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大傳播學碩真題864翻譯
材料:關於「加州意識形態」的三大段全英文材料
1、翻譯材料的第1段和第2段
2、用傳播學理論談談「加州意識形態」
材料
The Californian Ideology
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long-predicted convergence of the media,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to hypermedia is finally happening. Once again, capitalism's relentless drive to diversify and intensify the creative powers of human labor is on the verge of qualitatively transforming the way in which we work, play and live together. By integrating different technologies around common protocols, something is being created which is more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When the ability to produce and receive unlimited amounts of information in any form is combined with the reach of the global telephone networks, existing forms of work and leisure can be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New industries will be born and current stock market favorites will swept away. At such moments of profound social change, anyone who can offer a simple explanation of what is happening will be listened to with great interest. At this crucial juncture, a loose alliance of writers, hackers, capitalists and artists from the West Coast of the USA have succeeded in defining a heterogeneous orthodoxy for the coming information age:the Californian Ideology.
This new faith has emerged from a bizarre fusion of the cultural bohemianism of San Francisco with the hi-tech industries of Silicon Valley. Promoted in magazines, books, tv programmes, Web sites, newsgroups and Net conferences, the Californian Ideology promiscuously combines the free-wheeling spirit of the hippies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zeal of the yuppies. This amalgamation of opposites has been achieved through a profound faith in the emancipatory potential of the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digital utopia, everybody will be both hip and rich. Not surprisingly, this optimistic vision of the future has been enthusiastically embraced by computer nerds, slacker students, innovative capitalists, social activists, trendy academics, futurist bureaucrats and opportunistic politicians across the USA. As usual, Europeans have not been slow in copying the latest fad from America. While a recent EU Commission report recommends following the Californian 'free market' model for building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cutting-edge artists and academics eagerly imitate the 'post-human' philosophers of the West Coast's Extropian cult. 3 With no obvious rivals, the triumph of the Californian Ideology appears to be complete.
The widespread appeal of these West Coast ideologues isn't simply the result of their infectious optimism. Above all, they are passionate advocates of what appears to be an impeccably libertarian form of politics - they want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o be used to create a new 'Jeffersonian democracy' where all individuals will be able to express themselves freely within cyberspace. 4 However, by championing this seemingly admirable ideal, these techno-boosters are at the same time reproducing some of the most atavistic features of American society, especially those derived from the bitter legacy of slavery. Their utopian vision of California depends upon a wilful blindness towards the other - much less positive - features of life on the West Coast:racism, poverty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5 Ironically, in the not too distant past, the intellectuals and artists of the Bay Area were passionately concerned about these issues.
1 翻譯材料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分析思路
翻譯題,可根據考研英語的長難句拆分法則來翻譯。但今年段落較長,需要嚴格控制好時間。同時,材料中且包含部分傳播學領域相關詞彙。因此,本題總體難度較大,需要知識背景積累。本題出自吳靖老師關注的新書,考前也可多做調研,了解老師關注的領域及外文著作。
答案正文
20世紀末,一件萬眾矚目的事——媒體、計算機、電信融合為超級媒體——終於發生了。通過不遺餘力地增強和豐富人類創造力,資本主義再一次改變了人類的工作、娛樂及生活方式。圍繞著通用協議,本次融合集成了多種技術;催生出的新事物,其功能也遠大於各部分的簡單相加。當人們生產和接收無限量信息(可以是任何形式)的能力有了全球電話網絡的加持,現有的工作及休閒模式從根本上被改變了。新型產業即將誕生,股市熱潮將席捲而來。在發生著深刻變革的當下,任何能為變革提供簡單解釋的人都會受到極大關注。因此,在這緊要關頭,來自美國西海岸的作家、黑客、資本家和藝術家組成了一個鬆散的聯盟,他們為這即將到來的資訊時代下了個定義:加利福尼亞意識形態。
這種新意識形態源自兩種文化的奇妙融合——舊金山文化中的波西米亞文化和矽谷高科技產業催生的文化。在雜誌、書籍、電視節目、網站、新聞組以及網絡會議的催生下,加州意識形態融合了嬉皮士的隨心所欲精神和雅皮士的創業精神。兩種對立面的彼此融合,是通過對新信息技術具有解放潛力的信心和信念來實現的。在數字烏託邦中,每個人都可以既嬉皮又富裕。美國的計算機狂熱者、懶散的學生、具有創新精神的資本家、社會活動家、新潮的學者、未來派的官僚和投機主義的政治家,都熱情地接受了這種樂觀願景。歐洲在複製美國的最新時尚方面一如往常,他們毫不遲鈍。在歐盟委員會的最新報告中,歐盟建議採用加州的「自由市場」模式來建設「信息高速公路」;歐洲的前沿藝術家和學者,則熱切地模仿西海岸的「後人類」哲學家。很顯然,加州意識形態沒有競爭對手,它似乎完勝。
2 用傳播學理論談談「加州意識形態」
分析思路
今年試捲風格較統一,專業一、專業二均考察了對「技術」的理解。本題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專業一的論述題「技術決定論」相呼應,表面考察「加州意識形態」,實則考察對技術決定論的理解。「加州意識形態」意欲打造一個技術烏託邦,也承接了美國新自由主義話語。答題時,首先可簡要介紹何謂「加州意識形態」;其次,可簡要梳理網際網路史,用歷史的維度考察技術發展中的多種形塑力量;最後,可結合批判理論,對以「加州意識形態」為代表的技術迷思進行祛魅。
答案正文
在「加州意識形態」的想像中,技術能連接一切,最終促成一個「自由、平等、開放、共享」的世界。然而網際網路史告訴我們,「技術從來不是獨立和自主的存在」。因此,在解讀諸如「加州意識形態」等技術烏託邦話語時,我們應從歷史視角出發,帶著批判的工具,對「技術迷思」進行祛魅。
1:何謂「加州意識形態」
所謂「加州意識形態」,即在美國灣區,尤其是在1990年代的矽谷湧現出來的一批網際網路技術、網際網路企業,其主要代表有亞馬遜、谷歌、蘋果等。「加州意識形態」代表著一種技術烏託邦式的技術理念,即相信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技術能夠連接一切,進而推動生產力和社會的良性發展,最終實現真正的自由、平等。
「加州意識形態」與美國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一脈相承,為新自由主義的「自由、平等、開放、共享」等觀念提供了很好的意識形態接口。與此同時,「加州意識形態」還催生出了一種現象,即政治上左翼與右翼的一種融合、交織趨勢。這種趨勢越來越使人相信,技術可能決定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
2:網際網路發展史中的力量博弈
梳理過網際網路史,不難發現網際網路的誕生、發展過程中,存在多種力量相互建構。
冷戰時期的軍事產物:阿帕網
網際網路最早脫胎於冷戰時期的軍事需要,其前身是阿帕網。因受到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刺激,美國國防部組建高級研究局,其項目之一就是創建一個能抵禦蘇聯攻擊的計算機網絡,即阿帕網。
學術價值注入開放、互惠理念
計算機誕生後,計算機科學家與軍方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係。而學界想使得網際網路容納更多網絡,以提高網際網路作為研究工具的價值。因此,學術的價值成為網際網路發展的重大因子,開放和互惠成為網際網路初創時的傳統之一。由此,學術為網際網路注入新的價值。
從反文化運動到賽博文化
網際網路在80年代的發展受到美國反文化運動的影響。反文化運動中的青年群體試圖擺脫傳統的壓制,以謀求個人的自我實現。因此,在文化企業和嬉皮士的鼓動下,反文化群體將網際網路作為了改變世界、實現夢想的工具,也將網際網路改造為了亞文化的遊戲場以及民主的代理處。因此,網際網路成了一種「自由、平等、開放」的象徵。
新自由主義的商業入侵與收編
1991年,商業力量注意到,反文化運動為網際網路注入的價值觀念能作為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接口。由此,網際網路開禁分出公共網際網路,正式開啟商業用途,網際網路的性質也很快發生了變化。廣告、營銷與文化工業的介入使網際網路成為滋生消費主義的溫床。新自由主義的邏輯、市場關係常常被看作所有人類的可能關係。而其實,經過新自由主義包裝的網際網路早已偏離了科學家們把網際網路作為「自由、平等、開放、共享」平臺的設想。
3:祛魅:「技術不是獨立和自主的存在」
網際網路史告訴我們,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多種力量的博弈。即,在歷史的不同階段,不同的社會、文化、經濟等因素,都對技術的發展起著形塑作用。
在此,借達拉斯斯邁茲在《自行車之後是什麼?——技術的政治與意識形態屬性》中所言,「技術從來不是獨立的和自主的存在。從技術研發到應用,是一個政治過程,即社會參與其中為實現自身意圖展開鬥爭的過程」。
因此,以「加州意識形態」為代表的技術烏託邦也並不能真正促成大同社會的實現。技術既非現代社會問題的「替罪羊」,亦非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對待技術,切不可盲目樂觀。
最後,借用一段《交往在雲端》一書中有關技術的討論總結,「如果我們要聯繫技術和社會,就必須要了解技術的特點,也要了解圍繞技術產生的、影響技術發展的實現,並且要了解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