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只花了10年的時間就統一了,六國結束了百年的戰亂,形成了中國第1個大一統格局,也是歷史之中第1位被稱之為皇帝的人。但統一六國並非嬴政一人之功勞,論統一,秦朝手工應該歸誰,應該是商鞅變法。
在《過秦論》中有:「奮六世之餘烈」。
商鞅原本是魏國的人,原本是衛姓公孫氏,後來因為提出變法有功,受了封賞到商地,所以後世之人稱之為商鞅。正是因為有了商鞅變法,才使得秦國實力大增,能夠稱雄稱霸吞併六國,那麼商鞅變法怎麼樣把一個弱國變成了一個統一六國的強國呢?
廢除特權,設立軍功制度
最初的時候,周天子運用分封制度管理天下,絕為土地都能通過繼承的方式福澤後代。天子會將地分給有功的臣子或者是親友,意思就是一個人立功,全家都能夠享福,是祖祖輩輩的福利。最初設立此制度是為了激勵將士們能夠立功勞打下土地,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所有的權利都被貴族所把持著,沒有新人在立功,只能貴族一直享受福利,而貧民極為貧困。
商鞅就改變了這一情況,廢除了貴族的權利,也不能有繼承的特權。子孫們想要有富貴可享,需要憑自己的實力去拿,要建功立業才可以。雖然說此辦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但是很有效地讓貴族子弟們能夠拿起刀槍立戰功,為自己今後的生活所努力,所以在體制之下人們變得越來越勤奮,強國越來越強大,出現了不少的人才。
廢除奴隸制,土地私有化
在商朝周朝的時候,所用的土地管理方式是井田制。是國家集中將土地分配給諸侯,然後由諸侯再分配給各氏族和地主,由地主拿到主動權,然後讓奴隸給他們幹活,每年將一定的糧食上交於諸侯和國家。分封制的土地是不允許私自轉賣的,而地主呢,就想用壓迫的手段獲得更多的糧食,努力只能不斷的給地主打工。而他們打工的時候受壓迫,自然不會全心投入,知識有很多的荒地出現。
而商鞅變法將奴隸制度廢除承認了土地的私有化,地主們可以賣出不要的土地,然後換取錢財,奴隸們也可以不斷的積攢積蓄去做土地的主人。
總結
其實商鞅變法也不僅僅止於此,還實行了重農抑商的政策。更是加強了中央集權,推行了郡縣制度,正是因為郡縣制度的出現,才使得秦朝君主高度集權,群主不會在被自己的臣子所牽制,想做什麼也就能做什麼,無論是任免官職還是治理國家,都能夠自己做主。商鞅變法使得曾經弱小的秦國直接被改造成了一個沒有任何問題的戰爭,機器極為恐怖,但同時也為秦國統一六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商君書》
《史記》
《戰國策》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