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為什麼就從黃金時代到了黑鐵時代?這中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2020-12-17 九月的小書屋

那年夏天,王二來到了極為荒蕪的雲南南部的農村,這裡只有甘蔗、橡膠和水稻,以及旱季裡永不停歇的熱風。在這種環境下,他覺得非常苦悶。同時他又是個21歲年輕的男子,對於未來有夢想,對現實有強大的欲望。

後來他遇到了26歲的寡婦陳清揚。王二編造了一通關於「偉大友誼」的胡說八道,就像500年前至尊寶對青霞說的那段「愛你一萬年」一樣。

兩次瞬間在野草地、破帳篷擦出了不少愛情的火花。

《黃金時代》投稿內地出版社遭拒,原因是低俗

《黃金時代》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作品,全書僅僅3萬字,但是對於性的描寫,佔據了很長的篇幅。在大部分的人眼裡,雖然語言非常赤裸,卻讀不出什麼色情的味道。

1992年,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在香港和臺灣地區出版,並且獲得第十三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獎金足足有250000元新臺幣,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天文數字」!

隨後,王小波利用這筆錢買了房子,趁著手裡還有餘錢,便下定決心,開啟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但是沒想到,《黃金時代》在臺灣等地飽受歡迎,但是到了內地,單是出版都成了問題。

最後為了能出書,不光王小波,他的朋友也一直幫忙聯繫出版社,可無論怎麼努力,這本書還是很難和讀者見面,當時的文壇猶如「一潭死水」,那些評論家們寧願從那些晦澀的小說中闡釋出莫名其妙的美義來,卻對那些又好讀、有深刻、又有創意的小說避而不談!

這令王小波和他的朋友們都很憤慨!後來費了很大的勁兒,前前後後用了兩年時間,《黃金時代》才最終得以出版,而這個要歸功於華夏出版社的編輯趙潔平,是她力排眾議把書出版出來的。

為此,趙潔平在單位還被排擠,穿了很多小鞋,但是幸虧有她的堅持,我們才有機會看到這部偉大的作品。

為什麼是從黃金時代到黑鐵時代?

首先要理解王小波之所以要運用大量性描寫,我覺得首先要理解當時所處的環境。

人不是一個理性的動物(儘管我們一直標榜),又其最原始的一面,暴力,自私,當然還有最原始的——性。性是人類區別於其他低等動物的很重要的方面,因為性不僅是繁衍,也是歡愉的表達。在文革所處的環境下,人完全沒有獨立人格的存在前提,被一種高度的愚蠢思潮所衝刷,灌輸一種愚昧的理念,結果當然是變得人不人鬼不鬼。

整天提心弔膽,內心飽受政治的煎熬,在這種環境下,最原始的一種生存態度——性,被無情的抑制和打壓著。當人脫開表面的文革去殼,成為正常的我時,一種對性的渴望便在那一剎那爆發了,成為填補空虛,平衡壓抑甚至找回自尊的藥劑。

在王二的生活中,性成了生活中唯一的精神慰藉品。當生活被政治佔領,當工作變得可有可無,當經濟背景貧瘠潦倒,當知識訊息變得封閉單一,當個人尊嚴變得卑微扭曲,我們還能幹什麼?

通觀本書,我們發現,其實性愛描寫不一定就是骯髒媚俗的,當它能好的詮釋出作者要表達的意圖時,就是好的描寫手法,遠者如《金瓶梅》,近者如李敖的《上山上山愛》,不能說它就不是藝術。藝術與性向來都是不能分開的,維納斯、大衛莫不如此。接受了這點再回頭去看這本《黃金時代》,就不難理解為何它是「中國當代文壇最美的收穫了」

高曉松力推王小波,並給予高度評價

高曉松不止一次在節目當中說:

「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般的存在。」

在許多讀者粉絲心中,也許正是講真話這點,最能引發靈魂震顫和情感共鳴吧!

如果你想在喧囂中還保有一絲清醒,如果你想在平淡生活中追尋有趣的靈魂,開始讀王小波吧!

原價143元的王小波「時代三部曲」之一的《黃金時代》現價只需61.5元,一頓飯錢,卻能讓你與這個最有趣的靈魂相遇!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以下連結購買哦!

相關焦點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魯豫看了《黃金時代》後,說:「王小波的作品有一種力量,他有無堅不摧的破壞力,又有著超強的治癒力,喚醒了我,文字很解渴。」高曉松也曾高度評價:「王小波寫的小說,在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而且甩第二名非常遠,他是神一般的存在。」這兩位大咖為什麼會給王小波如此高的評價?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導致它成為「禁書」
    說到王小波,在上個世紀後半段,他的名聲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他的妻子李銀河曾宣稱:「如果小波不死,或者最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就是他了」。而王小波的小說《黃金時代》,更是被視為這位怪傑最傑出的代表作。在如何評價《黃金時代》方面,文化界一直褒貶不一。
  • 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的歡愉,是時代變革下唯一的精神武器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經歷才是作家最好的素材,而正是那時候的經歷成為了《黃金時代》的藍本。在王小波的多本作品中,他最為滿意的就是《黃金時代》,這本傾注了他大部分時間和才華的書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他的"寵兒",而《黃金時代》的創作花了王小波20年。
  • 被世人誤解的王小波!《黃金時代》被「嚼耳根」的背後真相是什麼
    提起王小波人們應該不會感到陌生,他寫的「時代四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都廣為流傳,不過人們對於他的這四部曲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寫得很粗俗,充斥著大量的「黃色」,也有人認為他的文中透露了很多人生哲理。
  • 王小波《黃金時代》:大尺度性描寫,不是對抗荒誕現實的唯一據點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當大多數人第一次讀到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時,都會覺得這只是一部有顏色的小說,裡面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性描寫,但為什麼這麼少兒不宜的作品為什麼能成為經典,甚至被評為「20世紀中國小說一百強」呢?
  • 《黃金時代》:肉體歡愉是人性的本真,魯豫:王小波的文字很解渴
    王小波不僅在生活上受到了李銀河的影響,他的作品風格也發生了很多改變,王小波早期作品《愛你就像愛生命》寫的很清新、文藝,後來寫的《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黑鐵時代》內容就很大膽,性描寫很多,《黃金時代》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部。《黃金時代》講述了一個21歲青年王二遇到26歲女孩陳清揚的故事,書中有很多關於性的描繪。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在臺灣獲聯合獎,可到了國內後,卻無法出版
    1991年,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在臺灣聯合報刊登,並斬獲臺灣聯合獎,獎金為25萬臺幣。可到了國內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卻無法出版,他在跑了四五家出版社後,被人放了鴿子。幾家出版社編輯都說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是一部奇作,可都不敢發表。
  • 王小波《黃金時代》:寫寡婦和痞子王二的愛情,經歷過的人會明白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之一,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背景的系列作品構成的長篇,其實把它歸結為一本愛情小說也是可以的。在某文學平臺上可以取名叫什麼:我的知青時代;鄉下的女醫生;文革和我的初戀;雲南往事;21歲不得不說的故事等等。諸如此類,說不定炒作一番,也能出個大IP。從前的寡婦陳清揚,活得辛苦,過得糊塗。她說她不討厭破鞋,可她不是破鞋。
  •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想傳達什麼?你真的讀懂了嗎?
    這是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寫王二和陳清揚進行「敦敦偉大友誼」之事的一個場景的描寫。在這本書中,幾乎可以說是到處充斥著類似的場景描寫。不過,也正是這些大膽露骨的場景描寫,也使得《黃金時代》在完稿之後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
  • 《黃金時代》少兒不宜?年少不懂王小波,縱情於性也枉然
    到底什麼是愛情?就是從心底裡喜歡你,覺得你的一舉一動都很親切,不高興你比喜歡我更喜歡別人。你要是喜歡了別人我會哭,但是還是喜歡你。——你好哇,李銀河為什麼結婚一定要買房?在我周圍,像我這種性格的人特多——在公眾場合什麼都不說,到了私下裡卻妙語連珠,換言之,對信得過的人什麼都說,對信不過的人什麼都不說。沉默是一種生活方式。為什麼一些生活中很外向開朗的人會喜歡孤獨,經常獨來獨往?
  • 王小波《黃金時代》辛辣的10句話,看完或許改變你的下半生
    1997年,王小波在寫作的時候突發心臟病去世,他捲曲著自己的身體,不斷的掙扎,直到一個人孤獨地死去。他的身邊沒有一個人,但卻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雖然他只活到了45歲,短短的一生,但無數的現代人,卻還在讀著他的書,討論這裡面的思想。
  • 讀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後:王小波筆下的性,秒殺一切寫性小說
    實際上這句話不是我說的,而是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說的。在一次王小波作品研討會上,白燁直接說:王小波寫的性一出來,把以前所有寫性的小說全斃了。這是他的原話。他為什麼這樣說呢?表面上看,這是一本充滿情愛描寫的故事,實際上這是一本純情的愛情故事。這就是王小波的成功。其實,《黃金時代》之所以這麼出名,靠的就是大膽直白的性描寫,這在當時真是非常非常少見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 《黃金時代》:王小波對社會最簡單、最純樸狀態的渴望和回歸
    在希臘神話中,人類的世紀被劃分為了五個階段,分別為: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第四紀、黑鐵時代。這五個階段分別代表了五種不同的人的狀況。神(主要是普羅米修斯,當然其他神也有參與)所創造出來的第一紀人類為黃金人類。
  • 王小波和《黃金時代》同病相憐:人有其命,文有其運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說出了魯豫的心聲,高曉松:神一般的存在
    主持人魯豫在一次演講中說,當年在大學時看到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她一開始的感覺是惱羞成怒,她說,她早幹嘛去了,氣急敗壞……連高曉松也不惜讚美之詞,把王小波當做神一樣的存在。「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
  • 王小波《黃金時代》:身體的快樂,是時代變革下唯一的精神武器
    《黃金時代》內地出版慘遭拒絕後來,以雲南下鄉為藍本,王小波創作了一系列雜文和小說,尤其是那部《黃金時代》,王小波最為滿意,這部小說從起稿到最終定稿,足足用了20年。王小波說:「寫《黃金時代》用了我很多時間和才華,寫得很精緻,傾注了我對小說的許多想法」!
  • 王小波《黃金時代》:關於寡婦和痞子王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之一,這部小說是由一系列發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作品組成的,實際上,他可以概括為一部愛情小說。在某個文學平臺上可以稱之為:我的知識青年時代;農村女醫生;女醫生;我的初戀;雲南往事;21歲必須講的故事等等。
  • 王小波去世後大火的《黃金時代》:實則是性慾釋放下的精神解錮!
    初讀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往往會驚嘆於其中大膽露骨的性與身體描寫,不自覺地面紅耳赤,膛目結舌。可以說,黃金時代是主人公"王二"的時代,同時也是王小波的時代。王小波借用王二的性慾釋放與發洩來表達其對當時"禁欲主義"的不滿,渴求精神的解錮。
  • 王小波《黃金時代》出版慘遭拒絕,死後卻大賣,高曉松劉心武推薦
    王小波一直以來都是喜歡思考喜歡發呆的人,在小的時候還被稱為「傻波子」,但是,在閱讀寫作方面,從小王小波就展現出了自己異於常人的優異。在1992年的時候,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寫出來了,這本書王小波確實是非常滿意的,因為從開始寫到最終寫完王小波足足花了20年的時間。
  • 王小波《黃金時代》:書中對性的描述很直白,揭開人性的遮羞布
    《黃金時代》的到來在王小波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要說作品《黃金時代》。從20歲開始起筆創作,到40歲才完成《黃金時代》這部作品。大概花費了他二十年的光陰,書中的人物也是從20歲開始到40多歲,這二十年不得不說是人生中最珍貴的,不得不說是人生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