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維新「三傑」都是哪三個人?

2020-12-07 ZG龍宇好先生

日本,我們的東方強鄰,他們近代的強大來源於 19世紀末的明治維新及其快速的開展的工業革命。這次維新始於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自上而下」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實行君主立憲制,作為「最聰明的學生」,日本快速學習歐美先進技術,推行工業化,生活方式歐化,大力發展教育等,逐漸讓日本脫離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危機,並在20世紀初迅速躋身世界列強之列。

明治維新「殖產興業」橫濱鐵路

「明治維新」的成功,是日本大批有志之士通過不斷的努力而得來的結果。但是,眾多的有志之士中,不得不提到「明治維新三傑」,那就是: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

西鄉隆盛(1828—1877),出身薩摩藩,年輕時受到藩主島津齊彬賞識,作為其親信並參與藩政。1858年幕府「安政大獄」,被流放至琉球,1864年,日本國內維新派開始逐漸抬頭,隆盛一手主理薩摩藩陸海軍實權,和同為薩摩藩士的大久保利通大力合作改革。在第二次長州徵伐時,他和長州藩的木戶孝允共同締結了「薩長同盟」,開始了倒幕活動。

西鄉隆盛

但是,明治維新實質上是日本各利益階層利益再分配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導致了大批士族的利益受到擠壓,新政府成立後存在士族問題愈演愈烈,西鄉想出的辦法就是對外擴張,主張入侵朝鮮,奪取新的生存空間。

但是,佔據主導地位的大久保決定按照德國方式經營開展「內治」,堅決反對在國力尚不充足、列強虎視眈眈的前提下,悍然發動侵朝戰爭,最終,明治天皇聖裁,阻止了這場妄動。西鄉隆盛等五名參辭職下野。1877年,薩摩部分憤怒士族攻擊鹿兒島的政府軍火藥庫,揭開西南戰爭序幕,西鄉隆盛回到鹿兒島統率士族,揮軍北上,但是,薩軍整體戰略失敗、後備供應不足,使得戰況每況日下。最後,政府軍擊敗薩摩軍,西鄉隆盛撤退回到鹿兒島,在負傷的情況下由部下介錯砍下頭顱,結束了內戰。不得不說,西鄉隆盛的悲劇並非因為政治上的失勢,而是他的傳統武士根性所註定的結果。

大久保利通(1830—1878),出身薩摩藩,大久保少年得志,17歲時便被任命為藩記錄所的助理。年輕的大久保就對國家命運和政治非常關心,當時的日本已得知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消息,如何使日本免蹈中國的覆轍成了每個關心國家命運的日本人必須思考的問題。大久保等40餘人結成的政治團體「精忠組」,經常聚會討論國家大事。

大久保利通

1868年4月第二次徵討長州藩時,薩摩拒絕出兵。為推進倒幕工作,大久保和西鄉隆盛一起在朝廷、幕府、諸藩之間進行活動。1868年1月3日「王政復古」政變成功,1871年6月任大藏卿,11月赴歐美考察。他感到日本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需要學習後進國的普魯士。這決定了大久保政權政治上的保守,但在其他方面,大久保卻努力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政策,大久保極力繼續推行地稅改革,剝奪武士階級的俸祿,從根本上瓦解了舊的封建武士階級,促進了日本資本的原始積累。1877年鎮壓西鄉隆盛的叛亂。大久保的改革雖然成功,但這是建立在鎮壓農民起義、士族叛亂、自由民權基礎上取得的。1878年5月14日,大久保遭到島田一郎等六名徵韓黨士族的襲擊,大久保當即身亡,伊藤博文等後繼者繼續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富國強兵三大政策,終使日本成為一個資本主義強國,1911年終於將束縛日本多年的不平等條約全部廢除。

木戶孝允(1833—1877),幕末時期以「長州藩的桂小五郎」之名聞名日本,為尊王攘夷派中心人物。而後因受幕府通緝,長州藩主毛利敬親賜姓木戶,更名木戶孝允,維新後參加起草《五條誓約》,是政府的核心人物,推進奉還版籍、廢藩置縣。

木戶孝允

後被任命為總裁局顧問專任,1868年的集議所、1869年的公議所等,都是木戶基於開明的方針而嘗試努力的產物,希望落實相當於國會下議院功能之組織。但是,木戶置身於從激進派到保守派不斷權力鬥爭的明治政府中,精神苦惱源源不絕,甚至嚴重妨害其身心。1877年2月西南戰爭爆發,木戶感嘆「與其病死窗下,不如捐軀於徵途」,企圖親自勸阻西鄉,最終在憂心中辭世。木戶孝允一生態度瀟灑,無話不談,感情易於衝動。被人稱之為立憲政治家中,日本之第一模範人物。

相關焦點

  • 明治維新三傑,戊辰戰爭的功臣西鄉隆盛,為何最後卻掀起了內戰?
    日本是我國的鄰國。我們對這個鄰居的感覺很複雜。唐初日本曾派大量遣唐使來華學習,回去使自己變得強大,傳承了我們部分的文明。明初的時候,日本國內混亂,有一些日本浪人經常在我國東南沿海騷擾我國人民,讓人十分討厭。近代的時候,日本積極學習西方,進行明治維新,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強國。他甚至以弱博強打敗了當時比較強大的沙俄。
  • 明治維新使日本崛起,其前、後三傑中有五人是從王陽明心學獲得了...
    日本之所以會發生這種奇蹟,正是因為有一批被王陽明心學力量武裝的明治維新的鬥士,包括明治維新前三傑:吉田松陰、高杉晉作和坂本龍馬;明治維新後三傑中的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雖然他有生之年沒能實現這樣的志向,也沒有看到日本的崛起,但他大肆宣傳的王陽明心學的「無畏」思想卻鼓舞著後來者的昂揚鬥志。 2 高杉晉作 高杉晉作是日本明治維新前三傑的第二傑,被稱為日本的陸軍之父,也是吉田松陰的最得意弟子。 高杉晉作效仿王陽明在江西剿匪時組織的團練,組建了一支「奇兵隊」。
  • 他是明治維新重要人物,作用不亞於維新三傑,卻在民眾中默默無名
    摘要:他是明治維新重要人物,作用不亞於維新三傑,卻在民眾中默默無名今天要講的是一位並不出名的日本歷史人物——小松帶刀。他二十幾歲就成為薩摩藩的家老,並協助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還有坂本龍馬等人一展才能。
  • 明治維新的核心人物到底是誰?曾被印在日鈔上,如今卻籍籍無名
    對日本而言,明治維新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這是讓日本脫胎換骨的一次革新;在明治維新前,日本的閉關鎖國的程度要遠超清朝,在百餘年間,整個國家幾乎沒有絲毫髮展。後來美國以大炮轟開了日本緊閉的大門,面對列強的入侵,當時的日本比清朝還要無力。
  • 「黑船來航」開啟明治維新
    這是他自1867年登基並宣布進行明治維新之後,第一次向天下宣告,自己是日本的實際統治者。 在我們的印象中,日本與中國似乎是同根同源的,日本使用的文字是從中國的漢字演化來的,日本的文化和社會習俗很多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日本也一直扮演著「中國的學生」這一角色。
  • 明治維新|《銀魂》:一部被惡搞的幕末史
    編者按: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拉開了明治維新的序幕,今年為明治維新150周年,日本是如何從一個蕞爾小國成為世界強國的?網易歷史同「輕日本工作室」特推出「明治維新」系列,還原150年前席捲日本的維新浪潮。
  • FGO明治維新事件科普 明治維新人物史實
    FGO明治維新事件科普 明治維新人物史實。
  • 踐踏庶民而成就的明治維新
    一說到日本這個國家,大多數人那無不是咬牙切齒,日本在上世紀入侵包括我國在內的廣大亞洲國家,給許多無辜平民帶來深重的苦難,一些人甚至今天都在飽受遺毒的煎熬,但是為什麼亞洲國家中,就日本能入侵其他國家,而不是其他國家入侵日本呢?那肯定是因為當時日本強大,日本為什麼在近代強大?懂的人就會說了,日本搞了明治維新,它變法了,現代化了,所以強大了。
  • 日本藝伎,一個神秘又曖昧的職業,曾是明治維新的「功臣」
    在二戰前的日本,擁有一個能夠隨叫隨到的藝伎是個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很多有錢人也爭風吃醋,競相力捧自己喜歡的藝伎。藝伎成為明治維新的「功臣」 在三百多年藝伎的發展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著名的藝伎,她們中的一些人更是對日本的歷史進程產生過重要影響,享有「勤王藝伎」美譽的中西君尾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 最蠻荒也最開化 鹿兒島:日本的斯巴達,明治維新的故鄉
    一個多世紀前,他們的先祖從這裡起兵,把日本推上了近代化之路。明治維新三傑中,薩摩人佔據兩席:西鄉隆盛,統領倒幕軍,推翻了德川幕府;大久保利通,人稱「東洋俾斯麥」,塑造了明治維新後日本的政體。鹿兒島甲突川邊的下加治屋町已不見當年的屋宅。橋頭立著大久保利通身著洋服的銅像,他冷峻的目光注視著自己和西鄉的生長之地。
  • 日本學者子安宣邦:明治維新的最終結果恰恰是戰爭
    子安致力於向普通日本市民圍繞現實和歷史問題進行宣講,多年不輟,至今以86歲高齡,仍每月三次堅持進行義務的市民講座。    「日本近代化」再考   去年(2018年)是日本明治維新150周年,日本國內雖然沒有舉辦什麼國家級別的大規模紀念活動,卻也出版了大量對明治維新與日本近代史進行重新思考的書籍。
  • 王陽明的學說,真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原動力嗎?
    維新時挺身而出的人,大多都修陽明良知學。 」③」④復旦大學教授、日本關西大學客座教授吳震,則直接將「陽明學是明治維新的原動力」一說視為並非事實的神話:「所謂陽明學是明治維新的原動力這類『神話』的製造者,或可追溯至三宅雪嶺的《王陽明》,明治二十年代特別是甲午戰爭之後,隨著陽明學運動的興起,陽明學與明治維新被直接劃上等號的說法開始大行其道。
  • 回望「坂上之雲」:152年前的明治維新
    由於貿易資金的大量積累、早期以軍事為目的的對西方工業的大量引進,以及對德川幕府的憎恨,薩摩藩在西南地區的其他三個藩(長州藩、肥前藩和土佐藩)的支持下成為進攻德川幕府霸權政治的先鋒。這絕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邊緣藩鎮在特定社會環境下的必然結果。
  • 明治維新的暗殺活動,明治開國元勳大久保利通,為何最後被暗殺?
    可以說,日本的明治維新完全建立在武士的刀劍之上。然而,當戰爭結束,日本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種暗殺活動再次活躍起來。新政府與舊武士階層的衝突最終再次演變為暗殺。微信三傑的大久保裡通也成了刀下刺客的幽靈。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原本支持政府軍的下級武士會突然這樣做呢?。
  • 新刊| 張明傑:日本謀華:明治維新的再認識
    2018年是日本明治維新運動一百五十周年。旅日學者張明傑致力於近代日本涉華學術資料的收集和研究,他通過大量歷史文獻資料的梳理試圖說明,若將明治維新置於東亞史乃至世界史範疇重新加以審視考察,則會有不同以往的新的認識。明治維新的擴張本質,曾深刻影響的中國的命運,也值得我們當下重新思考。
  • 扶桑談·動漫與政治③|《銀魂》對「攘夷」與明治維新的反思
    中國網友對日本動漫《銀魂》有一句調侃之語「一入《銀魂》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只因這部作品中大量的無釐頭橋段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這部看了讓人「掉節操」的動漫固然能令人笑出眼淚,但其更多展現和傳達的恐怕還是渺小的個人如何在時代的巨變中自處。因此《銀魂》也有不少劇情表達了對歷史和政治的思考。
  • 廢幕府、尊天皇、入歐強亞:明治維新成功的真相,洋務運動輸在哪
    可是拿中日各自的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相比,歷史看官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來,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從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躋身成為了世界列強之列,而進行了洋務運動的大清帝國卻僅僅只實現了短暫的復興,不過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國命。日本究竟在改革之中做對了什麼?亦或者大清帝國到底在這場改革中做錯了什麼?
  • 明治維新150年︱山口縣政治家興盛的起點
    19世紀初,日本各藩和幕府都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三四十年代,調所廣鄉和村田清風分別在薩摩和長州實施財政改革,兩者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兩藩都從走私貿易中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其實在17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日本實行鎖國政策。鎖國時代共有4處港口對外開放,即長崎口、對馬口、松前口、琉球口。
  • 日本古代史最終篇,從江戶時代到明治維新
    於是織田家就坐下來開了一次青州會議,會議上出現了兩大相互對立的聲音,豐臣秀吉他推舉織田信忠的兒子三法師為家督(日本古代的小名,成年之後才會有正式的名字,像是織田信長叫作吉法師,家康叫作竹千代,秀吉叫作日吉丸。),而織田家的另一個重臣-柴田勝家,他推舉織田信長了三兒子織田信孝為家督。
  • 《浪客劍心》: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激烈爭鋒
    其實,《浪客劍心》電影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高度還原漫迷心目中的緋村劍心,更在於不遺餘力地展現出日本維新變法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 維新變法貫穿主人公緋村劍心坎坷波折的前半生,劍心的個人經歷也成為激烈變法中武士的真實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