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鋼鐵強國之法寶

2021-01-09 中國建設新聞網

「改革開放這40年,幾百萬中國鋼鐵人以鋼鐵報國的初心、鋼鐵強國的宿願,勇立改革潮頭,用不懈的奮鬥創造了世人矚目的偉業,為強國富民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秘書長劉振江在紀念中國鋼鐵工業改革開放40年大會上的一席話。

工業以鋼為綱

據劉振江介紹,國家從「一五」計劃就確定發展鋼鐵工業,156項蘇聯援建項目中的投資額有近一半是鋼鐵。從地質找礦開始到開礦選礦、耐火、焦化、炭素、鐵合金,再到冶煉、軋制、品種開發;從勘察、設計到施工,再到機修、科研與高校配套,中國鋼鐵工業是國家最早建成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在當時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國家明確了「工業以鋼為綱、農業以糧為綱」的國策。劉振江認為,集中力量辦大事至今仍是中國的優勢。

劉振江感慨地說,在那個經濟匱乏的時代,國家提出了年產2600萬噸鋼的要求。原冶金部大樓晝夜燈火通明,各鋼廠挑燈夜戰,從1974年到1977年,都沒有完成2600萬噸鋼的任務。為什麼?一方面是當時生產力確實低下,離不開人抬肩扛,另一方面是當時存在不具備集中精力搞經濟的客觀原因。

直到1978年,鋼鐵行業才交出年產鋼3178萬噸的答卷。這3178萬噸鋼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15.8萬噸的基礎上增加的。據劉振江介紹,3178萬噸鋼只佔當時世界鋼產量的4.4%。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中國的鋼產量已經佔到世界鋼產量的50%以上。

中國鋼鐵佔全球鋼產量的半壁江山,工業化水平躋身世界前列,原因是什麼?劉振江認為,是中國鋼鐵工業在改革開放中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軌跡,以滿足祖國需要為己任,奮發圖強,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甩掉「傻、大、黑、粗」舊貌

劉振江自豪地說,改革開放40年,中國鋼鐵工業取得了驕人的成就。我們的裝備、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從買二手設備開始,到引進、消化、吸收、集成到創新製造,我們有了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冶煉、軋制設備,裝備現代化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我們的工藝流程優化打造了全流程特大企業的樣板,我們的技術進步、技術改造以及全連鑄帶來的技術革命,從礦山到冶煉、軋制新技術的大量採用和推廣,促進了品種、質量的提高,提升了中國鋼鐵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建設強大的鋼鐵工業,離不開強大的鋼鐵建設大軍。從勘察、設計到施工,冶建隊伍應運崛起,設計能力、裝備技術水平,施工質量和效率達到空前高度。同時,上遊的原輔料系統、機器設備系統都對鋼鐵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支撐。

我們在改革開放中洗乾淨了「傻、大、黑、粗」的面孔。企業高度重視節能環保,正向超低排放努力,我們有了成批的最乾淨、最漂亮的鋼廠。

劉振江表示,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機遇。鋼產量連續突破2億噸、3億噸、4億噸,強有力地支撐國家建設快速發展的需要。2005年,我們實現了鋼材進出口基本平衡,結束了多年鋼材進口大於出口的歷史。改革開放初的1978年,中國鋼材進出口相抵後淨進口鋼材842萬噸,相當於當時國內鋼材產量的38%,進口鋼材用匯額佔全國出口創匯額的30%,而且是發生在中國外匯奇缺的年代。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實現鋼材進出口基本平衡是中國鋼鐵人奮爭半個世紀的重要拐點。

金融危機導致產能過剩

「在金融危機的10年,中國鋼鐵行業在2008年、2015年這兩年坐過兩次驚心動魄的『過山車』,兩度大起大落,既實現了平穩落地,也留下了嚴重的內傷。」劉振江如是說。

據劉振江介紹,中國鋼鐵行業第一次坐「過山車」是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初,鋼產量和效益斷崖式下滑。政府投巨資救市,於是,2009年國內鋼材需求增加了近1億噸,鋼廠又開足馬力,增產近6500萬噸,少出口近3500萬噸,解決了國家燃眉之急,使國家的投資沒有花在進口鋼材上。國家進入高速發展期,對鋼材需求也高速增長,鋼產量就連續突破5億噸、6億噸、7億噸。我們有幸度過了危機,也留下了產能嚴重過剩的隱患,成為鋼鐵行業最大的內傷。

中國鋼鐵行業第二次坐「過山車」是2015年。2015年全行業嚴重虧損,平均1噸鋼材虧損140元。行業不景氣,市場秩序也混亂,有的企業靠降低價格保市場,只要市場不要效益,當到了都賠不起的時候,大家才明白惡性降價競爭從理念到行為是荒唐的。

劉振江認為,鋼鐵產能嚴重過剩主要發生在金融危機期間,鋼產量由4.8億噸突破了8億噸。進口鐵礦石也乘機漲價,一度超過180美元/噸,鐵礦石價格嚴重背離價值,鋼廠在盈虧邊緣掙扎,平均銷售利潤率在2%以下,處於積重難返的尷尬局面。

坐過兩次「過山車」後,行業痛定思痛,形成三個共識:一是平穩運行比坐「過山車」好。二是要醫治創傷,恢復健康,把「去產能」、「去槓桿」放在重中之重。三是要增長國際競爭的才幹和實力,認真實施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決把自己做強。

可喜的是,全行業一手抓「去產能」,一手抓「多措並舉增效益」,爭取了鋼材價格的合理回歸,淨化了鋼材市場和進口鐵礦石市場秩序。


相關焦點

  • 2018:鋼鐵行業運行穩中向好
    改革開放40年,中國鋼鐵工業取得了驕人的成就。1月14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19年理事(擴大)會議在京召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於勇在會上介紹,剛剛過去的2018年,鋼鐵行業運行取得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提前完成了5年化解過剩產能1億-1.5億噸的上限目標。
  • 【沙鋼影評】一部精神史詩——評影片《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而《鋼鐵,是這樣煉成的》這部影片,雖然描寫的是長江之濱的江鋼公司帶頭人宋光榮及其一班人植入鋼鐵報國夢想,引進世界先進技術裝備,轉型發展,應對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堅守鋼鐵情懷等不同階段的奮鬥故事,但它豐富的內涵、深刻的思想,已經通過故事展示出來了。影片一開始就通過童年時期的宋光榮給我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鋼鐵強國夢想的夢想怎麼實現?
  • 寶鋼股份:新時代的鋼鐵巨人丨行業奔跑者
    提起寶鋼股份,可以說無人不知,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離不開寶鋼的身影,今天的行業奔跑者就來說說這個新時代的鋼鐵巨人。(以下為視頻文字節選)寶鋼始建於改革開放之初,成長於改革開放深入發展之時,40年的發展歷程成為了中國製造業發展、自主創新的縮影,也見證了中國經濟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12月23日,也就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後一天,在上海北翼長江之畔,設計規模為年產鋼和鐵各600萬噸、建國以來最大的投資項目——「上海寶山鋼鐵總廠」舉行了開工典禮。
  • 人民日報刊發社論祝賀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勇當新時代改革開放排頭兵
    1990年,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向世界宣示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掀開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的歷史篇章。圖片來源:新華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浦東開發開放的生動實踐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 什麼才是真正鋼鐵強國?
    什麼才是真正鋼鐵強國?2020-08-13 07:36:03   來源:網易號     列印   何為真正的鋼鐵強國?   第一,中高端產品實現全覆蓋。   「與國外相比,中國鋼鐵到底有哪些差距?到底有哪些品種不能生產?只要國家政策支持,我們是能做到的,鋼鐵行業要肩負起使製造業強大的責任。」沈文榮指出。   第二,從國家層面考慮原料戰略。國內的煤炭和焦炭可以自給,但是70%~80%的鐵礦石需要進口,其中大部分來自於澳大利亞。
  • 院士領銜,北科大面向全校學生開講《大國鋼鐵》
    鋼鐵,號稱「工業的糧食」;建校68年的北京科技大學,被譽為「鋼鐵搖籃」。4月23日,北科大全新打造的《大國鋼鐵》課程正式開講,該課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新平攜眾多知名專家主講,全校學生不限專業、年級均可選修。
  • 新一輪改革開放 年輕人一馬當先
    37歲的廖自涵在香港、紐約和新加坡都有代表作,他在事業黃金期更換賽道,看中的是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有可能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這裡承擔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自貿區兩項改革開放任務,在全國絕無僅有。廖自涵和他的團隊要在政策、制度的設計上大膽謀篇布局,助力區域的高水平改革開放。
  • 以40年偉大成就揚起新時代改革開放偉大旗幟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強調,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既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201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他又再次強調了上述觀點。
  • 【涇法學四史】8.1.1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改革開放的開端...
    【涇法學四史】8.1.1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改革開放的開端與歷程 2020-12-18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足用好綜合改革試點「關鍵一招」全面深化前海開發開放
    推進前海開發開放,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重大舉措。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自2010年設立以來,在深港合作、服務業集聚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已成為我國發展最快、質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區域之一。
  • 【特別策劃】資本市場在改革與開放中發展壯大
    「十三五」時期,我國資本市場在改革發展中不斷壯大,各項功能有效發揮。過去5年間,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不斷加強,註冊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直接融資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 黨的自我革命與改革開放
    那麼,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什麼能取得成功?背後的秘訣是什麼?作為領導這場偉大變革的中國共產黨自身又發生了哪些深刻變化?對梳理改革開放這一偉大工程而言,這些都是十分有意義的話題。帶著這些思考,筆者完成了《黨的自我革命: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政治密碼》一書。
  • 為何日本鋼鐵沒有癱瘓而武鋼卻倒了?(17年老素材)
    可是如果武鋼真的是孤家寡人的話,那麼武鋼也不會這麼快就倒下呀;這就是這位從武鋼走出去的華僑的迷惑不解。    武鋼為什麼倒下,我早就公開有文章論述;一個依靠排斥技術人員為改革突破口的企業,它能有核心競爭力嗎?看武鋼的每一次改革,最後動的都是技術人員;所以武鋼的技術人員永遠是改革的對象。因為改革開放前的武鋼是三條平行線,即技術人員是獨立的體系;職稱與定員獨立。
  •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的重要特徵
    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實踐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望,堅定不移地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制定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事業的宏偉藍圖,顯著增強了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展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麗畫卷。準確把握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的重要特徵,對於順利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 新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關係研究
    從理論上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次重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人積極實踐的結果,深深地影響了這兩個歷史時期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指引中國人民從血雨腥風中站起來後,又經過艱辛探索實現了富起來,解決了溫飽問題,基本實現了小康,至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
  • 2021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開幕致辭——邯鄲市正大...
    2021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開幕致辭——邯鄲市正大制管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姜海東  2020年12月19日-20日,2021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於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盛大召開。  會上,邯鄲市正大制管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姜海東發表致辭。
  • 深圳改革開放城市參觀學習
    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分為「敢為人先,勇立潮頭」、「增創優勢,砥礪前行」和「走在前列,當好窗口」三大部分。展覽以時間為脈絡,主要運用照片、實物、視頻、模型、場景、雕塑和高科技手段、互動體驗項目,全面、生動和立體地展現了廣東改革開放40年的壯闊歷程和輝煌成就。
  • 武安普陽鋼鐵的制勝法寶是什麼?
    普陽鋼鐵頭戴安全帽,一身鋼鐵藍,認真細緻地研究數據變化,嚴謹詳盡地排查安全隱患,這是煉鐵兼制氧廠的廠長王旗傑。看著他胸前閃耀的黨徽,看著他有思路、有條理地安排工作,誰能想到他也曾是「無名之輩」?2002年7月,初中畢業之後的王旗傑來到普陽。初出茅廬的楞頭小夥對一切都那樣陌生,深知底子薄的他也只能靠努力來保住這個「飯碗」。他自費學習專業技術,認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 致敬改革開放40年,煙臺人民謳歌新時代
    ,雖然我不知道改革開放前是什麼樣子,但我見證了改革開放的過程,也享受著改革開放的成果,我踏著改革開放足跡長大。我有幸觀照當下社會,以一己之力,一家之言,素描時代變遷。如今網絡正在深刻地改變中國改變你、我、他。我們正在經歷一個嶄新的網絡時代。你準備好了麼?    1983 李俐    觀世間萬物,唯進步值得敬仰。    改革開放,一代人因它改變命運,一座城市因它煥然一新。
  • 共探後疫情期鋼鐵供給側改革路徑
    「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鋼鐵行業具備了全球最活躍的創新要素和發展方式,商業模式正在實現全面升級。我國裝備水平已經邁向全球的最高端,整體產品結構也正向中高端邁進。我國已經成為鋼鐵行業的製造中心、消費中心、研發中心和投資中心,已經成為世界上鋼鐵行業最具發展活力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