首領奧多亞克廢黜了西羅馬帝國的最後一名皇帝羅慕路斯二世(湊巧的是,羅慕路斯一世相傳為羅馬城的建造者),標誌著西羅馬帝國的最終滅亡。
  • 延續上百年的西羅馬帝國怎麼就被日耳曼人給滅了
    大多數西方人都對羅馬有著一種極為特殊的情懷,那既是對過去橫跨三大州的強盛羅馬帝國的緬懷,而對於歐洲國家層次來說這也是「臉面之爭」。歐洲國家裡號稱「正統羅馬繼承者」的多了去,義大利、希臘、土耳其甚至法蘭西也偶爾來客串一回羅馬繼承人。可當年強盛的羅馬是怎樣一分為二,而西羅馬又是怎樣從一個強盛的帝國被日耳曼人給滅了的呢?
  • 六邊形的法國,其祖先是高盧人、羅馬人還是日耳曼人?
    3、日耳曼人的入侵和羅馬帝國的滅亡羅馬帝國幅員遼闊,但高盧與其它地區不同,一直都是帝國的核心區,所以與羅馬帝國屬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對於法國來說,日耳曼人的入侵,與羅馬人的徵服一樣影響深遠。從此,法國地區不僅存在羅馬人(包括羅馬化的高盧人),又增加了蠻族日耳曼人,這又是一場劇變。
  • 條頓堡森林戰役:強大的羅馬帝國為何慘敗給日耳曼人
    公元9年羅馬帝國日耳曼行省的總督瓦盧斯率軍徵討日耳曼人,結果在條頓堡森林慘敗,三個羅馬軍團全軍覆沒,瓦盧斯也羞愧自殺。當時羅馬帝國是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羅馬軍團裝備精良,英勇善戰,橫掃亞歐非無敵手,日耳曼人只是散居在萊茵河北的原始部落,為何強大的羅馬軍團會在條頓堡森林慘敗,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日耳曼人不在老家好好呆著,為什麼非要遷徙?
    然而羅馬一向擴張成性,日耳曼也不是善茬,雙方都尚武好鬥,誰都不服誰,一言不合只能開打,這一打就是幾百年。對羅馬而言,日耳曼地區環境惡劣,路途遙遠,即便在強盛時期也只能打擊,很難徹底徵服,就像中國農耕民族長期徵服不了草原一樣。對日耳曼而言,羅馬帝國溫暖富庶,很有吸引力,不過蠻族一般只熱衷於搶東西,暫時不想統治羅馬。
  • 歐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為什麼歐洲的皇帝還需要教皇的加冕?羅馬帝國是怎麼消亡的?歐洲的皇室、宗教、百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十字軍東徵和文藝復興是如何發生的?如果你一頭霧水,不妨讀一下《極簡歐洲史》這本書,它將以非常輕鬆又清晰的方式告訴你所有的答案。《極簡歐洲史》作者是澳大利亞作家約翰·赫斯特。
  • 蠻族在羅馬帝國衰亡中扮演的角色:一著不慎導致滅頂之災
    前言:到三世紀末,羅馬帝國這艘巨輪已經航行了近三百年。雖經過修修補補,曾經的威儀仍舊存在,但是帝國內外諸如奴隸制衰落、經濟蕭條、信仰危機、外族入侵等問題集中爆發,嚴重損害了帝國機體的健康,導致了三世紀危機。
  • 法國,德國,英國這三個國家都是日耳曼人,為何三國的語言不同?
    高盧人,也就是凱爾特人的特點是紅頭髮,綠眼睛,法國有多少凱爾特人?不列顛才是真正的凱爾特人最後的地方。日爾曼人本來就是由各個具有相似語言風俗和體貌特徵的部落組成的單一民族,公元前二世紀從北歐遷徙過來,廣泛分布于波羅的海沿岸和中西歐。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及民族大遷徙使各個日爾曼部落有合併和分化並進而形成不同的國家形態,語言也有不同的演化。我們不能因為後期的演化而否認日爾曼人的單一民族性。英語和德語非常相近是不合時宜的表達。
  • 神聖羅馬帝國和德國是什麼關係?
    試試看—— 要說德國之所以要從羅馬帝國說起,是因為曾經德國這片土地,一大片屬於羅馬帝國。 公元前500年前後,生活在亞平寧半島的多個部族——自古在這裡的、後來從地中海來的自稱特洛伊島上的後人,以及來自西北方的凱爾特人等部族的人們,組成了羅馬共和國。 他們選出了賢德的國王。
  • 日耳曼人歷史沿革:從北歐蠻族到歐洲文明主導者,延續千年的逆襲
    日耳曼人是發源於歐洲的重要族群,涵蓋了如今西歐、北歐、北美等眾多發達地區,其中尤其以英格蘭人、維京人和德意志人最具代表性。他們不僅率先開展工業革命,同時亦成為近代數百年以來世界秩序的建立者和受益人。然而在羅馬帝國時期,日耳曼人卻與凱爾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並稱為歐洲三大蠻族。
  • 在中國屢屢打敗仗的匈奴人,西遷後咋幹掉羅馬帝國的?
    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單于巴蘭姆伯爾的率領下,渡過了頓河,向東哥特人發動了進攻,東哥特人哪裡是匈奴人的對手,經過奮戰,依然慘敗,一部分東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竄,逃到了西哥特人那裡,匈奴尾隨其後,追擊到西哥特人居住地。
  • 近代戰爭2 三十年戰爭,德國人不忍回憶,1/3的日耳曼人被消滅
    三十年戰爭,發生在1618年至1648年之間的一場歐洲群雄之間的大混戰,地點是在中歐的神聖羅馬帝國境內。這場戰爭是由宗教紛爭所引起的,但最終卻演變成了歐洲群雄為了爭奪各自利益的全歐大混戰。17世紀初,歐洲的宗教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眾多林立的新教諸侯打著宗教改革的旗號開始大肆的擴張地盤和反對帝國皇帝的統治。作為信奉舊教(天主教)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當然無法容忍這種事情的發生,於是,皇帝不斷的打擊這些新教諸侯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