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

2020-12-17 騰訊網

這裡說詩詞中的平仄,自然是指古詩詞中的平仄。

古音平仄

古詩詞的平仄是根據古代漢字發音來簡化表示的。古詩詞以唐詩宋詞為代表,而唐宋之後的古詩依舊按照古音韻來創作,所以發音就以宋末《平水韻》為準。元朝北方口音的入侵,演變到今天的普通話和唐音宋調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因而新韻和平水韻也有了較大的區別。

漢字發音變化,自然就會產生不同韻部的重新組合。不過韻部的調整其實和平仄的關係不大,因為平仄只是音調標誌,與韻母變化沒有關係。

平仄是古代漢字音調變化的二元簡化。古代漢字發音五個調,其中有形態的為四個,即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同時還有個爆破音調,類似於今天的輕聲部,稱作「入聲」。「陰平、陽平」合稱「平」,所以又稱四聲「平上去入」。

南北朝音韻學大發展時期,四聲標註法運用進入詩歌創作,後來因為太麻煩,在則天皇帝時期簡化成為「平、仄」二元,陰平、陽平統稱「平」,上、去、入三調統稱「仄」。

這樣就大幅簡化了四聲標註的繁亂,並成功總結出格律詩的基本用字音韻關係,即格律詩最重要的四種基礎平仄格式。

所以平仄只是近體詩快速入門的一種音調控制工具,使用它創作出來的格律詩能從根本上避免詩句音病。這四種平仄關係只不過是音韻組合的不完全歸納,按照它們寫出來是音韻清朗的,但也有更多通順起伏的音韻組合併沒有歸納進來——這就是為什麼不遵守格律的古體詩,一樣可以成為吟誦經典的緣故。

今音平仄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把今天的普通話發音和古詩詞中的平仄去對應呢?

第一是為了更好地賞讀古詩詞。

漢字發音雖然有了變化,但根源和基礎是沒有變化的。而且我們今天根本無法正確使用古音朗讀詩詞,有誰讀古詩不是普通話呢?但是古詩詞的架構,特別是近體詩,基本上都有平仄關係在內,我們研究、賞析古詩詞是無法避開平仄的。

將普通話的發音和古音平仄相對應是一種入門手段,在發現平仄不對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古今發音異同(多音字)和入聲字。

第二是為了創作近體詩。

平仄音調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近體詩的平仄關係已經固化,再也不會發生變化。我們在創作近體詩套用平仄關係的時候,是必須要分清楚普通話發音中漢字的平仄對應的。

今天普通話的漢字發音其實也是五個音調,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和輕聲。輕聲是漢語中所具有的一種特殊變調現象,在全國的廣大方言和普通話均有出現。但是輕聲一般不被當作聲調看待,因為它沒有固定的調值。

所以普通話拼音裡面實際上只存在一、二、三、四個聲調。

這四個音調對應古音調劃分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比如「飛、肥、匪、費」四個字同聲四調,「飛」是陰平(一聲),「肥」是陽平(二聲),這兩個音調是平,所以「飛、肥」是平聲字;「匪」是上聲(三聲),「費」是去聲(四聲),所以「匪、費」是仄聲字。

假如我們寫一首格律五絕,如果平仄關係為「平平仄仄平」,那麼這幾個字的對應安排位置就只能是「飛飛費費飛」——注意這只是平仄用字例子。

而作為遵守格律的對句,平仄必須相對,那是不是就是「費費飛飛費」呢?因為對句必須平聲結尾,所以只能調整為「費費費飛飛」,即「仄仄仄平平」。「相對」只是二、四關鍵位置的平仄相對。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正是平起入韻格式的五言格律詩的首聯。

入聲字到哪裡去了呢?

因為現代漢語中沒有入聲字這個概念,那麼原來的那些入聲字就根據它們本聲的音調值劃入其他三個音調「平、上、去」,即進入了普通話的四聲劃分。

這就是「入派三聲」(平上去),其實嚴格講起來是入派四聲。

比如上一篇文章裡面柳宗元的詩: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其中「百、越」是入聲字,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句中,這兩個字到今天發三聲、四聲,同樣還是仄聲,所以這個律句無論今古都沒有變化。

「一」也是入聲字,在舊時是入聲字,發仄聲,在「平仄平平仄仄平」中是合律的。但在今天發第一聲,實際上是陰平,劃入平聲,平仄關係就變成了「平仄平平仄平平」,四、六關鍵位置失替,這就不是律詩了。

入派三聲之後,變成平聲的字,我們在賞析古詩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也是造成格律詩平仄困擾的主要問題。

但是我們今天創作律詩,就完全可以使用新韻,把「一」字作平聲來處理。

其實使用古韻平仄和今韻平仄來寫格律詩,都是沒有問題的。

問題是不要在一首格律詩中同時出現今古韻。你不能第一句用的平水韻,發現第二句平水韻講不通了,就用普通話來自圓其說——這叫作不古不今,不男不女,不陰不陽。

平仄格律的鐐銬問題

順便說兩句格律的問題。

有人說今天的人寫近體詩是自我束縛,這種觀點有些狹隘。

我們這麼打個比方吧。近體詩是一雙精美的鞋子,擺在那裡,不招誰惹誰。你光著腳在旁邊走來走去也沒人管你。但是有人看上了這雙精美的鞋子,哪怕不合腳,也願意穿上試試,說不定能跳出更好看的舞蹈來。

這和打赤腳的你有什麼關係?他腳疼,他長雞眼,甚至為了穿進鞋子而砍掉一兩個腳趾頭,這是他自願的,是他願意承受的代價,和你打赤腳逍遙有什麼差別?

你為了腳不疼,願意打赤腳,他為了更好看,寧願削足適履——這都是人的選擇,沒有高低。

不論學不學格律,守不守格律,是詩人的自由選擇,你一定要看低別人,只不過是想抬高自己罷了。

個人從來是建議學會格律,學會使用格律賞析前人作品,至於創作中是否使用格律,就好像你擁有了這雙鞋子,跳舞的時候穿不穿,取決權就在於你自己。

不要因為有了鞋子,就看不起光腳的,也不要因為沒有鞋子,就鄙視追求鞋子的。

別一開口就格律是鐐銬什麼的,搞清楚聞一多說的「詩歌是帶著鐐銬的舞蹈」是個肯定句,是對詩歌藝術的讚美。

沒有格律鐐銬,同樣有別的鐐銬。

現代詩什麼鐐銬都沒有,也沒見幾首上得臺面的作品啊?

文採、情感和境界的局限,才是詩人最大的鐐銬。

相關焦點

  • 【詩詞格律與寫作】四聲、入聲辨別
    在現代詩詞對聯寫作中,最基本的障礙無疑是漢語文字讀音平仄的辨識。古漢語經過近千年的發展、變革,許多文字的讀音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辨別讀音平仄,無疑是詩詞格律與寫作的當務之急。 古代的四聲跟現代漢語當中的四聲是不一樣的,現代漢語的四聲是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古代漢語的四聲是平、上、去、入這四聲,這裡面我們主要辨識古漢語中的入聲。
  • 詩詞從0入門:關於四聲,古詩發音與普通話的區別
    這是一個讓初學者從0入門,學習寫古詩的專欄,共15個章節,由淺入深講解,歡迎收藏在前一篇開題文章中,我們講到,詩的分類大致可以按照時間節點來分:唐朝以前,那種不拘長短,不限平仄,無需押韻的詩詞,統稱為:
  • 對聯,你會區分上下聯嗎?
    但許多人在貼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並不能清楚區分上下聯。那如何正確區分上下聯呢?按音調平仄區分講究平仄,這是絕大多數對聯的特點。那麼,什麼是平仄?具體來說,就是上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一般是仄聲,即漢語拼音音調的三、四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一般是平聲,即漢語拼音的一、二聲。
  • 推普ing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關於漢語拼音的硬核科普,來了~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漢語拼音是給漢字注音的工具。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是於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頒布的。那麼在此之前,人們是怎樣注音識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程吧!
  • 漢語韻律之美
    1.聲韻調的音樂美漢語的字音包含聲、韻、調三個部分。漢語拼音字母的元音都是樂音,每一個音節中都少不了元音,所以單個字音就具有音樂美,而兩個音節構成雙聲、疊韻關係,更具有音樂美。古典詩詞中準確地運用疊音詞、擬聲詞,不僅增強詩之音樂美,還增強詩詞之抒情效果,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之「蕭蕭、滾滾」,使詩情畫意耐人尋味。漢語有四個聲調。古四聲分為平、上、去、入,文人將其作「二元」分類,謂之「平仄」。平聲歸入「平」,上、去、入讀起來不平,統統歸入「仄」。聲調的變化會產生抑揚頓挫的節奏,語言學家謂之「韻律」。
  • 學習漢語拼音《aoe》
    大家好,今天開始分享漢語拼音內容。學習《aoe》重難點內容及注意事項。拼音學習是一二年級學習的重點內容,拼音學習相對漢字學習是有難度的。能夠正確認讀aoe,認識漢語拼音的四線格,根據位置,知道上格,中格,下格。能夠正確書寫它們的形。這是此課重點內容。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雖然,拼音好拉丁字母看起來一樣,但在讀音和用法上有很大區別。
  • 漢語拼音是怎樣誕生的?
    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一個採用國際性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他主要負責制訂的。 當今天用漢語拼音拼寫人名和地名,已經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時,當讀書、識字、上電腦、打手機都離不開漢語拼音時,我們也愈發懷念周老為《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 改革古韻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
    《改革古典詩詞韻律中、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曉宇宙論文作品平仄格律是中華詩詞先祖們留給後人的經典文化。是根據中國文字的平聲仄聲而形成的文化底蘊。這可是先人們的經驗總結,一首詩歌的每一句都昂揚頓挫,生生不息,旋律不止。
  • 小升初語文複習第二講之漢語拼音
    2020年小學升初中語文複習第二講(上)本課程主要內容:主要講解小學升初中語文考點中的基礎考點----漢語拼音中的聲母,韻母,聲調,聲調的標調規則,音節的拼讀和拼音的書寫等考點。希望大家能夠認真複習,在考試中考一個好成績。
  • 切莫忽視語言變化中的審美傳承
    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是讀jì還是qí……這兩天,《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等熱帖在朋友圈刷屏,列舉了教材和工具書中一些常見字的讀音變化,後文章被證實「炒冷飯」,是對2016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徵求意見稿的斷章取義。但由此引發的爭議甚囂塵上,尤受關注的兩大熱點是:經典古詩詞裡一些字的發音「循古」還是「從新」?常用語的拼音應「約定俗成」到什麼程度?
  • 語文拼音暨漢語普通話發音中容易讀錯、發錯的音,這兩招輕鬆糾正
    兒童凹槽練字帖之拼音綜合本文不過多涉及,僅就從漢語拼音中容易發錯或讀錯的音入手,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所在並給出對應的建議。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並且不同的地方方言不同,而不同的方言發音各有其自身特點,所以這就在客觀方面導致漢語拼音中有些音對有些方言區的學習者而言很有困難。除了上面一個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漢語拼音發音與英語音標弄混發音。也就是一不小心就把漢語拼音讀成英語音標的發音了。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經常坐火車飛機的讀者或許會留意到,如果要去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火車票和機場顯示屏上的地名拼音往往並不會是Wulumuqi、Lasa、Huhehaote,而是Urumqi、Lhasa、Hohhot。眾所周知,中國的地名拉丁轉寫以漢語拼音為規範,但是這些地名長得卻和漢字對應的拼音不太相似。
  • 英語和漢語發音在多大程度上相似?
    中式英語和純正英音或美音差別有多大?如果把Jones音標或K.K.音標完全和漢語拼音對應起來,能達到和英語發音55%的相似度。這裡斷不能給及格分,但在東亞已經是佼佼者。能達到這個成績要感謝玉皇大帝,把漢語發音安排得和英語比較像,日本的天照大神在這點上沒優勢。
  • 幼兒學拼音05:「無聲母音節」是什麼意思?包括哪些?怎樣學習?
    在第1講中我們介紹過,音節是人們的聽覺能感受到的最自然的語音單位。使用漢語時,人們可以用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來進行語音交流,其中的單個文字的讀音,就是漢語中最自然的語音單位。例如「漢語」這個詞,就是由兩個音節組成的,其中的每一個字的讀音都是一個音節。
  • 對賞析古詩詞來說,平仄其實根本不重要
    有朋友問:在古詩詞中,平仄有多重要?什麼是平仄,平仄的起源,平仄的劃分規則,平仄在近體詩中的應用,都在無數個回答中反覆講過,這裡就沒必要複述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看本人專欄前三章,免費的,有全面通俗的平仄知識講解——不能保證你成為高手,但是入門是沒問題的。
  • 一年級語文上冊真題分類,漢語拼音專項測試卷,尖子生考滿分
    今天給大家分享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真題分類,漢語拼音專項測試卷。這套試卷是往年不同地區期末考試易錯題集錦,裡面包含了漢語拼音重點難點知識,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代表性,非常適合一年級的小同學練習,家長可以收藏起來給孩子練習。
  • 漢語拼音資料大全,每天和孩子練一練,漢語拼音全掌握!
    對於剛進入小學的孩子們,最重要的就是要學好拼音,孩子們如果將拼音學好後,學漢字的難度就不大了。學習漢語拼音沒有捷徑可走,每天的拼讀練習必不可少。我們可以根據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進度有計劃地進行練習,還是那句話,熟能生巧,勤能補拙,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