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基本禮儀有哪些?底蘊深厚,為人處世不可不知!

2020-12-22 拾荒雜談

何為華夏?

「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此為華夏。狹義上的華夏文化指的就是這兩點——漢服與漢禮,或者說是傳統服裝與禮儀。

近些年漢服正在慢慢流傳開來,儘管現代的漢服只是形制材料上面的優化,並沒有對文化有推進的效果,但是有這個起端就很好。反觀禮儀文化,現代人大都有著科學的思想,很多一部分人覺得這種禮儀講究是一種封建的行為,是不可取的。然而當遇到外國的騎士紳士禮儀的時候,又會覺得外國人好有禮貌。

首先,自己國家種族的禮儀永遠是自己身上的烙印,改不掉磨不去,再覺得外國好那也不是你的,真正看重自己才是強盛之道。其次,中國禮儀延續幾千年,底蘊深厚,不斷修正,這不叫封建,這叫華夏文明。

我國傳統禮儀在衣食住行,社交會客上面皆有講究,可以不做,但不能不懂。

(關於中國禮儀的圖片太少,所以另換圖片)

行之禮儀

關於行走的禮儀主要就是兩點:單獨走和結伴走。

單獨走講究「行不沿中道,立不於中門」,意思就是說非規定場合外,個人走路的時候儘量不要走中間道路,要沿著道路兩邊行走,避免走中路遭受突如其來的情況。「立不於中門」就是明面上的意思,別在門的中間站立。古代長處於君王之位的人喜歡走中路過中門,那是因為地位尊貴,無人能出其右的原因。到了現在這種尊貴思想已經摒棄,若是茫然「處於中位」則會讓人覺得自傲、狂妄。

結伴走主要指的是和長者以及尊者同行。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不要和長者並排同行,儘量在長者右手邊落後半個身位以示尊敬和時刻準備長者的突發情況。如果遇到不得不站在長者前面的時候,比如引道、導遊之類,最好的方式就是身體側傾不走中間路,即側身不擋住長者的道路。

會面之禮

許久不見的熟人,剛認識的陌生人,不太親近的遠房長輩等等皆可以用到這種禮儀,前面兩種情況用握手禮比較方便,而第三種情況用握手禮顯然不太禮貌,這時候作揖無疑是合適的。

什麼是作揖?

作揖是華夏文明特有的會面禮儀。在中古時期,作揖的禮儀一般是雙手手心向裡,右手最靠近胸前,左手包在右手外面,兩隻手大拇指相交成直線。然後由身前往外推,一般推到最遠距離的一半即可。這是用來面對許久不見的熟人、陌生人以及平輩人。面對長輩或者身份尊貴的人時,具體手勢不變,但是要推到最遠處,同時低頭但背不彎,這樣和平輩區分開來以表示尊敬。

中古以後的時期,作揖禮逐漸開始簡便起來,到了現代已經減縮成了拱手禮,即右手成拳立於胸前,左手包住右手,雙手大拇指互相被雙手包含。這樣的講究和上面的作揖差不多。古人認為右手是力氣的象徵,主殺伐兵戎,而左一般都是地位尊貴的方向(東漢至明清時期大部分以左為尊),所以左手有高尚包容的意思,因此用左手包住右手以用來傳達自己無害謙讓的行為。左手包住右手的禮儀是「吉禮」,用於會面、喜事等,而右手包住左手的禮儀則是「兇拜」,主要用於喪事上。

宴席座位之禮

宴席座位的禮儀是比較有爭議的禮儀,很多年輕人認為太過講究,依然落伍。但實際上如果是平輩之間的聚會,座位之禮大可以簡便,可誰又能保證自己永遠不和家族長輩或者領導上司在一起吃飯呢?到時候犯了不該犯的禮儀規矩,對自己有影響怎麼辦?

現代的宴席禮儀最主要的就是位次的禮儀和飲食時候的禮儀。

先說位次的禮儀。宴會所用的桌子一般是圓形桌,正規的座位順序是宴席地位最尊者坐主位,何為主位?即正對門口的位置,如若無法正對門也得是正對窗戶,這樣的用意是讓最尊者視野寬闊,便於了解周邊情況。地位僅次於主位的賓客一般落座於主位的左手位子,符合「左位為尊」,此稱二位。至於三位則是落座於主位的右手邊。

主位、二位以及三位的落座完畢,接下來是宴席上職位最低或者輩分最低最年輕的人,他們一般落座於門口的位子或者靠近通道的位子,這樣方面協助服務員上菜或者幫宴席上的人取東西。

另外,如果宴席上有最年長之人卻不是最尊貴之人的話,那該怎麼排?按正常來說,我國注重於孝道,尊敬老人是傳統,因此最年長者大於最尊貴者,可處於主位,這種情況一般適用於最尊貴之人和最年長之人之間的年齡相差一輩,即兩輪左右的。那最尊貴之人比最年長之人的歲數隻差幾歲呢?那麼這種情況讓最年長之人坐主位不合適,坐二位那更是不合適,這時候就要讓最年長之人坐在面向南的位置為最佳,因為「南」這一方向詞在我國古代等同於長壽。

飲食禮儀就簡單多了,直到現在也有很多人在遵守。最常見的就是做客時,主人不動食物,客人不能先動,主人不落座,客人不能先落座;宴席時和做客時的禮儀差不多,不過將主人換成主位,還有吃飯的時候一定不能太將身體靠前,一定要留空間,方便自己快速起立,因為你不知道在吃飯的時候會進來什麼人。

華夏禮儀是文化而不是封建,正所謂禮多人不怪,別人可以接受你的繁雜禮儀,卻接受不了你的傲慢無禮。多懂點日常禮儀真的沒壞處!

以上就是比較常見和常用的日常禮儀,讀者小夥伴們如果還有補充的禮儀,亦或者持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區下方留言,筆者會及時回復有探討意義的留言!

相關焦點

  • 《朱子家訓》解讀五:為人處世的十句格言,今天有哪些借鑑的意義
    前面幾天發布了四篇解讀(文尾有連結),得到了一些網友的分享、收藏、轉發和推薦,在此感謝各位的厚愛和頭條君的大力推薦。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告誡後人如何為人處世的十個方面。詳細為大家講解古今有什麼變化,今人有什麼不當之處,以及我們該傳承什麼和摒棄什麼等等一系列問題。
  • 中國哪個省的文化底蘊最深厚?
    中國哪個省的文化底蘊最深厚?中國文化底蘊最深厚的三大省份。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幾千年了,人類文明史上從未斷層過的文明。在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中,在這片古老悠久的中華大地上,智慧的先祖們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傳奇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又分為很多不同的省份,所以這些地方文化的發祥各有不同,有早有晚。文化底蘊當然也有一定的差別,要說中國哪個省最有文化底蘊,毫無疑問是河南省、陝西、河北這三個省。
  • 20條為人處世的「潛規則」,教你做個有城府的人!(深度好文)
    ,你不可不知的20條「潛規則」,教你做個有城府的人,行走社會必備。做事或許需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但為人處世,卻需要懂得適可而止,給自己留下餘地,也給他人一點空間,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13.為人處世,講感情比講理性更重要。人是有情之人,與人打交道,要講感情,這比所謂的理性更有說服力。當然,理性也不能丟,不能任由情感操控自己。  14.多交朋友,少樹敵。
  • 家庭聚餐的時候,有哪些特殊的講究呢?餐桌禮儀不能缺少
    在我國有很多文化禮儀,我國中餐桌禮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禮儀當中不可缺少的,其中在家庭聚餐中有哪些特殊的講究呢?一個好的餐桌禮儀不僅是個人素養的體現,也是一個家庭的體現,在富裕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在餐桌禮儀方面往往不用別人教,就能夠學得很好,而且在富裕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不用別人教,就能夠自動學會一些技能。長大之後,在為人處世和為人相處的時候,更能夠遊刃有餘,更能夠輕鬆做到,所以在餐桌當中,餐桌禮儀一定不能缺少,那麼在家庭聚餐中有哪些特殊的講究呢?
  • 贛州有個景點,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宋代古城牆,文化底蘊深厚
    贛州不僅是江西全省最大的地級市,還是一座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歷史名城。兩千多年的宋城文化滋養著這座城市,使其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山川之雄偉、河流之奔騰、古城之韻味,都應有盡有。贛州的特色就是擁有眾多宋城舊址,今天給大家介紹贛州其中的一個必打卡景點——贛州古城牆。
  • 中國俗語老話兒「滿招損,謙受益」,受益一生的名言,教你為人處世
    包括現代人的為人處世大多也是通過祖輩們的教導得來的,下面就來說說"滿招損,謙受益"這句俗語的解讀,希望能夠教會你們如何在做事的時候權衡利弊。古代的學子一生的夙願就是成為朝堂之臣,為國效力,成為對社會做貢獻的大人物,因此學子們都善學。
  • 人間路窄酒杯寬|為人處世不可不知的「酒」文化
    現有的說法有多種。第一種是「猿猴造酒」。猿猴以採集野果為生,果實生長有季節限制,猿猴便將採摘的野果藏在巖洞、石窪中進行儲藏,久而久之沒吃的野果腐爛掉,從而產生酒漿,故有「猿猴善採一百花釀酒」、「嘗於石巖深處得猿酒」等傳說。也有猴類好酒的說法,比如唐代李肇的《國史補》中描述人們為了抓捕機警的猿猴,利用它們好酒的特點來誘捕。
  • 有哪些別人不說,但你一定要知道的為人處世厚黑技巧(建議收藏)
    人性註定了我們是一個看重為人處世的群體,但很多人卻莫名的討厭那些為人處世的技巧,覺得虛假。虛不虛假我不做評論,每個人的觀點不同,但我知道的是你的為人處世能力極大的影響到了你今後的成就。社會就是由人組成,我們和人打交道是必然的,為了自己的孩子能讀更好的學校,家庭能更加幸福美滿,不強求每個人精通為人處世,但技巧多多少少還是要知道一些。
  • 古代喪葬禮儀有多繁複?從《周禮》說古代喪葬
    總的來說,各地略有差異,但大方向上基本相同,之所以有這樣的制度存在,是因為傳統的「孝」在裡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中國古代講究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不可否認的是,大舉喪葬之禮會形成一定的鋪張浪費,甚至有人為此邀名聲,父母生前不孝,父母去世後大辦喪葬,形成一種薄養厚葬的詭異之風。
  • 為人處世的十忌與十悟
    為人處世,敗於10忌 1、自私、自負、自滿是故步自封的「絆腳石」。在這樣一個世俗社會裡,要知世故而不世俗,雖不可能超然脫俗,卻不可沾染世俗低俗。
  • 古人說:「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蘊含為人處世之道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句話流傳下來呢,那是因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實有很多古時候的老人們說的話,雖然很簡單也很俗,但是卻蘊含著老人們總結的豐富的人生哲理,一傳一十傳百,就這麼流傳了下來。
  • 為人處世最大的錯誤:明明豆腐心,卻是刀子嘴
    總對身邊人惡語相向,是為人處世,最大的錯誤。1嘴上不饒人,傷人又損己今年的爆款劇《三十而已》,鍾曉芹和陳嶼的相處模式可謂是現實中多數夫妻的真實寫照。不可否認,母親是愛女孩的,但母親的愛在刀子嘴的推動下,把關愛變成了傷害。明明關心,卻要用狠話去回應,這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一段真正親密的關係,需要用溫和的語言去維繫。
  • 俗語「酒不上臉,為人陰險」到底啥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不可不知
    其實「酒不上臉,為人陰險」這句俗語,如果通過這個角度去理解,才是本句俗語的真意。陰險說的是有心計或者狡猾,而這種狡猾用到酒場之上,就會讓人感覺到有些難以接受。如果我們不能喝酒,其實大可不必做出一些小動作來掩人耳目,可以在喝酒之前就說出自己的酒量,避免飲酒所產生的誤會,這樣才是明智之舉。
  • 鬼谷子為人處世頗為實用的四句話,讓你看清楚世間的一切本質
    但是這本書值得每個有進取之心的人潛心研究,它不僅會讓你看清世間一切,也會讓你做人做事都順風順水。今天本文摘錄《鬼谷子》一書的四句經典語錄,並且加以解釋,希望我們能夠從中悟出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並且把它運用到生活之中。一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
  • 俗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後半句更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論語》裡有不少描述君子的名言,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還有「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等。損人利己之人,配不上君子的稱呼;見利忘義者,也不能被稱為君子;心懷叵測,更不是君子之所為。其實,廣義上的君子,並非遙不可及,無需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只要品行高潔,對待朋友彬彬有禮,為人處世符合道德準則。
  • 為人處世最大的錯誤:總對身邊人惡語相向
    文 | 碧讀好書 總對身邊人惡語相向,是為人處世,最大的錯誤。 不可否認,母親是愛女孩的,但母親的愛在刀子嘴的推動下,把關愛變成了傷害。 明明關心,卻要用狠話去回應,這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 一段真正親密的關係,需要用溫和的語言去維繫。
  • 生而為人,需要經歷的兩個禮儀,禮儀的真正含義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正所謂有禮儀之大謂之夏。禮儀從我國古代就開始了,其中周代是禮儀最盛行的時候,還在此出現了許多名人,比如老子,孔子,莊子。這些人都是在周代誕生的,這次我們就來講講中國古代的禮儀。中國古代分為五禮,分別是為吉禮、喜禮、賓禮,軍禮和兇禮。這次我們著重來講講喜禮。
  • 《鬼谷子》做人大智慧:4句為人處世的制勝名言
    就是這樣一位擁有通天徹地智慧的先賢,早早已洞察了人性中的罪惡,以及為人處世方面的哲學。要是依照鬼谷子的觀念,認為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絕對不能渾渾噩噩的得過且過。第二、貧看其所不為有句俗話叫作「富長良心,窮生奸計」,從字面意思上看來,說的是富人都較為有良心。在古代社會如果一旦碰到天災人禍的情況下,許多富裕的士紳便會施粥。儘管說並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是有良知,不能否認的是富人長張良知的多。
  • 影視作品中妃子「萬福」禮儀都有哪些講究?
    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古代妃子行「萬福」禮儀的鏡頭,如《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鳳九假扮宮女入太晨宮的趨禮;素素告訴夜華自己懷孕時的揖禮等等,有不少人會疑惑,古代女子行禮果真如此嗎?除「萬福」禮儀之外古人行禮又有哪些講究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
  • 提升個人形象和增強別人對你的好感,了解禮儀的好處
    禮儀是一個人文明素養的標誌。在社會發展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人們對精神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禮儀是這個世界中的精神文明,隨著物質基礎的滿足後,國家開始重視素質教育,企業開始重視企業形象,個人開始注重個人形象,全民素質素養都在逐漸地在提升。禮儀對個人的影響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