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種類各異的零食看起來特別好吃,很多孩子看到零食眼裡就閃耀著光芒,有的孩子因為過度吃零食,嚴重影響了正常的飲食,這也讓更多的家長把零食打入了「冷宮」!
在多數父母的眼裡,所有的零食都是不健康的,甚至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有危害,所以很多父母都明令禁止孩子吃零食,但這樣嚴防死守對孩子真的好嗎?
那些從小不能吃零食的孩子,長大後到底怎麼樣了?最後的結果可能令你很震驚!
易出現自卑心理
在孩子剛剛進入群體與其他孩子有了交往後,孩子就會出現攀比心理,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被明令禁止吃零食的孩子如果眼巴巴看著其他人吃零食,而自己沒有,難免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
我們小區門口正好有一個小學,早上都能看到好幾個孩子圍成一個圈圈吃東西,看起來是開心,對孩子來說,一起吃零食也是一種社交方式,過度的禁止可能會困擾孩子的社交心態。
內心沒有安全感
家長是成年人,本來就過了愛吃零食的年紀,所以吃零食這件事對家長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可不僅僅是吃到嘴裡那麼簡單,更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如果父母抗拒給孩子吃零食的態度很堅決,孩子的內心深處會認為:是不是爸爸媽媽不夠愛我?導致孩子內心沒有安全感,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容易被欲望蒙蔽
我之前研究過一些兒童心理學,還記得其中有一個詞叫做「匱乏感」,它的意思是:孩子越是得不到,反而會增加想要的欲望。
當孩子在吃零食這一方面沒有得到滿足時,可能就會把吃零食的欲望轉向其他方面,報復性地得到其他東西,以此來滿足需求。
成年後難以自制
其實,大部分人都有這種經歷,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好的,對於孩子來說,小時候得不到的東西,一直會埋藏在心底,長大後會更加渴望。
當孩子長大後,自己有了經濟能力,他們就會出現過度補償的心理,買很多零食,大吃特吃,難以自控,但是即便長大後可以吃到了,小時候對孩子造成的孩子,也已經無法挽回了。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吃太多零食不好,但是不要斷絕源頭,給孩子說清楚,什麼零食可以吃,可以吃多少,而不是一刀切,這樣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