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眾汽車發「實錘」:將因晶片短缺調整產量,波及中國、北美、歐洲市場)
被晶片短缺卡了脖子,就算是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之一的德國大眾汽車也不能倖免,甚至不得不調整明年第一季度的生產計劃。公司給出的理由竟然是汽車行業在疫情後復甦相對快速?
大眾汽車在12月18日向媒體發布的郵件聲明中確認,將因半導體瓶頸問題而調整在中國、北美、甚至歐洲的產量,調製於2021年一季度執行,但沒有給出具體數據。
公司警告稱,晶片短缺將威脅全球汽車生產並帶來重大製造幹擾,供應鏈問題可能令大眾汽車無法在明年順利啟動復甦計劃。在新冠疫情之下,晶片製造商更專注於滿足消費電子產品和其他領域的供應,並因汽車生產相對較快的反彈而措手不及。
一周前的12月8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便表示,由於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一些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受到影響,導致汽車生產可能面臨中斷風險。隨著中國汽車市場需求復甦,情況變得更加嚴峻,公司正在關注形勢發展,與總部和供應商進行協調採取行動,目前客戶交付未受影響。
此前,面對屢次傳出的「缺芯」傳聞,大眾中國的回應都是「雖然晶片供應受到影響,但情況並沒有傳聞中嚴重」。因此,本次明確調整全球核心市場下一季度產量的官方論調,可謂給出了一記「實錘」,並證實在疫情影響下,全球晶片供應商迎來短缺潮,汽車行業也受到波及。
大眾汽車上個月也警告稱,2021年將是一個「過渡年」,可能要等到2022年才會恢復疫情前的公司財務規劃。歐洲第二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也是大眾汽車頂級供應商之一的德國大陸集團曾稱,儘管晶片生產商已通過擴大產能來應對近期激增的需求,但擴充的產能需要6到9個月才能實現,因此汽車業晶片短缺可能將持續到2021年。
據華夏時報援引部分行業自媒體的信源稱,受到晶片供應不足的影響,南北大眾開始停產。其中,一汽-大眾自12月初起已經進入停產狀態,而上汽大眾於12月4日開始停產。
中國基金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本次短缺的汽車晶片將導致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和ECU(電子控制單元)即車載電腦兩大模塊無法生產:「應該說高端一點的產品,只要配置了ESP和ECO的產品都會遇到產能問題,但因為大眾汽車基本都有配備,所以影響最大。」
大眾美股粉單在周五盤初跌1.6%,從周三所創的2018年4月以來高位回落。大眾德股跌1.4%,創本周二以來最低。
汽車晶片廠商龍頭NXP(恩智浦)股價止跌轉漲,重新接近史高,11月的消息稱,恩智浦因產品嚴重緊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雙重影響,決定全線調漲產品價格。
中銀證券預計,晶片短期緊缺會延續至明年一季度,車企或將採用其他供應商代替、配置切換等方式應對,排產或受到一定影響,但總體影響目前相對可控:
從產業鏈來看,國內汽車產銷量佔全球近1/3,但汽車半導體等零部件主要依賴海外供應商,中國汽車半導體產值佔全球份額不到5%,部分關鍵零部件進口佔比超過80%-90%。長期看汽車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是重點發展方向,汽車晶片等核心供應鏈的國產替代是必然趨勢。
新華社也援引北京日報的評論稱,有業內統計數據顯示,汽車晶片在全球晶片產業中的需求佔比僅為10%左右,但受疫情因素影響,大量晶片產能向電子消費類轉移。此外,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快速增長,也進一步加劇了晶片企業對汽車行業的供應壓力。
目前我國汽車製造商所用晶片基本都由國外壟斷,自主品牌車企尤其是高端車型對進口晶片的依賴程度較高。提升國內汽車晶片自主能力,建立安全可控的晶片供應鏈,將成為本土車企下一步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