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最大的7個萬億美元左右市值的上市公司都是和科技,特別是網際網路相關的的企業。那麼下一個萬億美元級的投資風口是什麼呢?筆者認為只有可能在以下兩個行業:醫療健康、太空。今年新冠疫情爆發後,醫療健康產業的重要性已經被中美股市的投資者認可,而且下一步發展前景廣闊。另一個萬億級的投資風口太空產業也在今年開始浮出水面。當然裡面的很多發展機會還在逐步顯現出來。筆者希望能夠通過這篇文章來給大家提出一些思路。太空產業包括四個細分類別: 載人太空旅行、衛星發射、衛星通信、數據分析。這些板塊目前都有一些創新企業可以關注。
01
個人太空旅行
對於現代人類社會而言,最終極的旅行探險應該就是太空旅行了。而美股市場投資人可以參與的太空旅行投資就有一個上市公司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太空旅行公司。維珍銀河是一家太空探索公司,該公司於2019年通過一家特殊用途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公司的SPAC贊助機構是臉書(Facebook)前任高管帕裡哈普塔亞創建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公司。維珍銀河公司專注於太空旅遊(將乘客送入太空)和高超音速點對點旅行(開發3馬赫飛機)。目前該公司是唯一從事亞軌道太空旅遊和高速飛行的公司。由於太空旅行的革命性增長機會,可以說增長空間極為巨大。
維珍銀河的創始人是維珍航空和音樂集團的創始人理察·布蘭森。公司擁有一支強大的管理團隊,其中包括在美國宇航局NASA工作了20多年的首席太空官George Whitesides,他本身也是航天員。公司的執行長是Michael Colglazier,曾經在迪士尼工作了30多年,管理迪斯尼的全球娛樂園。可以說公司結合了矽谷的創新、NASA的技術、迪斯尼的文娛、以及華爾街的資本。維珍銀河公司的競爭優勢在於公司的垂直整合能力。
公司從太空飛船的設計製造,到位於新墨西哥州的太空港,到商業化運作全部自行完成。當然公司也有巨大的風險,比如航天旅行的時候如果出現事故對於公司的運營會有很大的打擊。當然,對於很多航天愛好者而言,體驗「行星視角」應該是終身的夢想!
(維京銀行太空旅行公司的飛行器,
照片來源:InceptiveMind)
與維珍銀河公司類似的還有兩家由億萬富翁投資建設的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和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當然這兩家公司都還不是上市公司,二級市場股票投資人還無法參與其中。藍色起源公司的資金全部來自於亞馬遜公司的創始人貝佐斯。公司已經為太空遊客開發了一種可回收火箭。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創始人是PayPal,特斯拉汽車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該公司的獵鷹火箭已經成功發射100次,而且多次回收成功。SpaceX目前計劃使用其巨大的星際飛船火箭作為一種從地球到火星的交通工具,即點對點太空旅行。維珍銀河公司也收到波音公司的一項投資,合資研究它是否可以使其太空旅遊技術成熟並製造能夠進行點對點高速旅行的火箭。SpaceX已成為美國最活躍的火箭發射工具,大大降低了發射衛星的成本,同時也證明了它可以通過降落助推器來重複利用火箭最有價值的部分。SpaceX還一直在研究和生產龍飛船太空艙,並已經成功開始向國際空間站發射太空人,供NASA使用。
儘管「藍色起源」尚未開始載人航天飛行,但該公司已將其從太空旅遊計劃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各種雄心勃勃的太空飛行項目中:開發功能強大但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發動機,製造大型新型火箭,並用月球著陸器將貨物和人員飛到月球上,供NASA使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加入了藍色起源號的月球著陸計劃,並一直在為美國宇航局的深空飛行任務製造獵戶座太空艙。美國宇航局已經承諾以至少46億美元的價格從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購買六架「獵戶座」太空飛行器,而且該機構將來可能還會投入更多資金。
波音公司像SpaceX一樣,正在開發一種太空艙,將NASA太空人帶到太空站。波音公司將從美國宇航局獲得42億美元的資金,用於建造名為星際飛船(Starliner)的太空飛船,以結束美國對與俄羅斯飛行以使人們進入軌道的依賴。此外,波音公司還是NASA太空發射系統(SLS)的主要承包商,SLS是一種旨在將太空人送往月球等地方的巨大火箭。但是SLS落後了幾年,開發預算超出了數十億美元,白宮最近的一份預算文件指出,每次發射將花費超過2億美元。最後值得一提的是NanoRacks,這也是一家未上市私營公司,致力於研究從地球到空間站的各種人類航天機會。NanoRacks也擁有廣泛的客戶,從NASA到歐洲航天局,再到許多美國私人公司。
02
太空衛星發射
全球太空工業正處於廣泛轉型的中間,過去十年來,許多年輕公司開始參與到太空衛星的研究、生產、和發射服務中。華爾街的共識是,太空將在未來10到20年間發展成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經濟。空氣噴氣火箭發動機公司(Aerojet Rocketdyne)專注於各種火箭及太空飛行器的推進系統。由於火箭發動機的銷售持續增長,該公司的股票表現穩定,增長了25%以上。在2018年,價值投資大師馬裡奧·加貝利(Mario Gabelli)將空氣噴氣火箭發動機公司確定為他的首選股票之一,並指出執行長埃琳·德雷克(Eileen Drake)「在經營這家公司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是去年,空氣噴氣火箭發動機公司在競標聯合發射聯盟的新火神火箭的AR1引擎時輸給了藍色起源。儘管錯過了機會,但空氣噴氣火箭發動機公司的最新季度報告稱,顯示2019-2020年是銷售增長的另一年。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是另一個從事太空衛星發射業務的公司。他們去年收購了固體火箭發動機的頂級供應商之一Orbital ATK,並將公司更名為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創新系統(Northrop Grumman Innovation Systems)。諾斯羅普公司的太空部門除了製造將太空飛行器運送到國際空間站的太空飛行器外,還在開發OmegA火箭,以爭取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美國空軍發射合同。聯合發射聯盟(ULA)是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擁有的合資企業。在SpaceX成為挑戰者之前,ULA幾年來一直是美國空軍發射的唯一提供商。當然對於很多大型製造業企業而言,太空業務目前的規模還比較小,因此,在季度報告中,幾家公司要麼不將空間劃分為一個獨立的業務部門,要麼將其納入其航空航天業務。這些公司包括霍尼韋爾、雷聲、L3技術公司、鮑爾航空航天公司等等。可以說,專注於太空業務的公司比較少,也是SpaceX 和藍色起源的發展空間。
內華達山脈公司(SNC)是另一家不容忽視的私營太空產業公司。太空只是SNC的一部分,但是該公司穩步發展了自己的太空業務,其可重複使用的貨運飛船「夢想追趕者」(Dream Chaser)是最引人注目的衛星發射入軌工具之一。其他還有一些私人火箭製造商中,最重要的是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該公司製造並向特定軌道發射小型火箭,並成功進行了9次發射。然後是維珍軌道公司,該公司是布蘭森維珍銀河公司的衍生產品,該公司將嘗試進行首次火箭發射,並使用改良的波音747噴氣機作為其移動發射臺。最後,投資者應該同時關注螢火蟲航空航天和相對論太空(Relativity Space)-前者距離首次發射只有幾個月的時間,而後者正在採用雄心勃勃的3D列印方法來改變火箭的製造過程。
(內華達山脈公司的夢想追尋者太空飛船,
照片來源:SNC)
03
投資衛星通信
衛星通訊的業務範圍很廣,從製造商到寬帶視頻提供商,再到運營商和地面系統公司。但是對於現在希望在太空工業中進行投資的投資者而言,衛星通信提供了數量最多的上市公司標的可以關注。按市場價值計算,最大的是DISH Network,它擁有並運營著一系列廣播衛星。DISH曾經通過EchoStar提供服務。現在EchoStar已經獨立出來成為納斯達克交易所的上市公司。除了廣播電視外,它還提供多種通信服務。
其他衛星通信板塊的企業包括ViaSat,Intelsat和Loral 太空通訊公司。他們都致力於通過寬帶衛星提供寬帶服務,包括網際網路,這些大型衛星以固定位置運行但遠離地球,以覆蓋儘可能多的區域。例如,ViaSat-1是一枚重達7噸的衛星,覆蓋了北美大部分地區。銥星通訊(Iridium Communications)和全球星(Globalstar)都提供各種衛星電話和其他移動通信服務。銥星通常被認為是航天工業的轉折故事之一,因為該公司在十年前破產過,然後恢復過來,並於去年完成了其價值30億美元的銥星NEXT衛星網絡。
越來越多的衛星公司希望提供物聯網或物聯網,通信服務,而ORB通訊(ORBCOMM)則將自己定位為該細分市場的領先提供商之一。
吉拉特衛星網絡公司(Gilat Satellite Networks)是總部位於以色列,但在納斯達克交易,並專注於可移動且相對較小的天線地面站服務。除此以外,規模最小的是全球鷹娛樂公司,該公司為航空公司提供娛樂和網際網路服務。儘管該股一度漲至10美元以上,但自2014年以來股價已暴跌。全球最大的電信公司和美國的傳統電訊公司中,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和共同通訊(Comcast)等都將衛星作為廣播分發的一部分。Sirius XM廣播公司也經營一系列衛星,以提供其無線廣播服務。
目前衛星通信領域也出現了新的競爭,一些公司在建立由數百甚至數千顆小衛星組成的廣泛網絡以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接入。一組衛星通常被稱為「星座」,但SpaceX、OneWeb、Telesat等的計劃都發射如此成千上萬顆衛星,因此被稱為「巨型星座」。亞馬遜最近推出的網際網路衛星計劃「庫伊珀計劃」(Project Kuiper)是投資者可以押注這些超級星座的一種方式。庫伊珀項目將把3,236顆衛星送入軌道,該公司已經通過其新的亞馬遜雲服務地面站部門在地面上建造設施。
OneWeb是追求網際網路星座的早期公司之一,因為該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650顆衛星送入軌道。自2012年成立以來,OneWeb已籌集了34億美元,其投資者包括日本的軟銀集團、墨西哥企業集團Grupo Salinas、高通、盧安達政府、維珍集團、可口可樂、空中巴士、Intelsat、EchoStar擁有的休斯通訊和印度大型企業Bharti Enterprises。據PitchBook稱,在Intelsat的一次失敗收購嘗試中,OneWeb在2017年6月的估值為140億美元。
最雄心勃勃的網際網路星座發射計劃可能就是SpaceX的星鏈(Starlink)。馬斯克的公司今年一直在穩步發射衛星。星鏈竣工時將包括多達30,000顆衛星。公司總裁 Gwynne Shotwell最近聲稱,她公司的網絡遠遠領先於OneWeb,她說:「我們每顆衛星的容量要比競爭對手大得多。」 SpaceX在5月開始基本上每個月發射了60顆到12顆星鏈衛星。
(星鏈計劃的全球覆蓋網絡,照片來源:SpaceX)
04
太空影像和數據分析
太空產業的第四個細分類別影像和數據分析類別的總市值最小。但是由於過去十年的私人投資,圖像和數據分析類別可能是未來幾年增長最快的類別。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的馬科斯達技術公司(Maxar Technologies)就是主營太空數據分析的公司。自2017年收購數字全球公司(DigitalGlobe)以來,馬科斯達技術運營著據稱為的「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像衛星星座。
位於紐約的小型公司太空天使公司(Space Angels)也是在太空影像分析領域的企業。很多投資人認為利用新的地理空間圖像的公司將具有潛力,也就是描述為「在空間上提供有關我們周圍世界的信息的衛星,因此我們了解事物在哪裡,它們在哪裡移動。」 今天的地理空間圖像可以與1970年代後期全球定位系統(GPS)的開發進行比較。就像當年GPS被推出後,大量消費者應用公司包括地圖導航公司 Garmin 非常受歡迎。今後的太空地理空間圖像可以成為新一代消費品應用公司的底層數據工具。
除了這些上市公司以外,還有一些非上市公司專注於圖像和數據分析的不同領域。貝塞麥風險投資基金(Bessemer)將天線全球(Spire Global)、行星實驗室(Planet Labs)和軌道洞察(Orbital Insight)評選為可能很快上市的三家「風險投資支持企業」。天線全球和行星實驗室公司各自運營著小型衛星群,前者收集有關天氣等數據的數據,後者則收集地球表面的常規圖像。根據風險投資基金行業的數據,行星實驗室公司在2017年8月的估值為22億美元,而天線全球在2017年11月融資時候的估值為3.45億美元。在過去的十年中,太空產業相關公司一共獲得了246億美元的私人資本,共有509家公司獲得了投資。2019年刷新了年度太空投資新紀錄,全年在146輪太空融資中,私人投資達到50億美元。2020年太空相關產業投資還在持續加速,一部分新的原因是全球出現嚴重的氣候變化,太空數據分析有助於管理和分析全球氣候變化。
(天線全球公司的氣象監測衛星,照片來源:天線全球)
小結
太空產業有大量的投資機會,目前已經有很多成功的上市公司,也有數百家未上市的創新企業。他們涵蓋四個細分產業:載人航天太空旅行、衛星發射、衛星通信、和太空數據分析。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都是投資巨大、風險巨大、回報巨大。因此,太空產業的上市公司板塊整體都是股價波動極為劇烈。投資人在參與太空板塊投資的時候,需要做好風險管理和倉位控制。
當然,最近數年的太空產業的硬體成本大幅下降,軟體發展也是極為快速,因此行業的盈利空間也在不斷上升。太空產業的今天,可以對比計算機行業在90年代中期剛剛開始進入商業化應用的階段。展望未來,從太空旅行,到高速星鏈網際網路服務,到氣候監測,太空產業應該會出現一些萬億美元市值的企業。
陳凱豐
陳凱豐博士,美國匯盛金融(Horizon Financial)首席經濟學家,紐約金融論壇(NYFF)聯席發起人,同時在紐約大學、紐約佩斯大學、西班牙巴塞隆納商學院紐約中心任教。目前是紐約經濟俱樂部會員,布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委員,BaySound智庫專欄作者。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