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短篇小說,是一種思索方式,一種情感形態,是人類智慧的一種模樣。
--汪曾祺《短篇小說的本質》
時間腐蝕我們、摧毀我們,而時間更殘酷地抹滅庸俗劣的小說、詩歌、戲劇、故事,不論這些作品道德上如何高潔。
關於想像性文學的偉大這一問題,我只認可三大標準:審美光芒、認知力量、智慧。
--哈羅德·布魯姆 《小說與小說家》
2020年看了很多年輕作家的小說,所謂的年輕基本上說的是八零後九零後,或是出生在100年前的,或是當代的,有些游離在這些年份之間的,簡單粗暴按四捨五入近似原則歸類。
按時間段歸類後就發現一些有意思的地方,100年前的新生代年輕作家無論出生在哪個國家,作品中都有一股靜氣,就是朱光潛先生寫的《有趣的靈魂都有靜氣》。而當代的新生代年輕作家,作品中都有一股岡本太郎式的藝術爆炸,宣示《今日的藝術》態度,他們在各種題材中與時代激烈碰撞。
通過小說的人物,你能感知到兩類不同風格的小說家,這不同的差距和觸摸感就像下棋的AI與美女,一剛一柔。
100年的八零後九零後作家們,或經歷世界戰爭,或面對帝制時代滅亡,他們是有戰爭記憶的,但在他們的作品裡聞不到戰火味,小說也不是戰亂中的避難所,而是一道風景,是一種心境,他們或安靜的反省自己的內心,或摒棄環境的吵雜,放下實用經驗,單純的觀察人、觀察社會、觀察科技。
他們用有趣的靈魂化解亂世中的幹擾,用寧靜的情緒去感知未來的美好,用筆勾勒出一個理想中的現實世界。他們的故事專注而且帶有修正效果,在讀小說的過程中,會自動修復讀者的情緒和認知。
就如同朱光潛先生說的「一切美麗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1.黑暗世界的「意念武器」操控著《胡林的子女》,是暗黑美的故事
2.《雙鳥渡》草間彌生式的幻覺表達:該如何讀懂80年前經典元小說
3.無賴派太宰治《女生徒》記錄80年前「她時代」的內心隱秘角落
4.125年前的科幻穿越小說《時間機器》看80萬年後科技改變什麼
5.奧威爾77年前寫的警世寓言《動物農場》是為群眾時代而吶喊
6.怪誕的「她世界」:77年前《塞拉耶佛女人》和布克獎《送奶工》
7.《奧蘭多》的400年:由男變女重生後用雙性視角面對生活和選擇
8.愛版畫的醫科生在百年前新時代新平臺寫的創新文學《狂人日記》
當代的年輕作家們雖然身處和平年代,卻有著一顆搖滾的心,他們的藝術態度像岡本太郎說的:「藝術家要與時代儘可能地碰撞,迸發出激烈的火花。現代主義者會貼合時代,追隨當時的審美,而真正的藝術家始終抱有批判態度。以時代精神反抗、超越現有的慣性狀態。」
除了爆炸和搖滾,他們的文字風格是有科技感的,像一艘宇宙飛船,帶你強行攻入各個未曾遇見的人性角落,或殘忍或溫柔。他們描寫的題材有時像頭條的信息每天刷都不同,都有新熱點。他們的生活似乎是被科技和網際網路馴化過的,有碎片化的跡象,特別是在那些短篇小說中,佩服著他們的想像力也詫異他們的神經質。
9.在「天真」與「複雜」的夾角中擦出了火花《銀河系邊緣的小失常》
10.荷蘭兒子寫漫畫風女主小說緩解媽媽叨叨聲的焦慮《老媽的旅行箱》
11.古埃及的國王拉美西斯,少年時如何面對困惑走出困境《光明之子》
12.是腦洞小說集,也是寫作課範本《量子非定域性與貓王之死》
13.少年熱血之燃:印度派海中鬥虎,科威特宰班沙漠吃狼《狼的味道》
14.當魔性遇到善性:名媛、精英們的內卷生活《張大小姐》
15.從日本乙一的《失蹤假日》到熊逸、葛飾北齋:用多人設筆名搞創新
16.布克獎入圍者的《沼澤》寫90後網際網路的「她時代」面對幽閉恐懼
17.《未來人不存在》精靈的妻子:英國科幻作家的「賽博朋克」風格
很奇怪的兩個時代的年輕作家講故事風格,戰爭記憶時代的小說世界是單純,專注有靜氣的。和平年代的小說世界到處可見的碎片和不知道為什麼分裂而分裂的情景。他們的風格是爆炸,碰撞和分散 。
也許這兩種不同風格就是秘魯作家略薩在《普林斯頓文學課》中提到過的:「文學是有生命的,根據周圍的生存環境來改變自己。」